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导流式高效节能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7399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底部导流式高效节能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固定容器内液体混合过程产生中心提升流的搅拌装置。尤其针对不同介质混合要求,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底部导流档板形式,产生高效节能搅拌效果。
背景技术
现行的搅拌装置均采用搅拌叶轮,通过叶轮的旋转将能量传输至周围液体,产生液流,推动液体沿一定路径在容器内循环,希望产生从径向和轴向各个方向的混合流型。现行的普遍做法是在容器四周内壁上安置数个一定宽度的垂直档板,当挡板尺寸大小及数量满足一定要求时,称为全挡板,而在全挡板条件下,混合效果最佳,但搅拌功耗要增加4-5倍,耗能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造成混合型循环液流,混合效果佳且搅拌功耗低的高效节能搅拌装置。
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高效节能搅拌装置,它包括容器、径流型搅拌叶轮,其特征在于,在容器底表面以其中心为支点设有呈放射状排列的导流档板。
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搅拌叶轮(以其叶片中点起算)置于离液面1/10-1/5深度处,在搅拌叶轮底端部联接导流筒。
导流档板为4种曲面形状,或抛物线型或对数螺旋线型或渐开线型或圆弧型,它们与容器底面垂直并且平均角度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容器底部放置特制曲面形状的放射式布置的导流挡板,使得径流产生的液流在撞击容器内壁返回容器底部时,受所设置的挡板的形状的导向作用,液流向中心汇集并旋转,产生向上提升的螺旋中心流,中心流的旋转方向与叶轮一致,当提升到一定高度接近叶轮时被叶轮入口吸引并进入固连在叶轮下端的导流在搅拌叶轮底端部联接导流筒。筒中再次受叶轮离心加速产生径向流,从而使介质不断被驱散,改变原有流型,形成较为复杂循环的混合流,避免了“短路”现象和径向流的分层现象,达到了混合均匀的目的。经过实验验证,测定的搅拌叶轮的功率准数为不加挡板时的2-2.5倍,为全挡板条件下的1/2左右,混合效果与全挡板条件相当,用较小的能耗获得较高的搅拌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实例的纵剖面结构简图。
图2是底部放射布置的导流档板四种形式的实施方案俯视图。
图1中1、搅拌叶轮,2、导流筒,3、容器,4、导流挡板。
图2中(a)抛物线放射型档板,(b)对数螺旋线型放射型档板,(c)渐开线型放射型档板,(d)圆弧型放射型档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2,在容器3的底部设有导流档板4,它以容器3中心为支点呈放射状平均角度排列分布。导流档板4有四种形式,即抛物线型档板、对数螺旋线型档板、渐开线型档板、圆弧型档板。导流档板4与容器3的底面垂直,一般数量为4片,采用焊接或螺栓固定于容器底表面。搅拌叶轮为径流型,它置于容器3中,其底部固定联接导流筒2,搅拌叶轮1的叶片中点平面置于距介质液面1/10-1/5的深度处。导流筒2为一金属薄壳圆筒。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通例,实际应用时,根据容器容积大小,介质黏度及悬浮颗粒的物理性质等,对搅拌叶轮尺寸、转速、导流筒直径和宽度及导流档板的宽度和长度进行设计。导流挡板的曲面形状也根据上述工作条件分别选择图2的各个实施方案,即采用抛物线型或对数螺旋线型或渐开线型或圆弧型等。
权利要求1.一种底部导流式高效节能搅拌装置,它包括容器,径流型搅拌叶轮,其特征在于,在容器底表面以其中心为支点设有呈放射状排列的导流档板。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式高效节能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径流型搅拌叶轮置于容器中的位置为以叶片中点平面距介质液面1/10-1/5的深度处,在搅拌叶轮底端部联接导流筒。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流式高效节能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档板为4种曲面形式,或抛物线型或对数螺旋线型或渐开线型或圆弧型,它们与容器底面垂直并且平均角度分布。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固定容器内液体混合的底部导流式高效节能搅拌装置,采用径流型搅拌叶轮,并将其叶宽中点置于离液面1/10~1/5液体深度处,在容器底部设置特定曲面的放射型导流挡板,使得叶轮旋转产生的径流液体在撞击容器内壁返回容器底部时,按照设置的挡板的形状向中心汇集并提升,产生一股向上的螺旋中心流,从而改变原流型,形成较为复杂的混合流,达到用较小的能耗获得相当于全挡板的搅拌效果的作用。
文档编号B01F7/16GK2621801SQ0228721
公开日2004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1日
发明者虞培清, 苏杨, 黄志坚 申请人:虞培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