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真空负压传质污染土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67605发布日期:2020-04-03 18:3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原位真空负压传质污染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可以在全长度范围均匀传递真空负压的工作体(下称工作体a),和可以均匀输出气体和液体以及可以输出热量的工作体(下称工作体b),按设计的排列方式、间距和深度植入污染土中形成阵列,任意一支工作体a周围至少有一个工作体b;将该体系与外界空气和热量隔绝;对工作体a抽真空使整个工作体a周围产生真空负压,并通过工作体b注入气体或液体或热量或其中两种的组合,在污染土中形成定向流体流;驱使污染土中融入气流或/和液流的各种污染物向工作体a迁移并被真空负压吸出,从而实现可挥发有机污染物或难挥发有机污染物或不挥发有机污染物或无机污染物或混杂污染物的清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原位真空负压传质污染土修复方法,工作体a的特征在于:工作体上同时带有贯通工作体全长的管壁密闭的管道和贯通工作体全长的外壁与外界连通的导水通道,且在工作体底端使管壁密闭的管道与外壁与外界连通的导水通道相连通,管壁密闭的管道的上端与真空负压源密闭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一种原位真空负压传质污染土修复方法,工作体a可以是杆型工作体a-1,由内置的一管壁密闭的导水管与外套的管壁带有众多小孔的管道构成;将外套的管壁带孔的管道下端封闭,内置导水管下端与外套管下端之间留出导水间隙,内置导水管与外套管上端密封,内置导水管引出导水口;外套管外也可外包滤层。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一种原位真空负压传质污染土修复方法,工作体a可以是条带型工作体a-2,由带有贯通工作体全长的凹槽和贯通工作体全长的管壁密闭的管道的条带外包滤层构成;工作体底端保证工作体中的凹槽与管壁密闭的管道间水流畅通;工作体上端将管壁密闭的管道与连接真空负压源密闭连通;所述工作体a-2可以有如下截面形式:1)一圆环外面有按设计间隔沿圆周排列的径向肋板,外包滤层;2)一系列相切的圆环外包滤层;3)一系列菱形,每个菱形的两个相对的顶角分别与相邻菱形的顶角相连,外包滤层;4)一系列矩形,每个矩形的两对边分别也是相邻矩形的一边、另两个对边外侧向外按一定间距排列有肋板,外包滤层;条带型工作体a-2横截面上最大边的尺寸可在5cm至300cm,凹槽和管道横截面上的最大尺寸可在1mm至1cm;滤层为公知的透水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一种原位真空负压传质污染土修复方法,工作体a可以是板型工作体a-3,由带有众多小孔外面板、内隔板和导水管共同构成;两外面板平行,两板间距为1mm至5cm;两板间夹一系列均匀分布的竖向排列且与两板正交的的内隔板,内隔板间距为1mm至5cm;内隔板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外面板的上端和下端平齐,在外面板内形成一系列的上下通道;外面板的两侧端和上端封闭,下端面由一个水管封盖形成封闭体系,该水管与接通真空负压源的导管密闭连通;在下端面水管的上面分布有一系列小孔,使每个上下通道的下端口与该水管上的至少一个小孔相连通;外面板上的小孔排列在该上下通道上;板型工作体a-3也可外包滤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原位真空负压传质污染土修复方法,工作体b包括如下形式:1)可以使用工作体a,将原连接真空负压源的管壁密闭的管道连接于供气源或供液源;2)可以用管壁带有均布众多小孔的管道,管道的上端连接于供气源或供液源;3)将杆型工作体a-1中的内置密闭管道改为发热管并引出导线连接于电源,并将外套管顶端封闭并引出与供气源或供液源连接的管路;4)将板型工作体a-3的两外面板改为用公知电热材料构成的电热板并引出连接电源的导线,将在板型工作体a-3下端面水管连接于供气源或供液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原位真空负压传质污染土修复方法,工作体的排列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一行全部为工作体a,相邻行全部为工作体b;2)一行工作体全部为工作体a或全部为工作体b(下称为x组工作体),一行工作体中的相邻工作体分别为工作体a和工作体b(下称为y组工作体),x组工作体和y组工作体间隔排列;3)每一行工作体中的相邻工作体分别为工作体a和工作体b,每一列工作体中的相邻工作体也分别为工作体a和工作体b,即在水平面内任意工作体与相邻工作体分别为工作体a和工作体b;各行工作体与其它行工作体可以一一对齐,也可以相邻行的工作体平行错开一定距离;工作体的间距可以在0.5m至5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原位真空负压传质污染土修复方法,其实施方式包含如下步骤:1)按设计给定的构型、间隔、植入深度和排列方式将工作体植入污染土;将工作体a连接真空负压源;将工作体b连接于可以在供气源、供液源和供热源之间切换的管道;3)将该整个植入工作体的污染土体系与外界空气和热量隔绝;4)开启真空负压源直至工作体a外套管内或滤层内的水位降至工作体的底面;5)根据拟清除的污染物种类和性质,按设计要求注入的流体类型和注入顺序开启供气源或供液源或热源或其中的两种;直至达到污染物清除目标。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