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流式气浮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4801发布日期:2020-04-28 21:04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流式气浮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浮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流式气浮设备



背景技术:

气浮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其原理是在水中形成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后,粘附到废水中疏水基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当颗粒粘附气泡后,会形成表观密度小于水的絮体而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层被刮除,从而实现固液或者液液分离的过程。

在大型工业企业应用气浮法进行水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处理水量较大,通常都会使用浅层气浮。浅层气浮设备所需要的占地面积较大,而且维修耗时与产品折损会相对较高,成本也会增加。

另外,浅层气浮设备形成的浮渣层的污泥含水量较高,需要耗费更多的能源进行泥水分离处理。气浮出水的ss含量也较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流式气浮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浅层气浮设备成本高,维护不便,泥水分离使用效果有限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流式气浮设备。该平流式气浮设备包括:

气浮设备主体;所述气浮设备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端;反应室,所述反应室设置在所述气浮设备主体内,与所述进水端连接;所述反应室内设置有若干折流板;溶气管,所述溶气管安装于所述气浮设备主体内,用于向所述设备主体内输出溶气水;溶气罐,所述溶气罐与所述溶气管连接,用于提供所述溶气水;气浮区,所述气浮区设置在所述气浮设备主体内,位于所述溶气管之后,用于固液分离反应;穿孔出水管;所述穿孔出水管设置在所述气浮区的下方,用于排出清水;出水阀门,所述出水阀门设置在所述气浮设备主体的另一端,用于控制所述穿孔出水管排出的清水是否流出;污泥槽,所述污泥槽设置在所述气浮区上方,用于回収溢流的上层污泥。

所述的平流式气浮设备,其中,所述溶气罐内设置有穿孔板;所述穿孔板用于变化穿过的气体流。

所述的平流式气浮设备,其中,所述气浮区的流速低于所述反应室的流速。

所述的平流式气浮设备,其中,所述污泥槽自上而下倾斜设置,所述污泥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

所述的平流式气浮设备,其中,所述气浮设备主体的顶部为敞开式结构;所述敞开式结构的顶部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行走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平流式气浮设备的占地面积较小,并且可以随意切换其使用位置。维修和产品折损的问题比较简单,容易操作,基本只要工业企业内部机修工就能解决。

而且该气浮设备形成的上层污泥含水量很低,在水中污泥量本身较小的情况下,可以浮存几天的污泥量,进一步降低含水量。最终的气浮出水ss可以达到10mg/l以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流式气浮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流式气浮设备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溶气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流式气浮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气浮设备的剖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平流式气浮设备包括:气浮设备主体110,反应室120,溶气管130,气浮区140,穿孔出水管150,出水阀门160以及污泥槽170。

其中,所述气浮设备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端,作为待处理的污水的输入端。

所述反应室设置在所述气浮设备主体内,与所述进水端连接,是进行污水处理的第一阶段。所述反应室120内设置有若干折流板,用于使处理污水和反应药剂充分混合。待处理污水和反应药剂充分混合以后,产生混凝沉淀效应。

所述溶气管130安装于所述气浮设备主体内,位于反应室的后端,用于向所述设备主体内输出溶气水。所述溶气水由溶气罐提供。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溶气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溶气罐内设置有穿孔板301,液位阀302以及挡水板304。

所述穿孔板用于变化穿过的气体流。所述穿孔板301可以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孔303。根据孔的数量设置在不同的圆周上,例如如图3所示的,多个不同的圆周上可以设置有不同数量的孔。

所述气浮区140设置在所述气浮设备主体内,位于所述溶气管之后,用于提供固液分离反应的场所。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浮区的水流速度被降低,从高流速转换为低流速,使得附着着气泡的污泥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漂浮。

所述穿孔出水管150设置在所述气浮区的下方,用于排出位于底部,经过固液分离后的清水。

所述出水阀门160设置在所述气浮设备主体的另一端,用于控制所述穿孔出水管排出的清水是否流出,从而调整气浮区的水面高度。所述污泥槽170设置在所述气浮区上方,用于回収溢流的上层污泥。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污泥槽自上而下倾斜设置,所述污泥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180,通过排污管排出漂浮在水面的污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浮设备主体的顶部为敞开式结构。所述敞开式结构的顶部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行走通道供工作人员或者维护人员走动。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待处理的污水在进水端通过折流板后,充分与反应药剂与进行混合,产生混凝沉淀效应,行程较大污泥团后进入气提室。

水流在通过溶气管安装位置时,溶气罐中贮存的气提通过罐中的穿孔板使气体流进行变化,使气体与水混合后行程微小的气泡,进行气提效应,将污泥团表面附着微小的气泡后,进入气浮区。

水流会在气浮区由高流速转换为低流速,降低流速的同时,较高的表面负荷,会使附着着气泡的污泥由充分的时间漂浮在气浮区,随着时间的增长,污泥逐渐积累,厚度不断增加。

由于泥水分离充分。因此,在气浮区的下方设置的穿孔出水管会有大量的清水流出,完成全部气浮工作部分。

经过规定时间后,可以关闭出水阀门,使整个气浮区的水面抬升,当高过上层出水堰位置时,整个上层泥块会在水流的带动下,溢出到污泥槽中。

当上表面污泥层清完后,重新打开出水阀即可开始进行气浮作用,从污泥槽溢流出去的污泥进行压榨后外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