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672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用于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是微灌、喷灌的配套部件,属于农业节水灌溉机械过滤装备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农田微灌过滤器在灌溉过程中反冲洗处理。
背景技术
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应用,水质过滤器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现有农田水质过滤处理设备都是采用串连方式连接,首先使灌溉水经过离心式泥沙过滤器初步过滤,再进入叠片式或网式过滤器,网式过滤器的冲洗问题大部分沿用停机拆下人工清洗或在停止灌溉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水流方向实现过滤网的反冲洗,这种过滤网反冲洗方式暴露出的问题是过滤设备连接复杂,制造成本高,申请号“02125390.0反冲洗网式过滤器”提出了一种可在灌溉中即时实现过滤网反冲洗的过滤器,基本结构是在过滤网中间设置旋转排污机构将网内污物吸出,这种技术方案的主要问题是需要外加旋转动力,将使其制造成本大大提高,否则过滤网的反冲洗与过滤器正常灌溉无法同时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利用水流动力实现过滤网的反冲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这种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其基本结构包括设置进出水口的过滤器壳体和壳体内设置的过滤网,过滤网内设置的排污管,其特征在于过滤器壳体分为过滤腔和排污腔,所述的排污管是贯穿于过滤腔和排污腔并与过滤网同心设置的一个上下移动的水动旋转体,排污管上均布垂直于过滤网面的吸污管。
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所述的排污管径向交错设置吸污管。
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所述的排污管延伸于过滤腔内的一端设置水动叶轮。
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所述的排污管延伸于排污腔的一段设置水动喷管。
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所述的水动喷管对称设置于排污管径向位置,水动喷管的端部各设置一个方向相反的喷水孔。
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所述的排污管设置升降丝杠,过滤器壳体内设置对应的丝杠螺母和支架。
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所述的排污管延伸于排污腔外的一端设置升降丝杠,过滤器壳体的端面设置对应的丝杠螺母。
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所述的排污管延伸至排污腔外的滑动部分与排污腔壳体衔接处设置骨架密封圈。
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所述的排污腔设置于过滤腔的上方或下方。
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所述的排污管延伸于排污腔外的一端设置升降活塞置于排污腔设置的缸体内,缸体上方设置连通排污腔和过滤腔的卸压管和增压管的压力控制腔,活塞杆设置杠杆和上下定位卡盘,开关杠杆端部触点置于开关摇臂的滑道内,控制卸压管和增压管的开关。
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所述的杠杆与开关摇臂用销轴铰接在压力控制腔内设置的固定板上,杠杆触点设置弹簧。
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所述的排污腔设置排污口及排污阀门。
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所述的过滤网是由塑料骨架与不锈钢丝网复合制成的网篮式结构。
本发明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由于在过滤腔和排污腔采用了水动叶轮或水动活塞和水动喷管两组水动机构,可以使排污管在径向旋转的同时轴向移动,使过滤网内部依次被冲洗,反冲洗时不影响过滤器正常使用,不必停机或改变水流方向,本发明过滤器的制造使用成本低,在灌溉过程中实现反冲洗,有利于在农村普及应用。


图1是本发明过滤器的结构示意2是图1的A-A剖面3是本发明另外一种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4是图3的三维视5是第三种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6是图5的A-A剖面7是图5中B局部放大中1、排污口 2、排污腔 3、过滤器壳体 4、喷管5、喷水孔 6、排污管 7、吸污管 8、吸污嘴 9、丝杠螺母10、升降丝杠 11、旋转叶轮 12、进水口 13、过滤腔14、出水口 15、过滤网、16、过滤网架 17、骨架密封圈18、压力控制腔 19、缸体 20、下卡盘 21、上卡盘22、杠杆 23、弹簧 24、触点 25、开关摇臂 26、活塞 27、卸压管 28、增压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图2给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图中所示过滤器在正常使用时,过滤器排污口1关闭,灌溉水自进水口12进入过滤腔13,水流推动旋转叶轮11旋转,通过过滤网15过滤后从出水口14排出;当过滤器需要冲洗时,打开排污口1,造成排污腔2内的压力下降,在过滤腔13和排污腔2之间形成压差,这个压差迫使水流通过吸污嘴11、吸污管7、排污管6、喷管4和喷水孔5进入排污腔2达到将过滤网内污物吸出的目的。由于设于喷管4两端的喷水孔5方向相反,如见图2所示,喷水时就形成一个力矩,大于旋转叶轮11所产生的力矩,使排污管6反向旋转,同时在升降丝杠10和丝杠螺母9的作用下使排污管6向上移动,完成排污过程。
关闭排污口1,此时水流仍然推动旋转叶轮11旋转,在升降丝杠10和丝杠螺母9的作用下排污管6向下移动复位。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排污管6的外表面设置一端丝杠10,丝杠螺母9固定于排污腔内的支架上。
图1所示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的主要创新点是只需要控制一个排污阀门,排污管在排污时正转,灌溉时反转复位,即可实现过滤器的在线反冲洗。
图3和图4给出本发明第二种技术方案,即把升降丝杠10及丝杠螺母9设置于排污腔的外部,并采用骨架密封圈17实现密封,在实际应用中,可在过滤器外部直接观察到排污管是否旋转,过滤器是否工作正常,必要时还可手动助力。
图5、6、7给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即将图3中的升降丝杠用压力控制的活塞代替实现排污管的上下运动。
图中所示过滤器在正常使用时,过滤器排污口1关闭,灌溉水自进水口12进入过滤腔13,排污腔2和过滤腔13中的水压相等,排污管6连同活塞26采用轻质塑料制作,比重小于水,因而在水中呈悬浮状态,在下卡盘20、杠杆22、弹簧23、触点24和开关摇臂25的共同作用下,压力控制腔18的增压管28处于打开位置,卸压管27关闭。
当过滤器需要冲洗时,打开排污口1,造成排污腔2内的压力下降,作用在活塞26下部的压力也下降,在水的压力下,活塞26带动排污管6一起向下运动;当活塞运动到下止点时,在上卡盘21、杠杆22、弹簧23、触点24、开关摇臂25的共同作用下,卸压管27打开,增压管28关闭。由于卸压管27的打开,压力控制腔18内的水回流至排污腔2使活塞26上下压力的平衡,在浮力的作用下,排污管6连同活塞26一起上升。
当旋转空心轴6吸污管7连同活塞26一起上升到上止点后,系统又进行下一次循环。由此,只要打开排污口,在浮力和压力控制腔的作用下,活塞就带动排污管6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反复吸附过滤网上的污垢,以达到清洗过滤器的目的。
本发明的滤芯15采用不锈钢丝网与塑料骨架16复合整体成型制造,排污管可采用塑料材料制造,可方便地从过滤器排污腔2与过滤腔13接合处进行固定和更换。
本发明的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可以与离心砂水分离的粗过滤器结合使用。
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发明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的几种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结构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
权利要求
1.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其基本结构包括设置进出水口(12、14)的过滤器壳体(3)和壳体内设置的过滤网(15),过滤网内设置的排污管(6),其特征在于过滤器壳体分为过滤腔和排污腔(13、2),所述的排污管是贯穿于过滤腔和排污腔并与过滤网同心设置的一个上下移动的水动旋转体,排污管上均布垂直于过滤网面的吸污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污管径向交错设置吸污管(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污管延伸于过滤腔内的一端设置水动叶轮(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污管延伸于排污腔的一段设置水动喷管(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动喷管(7)对称设置于排污管径向位置,水动喷管的端部各设置一个方向相反的喷水孔(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污管延伸于排污腔外的一端设置升降丝杠(4),过滤器壳体的端面设置对应的丝杠螺母(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污管延伸至排污腔外的滑动部分与排污腔壳体衔接处设置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污腔设置于过滤腔的上方或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污管延伸于排污腔外的一端设置升降活塞(26)置于排污腔设置的缸体(19)内,缸体上方设置连通排污腔(2)和过滤腔(13)的卸压管(27)和增压管(28)的压力控制腔(18),活塞杆设置杠杆(22)和上下定位卡盘(21、20),开关杠杆端部触点(24)置于开关摇臂(25)的滑道内,控制卸压管(27)和增压管(28)的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杠杆与开关摇臂都是用销轴铰接在压力控制腔内设置的固定板上,杠杆触点设置弹簧(2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灌用自动反冲网式过滤器,其基本结构包括设置进出水口的过滤器壳体和壳体内设置的过滤网,过滤网内设置的排污管,其特征在于过滤器壳体分为过滤腔和排污腔,所述的排污管是贯穿于过滤腔和排污腔并与过滤网同心设置的一个上下移动的水动旋转体,排污管上均布垂直于过滤网面的吸污管。本发明的排污管在径向旋转的同时轴向移动,使过滤网内部依次被冲洗,反冲洗时不影响过滤器正常使用,不必停机或改变水流方向,制造及使用成本低,有利于在农村普及应用。
文档编号B01D29/62GK1810343SQ200510048198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9日
发明者崔建伟, 孙国新, 高强, 王贺辉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