双级免曝气无回流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1087发布日期:2019-04-09 23:0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双级免曝气无回流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由多个污水处理池顺次连接构成;其中,所述污水处理池包括:

调蓄池,其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生活污水进入的进水管;

第一好氧池,其进水端连接所述调蓄池的出水端,所述第一好氧池的上部设置有能使水流逐级下流的呈阶梯状结构的第一跌水槽;

缺氧池,其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一好氧池的出水端;

泥水分离池,其进水端连接所述缺氧池的出水端;所述泥水分离池的底部设置有出泥口,所述出泥口与所述调蓄池通过排泥管连接;

生态净化池,其内种植有水生经济作物,所述生态净化池连接所述泥水分离池的出水端;

另外,所述调蓄池、第一好氧池和缺氧池内均填充有用于处理所述生活污水的生物填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免曝气无回流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污水处理池还包括:

第二好氧池,其设置在所述缺氧池和泥水分离池之间;所述第二好氧池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缺氧池的出水端,所述第二好氧池的上部设置有能使水流逐级下流的呈阶梯状结构的第二跌水槽,所述第二好氧池内填充有用于处理所述生活污水的生物填料,所述第二好氧池的出水端连接于所述泥水分离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级免曝气无回流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位于各个所述污水处理池的相对的两侧壁的顶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级免曝气无回流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调蓄池和缺氧池内分别设置有提升管和提升泵;所述提升泵分别设置于所述调蓄池和缺氧池的出水端所在的一侧的底端;所述提升管分别竖直设置于所述调蓄池和缺氧池内,且所述提升管的底端与所述提升泵相连接,顶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调蓄池和缺氧池的出水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级免曝气无回流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中,还包括:

导流机构,其设置为T形结构,所述T形结构以横边靠近所述第一好氧池或第二好氧池的出水端一侧的侧壁,且横边与侧壁平行的方式放置在所述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内,并使所述T形结构的纵边水平设置在第一跌水槽和生物填料或者第二跌水槽和生物填料之间;所述T形结构的横边的顶端高于所述第一跌水槽或第二跌水槽的底端,所述T形结构的横边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好氧池或第二好氧池的底端具有间隔;所述T形结构的纵边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好氧池或第二好氧池的侧壁具有间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免曝气无回流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中,还包括:

初滤机构,其包括镂空状的格栅篮、提升架、提升导链和物位计;所述格栅篮设置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的下端;所述提升架设置在所述调蓄池的侧壁上,并通过提升导链连接于所述格栅篮,所述物位计设置于所述提升架上,并与所述提升架相连接;所述物位计的测量面位于进水管的出水口的一侧,并与所述格栅篮的顶面齐平,以使所述物位计在检测到所述格栅篮被垃圾填满后,控制所述提升架驱动提升导链将所述格栅篮提升出所述调蓄池,以对所述格栅篮内的垃圾清倒。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级免曝气无回流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泥水分离池内设置有导流管、导流筒、污泥斗和挡流板;所述导流管设置为水平延伸后向下弯折的L形管;所述L形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好氧池的出水端,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至靠近所述泥水分离池的底端;所述导流筒的两端设置为向外翻折的漏斗形,所述导流筒竖直套设在所述导流管的外部,且所述导流筒的顶端高于所述泥水分离池的出水端;所述挡流板为圆锥体结构;并以尖端朝向所述导流筒顶端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导流筒的底端,且与所述导流筒的底端具有间隔;所述污泥斗设置为环绕所述出泥口设置的向所述出泥口方向逐渐降低的坡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免曝气无回流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生态净化池的内部填充有水生生态级配填料,所述水生经济作物种植在所述水生生态级配填料上;所述泥水分离池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水生生态级配填料的底部;所述生态净化池的出水端设置于所述水生生态级配填料的顶端以上。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级免曝气无回流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跌水槽和第二跌水槽均设置为具有3阶的阶梯状结构;所述阶梯状结构由上至下的跌水高度分别为55-65cm、45-55cm和35-45cm,每阶所述阶梯状结构的跌水宽度均为10-15cm,跌水深度均为22-28cm。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