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金属残留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0996发布日期:2020-12-15 08:3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金属残留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重金属残留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环境污染方面,重金属(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元素)非常难以被生物降解,相反却能在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下,成千百倍地富集,最后进入人体。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累积,造成慢性中毒。因此,重金属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农业土壤环境后,不仅影响农产品的出口贸易,还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常规的重金属处理工艺一般在碱性条件下将重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出来,达到去除重金属目的。这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学试剂,且无法完全去除重金属,难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另外在重金属离子浓度较低的时候,化学沉淀的方法明显不适用。

因此,如何有效去除废水中较低浓度的重金属残留,成为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金属残留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重金属残留处理装置,用于处理带有残留重金属的废水,包括外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由上而下依次设有微生物净化区和重金属吸附区,

所述微生物净化区的侧壁上设有微生物投放口,所述微生物净化区的底部与所述重金属吸附区连通,且连通处设有连通阀;

所述重金属吸附区内部设有重金属吸附层,其底部与所述外壳体底部的排水管连通,且连通处设有排水阀;

所述外壳体上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搅拌轴连接,所述搅拌轴依次穿过所述微生物净化区和所述重金属吸附区,且位于所述微生物净化区和所述重金属吸附区内的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桨。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外壳体的顶部,所述搅拌轴的下端穿过所述微生物净化区和所述重金属吸附区,并套在所述外壳体底部的支撑座上。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微生物净化区的进水端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净化区的出水端通过连通管与所述重金属吸附区连通,连通阀设于所述连通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管处设有微生物拦截网。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净化区为蓝藻净化区,所述微生物投放口为蓝藻投放口。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吸附层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重金属吸附层与所述外壳体可拆卸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吸附层为壳聚糖树脂层。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处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上设有活性炭层。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依次设置微生物净化区和重金属吸附区,先通过微生物的胞外产物与重金属离子结合,降低重金属的危害,再通过重金属吸附层对重金属进行深度处理,达到低浓度重金属残留的处理,有效降低处理成本,且不会引入新的化学残留;分别在微生物净化区和重金属吸附区内设置搅拌装置,加速微生物净化区和重金属吸附区搅拌,使其对污水中残留的重金属进行充分的净化和吸附;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整个装置结构非常稳固,且能减少其他动力装置的应用,降低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0、外壳体;11、进水管;12、连通管;13、排水管;

20、电机;21、搅拌轴;22、搅拌桨;23、支撑座;

30、微生物净化区;31、微生物投放口;32、微生物拦截网;

40、重金属吸附区;41、壳聚糖树脂层;42、活性炭层;43、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重金属残留处理装置,用于处理带有残留重金属的废水,包括外壳体10,外壳体10的内部由上而下依次设有微生物净化区30和重金属吸附区40,带有残留重金属的污水依次经过微生物净化区30和重金属吸附区40后,由外壳体10的底部排出。

微生物净化区30和重金属吸附区40的上下位置设计,使得废水仅依靠废水的自身重力,就可以从微生物净化区30进入重金属吸附区40,而无需额外的动力设备,减少了动力设备的成本。

1、微生物净化区

外壳体10的顶部设有进水管11,进水管11与微生物净化区30的进水端连接,待处理的带有重金属残留的污水从进水管11流入微生物净化区30。

微生物净化区30的侧壁上设有微生物投放口31,通过微生物投放口31向微生物净化区30内投放微生物。由于微生物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抗逆性,因此微生物能够通过分泌胞外产物与重金属离子结合,从而降低重金属的危害。

在本实施例中,微生物净化区30为蓝藻净化区,微生物投放口31为蓝藻投放口。在微生物净化区30中投放蓝藻微生物,利用蓝藻丰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强大的抗逆性,能够对重金属起到较强的吸附效果,能有效的处理重金属残留的污水。

微生物净化区30的底部的出水端设有微生物拦截网32。微生物拦截网32能够在微生物净化区30完成微生物吸附净化后,有效拦截微生物,将经过微生物净化后的初步处理的废水排放到重金属吸附区40,进行下一步深度处理净化,同时能够防止微生物污染。

2、重金属吸附区

重金属吸附区40的顶部与微生物净化区30的底部的出水端连通,且连通处设有连通阀。通过连通阀可以人为控制在微生物净化区30初步吸附后的废水流入到重金属吸附区40,进行下一步处理。优选的,微生物净化区30的出水端通过连通管12与重金属吸附区40连通,连通阀设于连通管12上。

重金属吸附区40内部设有重金属吸附层,对重金属进行深度处理吸附。优选的,重金属吸附层可以位于外壳体10的内壁上,也可以位于重金属吸附区40的顶部和底部,还可以位于重金属吸附区40的中央位置;重金属吸附层与外壳体10可拆卸连接,能够便于重金属吸附层拆装,以实现重金属吸附层的更换。

在本实施例中,重金属吸附层为壳聚糖树脂层41。壳聚糖树脂层41能够对重金属废水内的杂质进行吸附,使重金属废水得到进一步净化,并且壳聚糖树脂层41与重金属废水交联后,可重复使用多次,同时吸附容量没有明显降低,有效降低了处理成本。

重金属吸附区40的底部与外壳体10底部的排水管13连通,且连通处设有排水阀。排水阀可以将在重金属吸附区40中进行深度处理净化后的干净水进行排除,并回收利用。

优选的,排水管13处设有过滤网43,过滤网43上设有活性炭层42。通过过滤网43和活性炭层42能够将未彻底净化的重金属离子杂质进行吸附,此外可使排放后的污水无异味,避免了对周围空气和环境的污染。

外壳体10上固定有电机20,电机20与搅拌轴21连接,搅拌轴21依次穿过微生物净化区30和重金属吸附区40,且位于微生物净化区30和重金属吸附区40内的搅拌轴21上设有搅拌桨22。优选的,电机20固定在外壳体10的顶部,搅拌轴21的下端穿过微生物净化区30和重金属吸附区40,并套在外壳体10底部的支撑座23上,通过支撑座23对搅拌轴21进行支撑,保证搅拌轴21的稳定性,避免影响搅拌效果。

优选的,搅拌轴21与微生物净化区30、重金属吸附区40的接触位置设有密封轴承,保证微生物净化区30和重金属吸附区40的密封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10的顶部设有进水区,进水管11穿过进水区后与微生物净化区30连通;外壳体10的中部设有连通区,连通管12穿过连通区并分别与微生物净化区30、重金属吸附区40连通;外壳体10的底部设有支撑区,支撑座23位于支撑区内,排水管13穿过支撑区并伸出外壳体10。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水区、连通区以及支撑区对微生物净化区30、重金属吸附区40进行隔离,不仅能够保证整个外壳体10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减少外部环境对微生物净化区30、重金属吸附区40的影响,保证重金属残留的处理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