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及方法

文档序号:5022022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动化的收 集萃取液的设备。
背景技术
环境性动态溶出萃取法的实验数据具有较客观性、合理性及可预估长达100年对于环境冲击的优点,但是由于实验室的实验方法仍采取人工取 样的方式,再加上实验周期过长,约16至20天左右,相当的耗费人力及 花费。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 可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采样,节省人力,且采用特殊圆柱反应 管柱设计,降低实验误差。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包括一自动控制装置、 一进料箱、 一反应管柱、 一泵、 一自动转向装置、多个连接管、以及多个 收集装置,泵与自动控制装置电连接,并连接进料箱及反应管柱,自动转 向装置与自动控制装置电连接,并连接于反应管柱,多个连接管设置于收 集装置与自动转向装置之间,收集装置以连接管与自动转向装置连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泵为一蠕动泵。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自动转向装置为一八向电动阀。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自动转向装置更包括一活动漏斗,以可转动的 方式设置于其中。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反应管柱包括一流体入口及一流体出口,分别 设置于反应管柱的下方及上方。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反应管柱更包括至少一过滤片及至少一密封垫 片,密封垫片用以防止气体进入反应管柱内而产生石友酸化作用。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反应管柱更包括一活动螺栓,栓中具有一通道, 可提供萃取液排出。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更包括一流量计,连接于 反应管柱的流体出口 ,以监控液体流出体积。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收集装置为多个收集筒。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每一收集筒的容量各不相同。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收集筒的材质为聚氯乙烯(PVC)或高密度聚乙烯 (HDPE)。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每一个连接管分别连接八向电动阀与每一个收集筒。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更包括多个导管,连接进 料箱、泵、反应管柱、以及流量计。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应管柱,包括一流体入口、 一流体出口、 一 活动螺栓、多个过滤片、以及至少一密封垫片,流体入口及流体出口分别 设置于反应管柱的上下方,活动螺栓固定于本体的上方,过滤片分别设置 于活动螺栓的末端与本体的下方,密封垫片设置过滤片的周边,以防止空 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而产生碳酸化。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 文特举一具体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反应管柱的示意图;以及图4为本发明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的自动采样流程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 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2 自动控制装置;3~进料箱; 4 反应管柱; 41~流体入口 ;42~流体出口 ; 43~过滤片; 44~密封垫片; 45 活动螺栓; 45a 通道; 5~泵;6~自动转向装置; 6' 八向电动阀; 61 活动漏斗; 7~连接管;8 收集筒; 9~流量计;10、 11、 12、 13~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l,其为一种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1,用以收集进料的淋溶液与 样品反应后的萃取液,包括一自动控制装置2、 一进料箱3、 一反应管柱4、 一泵5、 一自动转向装置6、七个连接管7、七个收集筒8、 一流量计9,以 及四个导管10、 11、 12、 13,其中自动控制装置2电连接于泵5、自动转 向装置6、以及流量计9,反应管柱4包括位于下方的一流体入口 41及位 于其上端的一流体出口42,泵5下方利用导管10与进料箱3连接,上端则 利用导管11与反应管柱4的流体入口 41连接,泵5为一蠕动泵,反应管柱 4的流体出口 42与流量计9利用导管13连接;接着,流量计9再连接至自 动转向装置6,自动转向装置6中具有可转动方向的一活动漏斗61,自动 转向装置6的下方连接七个连接管7,七个连接管7为分别连接七个容量不 同的收集筒8,用以收集萃取液。参考图2,图2中为另一种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l',与图1中的萃取液 自动收集设备1不同处在于其自动转向装置为一八向电动阀6',可以利用 八向电动阀6'可自动转向分配萃耳又液,分别收集萃取液至七个不同的收集 筒8中。参考图3,反应管柱4更包括两个过滤片43、 一密封垫片44、以及一活动螺栓45,其中之一过滤片43设置于活动螺松45下方,而另一过滤片 43则设置于反应管柱4下方,可避免样品阻塞其所连接的导管11,活动螺 栓45内的过滤片43旁设有密封垫片44,而另一密封垫片(未图示)则设置介 于流体入口 41与反应管柱4下方的过滤片43之间,可避免样品与空气中 的二氧化碳反应而产生碳酸化。另外,活动螺栓45更包括一通道45a,以 提供萃取液排出。再次参考图3,先将样品放入反应管柱4内,样品可被稳固的固定于活 动螺栓45中。接着参考图1,自动控制装置1控制泵5将进料箱3中的溶 液由反应管柱4的流体入口 41打入,并与活动螺栓45中的样品反应,接 着萃取液从活动螺栓45的通道45a流出,并由反应管柱4的流体出口 42 排出,经由导管12流至流量计9,流量计9可监控其流量体积,接着再由 导管13流至自动转向装置6,并且利用自动转向装置6中的可转向的活动 漏斗61转向其中设定取样容量的一收集筒8,且当某一收集筒8所收集的 萃取液达到所设定的体积时,流量计9可回传一信息给自动控制装置2,并 由流量计的流量计算得知其达到取样体积后,接着使得自动控制装置2可 继续进行其它容量的萃取液的采样。另外,上述的自动转向装置6也可利 用八向电动阀6'取代之,其亦有分流的效果,如图2所示。图3为自动控制装置进行自动采样的流程图,其控制参数为Tn, Tn为 自动转向装置6的活动漏斗61所停留的时间,而自动控制装置2中的T0 与Tl被设定为反应管柱4填充样品的时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Tn(n=2 至8)则为活动漏斗61停留在第1至7个收集筒8上方的时间,也就是各个 容量不同的萃取液收集的时间。由图3中可以看出,当输入一T2参数值至 自动控制装置2中时,自动控制装置2可控制自动转向装置6中的活动漏 斗61转向第一收集筒,并由流量计9监控出流的萃取液体积,当体积达到 一设定值时,会回传给自动控制装置2以输入下一个参数值T3,以收集萃 取液至第二收集筒,以此类推,以完成七个不同容量的萃取液收集。另外, 每个收集筒8具有不同的容量,且其材质可为聚氯乙烯(PVC)及高密度聚乙 烯(HDPE)。本发明的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1,只需要输入参数,即可一次完成不同 容量萃取液的收集,不仅可以节省人力,也可以省下作实验的成本,另外, 其反应管柱4的特殊密封垫片44设计,可以使得样品在反应管柱4中的密闭空间反应,使得样品不会与二氧化碳产生反应而避免碳酸化发生,因此, 可减少实验误差。虽然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任何熟悉此项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一些的更动 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包括自动控制装置;进料箱;反应管柱;泵,与该自动控制装置电连接,并连接该进料箱及该反应管柱;自动转向装置,与该自动控制装置电连接,并连接于该反应管柱;多个连接管,设置于该收集装置与该自动转向装置之间;以及多个收集装置,以该等连接管与该自动转向装置连接。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其中该泵为蠕动泵。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其中该自动转向装置为 /v向电动阀。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其中自动转向装置更包括 活动漏斗,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其中。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其中该反应管柱包括流体 入口及流体出口 ,分别设置于该反应管柱的下方及上方。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其中该反应管柱更包括至 少过滤片及至少密封垫片,该密封垫片用以防止气体进入该反应管柱内而 产生碳酸化作用。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其中该反应管柱更包括活 动螺栓,检中具有通道,可提供萃取液排出。
8. 如权利要求5所迷的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更包括流量计,连接于该 反应管柱的该流体出口 ,以监控流体流出体积。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其中该等收集装置为多个 收集筒。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其中每一该收集筒的容 量各不相同。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其中该等收集筒的材质 为聚氯乙烯(PVC)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其中每一个连接管分别连接该自动转向装置与每一个收集筒。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更包括多个导管,连接 该进料箱、该泵、该反应管柱、以及该流量计。
14. 一种反应管柱,包括 流体入口,设置于该反应管柱的下方; 流体出口,设置于该反应管柱的上方; 活动螺栓,固定于该反应管柱的上方;多个过滤片,分别设置于该活动螺栓的末端与该反应管柱的下方;以及至少一密封垫片,设置于该过滤片的周边,以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进入而产生石友酸化。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萃取液自动收集设备,包括一自动控制装置、一进料箱、一反应管柱、一泵、一自动转向装置、多个连接管、以及多个收集装置,泵与自动控制装置电连接,并连接进料箱及反应管柱,自动转向装置与自动控制装置电连接,并连接于反应管柱,多个连接管设置于收集装置与自动转向装置之间,收集装置以连接管与自动转向装置连接。
文档编号B01D11/00GK101224350SQ20071000202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5日
发明者关家伦, 陈人杰, 陈崇智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