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9189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属于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水处理装置一般包括诸多独立设备,废水需要通过泵体在设备间依次运送,由于废水的处理量通常很大,因此使用泵体输送废水会消耗很大的能量。而且,每一工序都需要设立单独处理设备,其成本消耗也很大,同时装置的结构复杂,加工困难,不利于大规模推广使用。所以设计一种无需额外单独设备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就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将气浮、絮凝和澄清在一个装置中完成,减少设备投入,降低水处理成本,同时装置设有多次过滤,提尚出水质量。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属于水处理领域,包括入水口、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三筒体、过滤网、出水口、筛网、气体入口、气体分布器、溢流口、吸油纤维、加药装置1、加药装置I1、反渗透膜和污泥出口,将气浮、絮凝和澄清在一个装置中完成,减少设备投入,降低水处理成本,同时装置设有多次过滤,提高出水质量。
[0005]气体分布器包括主板、通道和气孔,通道设置在主板上,并且位于主板的左端,气孔设置在主板上。
[0006]入水口设置在第一筒体的下端,并且位于第一筒体的左侧。第二筒体设置在第一筒体的内部,第三筒体设置在第二筒体的内部。出水口设置在第三筒体的下端,并且位于第三筒体的中间,过滤网设置在第三筒体的下端,并且位于出水口的上端。筛网设置在第一筒体上,并且位于第一筒体的下端。气体入口设置在第一筒体的中间,并且位于第一筒体的左侦U。气体分布器穿过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并且设置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中间。溢流口设置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连接处,并且位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连接处的上端。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上端均设置有吸油纤维。加药装置I设置在第二筒体的上端,加药装置II设置在第三筒体的上端。反渗透膜设置在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连接处。污泥出口设置在第一筒体的下端。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所述的吸油纤维的材料为聚丙烯纤维。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所述的气孔有多个,并且均布在主板上。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所述的筛网和气体分布器均为环形结构。
[0010]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0011]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将气浮、絮凝和澄清在一个装置中完成,减少设备投入,降低水处理成本,同时装置设有多次过滤,提高出水质量。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筛网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气体分布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入水口 I ;第一筒体2 ;第二筒体3 ;第三筒体4 ;过滤网5 ;出水口 6 ;筛网7 ;气体入口 8 ;气体分布器9 ;主板9-1 ;通道9-2 ;气孔9-3 ;溢流口 10 ;吸油纤维11 ;加药装置I 12 ;加药装置II 13 ;反渗透膜14 ;污泥出口 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具体实施方式】一:
[0019]下面结合图1、2、3、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属于水处理领域,包括入水口 1、第一筒体2、第二筒体3、第三筒体4、过滤网5、出水口 6、筛网7、气体入口 8、气体分布器9、溢流口 10、吸油纤维11、加药装置I 12、加药装置II 13、反渗透膜14和污泥出口 15,将气浮、絮凝和澄清在一个装置中完成,减少设备投入,降低水处理成本,同时装置设有多次过滤,提高出水质量。
[0020]气体分布器9包括主板9-1、通道9-2和气孔9_3,通道9_2设置在主板9_1上,并且位于主板9-1的左端,气孔9-3设置在主板9-1上。
[0021]入水口 I设置在第一筒体2的下端,并且位于第一筒体2的左侧。第二筒体3设置在第一筒体2的内部,第三筒体4设置在第二筒体3的内部,并且第二筒体3位于第一筒体2和第三筒体4之间。原水在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中进行预处理,再在第三筒体4中进行深度处理。出水口 6设置在第三筒体4的下端,并且位于第三筒体4的中间,过滤网5设置在第三筒体4的下端,并且位于出水口 6的上端,过滤网5截留未能上浮的小颗粒杂质,使废水达到后续处理的标准。筛网7设置在第一筒体2上,并且位于第一筒体2的下端,筛网7可截留较大的颗粒。
[0022]气体入口 8设置在第一筒体2的中间,并且位于第一筒体2的左侧。气体分布器9穿过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设置在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中间。气体入口 8与气体分布器9的通道9-2相连接,吹入气体下,絮凝剂与水中残余的油脂、胶体等小颗粒杂质相接触混合,之后包覆在气泡外侧并随之上浮至筒体的顶部。溢流口 10设置在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的连接处,并且位于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连接处的上端。在第一筒体2内处理过的水从溢流口 10进入到第二筒体3。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的上端均设置有吸油纤维11,浮至筒体顶部的油脂和胶体被吸油纤维11吸附。加药装置I 12设置在第二筒体3的上端,加药装置II 13设置在第三筒体4的上端。加药装置I 12和加药装置II 13可根据不同处理水的性质,加入不同的药剂。反渗透膜14设置在第二筒体3和第三筒体4的连接处。污泥出口 15设置在第一筒体2的下端,。
[0023]【具体实施方式】二:
[0024]下面结合图1、2、3、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吸油纤维11的材料为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具有吸油率高,持油率高的特点,可提高水处理效率。
[0025]【具体实施方式】三:
[0026]下面结合图1、2、3、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气孔9-3有多个,并且均布在主板9-1上,从气体入口 8连续吹入气体,气孔9-3均布在主板9-1可使气体均匀分散在筒体内,将杂质和油脂等带到筒顶。
[0027]【具体实施方式】四:
[0028]下面结合图1、2、3、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筛网7和气体分布器9均为环形结构,筛网7的内径与第二筒体3的外径相等,气体分布器9的内径与第三筒体4的外径相等。
[0029]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包括入水口(I)、第一筒体(2)、第二筒体(3)、第三筒体⑷、过滤网(5)、出水口(6)、筛网(7)、气体入口(8)、气体分布器(9)、溢流口(10)、吸油纤维(11)、加药装置I (12)、加药装置II (13)、反渗透膜(14)和污泥出口(15),其特征在于:气体分布器(9)包括主板(9-1)、通道(9-2)和气孔(9-3),通道(9-2)设置在主板(9-1)上,并且位于主板(9-1)的左端,气孔(9-3)设置在主板(9-1)上; 入水口(I)设置在第一筒体(2)的下端,并且位于第一筒体(2)的左侧;第二筒体(3)设置在第一筒体⑵的内部,第三筒体⑷设置在第二筒体⑶的内部;出水口(6)设置在第三筒体(4)的下端,并且位于第三筒体(4)的中间,过滤网(5)设置在第三筒体(4)的下端,并且位于出水口(6)的上端;筛网(7)设置在第一筒体(2)上,并且位于第一筒体(2)的下端;气体入口(8)设置在第一筒体(2)的中间,并且位于第一筒体(2)的左侧;气体分布器(9)穿过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并且设置在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中间;溢流口(10)设置在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的连接处,并且位于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连接处的上端;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的上端均设置有吸油纤维(11);加药装置I (12)设置在第二筒体(3)的上端,加药装置II (13)设置在第三筒体(4)的上端;反渗透膜(14)设置在第二筒体(3)和第三筒体(4)的连接处;污泥出口(15)设置在第一筒体⑵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油纤维(11)的材料为聚丙烯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孔(9-3)有多个,并且均布在主板(9-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筛网(7)和气体分布器(9)均为环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改良的多功能水处理装置,属于水处理领域,将气浮、絮凝和澄清在一个装置中完成,减少设备投入,降低水处理成本,同时装置设有多次过滤,提高出水质量。入水口设置在第一筒体的下端。第二筒体设置在第一筒体的内部,第三筒体设置在第二筒体的内部。出水口设置在第三筒体的下端,过滤网设置在第三筒体的下端。筛网设置在第一筒体上,气体入口设置在第一筒体的中间。溢流口设置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连接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上端均设置有吸油纤维。加药装置Ⅰ设置在第二筒体的上端,加药装置Ⅱ设置在第三筒体的上端。反渗透膜设置在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连接处。
【IPC分类】C02F9/04
【公开号】CN204644022
【申请号】CN201520343901
【发明人】向红波, 黄昌国
【申请人】温州恒通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