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油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41138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油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面吸附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吸油带,属于油污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水面石油类污染物主要来自以下污染源:未经处理的含油工业废水以及车辆、船舶滴漏废水;运油船只中含油压舱水的随意排放和油船失事所导致的石油泄漏;海洋石油勘探及石油开采所导致的石油从地壳中大规模渗透。
[0003]近年来,漏油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公众严重关注的公共事件,大连漏油、墨西哥弯漏油、英国漏油以及渤海湾漏油都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灾难和巨额的渔业损失。
[0004]传统溢油处理中常用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其中,物理方法是最常用的处理油污的方法,但是现有的吸油毡材料吸附油污的吸附率有待提高,清污效果不佳并且基本不能实现吸附材料的循环使用。化学方法是指向水中油污喷洒化学药剂,如消油剂、乳化分散剂、固化剂等等,但这类化学药剂往往价格昂贵,作用期短,且易于产生二次污染。生物方法是指向水中油污投放能够分解油类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来分解转化油污,但是这种方法一方面价格贵,另一方面微生物分解油污是一个漫长过程,无法快速清除油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面,并且可以重复利用的吸油带。
[0006]为实现前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000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油带,其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包覆层,第一过滤层,吸油层,第二过滤层以及第二包覆层,其中所述吸油层由亲油疏水的气凝胶粉体材料或气凝胶颗粒组成,所述气凝胶粉体材料的密度为O · 05g/ml?0. 3g/ml,粒径为
O.Iym?2mm,比表面为500m2/g?1200m2/g,热导率为O · 01W/m· k?O · 04W/m. k。
[0008]其中,所述气凝胶粉体材料选自二氧化硅气凝胶粉体材料、二氧化钛气凝胶粉体材料、石墨稀气凝胶粉体材料中的任意一种,但不限于此。
[0009]较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均采用由亲水疏油的无纺布材料制成的包覆层。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包覆层或第二包覆层的厚度为O. Imm?20_。
[0011]较为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均采用由亲油疏水的过滤材料组成的过滤层。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层或第二过滤层的厚度为O.Imm?20mm。
[0013]进一步的,所述吸油层的厚度为O. Imm?30mm。
[0014]较为优选的,所述吸油带的各结构层之间彼此缝合连接或通过压制结合连接。
[0015]较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的周缘部彼此密封接合而形成包裹结构。
[0016]较为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的周缘部彼此密封接合而将所述吸油层完全包裹。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包括:通过采用气凝胶材料组成吸油层,因此具有轻质、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可以高效吸油,且吸油前后都可以漂在水面上,无需额外增加支撑材料,亦无需设置导油槽等,进一步的,通过设置过滤层,还可以有效除去水面中的杂质,从而提升该吸油带所吸附油的品质,这些油可通过减压蒸馏等方式取出并回收利用,而脱除这些油之后,吸油带还可以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0018]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吸油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I一包覆层;2—过滤层;3—吸油层;4一过滤层;5—包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21]请参阅图I,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吸油带由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包覆层1、过滤层2、吸油层3、过滤层4、包覆层5组成。
[0022]进一步的,所述吸油带的各结构层之间可以通过缝合或者压制结合等方式连接。
[0023]较为优选的,所述包覆层I和包覆层5的周缘部彼此密封接合而形成包裹结构,从而将过滤层2、吸油层3和过滤层4完全包裹,避免气凝胶材料等的泄漏。
[0024]尤为优选的,所述过滤层2和过滤层4的周缘部彼此密封接合而将所述吸油层3完全包裹,进而可更为有效的防止气凝胶材料等的泄漏,以及还可在吸油过程中更好的阻止杂质进入吸油层。
[0025]其中,所述的吸油层3是由气凝胶粉体材料或气凝胶颗粒组成,所述气凝胶粉体材料的密度为0.05g/ml?0. 3g/ml,粒径为O. Ιμπι?2mm,比表面为500m2/g?1200m2/g,热导率为O. O Iff/m. k?O . 04ff/m. k。所述气凝胶粉体材料至少可选自二氧化娃气凝胶、二氧化钛气凝胶、石墨烯气凝胶。
[0026]其中,所述的包覆层1、5可由亲水疏油的无纺布材料制成,其中采用的无纺面料可由涤纶、丙纶、锦纶、粘胶纤维、氨纶、腈纶等采用水刺法、熔喷法、针刺法、热合法、湿法、纺粘法、气流法等方法制成。
[0027]所述包覆层I、5的厚度优选为O. Imm?20mm。
[0028]其中,所述的过滤层2、4可由亲油疏水的过滤材料制成,这些过滤材料可以是通过市购等途径获取。
[0029]所述过滤层2、4的厚度优选为O. Imm?20mm。
[0030]所述吸油层的厚度优选为O. Imm?30mm。
[0031]所述吸油带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变动。
[0032]所述吸油带采用气凝胶材料构建吸油层,其具有优良疏水性和亲油性,且对油的吸附率高、吸附速率快、油水选择性好、易于运输和储存等特点,且使吸油带在吸油前、后都能浮在水面上,保油率高,被吸收的油可以回收,吸附剂可以重复使用。
[0033]在实际应用时,可以直接将所述吸油带放置在水面上,在完成吸油后,可通过蒸馏等方式将吸附的油取出,而吸油带无需其它处理即可重新利用。
[0034]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吸油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包覆层,第一过滤层,吸油层,第二过滤层以及第二包覆层,其中所述吸油层由亲油疏水的气凝胶粉体材料或气凝胶颗粒组成,所述气凝胶粉体材料的密度为0.05g/ml?0. 3g/ml,粒径为O. Ιμπι?2mm,比表面为500m2/g?1200m2/g,热导率为O. O Iff/m. k?O · 04W/m · k。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凝胶粉体材料选自二氧化硅气凝胶粉体材料、二氧化钛气凝胶粉体材料、石墨烯气凝胶粉体材料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均采用由亲水疏油的无纺布材料制成的包覆层。4.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吸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覆层或第二包覆层的厚度为O. Imm?20mm。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均采用由亲油疏水的过滤材料组成的过滤层。6.根据权利要求I或5所述的吸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或第二过滤层的厚度为O. Imm?20mm。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层的厚度为O.Imm?30_。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带的各结构层之间彼此缝合连接或通过压制结合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的周缘部彼此密封接合而形成包裹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的周缘部彼此密封接合而将所述吸油层完全包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油带,其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包覆层,第一过滤层,吸油层,第二过滤层以及第二包覆层,其中所述吸油层由亲油疏水的气凝胶粉体材料或气凝胶颗粒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吸油带结构简单,因通过采用气凝胶材料组成吸油层,可以高效、高速吸油,且吸油前后都可以漂在水面上,无需额外增加支撑材料,亦无需设置导油槽等,操作方便,吸附的油可通过减压蒸馏等方式取出并回收利用,而脱除这些油之后,吸油带还可以重复利用。
【IPC分类】B32B5/02, B32B9/00, C02F1/40, B32B9/04
【公开号】CN205151839
【申请号】CN201520988094
【发明人】王璇, 王双
【申请人】苏州同玄新材料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