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气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00463发布日期:2019-09-17 22:47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气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污水深度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气浮装置。



背景技术:

臭氧气浮一体化处理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在一个系统中同时实现氧化、混凝、固液分离、消毒等工序,在污水深度处理、工业废水处理以及微污染水源处理等方面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中臭氧气浮工艺由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构成气浮反应区3,内筒体11的上端低于外筒体12的上端,内筒体11的内部构成接触区,外筒体12的内部高出内筒体11的部分构成臭氧气浮区,臭氧气浮区上层是浮渣区,内筒体11与外筒体12之间构成净水区。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在臭氧气浮工艺后进行油水分离处理。但是,如果不提前预处理,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含油废水的处理工艺的能耗,极大地降低了水的深度处理效率,处理成本显著上升。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开发一种气浮装置有效的解决油水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气浮装置,在原水进行臭氧气浮反应前进行油水分离,同时实现改善原水中有机物凝聚性能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气浮装置,包括同轴布置的内筒体与外筒体,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构成气浮反应区,还包括臭氧氧化区,所述臭氧氧化区通入原水与臭氧,所述臭氧氧化区的上端口设置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与排油管连通,所述内筒体的下端口通入臭氧溶气水,所述臭氧氧化区与所述内筒体的下端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臭氧氧化区由与外筒体同轴布置的围板一和围板二构成,所述围板一靠内侧布置且与所述外筒体之间构成混凝沉淀区,所述臭氧氧化区与所述混凝沉淀区连通,所述混凝沉淀区通入混凝剂,所述混凝沉淀区与所述内筒体的下端口连通。

可选的,包括布置在所述臭氧氧化区内的隔板二,所述隔板二与所述围板一或所述围板二的上段围合构成所述集油槽。

可选的,包括布置在所述臭氧氧化区内的环形的隔板一,所述隔板一与所述围板一的上段围合构成排水槽,所述隔板一的上端高于所述围板一的上端,所述隔板二呈锥形曲面状与所述隔板一连接构成所述集油槽,所述隔板一上低于所述集油槽的槽底的位置开设有通水孔。

可选的,还包括锥尖朝下的与所述内筒体同轴布置的锥形筒底,所述围板二的下端和所述围板一的下端均与所述锥形筒底连接,所述锥形筒底的锥尖与污泥管连通。

可选的,还包括锥尖朝上的与所述内筒体同轴布置的锥形筒盖,所述围板二的上端和所述外筒体的上端均与所述锥形筒盖连接,所述锥形筒盖的锥尖与排渣管连通。

所述臭氧氧化区的底部设置有环形臭氧曝气盘,所述臭氧氧化区的底部与原水进水管连通。

所述内筒体的下端与所述外筒体的下端通过底板连接,所述底板自所述外筒体的下端经所述内筒体的下端斜向上延伸至所述内筒体的内部,所述底板的下方还设置有锥尖朝上的锥形挡板,所述锥形挡板的下端与所述锥形筒底的内壁间隔布置。

所述臭氧氧化区的上部、所述混凝沉淀区的上部及所述外筒体的上部皆与臭氧排气管连通。

所述内筒体的下端口与臭氧溶气水进水管连通,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构成的围合空间的下部与排水管连通。。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臭氧氧化区,利用臭氧进行油水分离,同时也可以利用臭氧改善有机物的凝聚性能,使得进行油水分离后的废水在通入内筒体之前便于进行混凝沉淀反应,增强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臭氧氧化区;2、混凝沉淀区;3、气浮反应区;11、内筒体;12、外筒体;13、围板一;14、围板二;15、锥形筒底;16、锥形筒盖;17、环形臭氧曝气盘;18、原水进水管;19、底板;20、臭氧排气管;21、污泥管;22、排渣管;23、臭氧溶气水进水管;24、排水管;25、锥形挡板;26、集油槽;27、排油管;28、隔板一;29、隔板二;30、排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气浮装置,该装置包括同轴布置的内筒体11与外筒体12,内筒体11与外筒体12构成气浮反应区3,还包括臭氧氧化区1,臭氧氧化区1通入原水与臭氧,疏水性的油易与臭氧微气泡粘附形成微气泡-溢油复合体,复合体上浮至臭氧氧化区1的上层,然后逸出流入至集油槽26,最终再通过排油管27排出,处于下层的废水中的不饱和、大分子有机物也会被臭氧氧化为小分子、饱和有机物,进一步的改善有机物的凝聚性能,下层的废水流入至内筒体11构成的接触区的过程中通入混凝剂,完成混凝沉淀反应,随后上清液进入内筒体11构成的接触区,内筒体11的下端口通入臭氧溶气水,在接触区内上清液中残余的混凝剂作为臭氧催化剂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臭氧改善混凝剂的凝聚性能,实现臭氧混凝的互促增效,随后废水上升进入臭氧气浮区,臭氧微气泡降解有机物的同时将臭氧混凝生成的不溶性絮体与水相分离,此时产生的气浮浮渣上升进入浮渣区被排出,而处理完成之后的废水进入内筒体11与外筒体12之间围合的净水区被排出。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臭氧氧化区1,利用臭氧进行油水分离,同时也可以利用臭氧改善有机物的凝聚性能,使得进行油水分离后的废水在通入内筒体11之前便于进行混凝沉淀反应,增强污水处理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臭氧氧化区1由与外筒体12同轴布置的围板一13和围板二14构成,围板一13靠内侧布置且与外筒体12之间构成混凝沉淀区2,经臭氧氧化区1进行除油和改善有机物的凝聚性能后,含有一定量臭氧的废水经围板一13的上端翻折流入混凝沉淀区2,此时在混凝沉淀区2的上部通入混凝剂和助凝剂,废水自上而下发生混凝沉淀反应,沉淀物也会自上而下沉淀,上清液进入内筒体11的下端口,此时含有一定量臭氧的废水也会进一步的提升废水在气浮反应区3的臭氧气浮反应效果;混凝沉淀区2先对原水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可预先将一部分的有机物或其他污染物进行混凝沉淀排出,然后剩余废水中残余的污染物再进入臭氧气浮区3进行下一步处理,如此可以提升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上述布置形式中围板一13、围板二14可以为圆筒状也可以为其他任何形式的形状,主要是利用外筒体12的外围空间,原水自下而上进行臭氧氧化处理,再自上而下进行混凝沉淀处理,最终再自下而上进行臭氧气浮处理,由外至内将臭氧氧化、混凝沉淀、臭氧气浮串联到一起,这样简化了结构,且三个流程中间没有间断,无须考虑采用送水泵等装置对流程与流程之间进行送水,优化了处理流程,并且合理的利用占地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布置在臭氧氧化区1内的隔板二29,隔板二29与围板一13或围板二14的上段围合构成集油槽26。初始阶段通入原水时,围板一13不与混凝沉淀区2连通,直至液位高出集油槽26的上端口时,围板一13开设有通水孔与混凝沉淀区2连通,下层不含油的废水通入至混凝沉淀区2,此时源源不断的通入原水,原水中的油被臭氧微气泡粘附上浮至集油槽26。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布置在臭氧氧化区1内的环形的隔板一28,隔板一28与围板一13的上段围合构成排水槽30,隔板一28的上端高于围板一13的上端,隔板二29呈锥形曲面状与隔板一28连接构成集油槽26,隔板一28上低于集油槽26的槽底的位置开设有通水孔。上述内容是设置一个排水槽30和一个集油槽26,因为如果不设置排水槽30,先前必须要等臭氧氧化区1的液位高出集油槽26的上端口时,才能打开通水孔,否则如果直接将通水孔打开,油水混合的原水将直接进入混凝沉淀区2,要等待臭氧氧化区1、混凝沉淀区2及气浮反应区3的液位一致同步上涨时,微气泡-溢油复合体才能上浮至集油槽26,设置有排水槽30时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因为刚开始液位在不断的上升过程中,只会有极少量的油水通过通水孔进入排水槽30,随后液位升高,臭氧氧化区1的液位与排水槽30的液位能持续保持一致,此时微气泡-溢油复合体将会直接上浮至排油槽26内被排出,而不含油的废水将会通过排水槽30、围板一13的上端翻折流入混凝沉淀区2,并且隔板二29呈锥形曲面状更有利于微气泡-溢油复合体顺延向上上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锥尖朝下的与内筒体11同轴布置的锥形筒底15,围板二14的下端和围板一13的下端均与锥形筒底15连接,锥形筒底15可将混凝沉淀区2与气浮反应区3的底部连接在一起,锥形筒底15更有利于混凝沉淀产生的污泥进行聚集,当累积到一定量之后通过污泥管21将污泥排出,锥形筒底15内的上清液自下而上进入内筒体11进行后续的臭氧气浮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锥尖朝上的与内筒体11同轴布置的锥形筒盖16,围板二14的上端和外筒体12的上端均与锥形筒盖16连接,锥形筒盖16保证了臭氧氧化区1、混凝沉淀区2、气浮反应区3的密封,同时锥形筒盖16有利于浮渣区的气浮浮渣进行聚集,当累积到一定量之后通过排渣管22将污泥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臭氧氧化区1的底部设置有环形臭氧曝气盘17,臭氧氧化区1的底部与原水进水管18连通。臭氧质量较轻都是自下而上流动,从臭氧氧化区1的底部通入臭氧和原水,原水发生臭氧氧化反应后,自围板一12的上端翻折流入混凝沉淀区2。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筒体11的下端与外筒体12的下端通过底板19连接,底板19自外筒体12的下端经内筒体11的下端斜向上延伸至内筒体11的内部,底板19的下方还设置有锥尖朝上的锥形挡板25,锥形挡板25的下端与锥形筒底15的内壁间隔布置。底板19的中心位置处开设一个通孔让废水进入内筒体11,因为常规在内筒体11的下端口通入臭氧溶气水时,出水方向是朝下,锥形筒底15的底部聚集有污泥,此时出水可能会扰动污泥,设置锥形挡板25一方面可以避免出水扰动,另一方面锥形挡板25可以与底板19形成一个夹腔起到导流的作用让上清液通入内筒体11,一些沉淀污泥也会顺延锥形挡板25滑入至锥形筒底15的底部,锥形筒底15与锥形挡板25配合提升了了污泥处理效果,节省了过滤这一程序,使得上清液直接进入内筒体11进行臭氧气浮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臭氧氧化区1的上部、混凝沉淀区2的上部及外筒体12的上部皆与臭氧排气管20连通,臭氧质量较轻都会从废水中逸出,设置臭氧排气管20便于收集臭氧,同时收集的臭氧可与环形臭氧曝气盘17连通,便于循环利用臭氧。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筒体11的下端口与臭氧溶气水进水管23连通。内筒体11与外筒体12构成的围合空间为净水区,通过下部的排水管24将净水排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