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023397阅读:来源:国知局
[0103]MBR膜生物反应器作为一种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的先进的膜处理技术近几年已经普遍用于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领域中。目前主要应用于饮用水和污水处理中的除浊滤菌以及可生化性较差的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和作为RO反渗透脱盐的预处理工艺。
[0104]MBR膜生物反应器出水由自吸泵抽取由输送管道至紫外消毒装置,紫外杀菌处理后排出池外.
[0105]本实施例中消毒池采用紫外消毒工艺,紫外消毒工艺主要有紫外线消毒渠、紫外线灯架、紫外线灯管、清洗装置、配电装置和控制设备。具有灭菌范围广、效果好、无须投加化学药剂、使用简便、无二次污染的优点。紫外消毒工艺设备简单节约空间。运行中污水经紫外消毒后可达到国家规定排放。
[0106]紫外线消毒中具有杀毒作用的主要位于C波段的紫外线UVC(280nm-200nm),其杀菌能力主要是因为紫外线对微生物的核酸可以产生光化学损伤。
[0107]紫外线消毒的优点有:对致病性微生物具有广谱消毒效果,消毒效率高;对隐孢子虫卵囊有特效消毒作用;不产生有毒、有害副产物;能降低臭、异味以及降解微量有机污染物;占地面积小、消毒效果受水温、PH值影响小。
[0108]紫外消毒系统主要组成部分为紫外灯、放置紫外灯的石英套管、系统支撑结构、为紫外灯提供稳定电源的镇流器和为镇流器提供能量的电源。紫外线消毒器按水流边界的不同分为敞开式和封闭式。
[0109]紫外线消毒计量是所有紫外线辐射强度和曝光时间的成绩。紫外线消毒计量的大小与出水水质、水中所含物质种类、灯管的结垢系数等多种因素有关,可根据试验资料或类似运行经验确定;也可以按一下标准确定,即二级处理的出水为15?22mj/cm2;再生水为24?30mj/cm2。光照接触时间10?100s。紫外线照射渠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照射渠水流均布,灯管前后的渠长度不宜小于Im ;水深应满足灯管的眼膜要求;紫外线照射渠不宜少于2条,当采用I条是宜设置超越渠。消毒器中水流流速最好不小于0.3m/s,以减少套管结垢,可采用串联运行,以保证所需接触时间。
[0110]封闭式紫外线消毒器属于承压型,被消毒的水体流经由金属筒体和带石英套管的紫外线灯包裹的空间,接受紫外线照射,从而达到消毒目的。封闭式在外线消毒器筒体常用不锈钢或铝合金制造。为了提高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和增强辐射强度,其内壁多做抛光处理,筒内安装带有石英套管的紫外灯,根据处理水量的大小调整紫外灯的数量。有的紫外线消毒器在筒体内壁加装了螺旋形叶片,其优点主要有:可以改变水流的运动状态,从而避免出现死水区域,并且其所生产的紊流以及叶片的边缘会打碎悬浮固体,使附着在其表面的微生物暴露于紫外线的辐射下,从而提高了消毒效率。
[0111]本实施例中采用罗茨风机或潜水曝气机。罗茨风机经济耐用,无需润滑,使用寿命长,动力平衡性好。运转一周有六次吸排气过程,容积效率高。
[0112]潜水曝气机对污水污泥的混合液进行充氧及混合,以及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或养殖增氧.进气量为5-40m3/h,增氧能力0.30-32kg2/h,电机功率为0.50-25kw.优点:
[0113]I)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
[0114]2)除吸气口外,其余部分潜入水中运行、噪声小;
[0115]3)吸入空气多,产生气泡多而细,溶气率高;
[0116]4)无需要提供气源,省去鼓风机,工程投资少;
[0117]5)采用先进的膜处理技术,出水水质好,设备运行管理运行简便、可靠、出水稳定。
[01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水处理装置进水口进入厌氧生物处理池2,污水与污泥床快速而均匀的混合,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机物,完成生物厌氧消化,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污水由厌氧生物处理池2出水口自流进入好氧生物处理池3。在好氧生物处理池3中附着在填料上的微生物在好氧环境下将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通过合成代谢作用进一步降解;由亚硝酸菌和硝酸菌进行硝化反应达到脱氮的效果;以及通过聚磷菌对磷的过量摄取能力达到去除污水中磷的效果。
[0119]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生物处理池、好氧生物处理池、污水沉淀池和膜生物反应池;所述厌氧生物处理池、所述好氧生物处理池、所述污水沉淀池和所述膜生物反应池依次连通; 所述的厌氧生物处理池包括厌氧生物处理池本体和设置在厌氧生物处理池内的布水器,所述厌氧生物处理池本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该处理池上层部分为清水层区,下层部分为污泥床区,在所述清水层区和所述污泥床区之间设有若干竖向平行排列的立体弹性填料,所述布水器设置在所述污泥床区中,污水通过所述布水器与所述污泥床区中的污泥床快速而均匀地混合,所述污泥床区将污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污水调节池,所述污水调节池设置在所述厌氧生物处理池前端,且与所述厌氧生物处理池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生物处理池包括好氧生物处理池本体和设置在该好氧生物处理池内的曝气装置;所述好氧生物处理池本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曝气装置设置在所述处理池底部,所述曝气装置上方设有若干竖向平行排列的组合填料,所述滗水器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和污泥泵,所述沉淀池本体的池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沉淀池上层部分为清水区,下层部分为缓冲沉淀区,所述清水区和所述缓冲沉淀区之间设有若干竖向平行排列的斜板;所述污泥泵设置在所述缓冲沉淀区内,所述污泥泵上连通有污泥管,所述污泥泵通过污泥管将所述缓冲沉淀区沉淀的污泥排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生物反应池包括反应池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反应池内的过滤装置,所述反应池本体相对的池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反应池内部的膜架和固定设置在膜架上的膜组件,污水通过所述进水口进入反应池内经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后由所述出水口流出。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调节池的一端设有进水口,与所述进水口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的高度大于所述出水口的高度; 所述污水调节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污水调节池内部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分为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 所述第一导流板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污水调节池底部中间位置,另一端沿靠近污水调节池顶部的方向延伸将所述污水调节池划分为第一调节区和第二调节区; 所述第二导流板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区顶部的池壁上,另一端沿靠近所述第一调节区底部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三导流板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区顶部的池壁上,另一端沿靠近所述第二调节区底部的方向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生物处理池、所述好氧生物处理池、所述污水沉淀池、所述膜生物反应池和所述污水调节池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或椭圆形。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生物处理池、所述好氧生物处理池、所述污水沉淀池、所述膜生物反应池和所述污水调节池的本体均采用采用耐酸碱性材料制成。9.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生物处理池、所述好氧生物处理池、所述污水沉淀池、所述膜生物反应池和所述污水调节池上分别设有观察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生物处理池、好氧生物处理池、污水沉淀池和膜生物反应池;所述的厌氧生物处理池包括厌氧生物处理池本体和设置在厌氧生物处理池内的布水器,该处理池上层部分为清水层区,下层部分为污泥床区,在所述清水层区和所述污泥床区之间设有若干竖向平行排列的立体弹性填料,所述布水器设置在所述污泥床区中。本实用新型装置污水生产周期和现场施工安装周期短,可以很快投入使用;前期一次性投资少,运营成本低,同时出水水质稳定,最大程度的治理污染排放,该污水处理装置体积小,节约空间,搬运灵活,可采用填埋式,极少占用地表面积,噪声小,可与周围人居环境极好结合。
【IPC分类】C02F9/14
【公开号】CN204675957
【申请号】CN201520279195
【发明人】贾宁, 张建新, 王静, 王雪蕾, 王剑锋
【申请人】北京国栋尚德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0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