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2291发布日期:2020-11-10 11:5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目前,好氧曝气池在城镇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中处于主导地位,曝气池存在占地面积较大,池体裸露建造于户外,影响城市外观,处理能力有限等缺陷。同时曝气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漂浮至水面破裂,可能会导致泥水混合型飞沫中携带的致病菌进入周围空气,污染周边环境,危害周围居民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解决污水处理厂好氧曝气池裸露在外不美观、处理能力有限、曝气产生的气泡在气水界面破裂可能导致致病菌污染空气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物-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支架、安装在所述浮床支架上的浮床支座板、安装在所述浮床支座板上的浮床盒体、安装在所述浮床盒体内的缓冲层和基质层、固定种植在所述基质层上的植物以及安装在浮床支座板下方的生物膜载体;所述浮床支架包括支撑杆和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和所述浮床支座板通过垂直安装的多个支撑杆进行连接;所述缓冲层和所述基质层分别通过卡接件限位安装在所述浮床盒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浮床支座板和所述浮床盒体的材质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再进一步的,所述基质层上均匀预设有便于种植植物的预留孔,所述基质层为亲水性轻质材料。

再进一步的,所述植物为适生水培植物。

再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板与所述浮床支座板之间安装有条形生物膜载体。

再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膜载体通过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的材料制成。

再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板与所述浮床支座板的面积相同。

再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层为带有网格的塑料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本申请中通过浮床床体坚固,能够很好的适应曝气池内剧烈的水体搅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利用植物生态浮床改造曝气池,能够美化污水处理厂环境,减小飞沫污染,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另一方面,在曝气池中种植的植物可以定期收获销售,从而减轻曝气池的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植物-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的主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植物-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植物-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的顶部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植物-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的内部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植物-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的卡接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植物-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的卡接安装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浮床支架;101、支撑杆;102、支撑底板;2、浮床支座板;201、浮床盒体;2011、预留卡接槽;202、预留网孔;3、生物膜载体;4、缓冲层;401、卡接件;5、基质层;6、植物;7、微孔曝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植物-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支架1、安装在所述浮床支架1上的浮床支座板2、安装在所述浮床支座板2上的浮床盒体201、安装在所述浮床盒体201内的缓冲层4和基质层5、固定种植在所述基质层5上的植物6以及安装在浮床支座板2下方的生物膜载体3;所述浮床支架1包括支撑杆101和支撑底板102,所述支撑底板102和所述浮床支座板2通过垂直安装的4个支撑杆101进行连接,并且位于所述支撑底板102和所述浮床支座板2的四个角;所述缓冲层4和所述基质层5分别通过卡接件401限位安装在所述浮床盒体201内,所述浮床盒体201上开设有便于卡接件401安装的预留卡接槽2011,模块之间通过限位装置连接,使浮床能够在水体扰动强烈的曝气池中稳定运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床支座板2和所述浮床盒体201的材质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便于植物-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的一部分可以漂浮在曝气池水面上;所述基质层5上均匀预设有便于种植植物6的预留孔,所述基质层5为亲水性轻质材料,基质层5采用亲水性轻质材料,便于固定植物,使其稳定在浮床上生长;所述植物6为适生水培植物;所述支撑底板102与所述浮床支座板2之间安装有条形生物膜载体3,所述生物膜载体3通过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的材料制成;便于随着气泡上携带的细菌能在生物膜载体3上截获一部分;所述支撑底板102与所述浮床支座板2的面积相同,所述缓冲层4为带有网格的塑料板。

一种应用植物-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的方法,将植物-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均匀间隔或者密集排布铺设在好氧曝气池内,其中相邻的植物-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之间通过绑带或者通过结构上的插接配合固定安装,在好氧曝气池的水面上形成整体框架,能够很好的适应曝气池内剧烈的水体搅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中微孔曝气管7位于好氧曝气池的底部;微孔曝气管7提供的均匀气泡,从而好氧曝气池的底部开始上升并逐渐变大,先到达浮床支座板2的底部,并经过缓冲层4再进入基质层5,其中微孔曝气管7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破碎在用于大量植物6根系的基质层5内,使得减小飞沫污染,使得气泡携带的微生物细菌截留在基质层5内;其中在所述基质层5上种植的植物6为植美人蕉、薄荷、鸢尾、黄菖蒲、黑麦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其中植物6的叶片位于水面以上,其根部位于水中,从而使得植物6具有双重作用,植物根系直接吸收废水中污染物外,还可为微生物提供附着位点,利用植物-微生物协同作用更有效降解污染物;生物膜载体3的填料采用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的材料,在其表面为微生物附着生长提供好氧生物膜。

如表1所示,为应用本实施例曝气池水体情况前后对照表。

表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会中的植物-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上的植物,在异味严重的曝气池中,选择种植抗性强、长势好具有芳香气味的薄荷,可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会中的植物-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上的植物,利用芦苇可吸附重金属的特点,在处理废水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曝气池内种植芦苇,可通过植物吸收降低出水中重金属浓度;放置在公园或人工湖时则选择鸢尾等具有观赏性植物,充分利用资源并且减少投入成本。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创造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