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染场地原位抽提修复方法

文档序号:8307908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染场地原位抽提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染场地原位抽提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中国在过去3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由于环保意识的匮乏和相关法律的缺失,粗矿的企业发展模式造成全国大面积的土壤受到污染。环保部近期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大量污染场地亟待修复。针对此类现象,近两年国家及相关部委陆续出台多个关于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给场地修复行业带来技术、资金支持的同时也推动了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0003]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在国际上已较为成熟,主要可分为原位修复及异位修复两大类别。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高级化学氧化、土壤淋洗、气相抽提、固化稳定化、焚烧、多相抽提、电动修复、热脱附等。原位修复由于其修复成本低、环境影响和二次污染小、可同时进行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等优点,在大量污染场地得到广泛应用。原位修复方法包括原位化学氧化、原位生物修复、原位抽提(原位气相抽提、原位多相抽提)、原位土壤淋洗等技术。
[0004]原位气相抽提(SVE)技术是将抽提井设置在被污染区域中,通过强制负压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从土壤中解吸至空气流并引至地面上处理的原位修复技术。原位多相抽提(MPE)是通过真空抽取地下污染区域的土壤气体、地下水、浮油层到地面,然后进行分离及处理。因设备简便、成本较低,目前这两类技术应用较广,但SVE和MPE技术均对场地地质条件有较高要求,需要待修复场地土壤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从而达到预定修复效果,否则事倍功半,达不到修复目标。以某退役农药厂修复工程为例,修复方案经论证后确定为原位气相抽提技术,工程施工以辐射半径5m布设抽提井,修复三个月之后,对修复区域进行挖掘、取样检验修复效果发现,抽提井影响半径仅为0.3m,远未达到设计要求,未达到修复目标。
[0005]国内外也有类似修复案例证明,粘土、粉质粘土等土壤渗透系数低于5X10_6m/s的污染土壤进行原位修复,修复效果均不太理想。该问题的存在使得原位修复技术的使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有必要研发新的修复技术,提高原位修复效果。
[0006]申请公布号CN10427534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微爆炸法土壤修复方法,该方法将经过计算的安全用量的炸药预先封装成炸药包,或使用非炸药爆炸源,将其放入到封装容器,并填充土壤修复剂,待炸药和土壤修复剂封装完成后,采取几何布局,分散布置于污染土壤中,通过连续引爆,产生连续爆炸冲击波,使土壤在大范围内产生适当的松动和破裂,土壤修复剂会在冲击波的作用下通过短时蓬松的土壤迅速扩散到以爆炸源为中心的球形范围内,形成与污染土壤最大程度的混合,从而实现针对土壤渗透系数土壤的原位修复。但是,上述方法需要提前安装炸药包,增加了劳动量且存在安全性和再次污染的问题,而且该方法是原位抽提修复方法,对于场地中污染气体、地下水、浮油等多相处理效果不佳。
[0007]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专门针对低渗透性土壤的原位抽提修复方法,以改善上述冋题。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染场地原位抽提修复方法,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土壤的渗透系数、增强土壤的水力传导性能,加快抽提速度,进而提高原位抽提的效果。
[0009]一种污染场地原位抽提修复方法,包括调查、布井和抽提,在布井完成后,通过压裂在井道周围的土层中形成砂层,重复该过程,形成多个处于井道不同高度的砂层后,抽提污染物。
[0010]布井前,需对修复场地进行调查,调查场地的相关地质参数,具体包括:场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污染物类型、场地污染区域分布等。通过上述地质参数,判断场地内污染物类型和污染程度,划分出不同污染程度区域;再根据场地现状和数据调查分析情况进行井点的布局,包括井点数量、位置和深度。对于污染严重的区域,可适当增加井点数量和缩短井点间距,对于轻污染区域,可减少井点数量和增加井点间距。所述的场地包括土壤和地下水。
[0011]根据调查情况,计划井点布局后,利用钻井钢管进行钻井,获得预期位置、数量和深度的井;布井完成后,通过压裂的方法在井道四周形成用于抽提气相或多相的砂层,进行压裂前,需要确定砂层的布局,确定砂层间的高度位置关系。所述布井不仅包含设计井点布局,还包含了打井的过程。
[0012]作为优选,相邻砂层之间的间距为0.3?Im时,最为适宜。
[0013]所述压裂的方法包括:
[0014](I)往井道内设置延伸至底部的护管,所述护管在相应的砂层处设有出浆口 ;
[0015](2)密封井道内壁与护管之间的间隙;
[0016](3)将带注浆喷头的注浆管伸入护管内部,在注浆管位于注浆喷头上方、下方附近的位置设置与护管配合的密封塞;
[0017](4)通过注浆喷头高压泵入浆液,在井道周围的土层中形成砂层。
[0018]所述的护管为PVC管,管壁上设有与设计的砂层高度对应的出浆口,注浆管调节至不同的高度,可沿出浆口喷射浆液进入土层中;由于井道内壁与护管之间存在间隙,易造成浆液沿间隙落入井道内,堆积堵塞护管出浆口,以及造成井道漏气降低浆液压入土层时的压力,故压裂前需用砂石、混凝土将间隙密封;密封塞同样也是用于防止注浆喷头喷出的浆液落入井道内。
[0019]护管上出浆口的开设方式对砂层的形成半径有影响,作为优选,所述护管的同一周向上设有若干个条型开口。为便于护管的重复利用以及与砂层高度变动相配合,护管的轴向上等间距设置若干开口,开口的间距为5?15cm。在确定砂层高度后,可从所述开口中选择具体出浆口的位置。
[0020]作为优选,所述砂层的半径为2m?10m。
[0021]所述浆液包括:砂石、凝胶剂、水,所述浆液中各组分的用量比例分别为:50?75界1:%的砂石、5?25wt%的凝胶剂、5?25wt%的水,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调整。
[0022]浆液中砂石的粒径以及压裂过程中泵入浆液的压力对砂层半径和抽提效果都有影响,作为优选,所述砂石的粒径为0.2?5.0mm,压裂过程中,泵入浆液的压力为0.3?2.3MPa0
[0023]所述的污染物为气相污染物,具体包含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
[0024]压裂过程中,实时监测砂层形成过程。可采用三维监测仪和斜度监测仪进行监测,通过实时监测判断砂层形成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再增加砂层。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I)本发明通过压裂的方式将砂浆混合液高压泵入土壤中形成土层裂隙,进而形成砂层,增大黏性土壤的渗透能力,加快原位抽提速度,从而提高土壤的抽提修复效果;
[0027](2)本发明方法施工成本低,操作简单,可广泛应用于粘土含量较高的低渗透性土壤以及固有建筑物覆盖范围内的地下污染土壤。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实施例1中采用两种方法布井实际影响半径的对比结果图;
[0029]A ??传统方法;B:本发明方法;
[0030]图2为实施例2中采用两种方法布井实际影响半径的对比结果图;
[0031]A:传统方法;B:本发明方法;
[0032]图3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形成的砂层示意图;
[0033]1:井;2:砂层;
[0034]图4为本发明方法的施工示意图;
[0035]1:井;2:砂层;3:护管;
[0036]图5为本发明方法抽提过程的示意图;
[0037]1:井;2:砂层;3:护管;9:抽提装置;
[0038]图6为护管和注浆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9]3:护管;4:注浆管;5:密封塞;6:注浆喷头;7:出浆口 ;8: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0041]实施例1
[0042]在浙江省某化工厂退役场地进行中试试验。
[0043]一、采用本发明污染场地原位抽提修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44](I)进行场地修复调查,确定试验区域为100m2,场地主要污染物为甲苯、乙苯等苯系物,污染物浓度最高达1200mg/kg,污染深度为2?6m,场地土壤渗透系数为8 X 10_7m/s。
[0045](2)设计井的数量为4 口,每个井的深度为6m,初步设计抽提辐射半径为3m ;根据污染检测数据,设置砂层的层数和间距,砂层的标高从地面至下依次为:2m、2.5m,3.5m、4m、4.5m、5.5m、6m0
[0046](3)安装、连接本方法所需的装置,分别为混合装置、注射装置、抽提装置和监测装置,其中,混合装置由混合浆罐和搅拌机组成,用于混合凝胶、砂石、水,获得浆液;注射装置由护管、注浆管、连接管道和注浆泵组成,注浆管通过连接管道与注浆泵连接,用于喷射浆液,注浆泵与混合装置连接;抽提装置包括抽提管、连接管、压力计、真空泵和气液分离器,污染物质通过抽提管被抽提出来后,通过连接管进入气液分离器中,并输送到废水处理装置内;监测装置包括三维监测仪、斜度监测仪。在打井点周围预先布设均匀检测点位,将监测仪安装连接数据传导中心。在砂层构建过程中,通过监测仪收集实时数据,再分析、判断砂层形成状况。
[0047](4)将楽液原料注入混合楽罐中,原料分别为50wt%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