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态池技术的模块化MBR污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73982发布日期:2020-05-26 16:1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生态池技术的模块化MBR污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生态池技术的模块化mbr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工程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工程,是一项造福于人民的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站建成后需要尽量降低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且能极大的改善乡村的景观生态系统,尤其是将极大的改善河道的水环境,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体现新农村的现代化,使周边地区农村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得益,并使农村居民能够自觉的参与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工作中来,真正的造福于民。

目前国内外对污水处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处理相关技术的研究,未考虑到将生物处理工艺与生态工艺相结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未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反感度;②未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相融合性;③未考虑到监测的方便性,不能够直观判断出水情况。

目前国内外对污水处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处理相关技术的研究,未考虑到将生物处理工艺与生态工艺相结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未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反感度;②未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相融合性;③未考虑到监测的方便性,不能够直观判断出水情况。

因此,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技术手段,可以保证河道净化处理效果的同时,给农村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出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态池技术的模块化mbr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污水由集水井进入沉渣池,在沉渣池内去除污水中较大的颗粒物质及部分污染物;

s2:自所述沉渣池中流出的污水流入调节池,在调节池内匀质匀量;

s3:自所述调节池中流出的污水经高效混合装置投药后依次流入缺氧池和mbr池,在mbr池中通过鼓风对污水曝气进行生化反应;

s4:所述生化反应出水经过膜分离后,得到的净化水排放至生态池,所述mbr池底的污泥经排泥管排放到污泥池;

s5:所述生态池内的植物对净化水进行进一步净化后,通过溢流管道排放至附近的河道。

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缺氧池和mbr池整合形成一体式净化槽。

优选地,所述沉渣池、调节池、一体式净化槽和生态池,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沉渣池、调节池、一体式净化槽和生态池分别设置有浮球液位器和电磁阀控制水位。

优选地,所述调节池与所述一体式净化槽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一水泵。

优选地,步骤s3中的所述生化反应包括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反应和氨氮化合物的硝化反应。

优选地,所述氨氮化合物的硝化反应生成的硝化混合液通过气提回流至缺氧池,在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脱氮。

优选地,步骤s5中所述生态池的选址地为坡面平缓且便于取水的地形。

优选地,步骤s5中所述生态池的形状依据场地情况自然布局,施工时就地取材,以提高水池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度和和谐感。

优选地,步骤s5中所述生态池包括水池基底和水池围边;所述水池基底为不规则形状,宽度为2-4.5m,深度为0-1m,水池方量为20-40m3

优选地,步骤s5中所述生态池分为浅水区和深水区,所述浅水区与深水区之间的坡度尽可能放缓;所述浅水区种植水生植物,所述深水区养殖鱼虾。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处理方法,结合生态工艺进行生态池的构建,将生态池构建成一种景观工程,不仅使污水处理站和周围的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降低农村居民对污水处理站的反感程度、降低对居民的影响,还可通过生态池内指示生物的情况来直观的判断出水情况,可以方便业主、相关部门及村民直接参与监督;

(2)生态池内的植物可对模块化mbr工艺污水处理站的排出的净化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以尽可能的降低对后续排放河道的影响,提升河道水环境标准;

(3)生态池可作为监测取样点,便于随时取样检测污水处理站的出水水质;

(4)生态池可成为模块化mbr工艺的一大特色,以扩大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生态池技术的模块化mbr污水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态池技术的模块化mbr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污水由集水井进入沉渣池,在沉渣池内去除污水中较大的颗粒物质及部分其它污染物;

s2:自沉渣池中流出的污水流入调节池,在调节池内匀质匀量;

s3:自调节池中流出的污水经高效混合装置投药后依次流入缺氧池和mbr池;在mbr池中通过鼓风对污水曝气进行生化反应;

s4:所述生化反应出水经过膜分离后,得到的净化水排放至生态池,所述mbr池底的污泥经排泥管排放到污泥池;

s5:所述生态池内的植物对净化水进行进一步净化后,通过溢流管道排放至附近的河道。

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吸收、富集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可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的再释放、利于水体的生物平衡等。当前水资源不断减少,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日益严重,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对于改良水体、降低污染有显著作用。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缺氧池和mbr池整合形成一体式净化槽。

进一步地,步骤s3中的生化反应包括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反应和氨氮化合物的硝化反应;氨氮化合物的硝化反应生成的硝化混合液通过气提回流至缺氧池,在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脱氮。更进一步优选地,mbr池中的污水通过自吸泵抽吸进行膜分离。

在mbr池通过鼓风曝气,一方面对膜组件进行空气冲刷以降低膜污染,另一方面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对污水中的氨氮进行硝化,硝化混合液通过气提回流至缺氧池,在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脱氮。

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沉渣池、调节池、一体式净化槽和生态池,依次通过管路连接。优选地,沉渣池、调节池、一体式净化槽和生态池分别设置有浮球液位器和电磁阀控制水位。

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调节池与一体式净化槽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一水泵。在调节池内匀质匀量后的污水通过水泵提升后,先经高效混合装置投药后再进入一体式净化槽的缺氧池。

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步骤s5中生态池的选址地为坡面平缓且便于取水的地形。进一步优选地,生态池的形状依据场地情况自然布局,施工时就地取材,以提高水池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度和和谐感。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步骤s5中生态池包括水池基底和水池围边;水池基底为不规则形状,宽度为2-4.5m,深度为0-1m,水池方量为20-40m3;水池基底面平整、光滑。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生态水池的构建要分层次,步骤s5中生态池分为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与深水区之间的坡度尽可能放缓;水区域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等,深水区域可以养殖鱼虾等动物,同时在底层种植一些金鱼藻等沉水植物,为动物生存提供栖息地;深水区表层可以种植一些挺水植物,如荷花、睡莲等。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生态池技术的模块化mbr污水处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污水由集水井进入沉渣池,在沉渣池内去除污水中较大的颗粒物质及部分污染物;

s2:自所述沉渣池中流出的污水流入调节池,在调节池内匀质匀量;

s3:自所述污水调节池流出的污水通过水泵提升后经高效混合装置投药后依次进入一体式净化槽的缺氧池和mbr池;在mbr池中通过鼓风对污水曝气进行生化反应;

s4:所述mbr池中的污水通过自吸泵抽吸进行膜分离,得到净化水排放至生态池,所述mbr池底的污泥经排泥管排放到污泥池;

s5:生态池内的植物对出水进一步净化,在生态池一侧设置一溢流管道,当生态水池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水直接溢流排放至附近的河道。

步骤s5中生态池选址特征为:

生态水池应选择坡面平缓且便于取水的地形进行开挖水池基底,经过现场实地调研和比较,选取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的2个污水处理站做试点,分别是待泾村3#站点(50m3/d)和待泾村4#站点(70m3/d)。

所述s5生态池形状特征为:

水池形状可依据场地情况自然布局,施工尽可能就地取材,以提高水池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度和和谐感。生态水池包括水池基底和水池围边,其水池基底为不规则形状,宽度在2~4.5m之内,深度在1m之内,水池方量控制在20~40m3之间,要求水池基底面平整、光滑。

所述步骤s5生态池构建特征为:

在生态池内多饲养观赏鱼虫和喜水性植物(如鱼草、睡莲、芦苇、荷花、水葱、菖蒲等),生态水池的构建要分层次,划分出浅水区、深水区,浅水区和深水区的坡度尽可能放缓。浅水区域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等,深水区域可以养殖鱼虾等动物,同时在底层种植一些金鱼藻等沉水植物,为动物生存提供栖息地,深水区表层可以种植一些挺水植物,如荷花、睡莲等。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