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式沉淀水解及两级ao生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60139阅读:1346来源:国知局
上流式沉淀水解及两级ao生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强沉淀水解的两级AO工艺,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家对污水厂排放标准日益严格,提出了脱氮除磷的要求,但是由于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对碳源都有需求,因此对于低碳源污水,很难高效地实现脱氮和除磷。而且污水本身碳源中有大部分BOD、COD为非溶解性或不易降解的有机物,不易被聚磷菌及反硝化菌所利用,为提高污水厂碳源的可利用性,许多污水厂增加了水解池,可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但同时又增加了占地及投资。
[0003]对于许多雨污合流制体系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中含有大量无机颗粒,这些无机颗粒进入生化反应池,会造成沉积。而预处理沉淀是许多污水厂采用的去除SS的有效措施,但由于该池会沉淀下许多有机颗粒,造成碳源的流失,降低生化处理的效率,因此目前许多污水厂运行时都会超越预处理沉淀池,直接进入后续生化处理构筑物,该池的空置,也造成了投资的浪费。
[0004]污水处理厂为避免碳源流失,经常超越预处理沉淀池,这样并不能解决污水厂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而且会使大量颗粒物质进入生化反应池,出现许多大颗粒物质沉积在生化反应池内,造成反应容积减少,曝气装置氧转移效率降低,影响生化反应的效率。为避免大颗粒物质在生化反应池中沉淀,需加大厌氧、缺氧反应池搅拌机的功率、增大好氧反应池的曝气量,这样就增加了运行能耗。
[0005]城市污水中所含的碳源有机物有很大部分是不溶解性有机物或难降解有机物,不能够被聚磷菌及反硝化菌所利用。尤其是聚磷菌对于碳源的要求非常高,其只有吸收VFA,才能产生释磷反应,而在好氧反应池内过量吸磷,达到除磷目的。预处理沉淀池中的污泥中由于沉淀有大量有机颗粒,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碳源,如果只是将此部分污泥外排,一方面增加污泥系统处理费用,一方面又浪费了此部分碳源。因此应将此部分污泥进行厌氧发酵水解,使高浓度污泥水解发酵产生VFA (低分子脂肪酸),并且将无机颗粒从该沉淀水解池内排掉,避免其进入生化反应池沉积,影响生化反应效果。
[0006]而传统AAO工艺(如图1)中,设置厌氧区、缺氧区,将外回流污泥回流至厌氧区,由于回流污泥中携带许多硝酸盐,并不能很好地厌氧释磷,影响除磷效果。而且缺氧区往往容积不够,造成缺氧反硝化反应不彻底,最终的脱氮除磷效果并不好。如何开发出污水中的碳源,提高污水的脱氮和除磷效果,是目前的一个重要研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针对本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上流式沉淀水解及两级AO生化处理系统。将生化反应池中缺氧区容积增大,提高反硝化能力,将好氧区中部增加过渡段,根据需要将其设为缺氧区,增强脱氮效果。高浓度微生物会产生大量VFA,使聚磷菌释磷效率非常高,因此应使预处理沉淀池沉淀污泥浓缩,保持较厚的污泥发酵层,而最适合沉淀、又能保持较厚污泥层的池形,即为上流式沉淀水解池。
[0008]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上流式沉淀水解及两级AO生化处理系统,包括上流式沉淀水解池、缺氧格、第一好氧格、过渡格、第二好氧格,所述上流式沉淀水解池通过出水管19连接缺氧格,所述缺氧格、第一好氧格、过渡格、第二好氧格顺次设置,互相以隔墙隔开;
[0010]所述上流式沉淀水解池的中心设置导流筒,导流筒里插入开口向上的进水管,导流筒下端连接反射板;所述上流式沉淀水解池的中心设置立式搅拌机,立式搅拌机的转动轴穿过导流筒和反射板,立式搅拌机的搅拌桨叶位于反射板下方;
[0011]所述上流式沉淀水解池底部设置有倾向池中心的斜坡,形成泥斗,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60° ;泥斗底部通过吸泥管连接有洗砂机,洗砂机通过发酵液回流管24和泵22连接所述进水管I。
[0012]所述系统中第二好氧格连接有二沉池。二沉池的设置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设置。所述上流式沉淀水解池形状可以为圆形或方形。
[0013]其中,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为喇叭口形状;所述导流筒下段逐渐扩大。导流筒下段逐渐扩大是常规设计,目的是使流速变小,适当减小对反射板的冲击。反射板和导流筒下端距离为0.3?0.5m。
[0014]其中,所述立式搅拌机为变频调速立式搅拌机。
[0015]其中,所述上流式沉淀水解池底吸泥管的位置与池中液面的高度差为1.5?
2.5m。基于该设计,由液面压力差作用将底部污泥排出池外,由高效洗砂机将砂砾表面的有机发酵液冲洗掉,并将此部分液体由循环泵回流至沉淀水解池,而经过扫洗的砂砾可外运处置,不再排入后续污泥处理系统,减少污泥处理能耗。
[0016]本发明中设计的进水管以喇叭口形式进入中心导流筒内,之后向下流,中心导流筒下口为渐阔口、并设有反射板,水流经反射板反射,向池上部流,由上方集水槽收集清水,再流出沉淀水解池。而大颗粒污泥则进入反射板下部的污泥斗,污泥斗的坡度为50-60°,可保证沉泥划入泥斗中,而无需设置刮泥机。
[0017]沉淀水解池的水解效果关键取决于底部污泥层的厚度,因此,所述上流式沉淀水解池内设置有泥位计。测定泥层厚度大于Im时,开始排泥。由液面压力差作用将底部污泥排出池外,由高效洗砂机将砂砾表面的有机发酵液冲洗掉,并将此部分液体由循环泵回流至沉淀水解池,而经过扫洗的砂砾可外运处置,不再排入后续污泥处理系统,减少污泥处理能耗。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好氧格设置有曝气头,所述过渡格内设置有搅拌机和曝气头;所述第二好氧格内设置有曝气头。
[0019]应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上流式沉淀水解及两级AO生化处理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
[0020]污水进入上流式沉淀水解池,与二沉池回流至此池的外回流污泥混合;进入此池的外回流污泥与进水比例为0-20%,其余80-100%的外回流污泥进入缺氧格,混合了污泥的污水经过缺氧格后进入第一好氧格,进行有机物的去除、氨氮的好氧硝化及磷的好氧吸收。在过渡格进行缺氧反应或好氧反应;再进入第二好氧格。
[0021]过渡格内设置搅拌机及曝气头,曝气阀关闭或开启,使其处于缺氧段或好氧段,即用作缺氧格或好氧格。
[0022]进一步地,所述上流式沉淀水解池内的立式搅拌机3小时低速搅拌,0.5小时高速搅拌,促进进水与池底发酵液产生的VFA (挥发性脂肪酸)物质充分接触,增强厌氧释磷的能力。。其中低速搅拌时变频的功率密度为2W/m3,高速搅拌时变频的功率密度为4W/m3。
[0023]好氧池出水进入二沉池。
[0024]过渡格内设置搅拌机和曝气头,当出水氨氮<lmg/L、TN>13mg/L时,说明缺氧反硝化时间不够,将过渡格内曝气阀门关闭,启动搅拌机,进行缺氧反硝化反应;当出水氨氮>5mg/L时说明硝化效果差,此格内曝气头开始曝气,搅拌机停止运行,进行硝化反应。
[00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6]1、沉淀水解池可沉淀下砂砾等无机颗粒,避免进入生化反应池,以免沉积减少池容,影响生化反应效果。或为避免反应池内沉积,增加反应池搅拌机及曝气的能耗。也可避免对曝气头的损耗。
[0027]2、本实用新型的上流式沉淀水解池池形污泥斗深,存泥层厚,可保证池底高浓度污泥进行发酵水解,产生大量VFA,强化厌氧释磷的效果。
[0028]3、设置两个外回流污泥回流点,大部分污泥回流至缺氧池,只有少部分污泥回流沉淀水解池,可减少回流污泥硝酸盐对厌氧水解的影响。
[0029]4、沉淀水解池产生大量VFA,进入缺氧区,可提高反硝化菌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提高反硝化脱氮效果。
[0030]6、好氧池中设置过渡段,使其可根据需要形成两级AO工艺,提高脱氮效果,运行灵活。
[0031]7、本实用新型的上流式沉淀水解池水流在池内由下向上流动,可与底部发酵液产生的VFA充分接触,促进释磷。
[0032]8、通过对沉淀水解池底泥的水解利用,将沉淀池、水解池、厌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