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新型填料的再生水除臭滤池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8343发布日期:2020-05-15 15:2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新型填料的再生水除臭滤池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再生水厂清洁的再生水污染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新型填料的再生水除臭滤池反应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家对再生水水质要求的日益严格,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排放到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越来越多,同时由于水质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水体中能够检测出的微量有机染物的种类也不断增加。这些污染物在水体中分布广泛,尽管浓度很低,但由于其具有难降解、持久性、可生物积累性,能够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达到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水平,从而对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水体中的微污染有机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以活性污泥法为基础的常规污水处理技术对微污染有机物的去除,在成效上很有限,虽然可以通过微生物的降解及污泥吸附作用去除部分微污染有机物,但是吸附在污泥上的微污染有机物并没有发生变化,需要作进一步处理。生物法对不同的物质去除率差别较大,这和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有关,也和不同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过程有关。此外,生物法容易受到季节的影响。因此,除了改进现有生物法外还需要对微污染有机物进行深度处理。

然而,滤池作为深度处理的一个重要设备,现有技术中还存在滤池处理效率不高,处理成本大等缺陷,基于此研究背景下,提供一种基于新型填料的再生水除臭滤池反应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滤池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新型填料的再生水除臭滤池反应器,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处理成本低、处理效率高、能够对再生水微污染有机物进行深度清理等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新型填料的再生水除臭滤池反应器,包括滤池组件、进水水箱和出水水箱;其中,所述滤池组件包括上向流滤池本体、设置于上向流滤池本体顶部的气室(此处气室的设置目的是为了收集并排放处理后的臭气)、设置于上向流滤池本体底部内的承托板、设置于承托板下方的布水布气室;所述进水水箱与待处理再生水池相连接并通过进水管与布水布气室相连;所述出水水箱通过反冲洗水管与布水布气室相连;所述上向流滤池本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出水水箱相连接;所述布水布气室还通过充氧进气管(此处的氧气浓度不低于20%,且含有硫化氢、氨等市政恶臭气体)与第一送风机相连接;所述布水布气室还通过反冲气体进气管(此处的反冲气体采用清新洁净的环境空气)与第二送风机相连接,所述第一送风机还与浓缩污泥池相连接;所述上向流滤池本体内填充有竹炭填料。其中,第一送风机用于输送恶臭气体,气水比为2:1-1:1;第二送风机用于输送反冲洗空气,空气冲洗的强度为12-16l/m2·s,其中,采用污泥浓缩池上方的恶臭气体作为第一送风机的气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再生水除臭滤池反应器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还包括反冲洗水流量传感器、反冲洗泵、反冲气体流量传感器、反冲气体流量调节阀、充氧流量传感器、充氧流量调节阀、待处理再生水流量传感器、待处理再生水流量调节阀;所述反冲洗水流量传感器设置在反冲洗水管上,所述反冲洗泵与反冲洗水管相连接;所述反冲气体流量传感器设置在反冲气体进气管上;所述充氧流量传感器设置在充氧进气管上,所述待处理再生水流量传感器设置在待处理再生水池与进水水箱的连接管路上;所述反冲洗水流量传感器、反冲气体流量传感器、充氧流量传感器、待处理再生水流量传感器与工控机数据信号连接;工控机分别与反冲气体流量调节阀、充氧流量调节阀、待处理再生水流量调节阀、反冲洗泵控制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进水水箱和出水水箱的顶部均设置有溢流口,所述进水水箱和出水水箱的底部均设置有溢空口,所述溢流口和溢空口均通过排水管连接至排水沟。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上向流滤池本体自下而上方向上还设置高度不等的滤液采样孔、填料采样孔;所述气室上还设置有气体采样孔。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新型填料的再生水除臭滤池反应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结构设计较为合理,通过上向流滤池、气室、布水布气室等结构,配合以进水水箱和出水水箱,能够大大提高对待处理再生水的过滤,并且利用反冲洗结构的设计能够对填料进行及时清洗,大大提高了填料的过滤性能,保证了其使用寿命。

(2)竹炭作为填料,其比表面积大、开孔孔隙率高,这种滤料有利于微生物的接触挂膜和生长,保持较多的微生物量;有利于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所需氧化和营养物以及代谢产生的废物的传质过程;微生物一般带有负电荷,而且亲水,因此滤料表面带有正电荷有利于微生物的固着生长,滤料表面的亲水性同样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并且亲水的表面导致滤料具有较好的持水性,可以使系统间歇洒水从而节省风机的功率。

(3)通过反冲洗水流量传感器、反冲气体流量传感器、充氧流量传感器、待处理再生水流量传感器分别实时检测反冲洗水流量、反冲气体进气管的气体流量、充氧进气管的气体流量、进水水箱的待处理再生水流量,并将检测的实时流量信号发送至工控机;工控机将实时流量信号经数据转换后与预设的流量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控制反冲洗水泵的启闭、反冲气体流量调节阀、充氧流量调节阀和待处理再生水流量调节阀的流量大小。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方便对相应管路的流量进行检测,提高了整体结构运行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新型填料的再生水除臭滤池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基于新型填料的再生水除臭滤池反应器作以详细说明。

一种基于新型填料的再生水除臭滤池反应器,包括滤池组件、进水水箱和出水水箱;其中,所述滤池组件包括上向流滤池本体1、设置于上向流滤池本体顶部的气室2、设置于上向流滤池本体底部内的承托板3、设置于承托板下方的布水布气室4;所述进水水箱与待处理再生水池相连接并通过进水管5与布水布气室相连;所述出水水箱通过反冲洗水管6与布水布气室相连;所述上向流滤池本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出水口7,所述出水口通过出水管8与出水水箱相连接;所述布水布气室还通过充氧进气管9与第一送风机10相连接;所述布水布气室还通过反冲气体进气管11与第二送风机12相连接,所述第一送风机还与浓缩污泥池13相连接;所述上向流滤池本体内填充有竹炭填料。其中,第一送风机用于输送恶臭气体,气水比为2:1-1:1;第二送风机用于输送反冲洗空气,空气冲洗的强度为12-16l/m2·s。

所述再生水除臭滤池反应器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还包括反冲洗水流量传感器s1、反冲洗泵b、反冲气体流量传感器s2、反冲气体流量调节阀、充氧流量传感器s3、充氧流量调节阀、待处理再生水流量传感器s4、待处理再生水流量调节阀;所述反冲洗水流量传感器设置在反冲洗水管上,所述反冲洗泵与反冲洗水管相连接;所述反冲气体流量传感器设置在反冲气体进气管上;所述充氧流量传感器设置在充氧进气管上,所述待处理再生水流量传感器设置在待处理再生水池与进水水箱的连接管路上;所述反冲洗水流量传感器、反冲气体流量传感器、充氧流量传感器、待处理再生水流量传感器与工控机数据信号连接;工控机分别与反冲气体流量调节阀、充氧流量调节阀、待处理再生水流量调节阀、反冲洗泵控制连接。

所述进水水箱和出水水箱的顶部均设置有溢流口14,所述进水水箱和出水水箱的底部均设置有溢空口15,所述溢流口和溢空口均通过排水管连接至排水沟。

上向流滤池本体自下而上方向上还设置高度不等的滤液采样孔16、填料采样孔17;所述气室上还设置有气体采样孔18。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新型填料的再生水除臭滤池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①浓缩污泥池的臭气经过第一送风机进入布水布气室,通过布水布气层分散后,进入到上向流滤池本体的内部。

②待处理的再生水从上向流滤池本体底部侧面的进水口进入布水布气层,与待处理的臭气混合均匀后,进入承托层(此处承托层采用鹅卵石,也可采用其他类似结构形式的石头作为承托层),再进入填料层,经填料上附着的微生物生化处理后,从反应器上部流出至出水水箱中;

③当填料层附着的微生物含量较高,阻塞气和水的流动时,开启反冲洗水和反冲洗气,让上向流滤池本体内的填料和水充分扰动,相互摩擦,使得部分微生物膜剥落,剥落的微生物膜随反冲洗水流出上向流滤池本体;通过不断采用上述操作,直至完成待处理再生水处理。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