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在线控制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1011发布日期:2020-12-15 08:30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在线控制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可用于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的一种可在线控制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印染行业是工业用水和废水排放大户。印染系统复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纤维原料本身夹杂物,以及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浆料、油剂、染料和化学助剂等,其有机物含量高、色度大、ph值变化大的特点,仅经过前期的生化处理工艺能够将绝大多数cod、色度予以去除,但仍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和色度,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故必须予以深度处理。

目前常见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的方法有吸附法、高级氧化法,膜技术,生物法等。吸附法和高级氧化法中的芬顿氧化法均存在消耗的药剂量大,成本高,而且引起二次污染等问题;高级氧化法中臭氧氧化法对于废水中色度去除率高,但对有机物的降解具有选择性。而生化法存在微生物的选择和培养较困难,耐冲击负荷能力差,运行维护复杂等问题。膜技术污染物去除能力好,且能脱除无机盐,出水水质优良,但该技术成本高,膜易受到污染而导致寿命短,且浓水无法处理等问题需要解决。目前铁碳微电解技术因反应迅速,能耗低,氧化彻底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在实际的处理系统中,铁碳微电解系统运行参数如ph值、曝气量、fe2+:h2o2比例等大部分取决于人工控制,普遍存在滞后性和偏差大等问题,导致系统运行效果差;比如曝气量过低时,铁碳微电解填料易板结;曝气量过高时,污染物与铁屑接触的时间将被缩短,污染物的去除率下降;尤其当ph值较低时,铁消耗量大,从而导致后续h2o2、碱药剂量消耗大,污泥量增加,加大后续处理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提供一种可在线控制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工艺系统,以便解决现有常规设备存在的操作和控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在线控制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管道混合器,所述管道混合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铁碳微电解装置进水口,铁碳微电解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芬顿反应装置的进水口,芬顿反应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絮凝沉淀装置的进水口,絮凝沉淀反应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生物活性炭装置的进水口,生物活性炭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废水回用装置进水口连通;

所述管道混合器上设置第一支管,第一支管上设置酸投加装置;

芬顿反应装置上设置第四支管,第四支管上设置h2o2投加装置;

絮凝沉淀装置上设置第五支管,第五支管上设置碱投加装置。

所述酸投加装置包括连接在第一支管端部的酸存储罐,还包括从酸存储罐到管道混合器依次设置的酸投加泵、酸流量计。

所述h2o2投加装置包括设置在第四支管端部的h2o2存储罐,还包括h2o2存储罐到芬顿反应装置之间依次设置的h2o2投加泵、h2o2流量计。

所述碱投加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五支管端部的碱存储罐,还包括碱存储罐到絮凝反应装置之间依次设置的碱投加泵、碱流量计。

所述微电解装置上靠近进水口一侧设置第二支管,第二支管上设置第一鼓风装置;所述第一鼓风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支管端部的第一风机,还包括第一风机到铁碳微电解装置之间依次设置的第一风机风量流量计、第二电动调节阀。

所述微电解装置上靠近出水口一侧设置第三支管,第三支管上设置第一反洗装置;所述第一反洗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三支管端部的第一反洗水箱,还包括第一反洗水箱到铁碳微电解装置之间依次设置的第一反洗水泵、第一反洗流量计。

生物活性炭装置上靠近进水口一侧设置第六支管,第六支管上设置第二鼓风装置;所述所述第二鼓风装置包括设置在第六支管端部的第二风机,还包括第二风机到生物活性炭装置之间依次设置的第二风机风量流量计、第三电动调节阀。

生物活性炭装置上靠近出水口一侧设置第七支管,第七支管上设置第二反洗装置;所述第二反洗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七支管端部的第二反洗水箱,还包括第二反洗水箱到生物活性炭装置之间依次设置的第二反洗水泵、第二反洗流量计。

所述管道混合器进水管道上设置第一ph计,微电解装置内设置第一溶解氧检测仪,芬顿反应装置进水管上设置铁离子检测仪,絮凝沉淀装置的进水管上设置第二ph计,生物活性炭装置的进水管上设置浊度计,生物活性炭装置内设置第二溶解氧检测仪,废水回用装置的进水管上设置cod检测仪和氨氮检测仪;生物活性炭装置的进水管通过第一回流泵与絮凝沉淀装置的进水管相连;所述废水回用装置的进水管通过第二回流泵与絮凝沉淀装置的进水管连通。

所述酸投加装置、第一鼓风装置、第一反洗装置、第二鼓风装置、第二反洗装置、h2o2投加装置、碱投加装置、第一ph计、第一溶解氧检测仪、铁离子检测仪、第二ph计、浊度计、cod检测仪、氨氮检测仪、第一回流泵、第二回流泵均与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系统将铁碳微电解装置和芬顿反应装置,絮凝沉淀装置和生物活性炭装置的串联,协同电解反应,芬顿反应,絮凝反应,沉淀反应,活性炭吸附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将生化处理后的废水中的有机物、色度的高效去除;并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将本系统运行的关键参数进行调控,不仅系统精度提高了10%,保证了系统的高效运行,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率,同时节约了药剂投加量和人工成本,而且系统的耐冲击符合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图。

100是管道混合器,101是第一支管,102是酸流量计,103是酸投加泵,104是酸存储罐,105是第一ph计;200是铁碳微电解装置,201是第二支管,202是第二电动调节阀,203是第一风机风量流量计,204是第一风机,205是第一氧溶解检测仪,206是第一反洗流量计,207是第一反洗水泵,208是第一反洗水箱,209是第三支管;300是芬顿反应装置,301是第四支管,302是h2o2流量计,303是h2o2投加泵,304是h2o2存储罐,305是铁离子检测仪;400是絮凝沉淀装置,401是第五支管,402是碱流量计,403是碱投加泵,404是碱存储罐,405是第二ph计;500是生物活性炭装置,501是第六支管,502是第三电动调节阀,503是第二风机风量流量计,504是第二风机;505是第一电动调节阀,506是水量流量计,507是浊度计,508是第二氧溶解检测仪,509是第七支管,510是第二反洗流量计,511是第二反洗水泵,512是第二反洗水箱,513是第一回流泵;600是废水回用装置,601是第二回流泵,602是氨氮检测仪,603是cod在线检测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在线控制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管道混合器100,所述管道混合器10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铁碳微电解装置200进水口,铁碳微电解装置20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芬顿反应装置300的进水口,芬顿反应装置30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絮凝沉淀装置400的进水口,絮凝沉淀装置40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生物活性炭装置500的进水口,生物活性炭装置50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废水回用装置600进水口连通;

所述管道混合器100上设置第一支管101,第一支管101上设置酸投加装置;

芬顿反应装置300上设置第四支管301,第四支管301上设置h2o2投加装置;

絮凝沉淀装置400上设置第五支管401,第五支管401上设置碱投加装置。

所述酸投加装置包括连接在第一支管101端部的酸存储罐104,还包括从酸存储罐104到管道混合器100依次设置的酸投加泵103、酸流量计102。

所述h2o2投加装置包括设置在第四支管301端部的h2o2存储罐304,还包括h2o2存储罐304到芬顿反应装置300之间依次设置的h2o2投加泵303、h2o2流量计302。

所述碱投加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五支管401端部的碱存储罐404,还包括碱存储罐404到絮凝沉淀装置400之间依次设置的碱投加泵403、碱流量计402。

微电解装置200上靠近进水口一侧设置第二支管201,第二支管上设置第一鼓风装置,所述第一鼓风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支管端部201的第一风机204,还包括第一风机到铁碳微电解装置200之间依次设置的第一风机风量流量计203、第二电动调节阀202。

微电解装置200上靠近出水口一侧设置第三支管209,第三支管209上设置第一反洗装置;所述第一反洗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三支管209端部的第一反洗水箱208,还包括第一反洗水箱208到铁碳微电解装置200之间依次设置的第一反洗水泵207、第一反洗流量计206。

生物活性炭装置500上靠近进水口一侧设置第六支管501,第六支管501上设置第二鼓风装置,所述第二鼓风装置包括设置在第六支管501端部的第二风机504,还包括第二风机504到生物活性炭装置500之间依次设置的第二风机风量流量计503、第三电动调节阀502。

生物活性炭装置500上靠近出水口一侧设置第七支管509,第七支管509上设置第二反洗装置;所述第二反洗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七支管509端部的第二反洗水箱512,还包括第二反洗水箱512到生物活性炭装置500之间依次设置的第二反洗水泵511、第二反洗流量计510。

所述管道混合器100进水管道上设置第一ph计105,微电解装置200内设置第一溶解氧检测仪205,芬顿反应装置300进水管上设置铁离子检测仪305,絮凝沉淀装置400的进水管上设置第二ph计405,生物活性炭装置600的进水管上设置浊度计507,生物活性炭装置内设置第二溶解氧检测仪508,废水回用装置600的进水管上设置氨氮检测仪602和cod检测仪603;生物活性炭装置600的进水管通过第一回流泵513与絮凝沉淀装置400的进水管连通;所述废水回用装置600的进水管通过第二回流泵601与絮凝沉淀装置400的进水管连通。

所述酸投加装置、第一鼓风装置、第一反洗装置、第二鼓风装置、第二反洗装置、h2o2投加装置、碱投加装置、第一ph计105、第一溶解氧检测仪205、第二溶解氧检测仪508,铁离子检测仪305、第二ph计405、浊度计507、氨氮检测仪602、cod检测仪603均与控制器连接700。即酸流量计102的输出端与控制器700输入端连接,酸投加泵103的输入端与控制器700输出端连接;第一风机风量流量计203输出端与控制器700输入端连接,第二电动调节阀201输入端与控制器700输出端连接;第一反洗水泵207输入端与控制器700连接,第一反洗流量计206输出端与控制器700连接输入端;h2o2投加泵303输入端与控制器700输出连接,h2o2流量计302的输出端与控制器700输入端连接;碱投加泵403输入端与控制器700输出段端,碱流量计403输出端与控制器700输入端连接;第二风机风量流量503计输出端与控制器700输入端连接,第三电动调节阀502输入端与控制器700输出端连接;第二反洗水泵511输入端与控制器700输入端连接,第二反洗流量计510输出端与控制器700连接输入端;第一回流泵513输入端与控制器700输出端连接,第二回流泵601输入端与控制器700输出端连接,同样的其他用于检测的各个仪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700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酸投加泵103、第一反洗水泵207、h2o2投加泵303、碱投加泵403、第二反洗水泵511均为变频泵,能够改变液体流量大小;使用到的检测仪器与设备均为现有的;本实用新型中两个设备之间的进水管与出水管均为一个水管,如铁碳微电解装置200和芬顿反应装置300之间的水管,靠近铁碳微电解装置200的水管为铁碳微电解装置200的出水管,靠近芬顿反应装置300的水管为芬顿反应装置300的进水管,铁碳微电解装置200的出水管和芬顿反应装置300的进水管的进水管为一体设置的一根管道。

生化废水进入到管道混合器100的进水管,管道混合器100的进水管上设置的第一ph计检测生化废水的ph值并反馈给控制器700,控制器700向酸投加泵103发出指令来调整泵入到管道混合器100内酸的量,酸流量计102检测泵出酸的量并反馈给控制器700,矫正酸投加泵303泵入管道混合器100的量。

管道混合器100内的水自流至铁碳微电解装置200内,铁碳微电解装置200内的第一氧溶解检测仪205检测装置内水的氧溶解量并反馈给控制器700,控制器700向第二电动调节阀202发出指令,调整进入装置内的风量,第一风机风量流量计203检测进入铁碳微电解装置200内的风量,矫正通过第二电动调节阀202进入到铁碳微电解装置200内。

铁碳微电解装置200内的水自流至芬顿反应装置300内,芬顿反应装置300的进水管道上设置的铁离子检测仪305,检测进入到芬顿反应装置300内水的铁离子含量并反馈给控制器700,控制器700向h2o2投加泵303发出指令调整进入芬顿反应装置300内的h2o2的量,h2o2流量计302检测泵出h2o2的量并反馈给控制器700,矫正h2o2投加泵303泵入芬顿反应装置内h2o2的量。

芬顿反应装置300内的水自流至絮凝沉淀装置400内,絮凝沉淀装置400进水管道上设置的第二ph计405,检测进入到絮凝沉淀装置400内水的ph值并反馈给控制器700,控制器700向碱投加泵403发出指令调整进入絮凝沉淀装置400内的碱量,碱流量计402检测泵出碱的量并反馈给控制器700,矫正碱投加泵303泵入芬顿反应装置内碱的量。

浊度计检测管道内水的浊度并反馈给控制器700,若浊度计507检测到水质浊度满足生物活性炭反应装置500的进水要求时,水则自流进入生物活性炭装置500中,不满足时,控制器700向第一回流泵513发出指令,将水通过第一回流管返回至絮凝沉淀池400的前端。

絮凝沉淀装置400内的水自流至生物活性炭装置500,生物活性炭装置500内的第二氧溶解检测仪508检测生物活性炭装置500内水的氧溶解量并反馈给控制器700,控制器700向第三电动调节阀502发出指令,调整进入生物活性炭装置500内的风量,第二风机风量流量计503检测进入生物活性炭装置500内的风量,矫正通过第三电动调节阀502进入到生物活性炭装置500内的风量。

cod在线监测仪603检测到的cod值并反馈给控制器700,氨氮检测仪602检测管道内水的浊度值并反馈给控制器700,若cod在线监测仪603检测值、氨氮检测仪602检测值均满足会用水质要求时,水则自流进入回用系统600中;否则,控制器700向第二回流泵601发出指令,将水通过第二回流管返回至絮凝沉淀装置400的前端进水口。

本系统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通过调控铁碳微电解装置、芬顿反应装置、絮凝沉淀装置和生物活性炭装置的关键运行参数,提高系统控制精度,优化运行操作条件,以保证出水水质达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