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2437发布日期:2021-01-26 14:39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治理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申请号为cn201822267045.1的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能够改善污水和污泥的水质问题,膜装置能够将水体中的污染物同化为微生物分解代谢,水质改良剂能够有效消减污泥,使河道生态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需要定期将浸在水中菌剂盒添加菌剂,需要将一个个的菌剂盒固定结构解除,工作量大,且操作不便。
[0003]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包括基架、反应膜和菌剂盒,所述基架为矩形框体,所述基架的两端设有浮辊,所述基架上还通过绳子连接有锚球,所述基架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承载框架,所述承载框架为立方体框架,所述承载框架的上端外沿设有横向向外延伸的限位块,所述承载框架的内侧设有呈上下两排分布的若干个平行布置的横杆,上下对应的两个所述横杆上绕设有所述反应膜,上下对应的两个所述横杆之间通过绳子连接有所述菌剂盒,所述反应膜和菌剂盒间隔分布,所述承载框架的底部设有气囊,所述气囊上连接有泵气管和排气管,所述泵气管和排气管均延伸至所述承载框架的上方。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杆的两端设有燕尾块,所述承载框架的内壁设有燕尾槽,所述横杆滑动连接在所述承载框架的内侧。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菌剂盒包括带孔盒体和盒盖,所述绳子一端绕设在所述带孔盒体或盒盖上,另一端绕设在所述横杆的外壁。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位于所述反应膜两侧的所述菌剂盒交错分布。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架为木质材质,所述锚球为木质或泡沫材质,所述承载框架为塑料材质。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泵气管的顶端设有进气单向阀,所述排气管的顶端设有排气单向阀。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相邻的两个所述反应膜之间的间距至少为十五厘米。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
本实用新型将承载框架和基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承载框架可以相对于基架上下滑动,利用机架上的横杆作为载体,可以在上面安装反应膜和菌剂盒起到净化和治理的效
果,当需要对菌剂盒或反应膜进行更换时,可以使承载框架底部的气囊充气,使承载框架漂浮到液面以上,这样的话就可以对液面以上的反应膜和菌剂盒进行相应的操作,大大降低了更换或添加菌剂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中承载框架位于液面以下的示意图;
[0017]
图3为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中承载框架位于液面以上的示意图;
[0018]
图4为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中承载框架的俯视图。
[0019]
图中:1、基架;11、浮辊;12、锚球;2、承载框架;21、横杆;3、反应膜;4、菌剂盒;41、带孔盒体;42、盒盖;5、气囊;51、泵气管;52、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包括基架1、反应膜3和菌剂盒4,基架1为矩形框体,基架1的两端设有浮辊11,基架1上还通过绳子连接有锚球12,基架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承载框架2,承载框架2为立方体框架,承载框架2的上端外沿设有横向向外延伸的限位块,承载框架2的内侧设有呈上下两排分布的若干个平行布置的横杆21,上下对应的两个横杆21上绕设有反应膜3,上下对应的两个横杆21之间通过绳子连接有菌剂盒4,反应膜3和菌剂盒4间隔分布,承载框架2的底部设有气囊5,气囊5上连接有泵气管51和排气管52,泵气管51和排气管52均延伸至承载框架2的上方。
[0021]
本实施例中,基架1为矩形框体,基架1的两端设有浮辊11,具体的,基架1为木质材质,锚球12为木质或泡沫材质,基架1上还通过绳子连接有锚球12,基架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承载框架2,承载框架2为立方体框架,承载框架2为塑料材质,承载框架2的上端外沿设有横向向外延伸的限位块,主要是防止承载框架2从基架1的内壁滑落下去,承载框架2的内侧设有呈上下两排分布的若干个平行布置的横杆21,上下对应的两个横杆21上绕设有反应膜3,上下对应的两个横杆21之间通过绳子连接有菌剂盒4,其中,反应膜3包括中空纤维曝气膜和生物膜,中空纤维曝气膜附着在生物膜上,反应膜3和菌剂盒4的净化原理与申请号为cn201822267045.1,名称为一种用于治污的高效膜生物反应装置公开的反应膜和菌剂盒原理一致,反应膜3和菌剂盒4间隔分布,可以达到好的净化效果,承载框架2的底部设有气囊5,气囊5上连接有泵气管51和排气管52,泵气管51和排气管52均延伸至承载框架2的上方,当需要使承载框架2上浮时,通过泵气装置向泵气管51中泵气,使气囊5充气,并将承载框架2抬起,然后打开排气管52端部的排气阀,使气囊5排气,然后承载框架2恢复原位置。
[0022]
具体的,横杆21的两端设有燕尾块,承载框架2的内壁设有燕尾槽,横杆21滑动连接在承载框架2的内侧,主要是为了方便调节横杆21之间的间距,方便在添加菌剂时留出空间。
[0023]
在图2中:菌剂盒4包括带孔盒体41和盒盖42,绳子一端绕设在带孔盒体41或盒盖42上,另一端绕设在横杆21的外壁,实现对菌剂盒4的定位,同时方便对菌剂盒4进行拆卸,具体的,位于反应膜3两侧的菌剂盒4交错分布。
[0024]
具体的,泵气管51的顶端设有进气单向阀,排气管52的顶端设有排气单向阀。
[0025]
具体的,为了便于后期的拆除操作,相邻的两个反应膜3之间的间距至少为十五厘米。
[002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基架1为矩形框体,基架1的两端设有浮辊11,具体的,基架1为木质材质,锚球12为木质或泡沫材质,基架1上还通过绳子连接有锚球12,基架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承载框架2,承载框架2为立方体框架,承载框架2为塑料材质,承载框架2的上端外沿设有横向向外延伸的限位块,主要是防止承载框架2从基架1的内壁滑落下去,承载框架2的内侧设有呈上下两排分布的若干个平行布置的横杆21,上下对应的两个横杆21上绕设有反应膜3,上下对应的两个横杆21之间通过绳子连接有菌剂盒4,其中,反应膜3包括中空纤维曝气膜和生物膜,中空纤维曝气膜附着在生物膜上,反应膜3和菌剂盒4间隔分布,可以达到好的净化效果,当需要使承载框架2上浮时,通过泵气装置向泵气管51中泵气,使气囊5充气,并将承载框架2抬起,然后打开排气管52端部的排气阀,使气囊5排气,然后承载框架2恢复原位置。
[0027]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