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1474发布日期:2019-03-08 18:1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污水处理时,现将污水在一级絮凝区和二级絮凝区内进行絮凝,然后在分离区内通过微气泡释放装置释放微气泡,微气泡通入到充分絮凝、凝结的污水中,气泡与废水中的絮体在水中形成水-气-粒三相聚凝体,三相聚凝体的整体密度远比水的密度小,上浮速度也就增大,从而能把杂质快速上浮于液面上面通过刮渣机将浮渣刮入浮渣斗里,以达到净化水质目的。

医疗污水处理装置分成接触反应区和分离区两个主要区域,两个区域中间用堰板隔开,水流从反应区经堰板流到分离区后,经过分离区的布水装置流出到出水槽。

但是现有医疗污水处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污水中絮凝的杂质会附着在堰板上,从而影响污水的处理质量,甚至附着堰板上的杂质过多时,导致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污水处理装置,从而解决了现有医疗污水处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污水中絮凝的杂质会附着在堰板上,从而影响污水的处理质量,甚至附着堰板上的杂质过多时,导致堵塞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医疗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壳体内竖直设置有第一堰板、第二堰板、第一出水堰板、第二出水堰板;

第一堰板和壳体之间形成的区域为一级絮凝区,第一堰板、第二堰板以及壳体之间形成的区域为二级絮凝区,第二堰板、第一出水堰板以及壳体之间形成的区域为分离区;第一出水堰板和第二出水堰板之间水平设置有出水板,出水板、第一出水堰板、第二出水堰板以及壳体之间形成的区域为出水区;出水板内设置有多个通孔,出水管设置在出水区;所述一级絮凝区和二级絮凝区内均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壳体位于出水板上部设置有刮渣装置;

所述第一堰板和第二堰板位于进水管一侧设置有清理机构,壳体外部设置有带动清理机构驱动清理机构在竖直方向来回移动的清理驱动机构。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清理驱动机构可以将附着在第一堰板和第二堰板上的杂质清理下来,避免杂质影响污水处理质量,甚至附着在第一堰板和第二堰板上的杂质过多时,将本实用新型堵塞;

2、本实用新型可以边处理污水边清理杂质,不用停机清理,提高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清理驱动机构在清理过程中会带动污水在竖直方向波动,从而使污水在一级絮凝区和二级絮凝区内絮凝更加充分。

优选的,所述清理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杆,主杆一端伸出壳体与清理驱动机构连接;

主杆在竖直方向均布有多个水平刮刀,水平刮刀两端卡入壳体内,且水平刮刀可沿主杆长度方向滑动。水平刮刀可以将附着在第一堰板和第二堰板上的杂质清理下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优选的,所述清理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清理驱动组件,清理驱动组件下部与主杆连接;

壳体上部竖直设置有第一卡板,第一卡板内设置有与主杆平行的第一滑槽,清理驱动组件相对输出端的一侧设置有卡入第一滑槽且可沿第一滑槽滑动的卡块;清理驱动组件输出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转动轮,清理驱动组件带动转动轮转动;

壳体位于转动轮相对清理驱动组件的一侧竖直设置有第二卡板,第二卡板设置有与第一滑槽垂直的第二滑槽,转动轮位于第二卡板一侧偏心设置有卡入第二滑槽内且可沿第二滑槽滑动的摆轴;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成本低。

优选的,所述水平刮刀竖直设置有多个排水孔。避免水平刮刀在水中受到的阻力过大,提高水平刮刀的使用寿命,节约能耗。

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微气泡释放装置,第一微气泡释放装置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转动轴,转动轴径向均布有多个叶片,多个叶片同一侧面均布有多个出气孔,出气孔与第一微气泡释放装置连通。

本实用新型第一微气泡释放装置在释放为气泡的同时,可以带动转动轴来搅拌一级絮凝区和二级絮凝区,使絮凝效果更好,而且第一微气泡释放装置带动转动轴搅拌的同时,一级絮凝区和二级絮凝区中絮凝形成的杂质与微气泡直接接触,微气泡直接将杂质快速上浮至液面上部;不仅减少杂质随着污水流动时,附着在其他设备上,而且可以减小后面污水在分离区中,分离杂质的压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堰板底部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口,避免一级絮凝区内的污水不能排出,形成死水。

优选的,所述第二堰板底部与壳体连接。避免污水直接从第一堰板和第二堰板之间流走,导致絮凝不充分,影响处理质量。

优选的,第一堰板顶部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堰板顶部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三开口。方便在一级絮凝区和二级絮凝区中漂浮的杂质可以在污水流到的作用下,移动到刮渣机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二堰板和第一出水堰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微气泡释放装置,使杂质充分上浮。

优选的,第二微气泡释放装置和第二堰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堰板,第三堰板底部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四开口,第三堰板顶部与壳体之前设置有第五开口。

使杂质与第二微气泡释放装置充分接触,将污水中的杂质充分上浮,第五开口避免第三堰板将杂质挡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杆和水平刮刀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动轮和第二卡板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记:1-壳体,2-进水管,3-出水管,4-第一堰板,5-第二堰板,6-第一出水堰板,7-第二出水堰板,8-一级絮凝区,9-二级絮凝区,10-分离区,11-出水板,12-出水区,13-通孔,14-第一微气泡释放装置,15-转动轴,16-叶片,17-出气孔,22-第一开口,23-第二开口,24-第三开口,25-第二微气泡释放装置,26-第三堰板,27-第四开口,28-第五开口,29-皮带,30-刮板,31-L型挡板,32-集渣区,33-排污口,34-主杆,35-水平刮刀,36-清理驱动组件,37-第一卡板,38-第一滑槽,39-卡块,40-转动轮,41-第二卡板,42-第二滑槽,43-摆轴,44-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医疗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壳体1内竖直设置有第一堰板4、第二堰板5、第一出水堰板6、第二出水堰板7;

第一堰板4和壳体1之间形成的区域为一级絮凝区8,第一堰板4、第二堰板5以及壳体1之间形成的区域为二级絮凝区9,第二堰板5、第一出水堰板6以及壳体1之间形成的区域为分离区10;第一出水堰板6和第二出水堰板7之间水平设置有出水板11,出水板11、第一出水堰板6、第二出水堰板7以及壳体1之间形成的区域为出水区12;出水板11内设置有多个通孔13,出水管3设置在出水区12;所述一级絮凝区8和二级絮凝区9内均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壳体1位于出水板11上部设置有刮渣装置;

所述第一堰板4和第二堰板5位于进水管2一侧设置有清理机构,壳体1外部设置有带动清理机构驱动清理机构在竖直方向来回移动的清理驱动机构。

如图3所示,所述清理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杆34,主杆34一端伸出壳体1与清理驱动机构连接;主杆34在竖直方向均布有多个水平刮刀35,水平刮刀35两端卡入壳体1内,且水平刮刀35可沿主杆34长度方向滑动。

如图2、图4所示,所述清理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清理驱动组件36,清理驱动组件36下部与主杆34连接;壳体1上部竖直设置有第一卡板37,第一卡板37内设置有与主杆34平行的第一滑槽38,清理驱动组件36相对输出端的一侧设置有卡入第一滑槽38且可沿第一滑槽38滑动的卡块39;清理驱动组件36输出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转动轮40,清理驱动组件36带动转动轮40转动;壳体1位于转动轮40相对清理驱动组件36的一侧竖直设置有第二卡板41,第二卡板41设置有与第一滑槽38垂直的第二滑槽42,转动轮40位于第二卡板41一侧偏心设置有卡入第二滑槽42内且可沿第二滑槽42滑动的摆轴43。所述水平刮刀35竖直设置有多个排水孔44。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微气泡释放装置14,第一微气泡释放装置14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转动轴15,转动轴15径向均布有多个叶片16,多个叶片16同一侧面均布有多个出气孔17,出气孔17与第一微气泡释放装置14连通。

所述第一堰板4底部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口22;所述第二堰板5底部与壳体1连接;第一堰板4顶部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口23;第二堰板5顶部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三开口24。

所述第二堰板5和第一出水堰板6之间设置有第二微气泡释放装置25;第二微气泡释放装置25和第二堰板5之间设置有第三堰板26,第三堰板26底部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四开口27,第三堰板26顶部与壳体1之前设置有第五开口28。

刮渣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皮带29,带动皮带29转动的驱动装置,皮带29表面设置有刮板30。第二出水堰板7与出水管3之间设置有L型挡板31,L型挡板31与第二出水堰板7形成集渣区32,L型挡板31顶部与壳体1连接;集渣区32位于刮渣装置靠近出水管3一侧;所述集渣区32下部设置有排污口33。一级絮凝区8、二级絮凝区9、出水区12均设置有排污口3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污水从进水管2进入壳体1,;第一微气泡释放装置14对出气孔17通气,由于叶片16的出气孔17设置在同一方向,因此叶片16会在微气泡从出气孔17流出的作用力下转动,从而带动转动轴15转动,对一级絮凝区8和二级絮凝区9进行搅拌,使絮凝效果更好,而且第一微气泡释放装置14带动转动轴15搅拌的同时,一级絮凝区8和二级絮凝区9中絮凝形成的杂质与微气泡直接接触,微气泡直接将杂质快速上浮至液面上部;不仅减少杂质随着污水流动时,附着在其他设备上,而且可以减小后面污水在分离区10中,分离杂质的压力;

经过一级絮凝后的污水分别通过第一开口22和第二开口23进入二级絮凝区9,经过二级絮凝区9的污水通过第三开口24进入分离区10;一级絮凝区8和二级絮凝区9中形成的杂质漂浮在液面后,在污水流动的作用下,依次穿过第一开口22、第三开口24、第五开口28到达刮渣装置下方,通过刮渣装置收集并排出;

进入分离区10的污水与第二微气泡释放装置25中释放的微气泡接触,从而将污水中残留的杂质上浮到液面,处理过的污水穿过通孔13进入出水区12,并通过出水管3排出,刮渣装置带动刮板30运行,刮板30运行到皮带29下方时,将漂浮在液面上的杂物收集在集渣区32,并通过排污口33排出。

在处理污水过程中,清理驱动组件36带动转动轮40转动,转动轮40上的摆轴43在第二滑槽42内移动,并且在第一卡板37的配合下,使清理驱动组件36沿第一滑槽38长度方向做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主杆34上的水平刮刀35在竖直方向做往复运动,从而方便将第一堰板4和第二堰板5上附着的杂质清理下来。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医疗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壳体1内竖直设置有第一堰板4、第二堰板5、第一出水堰板6、第二出水堰板7;

第一堰板4和壳体1之间形成的区域为一级絮凝区8,第一堰板4、第二堰板5以及壳体1之间形成的区域为二级絮凝区9,第二堰板5、第一出水堰板6以及壳体1之间形成的区域为分离区10;第一出水堰板6和第二出水堰板7之间水平设置有出水板11,出水板11、第一出水堰板6、第二出水堰板7以及壳体1之间形成的区域为出水区12;出水板11内设置有多个通孔13,出水管3设置在出水区12;所述一级絮凝区8和二级絮凝区9内均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壳体1位于出水板11上部设置有刮渣装置;

所述第一堰板4和第二堰板5位于进水管2一侧设置有清理机构,壳体1外部设置有带动清理机构驱动清理机构在竖直方向来回移动的清理驱动机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优化,所述清理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杆34,主杆34一端伸出壳体1与清理驱动机构连接;

主杆34在竖直方向均布有多个水平刮刀35,水平刮刀35两端卡入壳体1内,且水平刮刀35可沿主杆34长度方向滑动。

水平刮刀35可以将附着在第一堰板4和第二堰板5上的杂质清理下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2做进一步优化,所述清理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清理驱动组件36,清理驱动组件36下部与主杆34连接;

壳体1上部竖直设置有第一卡板37,第一卡板37内设置有与主杆34平行的第一滑槽38,清理驱动组件36相对输出端的一侧设置有卡入第一滑槽38且可沿第一滑槽38滑动的卡块39;清理驱动组件36输出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转动轮40,清理驱动组件36带动转动轮40转动;

壳体1位于转动轮40相对清理驱动组件36的一侧竖直设置有第二卡板41,第二卡板41设置有与第一滑槽38垂直的第二滑槽42,转动轮40位于第二卡板41一侧偏心设置有卡入第二滑槽42内且可沿第二滑槽42滑动的摆轴43。

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成本低。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2或3做进一步优化,所述水平刮刀35竖直设置有多个排水孔44。避免水平刮刀35在水中受到的阻力过大,提高水平刮刀35的使用寿命,节约能耗。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优化,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微气泡释放装置14,第一微气泡释放装置14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转动轴15,转动轴15径向均布有多个叶片16,多个叶片16同一侧面均布有多个出气孔17,出气孔17与第一微气泡释放装置14连通。

本实用新型第一微气泡释放装置14在释放为气泡的同时,可以带动转动轴15来搅拌一级絮凝区8和二级絮凝区9,使絮凝效果更好,而且第一微气泡释放装置14带动转动轴15搅拌的同时,一级絮凝区8和二级絮凝区9中絮凝形成的杂质与微气泡直接接触,微气泡直接将杂质快速上浮至液面上部;不仅减少杂质随着污水流动时,附着在其他设备上,而且可以减小后面污水在分离区10中,分离杂质的压力。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堰板4底部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口22,避免一级絮凝区8内的污水不能排出,形成死水。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6做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堰板5底部与壳体1连接。避免污水直接从第一堰板4和第二堰板5之间流走,导致絮凝不充分,影响处理质量。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优化,第一堰板4顶部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口23;第二堰板5顶部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三开口24,方便在一级絮凝区8和二级絮凝区9中漂浮的杂质可以在污水流到的作用下,移动到刮渣机下方。

实施例9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堰板5和第一出水堰板6之间设置有第二微气泡释放装置25,使杂质充分上浮。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9做进一步优化,第二微气泡释放装置25和第二堰板5之间设置有第三堰板26,第三堰板26底部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四开口27,第三堰板26顶部与壳体1之前设置有第五开口28。

使杂质与第二微气泡释放装置25充分接触,将污水中的杂质充分上浮,第五开口28避免第三堰板26将杂质挡住。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