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剩余污泥发酵耦合双污泥反硝化除磷脱氮的装置和方法_2

文档序号:8293443阅读:来源:国知局
5mg/L,NO,浓度 <lmg/L,NO「浓度为 0.1 ?1.05mg/L,PO广-P 浓度为 4.7 ?6.5mg/L,C/N 比约为 3.0,C/P 比约为 40.36。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各反应器均采用有机玻璃制作,AAO反应器(2)共九个格室,每个格室HRT为0.8?lh,V厌:V缺:V好=3:5:1,总有效容积为29.7L ;BAF反应器(5)填料层体积为14.13L,HRT为3?4h ;SBR反应器(6)有效容积为2.5L。
[0032]试验期间系统具体运行操作如下:
[0033]I)系统启动连续运行后,通过第四污泥泵(24)将上一周期SBR反应器(6)的剩余污泥发酵混合液投加到原水水箱(I)中并搅拌均匀,使AAO反应器(2)进水COD维持在280?320mg/L,然后原水经第一进水泵(7)与来自沉淀池(3)经第一污泥泵(16)送来的回流污泥一同进入AAO反应器⑵的厌氧区⑶首端,污泥回流比90%,同时开启第一搅拌器(11),进行厌氧搅拌,厌氧HRT为1.5?2h,进水流量为4L/h,聚磷菌利用原水及剩余污泥发酵液中的碳源厌氧释磷,同时储存PAH,此阶段大部分COD被去除;
[0034]2)然后混合液从厌氧区(8)末端流入缺氧区(9)首端,同时注入来自BAF反应器
(5)经回流泵(15)送来的硝化液,回流比300%,利用第一搅拌器(11)缺氧搅拌,缺氧HRT为4.8?5.4h,DPA0S以回流的硝态氮为电子受体,体内储存的PHA为电子供体反硝化除磷脱氮,此阶段大部分硝态氮和磷被去除;
[0035]3)随后混合液从缺氧区(9)末端进入好氧区(10),开启气泵(13),通过曝气头
(14)进行曝气,控制DO为2?3mg/L,好氧HRT为0.8?1.0h,完成缺氧区(9)剩余磷的吸收及吹脱氮气;
[0036]4)接着混合液从好氧区(10)进入沉淀池(3)进行泥水分离后,上清液流入中间水箱(4)后经第二进水泵(12)进入BAF反应器(5),然后沉淀池(3)中的污泥经第一污泥泵
(16)回流至AAO反应器⑵的厌氧区⑶首端,回流比90%,50%剩余污泥经第二污泥泵
(19)送入储泥罐(20)中,另一部分剩余污泥经第一排放口(17)排放,控制AAO反应器(2)的污泥龄在12d ;
[0037]5)BAF反应器(5)内设有填料,填充比45%,硝化菌以固定膜的形态生长于活性生物填料上,中间水箱(4)中的上清液经第二进水泵(12)注入BAF反应器(5),通过气泵(13)提供氧气,控制DO在6?8mg/L,然后BAF反应器(5)出水一部分按回流比300%经回流泵
(15)回流至AAO反应器⑵的缺氧区(9)首端,另外一部分经第二排放口(18)排放,此过程硝化菌将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态氮;
[0038]6)启动第三污泥泵(21),将储泥罐(20)中的剩余污泥抽入SBR反应器¢)中,同时开启进液泵(22),将配置好的浓度为1.5mol/L的NaOH溶液从碱液箱(23)中泵入SBR反应器(6)中,启动第二搅拌器(6.1)进行厌氧搅拌,同时通过温控装置(6.3)保持SBR反应器(6)的温度为28 V,通过pH计(6.2)监测SBR反应器(6)中的pH维持在9?10,设定SBR反应器(6)内第二搅拌器(6.1) 一直运行,污泥浓度为8000?10000mg/L,污泥停留时间8d,每天通过第三污泥泵(21)进泥一次,进泥比为0.2?0.3,通过第四污泥泵(24)排出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混合液一次,排泥量等于进泥量。
[0039]试验结果表明:运行稳定后,BAF反应器出水COD浓度为35?48mg/L、NH4+_N浓度<lmg/L、NOf-N 浓度 <lmg/L、NOf-N 浓度 <lmg/L、TP 浓度 <lmg/L、TN 浓度 <8mg/L,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
[0040]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试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便于该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本发明,不能认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限于这些,因此该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所做的简单改进都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剩余污泥发酵耦合双污泥反硝化除磷脱氮的装置,所用装置主要包括原水水箱 (1)、AAO反应器(2)、沉淀池(3)、中间水箱(4)、BAF反应器(5)、SBR反应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水箱(I)通过第一进水泵(7)与AAO反应器(2)的厌氧区(8)连接;所述厌氧区⑶与缺氧区(9)连接;所述缺氧区(9)与好氧区(10)连接;所述AAO反应器⑵的厌氧区⑶:缺氧区(9):好氧区(10)的容积比为3:5:1 ;所述好氧区(10)与沉淀池⑶连接;所述沉淀池(3)与中间水箱(4)连接;所述中间水箱(4)通过第二进水泵(12)与BAF反应器(5)连接;所述BAF反应器(5)出水通过回流泵(15)与AAO反应器⑵的缺氧区(9)第一格室连接;所述沉淀池(3)底部泥出口通过第一污泥泵(16)与AAO反应器(2)的厌氧区(8)第一格室连接;所述沉淀池(3)底部泥出口通过第二污泥泵(19)与储泥罐(20)连接;所述储泥罐(20)通过第三污泥泵(21)与SBR反应器(6)连接;所述碱液箱(23)通过进液泵(22)与SBR反应器(6)连接;所述SBR反应器(6)通过第四污泥泵(24)与原水水箱⑴连接; 所述AAO反应器⑵的厌氧区⑶及缺氧区(9)内均设有第一搅拌器(11),好氧区(10)内设有曝气头(14),通过气泵(13)提供氧气; 所述BAF反应器(5)内设有填料,填充比40?50%,硝化菌以固定膜的形态生长于活性生物填料上,通过气泵(13)提供氧气; 所述SBR反应器¢)内设有第二搅拌器(6.1)、pH计(6.2)、温控装置(6.3)。
2.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剩余污泥发酵耦合双污泥反硝化除磷脱氮的装置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 . 1)系统启动连续运行后,通过第四污泥泵(24)将上一周期SBR反应器(6)的剩余污泥发酵混合液投加到原水水箱(I)中并搅拌均匀,使AAO反应器(2)进水COD维持在280?.320mg/L,然后原水经第一进水泵(7)与来自沉淀池(3)经第一污泥泵(16)送来的回流污泥一同进入AAO反应器(2)的厌氧区(8)首端,污泥回流比80?120%,同时开启第一搅拌器(11),进行厌氧搅拌,厌氧HRT为1.5?2h ; .2)然后混合液从厌氧区(8)末端流入缺氧区(9)首端,同时注入来自BAF反应器(5)经回流泵(15)送来的硝化液,回流比300?400%,利用第一搅拌器(11)缺氧搅拌,缺氧HRT 为 4.8 ?5.4h ; . 3)随后混合液从缺氧区(9)末端进入好氧区(10),开启气泵(13),通过曝气头(14)进行曝气,控制DO为2?3mg/L,好氧HRT为0.8?1.0h ; . 4)接着混合液从好氧区(10)进入沉淀池(3)进行泥水分离后,上清液流入中间水箱(4)后经第二进水泵(12)进入BAF反应器(5),然后沉淀池(3)中的污泥经第一污泥泵(16)回流至AAO反应器(2)的厌氧区(8)首端,回流比80?120%,一部分剩余污泥经第二污泥泵(19)送入储泥罐(20)中,另一部分剩余污泥经第一排放口(17)排放,控制AAO反应器(2)的污泥龄在10?15d; . 5)BAF反应器(5)内设有填料,填充比40?50%,硝化菌以固定膜的形态生长于活性生物填料上,中间水箱(4)中的上清液经第二进水泵(12)注入BAF反应器(5),通过气泵(13)提供氧气,控制DO在6?8mg/L,然后BAF反应器(5)出水一部分按回流比300?.400%经回流泵(15)回流至AAO反应器⑵的缺氧区(9)首端,另外一部分经第二排放口(18)排放; 6)启动第三污泥泵(21),将储泥罐(20)中的剩余污泥抽入SBR反应器¢)中,同时开启进液泵(22),将配置好的浓度为lmol/L?2mol/L的NaOH溶液从碱液箱(23)中泵入SBR反应器(6)中,启动第二搅拌器(6.1)进行厌氧搅拌,同时通过温控装置(6.3)保持SBR反应器(6)的温度为20?30°C,通过pH计(6.2)监测SBR反应器(6)中的pH维持在9?.10,设定SBR反应器(6)内第二搅拌器(6.1) 一直运行,污泥浓度为8000?10000mg/L,污泥停留时间5?10d,每天通过第三污泥泵(21)进泥一次,进泥比为0.2?0.3,通过第四污泥泵(24)排出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混合液一次,排泥量等于进泥量。
【专利摘要】一种剩余污泥发酵耦合双污泥反硝化除磷脱氮的装置和方法属于城市污水生物处理领域。装置包括反硝化除磷脱氮反应器AAO、硝化反应器BAF和剩余污泥发酵反应器SBR。剩余污泥发酵液的城市污水进入AAO反应器的厌氧区,然后混合液进入AAO反应器缺氧区,随后混合液进入AAO反应器好氧区进行微曝气完成剩余磷的吸收及吹脱氮气;出水排入BAF反应器发生硝化作用,去除原水中氨氮;BAF反应器出水一部分排放,一部分回流至AAO反应器缺氧区进行反硝化除磷脱氮;二沉池一部分污泥回流至AAO反应器厌氧区,一部分回流至剩余污泥发酵反应器SBR中。本发明解决了城市污水C/N比低的问题,减少剩余污泥产量,节约了费用,实现了氮磷同步深度去除。
【IPC分类】C02F11-00, C02F11-04, C02F9-14
【公开号】CN104609650
【申请号】CN201510002073
【发明人】彭永臻, 吕冬梅, 赵伟华, 王淑莹
【申请人】北京工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