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63558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用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气浮?沉淀池,气浮?沉淀池通过隔墙形成配水区和接触区,接触区的底部设有进水配水穿孔花墙,配水区内设有将配水区分隔为顶部配水区和底部配水区的气浮?沉淀填料装置,接触区内设有溶气释放器,隔墙上设有气浮进水孔、沉淀进水孔、闸板,气浮?沉淀池设有相独立的气浮出水总渠和沉淀出水总渠,配水区内于气浮?沉淀填料装置的上方设有沉淀集水槽,配水区内于气浮?沉淀填料装置的下方设有若干气浮穿孔集水管。本发明结构设计更加合理,能确保气浮工艺与沉淀工艺的良好运行,出水水质得到保障。
【专利说明】
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用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中国专利号为200410043895,名称为“气浮与沉淀固液分离装置及方法”的发明专利,由于采用侧向流斜板装置,水流在构筑物(池子)内分离区的斜板装置内呈现水平流动,因此无法将上向流斜管沉淀池改造成既可以运行沉淀又可以运行气浮的气浮-沉淀池;同时,也不能用于建造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池。出水端为气浮和沉淀共用的溢流渠,出水水力条件不好,短流现象时有发生。
[0003]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10239074,名称为“气浮与沉淀固液分离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无权/撤回状态),其接触区只有一个出水口,且正对气浮-沉淀填料装置(斜板装置)板面,沉淀出水穿孔花墙与集水槽在前部,气浮出水穿孔集水管在底部,没有将水流阻断,使其流经气浮-沉淀填料装置(斜板装置),形成运行沉淀时上向流流经气浮-沉淀填料装置(斜板装置)、运行气浮时下向流流经气浮-沉淀填料装置(斜板装置)。由于水流流经气浮-沉淀填料装置(斜板装置)的阻力较大,从而导致水流不流经气浮-沉淀填料装置(斜板装置),造成大量短流。无论运行气浮工艺或沉淀工艺,只有当絮凝后的水穿过气浮-沉淀填料装置,基于浅池理论,较小的斜板间隙,能够提高水中絮凝体(矾花)等杂质颗粒与水的分离效果。水流如果不流经气浮-沉淀填料装置(斜板装置),就不能很好实现气浮工艺与沉淀工艺的效果。另外,由于气浮集水管末端顶部无气浮-沉淀填料装置(斜板装置),运行气浮时,绝大部分水从这里流走,产生了严重的短流。综上,该发明专利的结构设计不合理,不能确保气浮工艺与沉淀工艺的良好运行,出水水质不能得到保障。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其结构设计更加合理,能确保气浮工艺与沉淀工艺的良好运行,出水水质得到保障。
[000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浮-沉淀池,气浮-沉淀池通过隔墙形成左侧的接触区和右侧的配水区,接触区的底部设有进水配水穿孔花墙,配水区内设有将配水区分隔为顶部配水区和底部配水区的气浮-沉淀填料装置,接触区内设有溶气释放器,隔墙上于顶部配水区与接触区间设有气浮进水孔,于底部配水区与接触区间设有沉淀进水孔,隔墙上设有可控制气浮进水孔和沉淀进水孔开闭的闸板,所述气浮-沉淀池在远离接触区的一端设有相独立的气浮出水总渠和沉淀出水总渠,配水区内于气浮-沉淀填料装置的上方设有若干由沉淀出水总渠并排向气浮-沉淀池对侧伸出的沉淀集水槽,配水区内于气浮-沉淀填料装置的下方设有若干由气浮出水总渠并排向气浮-沉淀池对侧伸出的气浮穿孔集水管。
[0006]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沿所述沉淀集水槽设有溢流三角堰,溢流三角堰数量靠近沉淀出水总渠的一端递增。
[0007]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沉淀集水槽在配水区内均匀分布,沉淀集水槽的长度等于配水区长度的2/3-3/4。
[0008]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气浮穿孔集水管上开设通孔,数量靠近气浮出水总渠的一端递增。
[0009]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气浮穿孔集水管在配水区内均匀分布,气浮穿孔集水管的长度等于配水区长度的2/3-3/4。
[0010]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气浮-沉淀填料装置包括框架和若干设在框架内的薄板,薄板均倾斜设置,薄板间的缝隙形成供水流通过的通道。
[0011]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闸板设在隔墙于接触区一侧的墙壁上,闸板由驱动机构驱动在气浮进水孔、沉淀进水孔间上下切换移动。
[0012]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气浮-沉淀池在配水区顶部的一侧边缘设有排渣槽,排渣槽外接排渣管,气浮-沉淀池的顶部设有可将水面杂质刮至排渣槽内的刮渣机。
[0013]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气浮-沉淀池在配水区底部的一侧边缘设有集泥坑,集泥坑外接排泥管,排泥管上设有排泥阀,气浮-沉淀池的底部设有可将池底杂质刮至集泥坑内的刮泥机。
[0014]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沉淀出水总渠外接沉淀出水管,沉淀出水管上设有沉淀出水阀,气浮出水总渠外接气浮出水管,气浮出水管上设有气浮出水阀。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方法及装置,能够方便地将斜管沉淀池改造成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池,或者新建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池,实现在一个构筑物(池子)内切换运行气浮或沉淀工艺,达到一个构筑物(池子)具有气浮与沉淀的两种功能。构造设计合理:采用气浮与沉淀两个独立的进水孔,气浮-沉淀填料装置上部设沉淀集水槽,下部设气浮穿孔集水管,末端设两个个独立沉淀、气浮出水总渠;从而在分离区内,确保水流全部流经气浮-沉淀填料装置。水力条件优越:水可在气浮-沉淀填料装置内向下流动(运行气浮时)或向上(运行沉淀时)流通。本发明结构设计更加合理,能确保气浮工艺与沉淀工艺的良好运行,出水水质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顶部平面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中部平面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底部平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照图1至图4,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元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发明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00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浮-沉淀池25,气浮-沉淀池25通过隔墙26形成左侧的接触区11和右侧的配水区,接触区11的底部设有进水配水穿孔花墙13,配水区内设有将配水区分隔为顶部配水区15和底部配水区5的气浮-沉淀填料装置6,气浮-沉淀填料装置6包括框架(采用杆柱或框条)和若干设在框架内的薄板,薄板均倾斜设置,倾角45° -60°,薄板均匀设置,薄板之间间距为20-40mm,薄板间的缝隙形成供水流通过的通道。接触区11内设有溶气释放器12,隔墙26上于顶部配水区5与接触区11间设有气浮进水孔8,于底部配水区15与接触区11间设有沉淀进水孔10,隔墙26上设有可控制气浮进水孔8和沉淀进水孔10开闭的闸板9,所述气浮-沉淀池25在远离接触区11的一端设有相独立的气浮出水总渠I和沉淀出水总渠3,沉淀出水总渠3外接沉淀出水管22,沉淀出水管22上设有沉淀出水阀23,气浮出水总渠I外接气浮出水管20,气浮出水管20上设有气浮出水阀21。配水区内于气浮-沉淀填料装置6的上方设有若干由沉淀出水总渠3并排向气浮-沉淀池对侧伸出的沉淀集水槽4,沉淀集水槽4在配水区内均匀分布,依据沉淀路径与轨迹,沉淀集水槽4的长度等于配水区长度的2/3-3/4,呈“指”形布置,沿所述沉淀集水槽4设有溢流三角堰,溢流三角堰数量靠近沉淀出水总渠3的一端递增。配水区内于气浮-沉淀填料装置6的下方设有若干由气浮出水总渠I并排向气浮-沉淀池对侧伸出的气浮穿孔集水管16。气浮穿孔集水管16在配水区内均匀分布,依据气浮路径与轨迹,气浮穿孔集水管16的长度等于配水区长度的2/3-3/4,呈“指”形布置。气浮穿孔集水管16上开设通孔,数量靠近气浮出水总渠的一端递增。
[0019]其中,所述闸板9设在隔墙26于接触区11一侧的墙壁上,闸板9由驱动机构驱动在气浮进水孔8、沉淀进水孔10间上下切换移动,实现打开或关闭沉淀进水口 10或气浮进水口8,从而切换运行气浮工艺或沉淀工艺。
[0020]此外,所述气浮-沉淀池25在配水区顶部的一侧边缘设有排渣槽2,排渣槽2外接排渣管24,气浮-沉淀池25的顶部设有可将水面杂质刮至排渣槽2内的刮渣机7。所述气浮-沉淀池25在配水区底部的一侧边缘设有集泥坑19,集泥坑19外接排泥管17,排泥管17上设有排泥阀18,气浮-沉淀池25的底部设有可将池底杂质刮至集泥坑19内的刮泥机14。
[0021]运行沉淀时,移动闸板9关闭气浮进水孔8,打开沉淀进水孔10。絮凝后的水由进水配水穿孔花墙13进入接触区11底部,经沉淀进水孔10进入底部分离区15,接着向上流经气浮-沉淀填料装置6,水中絮凝体(矾花)等杂质颗粒沿薄板滑落,沉淀至池底,由刮泥机14将其刮至集泥坑19,最后通过排泥管17与排泥阀18排出;清水经过薄板缝隙,继续向上流经顶部分离区5,流入沉淀集水槽4,汇集后进入沉淀出水总渠3,最后通过沉淀出水管22与沉淀出水阀23进入滤池。
[0022]运行气浮时,移动闸板9关闭沉淀进水孔10、打开气浮进水孔8,絮凝后的水由进水配水穿孔花墙13进入接触区11,并与溶气释放器12注入接触区11的溶气水接触混合后,经气浮进水孔8,进入顶部分离区5,水中絮凝体(矾花)等杂质颗粒被微小气泡黏附,向上漂浮至水面,由刮渣机7刮至排渣槽2,经排渣管24排出。清水继续向下经气浮-沉淀填料装置6,流入气浮穿孔集水管16,再进入气浮出水总渠I,最后通过气浮出水管20与气浮出水阀门21进入滤池。
[0023]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装置的各零部件都均采用防腐材料制成或在零部件表面涂覆防腐层。
[0024]采用本技术方案将斜管沉淀池改造成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池。不同水质情况下,运行气浮工艺或沉淀工艺,处理效果检测结果如下:
水源水浊度100-300NTU,运行沉淀工艺,出水小于3NTU;过滤后出水浊度稳定在0.5NTU以下。
[0025]水源水浊度0-40NTU,藻类7000万个/L,运行气浮工艺较沉淀工艺出水水质好,气浮出水浊度绝大部分稳定在0.5NTU以下,藻类30万个/L以下。
[0026]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浮-沉淀池,气浮-沉淀池通过隔墙形成左侧的接触区和右侧的配水区,接触区的底部设有进水配水穿孔花墙,配水区内设有将配水区分隔为顶部配水区和底部配水区的气浮-沉淀填料装置,接触区内设有溶气释放器,隔墙上于顶部配水区与接触区间设有气浮进水孔,于底部配水区与接触区间设有沉淀进水孔,隔墙上设有可控制气浮进水孔和沉淀进水孔开闭的闸板,所述气浮-沉淀池在远离接触区的一端设有相独立的气浮出水总渠和沉淀出水总渠,配水区内于气浮-沉淀填料装置的上方设有若干由沉淀出水总渠并排向气浮-沉淀池对侧伸出的沉淀集水槽,配水区内于气浮-沉淀填料装置的下方设有若干由气浮出水总渠并排向气浮-沉淀池对侧伸出的气浮穿孔集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沉淀集水槽设有溢流三角堰,溢流三角堰数量靠近沉淀出水总渠的一端递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沉淀集水槽在配水区内均匀分布,沉淀集水槽的长度等于配水区长度的2/3-3/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浮穿孔集水管上开设通孔,数量靠近气浮出水总渠的一端递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浮穿孔集水管在配水区内均匀分布,气浮穿孔集水管的长度等于配水区长度的2/3-3/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浮_沉淀填料装置包括框架和若干设在框架内的薄板,薄板均倾斜设置,薄板间的缝隙形成供水流通过的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板设在隔墙于接触区一侧的墙壁上,闸板由驱动机构驱动在气浮进水孔、沉淀进水孔间上下切换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沉淀池在配水区顶部的一侧边缘设有排渣槽,排渣槽外接排渣管,气浮-沉淀池的顶部设有可将水面杂质刮至排渣槽内的刮渣机。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沉淀池在配水区底部的一侧边缘设有集泥坑,集泥坑外接排泥管,排泥管上设有排泥阀,气浮-沉淀池的底部设有可将池底杂质刮至集泥坑内的刮泥机。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与上向流斜板气浮-沉淀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沉淀出水总渠外接沉淀出水管,沉淀出水管上设有沉淀出水阀,气浮出水总渠外接气浮出水管,气浮出水管上设有气浮出水阀。
【文档编号】C02F1/52GK105923680SQ201610444645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6日
【发明人】孙志民, 徐晓然, 周午阳, 李鲁新, 林芊宏
【申请人】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