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94125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为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进水池和出水池之间为反应沉淀池;进水池有进水口,进水口下方有污泥回流口,进水池内底部有搅拌器,进水池和反应沉淀池之间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在进水口上方,水流通道处有弧形挡板,反应沉淀池顶部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出水池内,反应沉淀池底部有污泥出口,反应沉淀池底部还有污泥回流管与进水池的污泥回流口连接;出水池底部有斜面,斜面低处有污泥出口,污泥出口上方有上清液出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进水池、反应沉淀池、出水池将反应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满足了为水解酸化处理方法的阶段反应处理原理,提高了处理效果,缩短了反应的时间。
【专利说明】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为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背景技术】
[0002]水解酸化处理方法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和其它工艺组合可以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水解酸化工艺根据产甲烷菌与水解产酸菌生长速度不同,将厌氧处理控制在反应时间较短的厌氧处理第一和第二阶段,即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处理奠定良好基础。
[0003]传统的酸化水解池内分污泥床区和清水层区,虽然结构简单,但是不能满足厌氧处理的分段反应,造成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效率高的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0005]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包括进水池和出水池,所述的进水池和出水池之间为反应沉淀池;
[0006]进水池有进水口,进水口下方有污泥回流口,进水池内底部有搅拌器,进水池和反应沉淀池之间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在进水口上方,水流通道处有弧形挡板,所述的弧形挡板由控制杆控制开合,所述的控制杆一端位于进水池外侧,另一端连接有滚轮,滚轮与弧形挡板外壁接触;
[0007]所述的反应沉淀池顶部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出水池内,反应沉淀池底部有污泥出口,反应沉淀池底部还有污泥回流管与进水池的污泥回流口连接;
[0008]出水池底部有斜面,斜面低处有污泥出口,污泥出口上方有上清液出口。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进水池、反应沉淀池、出水池将反应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满足了为水解酸化处理方法的阶段反应处理原理,提高了处理效果,缩短了反应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包括进水池I和出水池3,所述的进水池I和出水池3之间为反应沉淀池2;
[0012]进水池I有进水口 7,进水口 7下方有污泥回流口,进水池I内底部有搅拌器4,进水池I和反应沉淀池2之间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在进水口 7上方,水流通道处有弧形挡板5,所述的弧形挡板5由控制杆6控制开合,所述的控制杆6—端位于进水池I外侧,另一端连接有滚轮,滚轮与弧形挡板5外壁接触;
[0013]所述的反应沉淀池2顶部有出水管9,出水管9的出水口位于出水池3内,反应沉淀池2底部有污泥出口 10,反应沉淀池2底部还有污泥回流管8与进水池I的污泥回流口连接;
[0014]出水池3底部有斜面,斜面低处有污泥出口12,污泥出口 12上方有上清液出口 11。
[0015]污水进入进水池I与底部回流的污泥在搅拌器4搅拌下混合,反应后再通过开启弧形挡板5,从水流通道进入反应沉淀池2,在反应沉淀池2内进入第二阶段反应,然后沉淀的污泥在反应沉淀池2底部沉淀,上清液再通过出水管9进入出水池3,在出水池3内继续沉淀,然后分离出的水排出。
【主权项】
1.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包括进水池(I)和出水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池(I)和出水池(3)之间为反应沉淀池(2); 进水池(I)有进水口( 7),进水口( 7)下方有污泥回流口,进水池(I)内底部有搅拌器(4),进水池(I)和反应沉淀池(2)之间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在进水口( 7)上方,水流通道处有弧形挡板(5),所述的弧形挡板(5)由控制杆(6)控制开合,所述的控制杆(6)—端位于进水池(I)外侧,另一端连接有滚轮,滚轮与弧形挡板(5)外壁接触; 所述的反应沉淀池(2)顶部有出水管(9),出水管(9)的出水口位于出水池(3)内,反应沉淀池(2)底部有污泥出口( 1),反应沉淀池(2)底部还有污泥回流管(8)与进水池(I)的污泥回流口连接; 出水池(3)底部有斜面,斜面低处有污泥出口( 12),污泥出口( 12)上方有上清液出口(Il)0
【文档编号】C02F3/28GK205687641SQ201620545583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7日 公开号201620545583.0, CN 201620545583, CN 205687641 U, CN 205687641U, CN-U-205687641, CN201620545583, CN201620545583.0, CN205687641 U, CN205687641U
【发明人】鲍晨曦, 吴娜, 胡志鹏, 于阔佳, 孙立敏
【申请人】鲍晨曦, 吴娜, 胡志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