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废水预处理集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3604发布日期:2020-11-25 14:39阅读:86来源:国知局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废水预处理集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废水预处理集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逐渐增加,城市近郊可供填埋生活垃圾的场地越来越少,生活垃圾处理越来越倾向于建造容量更大、距离市区更远、更加区间化的填埋场,使得垃圾运输费用大大增加,垃圾运输车辆增多,加大了城市交通拥挤程度。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在城市附近适宜位置建设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中转站作为连接垃圾产生源头与末端处理处置设施的纽带,在城市固体废物的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角色。中转站通过先进的接收、分类、压缩装置,将散装垃圾压缩装箱,不仅实现了垃圾运输的封闭化,避免了垃圾运输过程中的散落、滴漏现象,而且提高了长途运输的经济性,减少了车流量。但垃圾在压缩和减量的处理过程中也产生了废水即垃圾渗滤液,此类废水有以下一些特点:

1、有机污染物浓度高,一般cod浓度可达几万甚至几十万毫克每升,一般由湿垃圾在粉碎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的有机物所构成;

2、氨氮浓度高,一般可达几千毫克每升,严重抑制和降低了生化处理中微生物的活性;

3、悬浮物浓度高,在垃圾的粉碎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直径不同的颗粒,其中一部分会随废水一起流出,导致废水ss浓度较高,一般可达几千毫克每升,影响后续设备的正常使用,对生化系统也会造成冲击,不利于系统稳定运行。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处理水量偏小的特点,且废水较为复杂,悬浮物较高,废水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增长而逐渐酸化,若不进行预处理则会大大降低后续系统的处理效率严重时甚至会使后续系统崩溃以致无法运行。现有预处理技术采用土建池体,土建及设备投资高、集成度低、运行操作复杂、维护检修不便等局限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流程集成高、工艺运行操作简单、投资低、处理效果有保障的适于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废水的高度集成预处理设备。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废水预处理集成设备,至少包括:格栅、综合反应池、加药区、水泵、法兰口和出水槽;

所述综合反应池包括进水口、搅拌机和出水装置;

所述加药区包括溶药桶、加药泵、药品堆积区和设备控制箱。

优选地,综合反应池分为两个,序批式工作。

优选地,还设有独立的加药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设计,将固液分离、ph调节、混凝沉淀集成在一起,使反应设备高度集成,非常适合和方便高浓度、水量小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废水的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预处理集成结构,配置有专门的液碱和pac、pam加药系统,无需另外布设加药管道,减少了外部管道的架设,有效降低了建设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废水预处理设备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废水预处理流程图。

图中:1格栅、2进水口、3搅拌机、4出水装置、5碱液加药装置、6pam加药装置、7pac加药装置、8设备控制箱、9水泵、10法兰口、11废水悬浮物预处理、12ph调节及混凝沉淀处理、13清水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废水预处理集成设备,所述设备至少包括:格栅、综合反应池、加药区、水泵、法兰口和出水槽,所述综合反应池包括进水口、搅拌机和出水装置,所述加药区包括溶药桶、加药泵、药品堆积区和设备控制箱。

其中,本专利中的格栅是本技术领域的通用格栅根据本专利的具体规格实施定做的。

具体的,综合反应池分为两个,序批式工作。

具体的,还设有独立的加药区。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废水预处理设备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废水悬浮物预处理:利用格栅的拦截作用来处理高浓度悬浮物废水,所得过滤液进入下一处理环节,栅渣通过输渣管道排出,作为原料从新利用;

步骤二,ph调节及混凝沉淀处理:将步骤一所得的过滤液通过管道自流至综合反应池,通过管道投加方式将所需药剂通入综合反应池中,得到上清液和污泥,上清液通过出水装置流入清水区,通过水泵驱动进入下一处理阶段,污泥则进入储泥装置中,待后续处理。

具体的,在上述步骤二中,所需药剂分别为碱液、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c、高分子化合物pam,上述三种药剂根据需要投加至进水口,液碱用于调节废水的ph,使废水符合后续处理的ph要求;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c通过其水解过程形成的氢氧化铝凝胶对悬浮物进行吸附沉降,氢氧化铝可以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形成较大的絮体,从而使水中的悬浮物及可溶性物质沉降,高分子化合物pam可以在胶体表面形成强烈的吸附作用,同时在胶粒之间形成桥联,增大胶粒的直径,加快其沉降,从而有效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具体的,碱液加药量根据原水的ph和后续处理工艺需要来决定,后续处理工艺运行正常时,只需将原水ph调节至中性即可,若后续处理工艺另有需求,则根据需要调整加药量。

具体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c和高分子化合物pam投加量按重量比50-100:1联合投加。

具体的,废水在综合反应区各加药反应阶段结束后,静置沉淀12h。

具体的,废水在开始投加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c时,开启搅拌机,投加完成后关闭搅拌机。

具体的,废水在开始投加高分子化合物pam时,开启搅拌机,投加完成后关闭搅拌机。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废水预处理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综合反应池、加药区、水泵、法兰口和出水槽;

所述综合反应池包括进水口、搅拌机和出水装置;

所述加药区包括溶药桶、加药泵、药品堆积区和设备控制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废水预处理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综合反应池分为两个,序批式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废水预处理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独立的加药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废水预处理集成设备,包括格栅、综合反应池、加药区、水泵、法兰口和出水槽。本实用新型将固液分离、pH调节、混凝沉淀集成在一起,使反应设备高度集成,非常适合和方便高浓度、水量小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废水的处理;而且配置有专门的液碱和PAC、PAM加药系统,无需另外布设加药管道,减少了外部管道的架设,有效降低了建设费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标;朱成辉;汪文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泓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20
技术公布日:2020.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