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1956发布日期:2019-12-24 21:30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桶。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桶。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环保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在农村里,对生活、生产等污水也需要进行达标处理后才能排放,所以研制能够家用的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势在必行。

现目前市场中,污水处理设备非常多,而且鱼龙混杂,专利号为200920022699.6和专利号为201120152594.x的设备,两个体积较小,符合家用,也能够对生活污水进行一定的处理,但均不能实现污泥的回流和污泥的排放两个功能,由此造成设备对除磷的效率下降30以上,没有污泥排放功能需要定期停机打开顶盖用泵人工抽吸排放多余污泥,在201120152594.x专利中,当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波动时,处理效果差。在200920022699.6专利中,内桶中使用的生物填料载体为悬浮中空球,在曝气时,生物填料球会被搅动曝气盘击中破碎沉入污泥区,运行一段时间后,随着悬浮中空球的不断破碎,需要停机开盖人工捞出悬浮中空球碎片,增加维护和重新植入的成本,同时两者都不能对处理完成后的清水进行消毒处理,据百度百科相关了解,通过一般的废水处理过程不能将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存在着的大量细菌、病毒、阿米巴孢囊进行灭绝,而且只能除去大肠杆菌80-90%,活性污泥法也只能除去90-95%,故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所以在对污水中的氮、磷及硝酸等矿物质进行去除后,还需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后,才能够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桶,包括:

一桶体,其包括相互连通的外桶和内桶,所述内桶与所述外桶之间构成有一空腔;

污水进水管,其一端伸进所述外桶并伸入所述内桶上部;

出水管,其一端连通至所述空腔,另一端伸出所述外桶桶外;

多根固定设置于所述内桶中的生物绳填料,其呈竖直状设置;

曝气电机,其固定设置于所述内桶顶部,所述曝气电机的输出轴上还固定设置有一曝气盘;

以及设置于所述内筒底部的吸污泵,其通过一排污管进而连通至所述外桶的外部,所述排污管的一端还连通设置有一污泥回流管,其连接至所述内桶中,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污泥回流管之间还设置有一换向阀,以实现对污泥的流向进行导向;

其中,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还连通至一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顶部设置有一臭氧发生器,其通过一主输气管进而与所述收集箱内连通,所述主输气管的一端还连通有多个支输气管,所述主输气管与所述支输气管上均布设置有多个气孔,所述主输气管被设置为倒e字型结构,所述支输气管被设置为圆环状结构,所述收集箱的顶部还设置有一排气阀。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污水进水管的一端还设置有一抽水泵。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外桶的底部被设置为锥形结构,所述内桶的顶部和底部均被设置为锥形结构,所述内桶与所述外桶通过内桶底部开设的斜纹状引流槽进而互相连通。

优选的是,其中,各所述生物绳填料呈圆环状均布设置于所述内桶底部。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曝气盘上设置有多个叶片,各所述叶片之间间隔有间隙,各所述叶片均具有25-35°的倾斜角度。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外桶的顶部还设置有一顶盖,其上设置有一通气窗口。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设置的排污管和吸污泵,使其能够对处理桶内沉淀的污泥及淤泥抽出处理桶外,而不必人工进行手动清理。

其二、通过设置的转换阀门,能够实现吸污泵抽出污泥的回流及排出两种模式,使其能够重复多次回流到内桶上层与注入的污水混合,使得活性污泥随水流在内桶上层上下翻滚,加强好氧硝化脱氮和paos吸磷的处理能力。

其三、通过设置的臭氧发生器向完成除氮、磷等清液中通入臭氧气体,使其能够对清液中的大量细菌、病毒、阿米巴孢囊进行消毒处理,使排放的清液具有更低的毒害作用,防止病原体的播散,以及交叉感染。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体化污水处理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曝气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桶的一种实现形式,其中包括:

一桶体1,其包括相互连通的外桶2和内桶3,所述内桶与所述外桶之间构成有一空腔4,设置的内桶主要是对污水进行直接处理,设置的空腔主要是对经过内桶处理后污水中的清液与污泥进行沉淀分离处理;

污水进水管5,其一端伸进所述外桶并伸入所述内桶上部;污水进水管是将外部已经过初步过滤的污水导入至处理桶的内桶中;

出水管6,其一端连通至所述空腔,另一端伸出所述外桶桶外;出水管主要是将污水分离后的清液进行排出,同时出水管的高度低于的高度低于曝气电机的高度,使处理完成后的清液不会将曝气电机淹没,造成损坏;

多根固定设置于所述内桶中的生物绳填料7,其呈竖直状设置,该生物绳填料中空具有较小的密度,挂膜后的比重仍然比水低较多,下部通过内桶底面上的靠近边沿一圈的挂钓固定,且在内桶污水中呈漂浮林立状态,生物绳填料为接触氧化材料,废水水流与生物绳相接触使微生物附着在生物绳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上的微生物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依次为好氧、兼氧、厌氧微生物);

曝气电机8,其固定设置于所述内桶顶部,所述曝气电机的输出轴上还固定设置有一曝气盘9,通过控制器启动曝气电机搅动,带动液面下方约10cm的曝气盘进行水平旋转,由于边缘转速大于中心,流体流速越大压力越小,中心压力大于四周使得水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同时借助内桶上部的锥形结构,水流沿内桶内壁从上而下,上层中心从下而上的微搅动,同时通过设置的曝气电机和曝气盘,在内桶上部区域形成曝气区,搅动曝气盘将空气搅动溶解于污水中,在活性污泥和绳形生物填料生物膜上微生物利用氧进行好氧硝化脱氮和paos吸收污水中的磷;在内桶中部区域形成兼氧区,该区域污水中带有氧但不多,活性污泥特别是漂浮型绳形生物填料附着的生物膜上,存在着异养硝化细菌和好氧反硝化细菌,将产生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反应;在内桶底部区域形成缺氧区,污水曝气后所获得的氧,以被上、中层活性污泥和漂浮型绳形生物填料上的好氧硝化菌、氨化菌在生物脱氮过程中消耗完,在此区域,主要产生反硝化反应除氮、除磷和厌氧释磷。

以及设置于所述内筒底部的吸污泵10,其通过一排污管11进而连通至所述外桶的外部,所述排污管的一端还连通设置有一污泥回流管12,其连接至所述内桶中,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污泥回流管之间还设置有一换向阀13,以实现对污泥的流向进行导向,设置的换向阀为手动式两位两通换向阀,通过手动方式调节阀芯,使污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分别从两个通孔流出,以进入排污管或者回流管中;通过设置的吸污泵,使其能够对沉淀在内桶中的污泥进行抽吸排出,避免沉淀过多对污水处理造成影响,同时设置的手动换向阀,其主要为控制污泥的流动方向,其具有的两种方式为一通过排污管排出处理桶外,二通过污泥回流管使污泥再次进入处理桶内进行重复的处理。

其中,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还连通至一收集箱14,所述收集箱的顶部设置有一臭氧发生器15,其通过一主输气管16进而与所述收集箱内连通,所述主输气管的一端还连通有多个支输气管17,所述主输气管与所述支输气管上均布设置有多个气孔18,所述主输气管与所述支输气管被设置为倒e字型结构,所述收集箱的顶部还设置有一排气阀19。通过设置的臭氧发生器,其产生的臭氧能够对排除的清液中的细菌、病毒、阿米巴孢囊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所述主输气管被设置为倒e字型结构,所述支输气管被设置为圆环状结构,主要目的为增加臭氧气体与清液的接触范围与面积,使臭氧的杀菌消毒效果更好,同时设置的放气阀主要目的为间隔一定后对收集箱内进行排气,避免收集箱内的气压过大,对收集箱造成损坏,甚至发生爆炸等安全事故。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污水进水管的一端还设置有一抽水泵20。通过设置的抽水泵,主要是将外部的污水快速高效的吸入进桶内进行处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外桶的底部被设置为锥形结构,所述内桶的顶部和底部均被设置为锥形结构,所述内桶与所述外桶通过内桶底部开设的斜纹状引流槽21进而互相连通。通过将外桶与内桶的底部设置为锥形结构,使沉积的污泥能够更好的聚集,从而方便后期通过吸污泵被吸出处理,通过将内桶的底部开设有引流槽,使内桶中经过生物绳填料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内桶与外桶之间的空腔中进行沉淀,在此过程中,沉淀在底部的污泥也会通过引流槽反向流回内桶中,使污泥收集及聚集效果更好。

在另一种实例中,各所述生物绳填料呈圆环状均布设置于所述内桶底部。通过在内桶底部设置有一圈的生物绳填料,使污水与生物绳填料的接触面积更大,提高去污效果。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曝气盘上设置有多个叶片22,各所述叶片之间间隔有间隙23,各所述叶片均具有25-35°的倾斜角度。将曝气盘放置于液面下约10厘米位置处,曝气盘随曝气电机转动,进而带动表层污水搅动,叶片之间空隙所带氧气通过分水槽压入水层里充氧曝气,将叶片设置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压入的氧气含量更高,效果更好。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外桶的顶部还设置有一顶盖24,其上设置有一通气窗口(未示出)。同期窗口为透明设置,且可手动开合,方便对处理桶内进行观察。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桶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