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多功能演示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58738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化学实验多功能演示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工具,特别是一种化学实验演示管。
背景技术
在化学教学中为了直观的表达物质的反应现象,都需作化学实验,一般采用玻璃 试管作为演示管,在玻璃试管中添加所要反应的实验试剂以观察反应现象,现在的操作方 式是手持试管先加入一种试剂,再添加另一试剂,两种试剂混合后反应已经开始,这时又需 要将第二种药品的容器密封放回原处,耽误了学生观察反应现象的最佳时间,教师还需手 持玻璃试管让学生观看,这样会挡住视线,不便于观察,以上这些情况,增加了教师演示的 操作步骤,不便于课堂演示教学,不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的进行课堂探究,降低了实验 教学的效率。玻璃试管的底端为弧形,不能放置,若有质量变化反应的测定,不便于用托盘 天平称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化学实验多功能演示管,它可以方便 的演示化学试验,节省操作步骤,操作非常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透明的管体,在管体上 呈一体设有与之贯通的且端口封闭的透明管。本实用新型在演示时,先由滴管分别向管体及透明管滴入一种溶液实验试剂,只 需手持管体的管口部位,将管体略微倾斜,则两种溶液实验试剂就混合在一起进行反应,并 观察反应现象,方便的演示化学试验,节省操作步骤,操作非常方便,减少了实验的操作步 骤,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使实验效果更直观明显。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便于演示的优 点,它能减少实验的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使实验效果更直观明显,增加学生对 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体;2.透明管;3.支撑座架;4.支撑杆;5.底座;6.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透明的管体1,其特征在于在管体1上呈一体设有与之贯通的且端口封闭的透明管2。本实用新型在演示时,先由滴管分别向管体及透明管滴入一种溶液实验试剂,只需将管体略微倾斜,则两种溶液实验试剂就混合在一起进行反应,并观察反应现象,减少了 实验的操作步骤,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使实验效果更直观明显。如图2、3所示,在管体1与透明管2之间设置有支撑座架3。支撑座架3包括支撑 杆4和底座5,支撑杆4的一端与底座连接,支撑杆4的另一端与管体1或透明管2连接。在观察反应现象时,该支撑座架3是为了便于手持,即手持底座略微倾斜,就能实 现管体及透明管中的实验试剂相混合,操作非常方便,避免视线的遮挡,便于观察,提高了 实验效果;在称量时,该支撑座架3是为了便于直接放置在天平称上,减少实验操作步骤, 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在加热实验时,由于有了支撑座架3,就可以直接对管体或/和透明 管进行加热,无需铁架台或试管夹,减少了实验器材及实验操作步骤,提高了实验教学效 率。如图2所示,支撑杆4固接在管体1或透明管2上。如图3所示,支撑杆4与管体1或透明管2之间可以呈螺纹连接。为了便于运输, 将支撑座架3与管体1及透明管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运输时,就拆下支撑座架3,使用 时,就安装上支撑座架3。如图1、3所示,为了方便用于有体积变化的反应的测定,管体1或/和透明管2上 设置有刻度6。
权利要求一种化学实验多功能演示管,包括透明的管体(1),其特征在于在管体(1)上呈一体设有与之贯通的且端口封闭的透明管(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实验多功能演示管,其特征在于在管体(1)或透明管(2) 上设置有支撑座架(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学实验多功能演示管,其特征在于支撑座架(3)包括支撑 杆(4)和底座(5),支撑杆(4)的一端与底座连接,支撑杆(4)的另一端与管体(1)或透明 管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学实验多功能演示管,其特征在于支撑杆(4)固接在管体 ⑴或透明管⑵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学实验多功能演示管,其特征在于支撑杆(4)与管体(1)或 透明管⑵之间呈螺纹连接。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化学实验多功能演示管,其特征在于管体(1)或/ 和透明管⑵上设置有刻度(6)。
专利摘要一种化学实验多功能演示管,包括透明的管体,其特征在于在管体上呈一体设有与之贯通的且端口封闭的透明管。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便于演示的优点,它能减少实验的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使实验效果更直观明显,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文档编号B01L3/14GK201596516SQ20102005536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4日
发明者钟学丽 申请人:钟学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