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塑剂污水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4993发布日期:2020-05-20 02:2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塑剂污水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塑剂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增塑剂污水油水分离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塑化剂是在工业生产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又称增塑剂。凡是添加到聚合物材料中能使聚合物塑性增加的物质都称为塑化剂。塑化剂的使用可以改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是一类重要的化工产品添加剂,作为助剂普遍应用于塑料制品、混凝土、泥灰、水泥、石膏、化妆品及清洗剂等材料中,特别是在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为了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提高塑料的强度,需要添加邻苯二甲酸酯,其含量有时可达产品的50%。增塑剂的作用主要是减弱树脂分子间的次价键,增加树脂分子键的移动性,降低树脂分子的结晶性,增加树脂分子的可塑性,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广泛存在于食品包装、化妆品、医疗器材,以及环境水体中。例如保鲜膜、食品包装、玩具等。增塑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中含有一定的油分,需要将油分与污水分离,传统油水分离设备分离效果较差,油水分离不彻底,造成排出的水中还是含有一定的油分,且传统设备油液提取不方便,油液提取过程中容易将水液提取出来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增塑剂污水油水分离装置,能够提高油水分离质量,油液提取更方便,油液提取更纯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增塑剂污水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池体、油水混合液输入管、清水输出管、滤渣板、油输出机构、清水转移机构、油水界面仪、控制面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所述的池体内部分别竖直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池体内部分隔成三个腔体,所述的三个腔体分别为过滤腔、油水分离沉淀腔、清水腔,所述的池体侧边靠近过滤腔端设有油水混合液输入管,所述的过滤腔内靠近油水混合液输入管下端横向设有滤渣板,所述的池体侧边靠近清水腔的一端设有清水输出管,所述的清水输出管与清水腔连通,所述的池体前端设有清水转移机构,所述的清水转移机构连通油水分离沉淀腔与清水腔下端,所述的池体上端靠近油水分离沉淀腔处设有可以与其配合的油输出机构,所述的油水分离沉淀腔内竖直设有油水界面仪,所述的油水界面仪上端与池体固定连接,所述的池体前端还设有控制面板,所述的控制面板与油输出机构、清水转移机构控制连接,所述的控制面板与油水界面仪数据通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滤腔与油水分离沉淀腔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的第一隔板下端不与池体下底部接触,所述的过滤腔与油水分离沉淀腔之间下端连通,所述的油水分离沉淀腔与清水腔之间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的第二隔板下端与池体下端连接,所述的油水分离沉淀腔与清水腔之间不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油输出机构包括抽油泵、浮板、抽油软管,所述的抽油泵设于抽油泵上端,所述的抽油泵的输入端设有抽油软管,所述的抽油软管另一端贯穿池体顶板延伸至油水分离沉淀腔内,所述的抽油软管设于油水分离沉淀腔内的一端上设有浮板,所述的抽油软管贯穿浮板朝下设置,所述的抽油软管的下端管口处略微超出浮板的下端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清水转移机构包括转移管道、水泵,所述的转移管道设于池体前端,所述的转移管道连通油水分离沉淀腔和清水腔的下端,所述的转移管道上设有水泵。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滤腔上端设有可以与其配合的第一池体上盖,所述的清水腔上端设有可以与其配合的第二池体上盖。

作为优选,所述的池体前端还分别设有可以与过滤腔、油水分离沉淀腔、清水腔配合的第一透明观察窗、第二透明观察窗、第三透明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塑剂污水油水分离装置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油水分离沉淀腔与清水腔之间隔开,通过清水转移机构连接,油水能够在油水分离沉淀腔内停留更长时间,分离效果更好,通过设置油输出机构来转移油液,浮板控制抽油软管的输出口使其一直保持在油液表面,油液提出纯度更高,透明观察窗与油水界面仪配合更方便观察油水分离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塑剂污水油水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塑剂污水油水分离装置的主视图剖视图。

图中:1-池体、2-油水混合液输入管、3-清水输出管、4-滤渣板、5-油输出机构、6-清水转移机构、7-油水界面仪、8-控制面板、9-第一隔板、10-第二隔板、11-过滤腔、12-油水分离沉淀腔、13-清水腔、14-第一透明观察窗、15-第二透明观察窗、16-第三透明观察窗、51-抽油泵、52-浮板、53-抽油软管、61-转移管道、62-水泵、111-第一池体上盖、131-第二池体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塑剂污水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池体1、油水混合液输入管2、清水输出管3、滤渣板4、油输出机构5、清水转移机构6、油水界面仪7、控制面板8、第一隔板9、第二隔板10,所述的池体1内部分别竖直设有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所述的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将池体1内部分隔成三个腔体,所述的三个腔体分别为过滤腔11、油水分离沉淀腔12、清水腔13,所述的池体1侧边靠近过滤腔11端设有油水混合液输入管2,所述的过滤腔11内靠近油水混合液输入管2下端横向设有滤渣板4,所述的池体1侧边靠近清水腔13的一端设有清水输出管3,所述的清水输出管3与清水腔13连通,所述的池体1前端设有清水转移机构6,所述的清水转移机构6连通油水分离沉淀腔12与清水腔13下端,所述的池体1上端靠近油水分离沉淀腔12处设有可以与其配合的油输出机构5,所述的油水分离沉淀腔12内竖直设有油水界面仪7,所述的油水界面仪7上端与池体1固定连接,所述的池体1前端还设有控制面板8,所述的控制面板8与油输出机构5、清水转移机构6控制连接,所述的控制面板8与油水界面仪7数据通信连接,所述的过滤腔11与油水分离沉淀腔12之间设有第一隔板9,所述的第一隔板9下端不与池体1下底部接触,所述的过滤腔11与油水分离沉淀腔12之间下端连通,所述的油水分离沉淀腔12与清水腔13之间设有第二隔板10,所述的第二隔板10下端与池体1下端连接,所述的油水分离沉淀腔12与清水腔13之间不连通,所述的油输出机构5包括抽油泵51、浮板52、抽油软管53,所述的抽油泵51设于抽油泵51上端,所述的抽油泵51的输入端设有抽油软管53,所述的抽油软管53另一端贯穿池体1顶板延伸至油水分离沉淀腔12内,所述的抽油软管53设于油水分离沉淀腔12内的一端上设有浮板52,所述的抽油软管53贯穿浮板52朝下设置,所述的抽油软管53的下端管口处略微超出浮板52的下端面,所述的清水转移机构6包括转移管道61、水泵62,所述的转移管道61设于池体1前端,所述的转移管道61连通油水分离沉淀腔12和清水腔13的下端,所述的转移管道61上设有水泵62,所述的过滤腔11上端设有可以与其配合的第一池体上盖111,所述的清水腔13上端设有可以与其配合的第二池体上盖131,所述的池体1前端还分别设有可以与过滤腔11、油水分离沉淀腔12、清水腔13配合的第一透明观察窗14、第二透明观察窗15、第三透明观察窗16。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塑剂污水油水分离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将需要分离的油水通过油水混合液输入管2导入过滤腔11,过滤腔11内的滤渣板4将油水中的颗粒杂质过滤,过滤后的油水通过第一隔板9下端是缺口流入油水分离沉淀腔12,部分浮与上端的油液由于浮力的作用下能够被第一隔板9挡住,无法流入油水分离沉淀腔12,在油水分离沉淀腔12内油水经过一定时间的静置,油液与水分离,分离后的油液被油输出机构5抽出,浮板52在浮力的作用下一直浮在油液表面,抽油软管53抽取表面的浮油,底部的水通过清水转移机构6导入清水腔13,通过清水输出管3排出,油水分离过程中通过油水界面仪7和第一透明观察窗14、第二透明观察窗15、第三透明观察窗16来观察油水分离情况,提高分离质量。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