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565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CO2化学吸收分离法回收二氧化碳气体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本申请基于2010年3月31日在 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080237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公知有例如下述专利文献I所示的构成。如图8所示,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1000具备吸收塔1001,其使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含二氧化碳气体和贫吸收液接触,使吸收液吸收含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而生成富吸收液;再生塔1002,其通过加热由吸收塔1001供给的富吸收液将二氧化碳气体从富吸收液中分离来将富吸收液再生成贫吸收液。另外,再生塔1002上设有再沸器系统1003,其将贫吸收液从再生塔1002导出并加热,再导入再生塔1002 ;混合气体冷却系统1004,其将二氧化碳气体与吸收液的溶质及溶剂(例如水)的蒸汽成分的混合气体从再生塔1002导出并冷却,使混合气体中的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冷凝后再导入再生塔1002,同时排放未冷凝的二氧化碳气体。在该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1000中,作为用于在再生塔1002内加热富吸收液的热源的热经由被再沸器系统1003加热后再导入再生塔1002的吸收液供给。再沸器系统1003具备将从外部供给的热作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的再沸器主体1005。现有技术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3-2255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现有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1000中,由再沸器系统1003的再沸器主体1005供给的热主要在再生塔1002中加热、再生吸收液时消耗。另外,由再沸器主体1005供给的热在混合气体冷却系统1004中冷却混合气体时或排放来自混合气体冷却系统1004的二氧化碳气体时漏到外部。在此,在上述现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1000中,期待抑制再沸器系统1003中的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发明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谋求节能化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提出了以下方式。本发明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具备吸收塔,其导入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含二氧化碳气体和贫吸收液并使它们接触,使吸收液吸收所述含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所述二氧化碳气体而生成富吸收液;再生塔,其通过加热由所述吸收塔供给的所述富吸收液使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分离来再生所述贫吸收液,其中,所述再生塔上设有再沸器系统,其将吸收液从所述再生塔导出并加热,再导入所述再生塔;混合气体冷却系统,其将所述二氧化碳气体与所述吸收液的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的混合气体从所述再生塔导出并冷却,使所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冷凝后将冷凝液再导入所述再生塔,同时排放所述二氧化碳气体,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具备热泵,其使在所述吸收塔中所述吸收液吸收所述二氧化碳气体时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热经由热介质移动,来作为在所述再生塔中从所述富吸收液分离所述二氧化碳气体时的吸热反应的热源使用。在此,吸收液是指贫吸收液、富吸收液、或者贫吸收液与富吸收液的混合液。根据该发明,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具备所述热泵,因此作为再生塔中的吸热反应的热源,可以使用吸收塔中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热。所述放热反应所产生的热与吸热反应的热相等,因此能够通过内部的传递来抵消反应热,以往,在从外部加热吸热反应的同时,反应放热向冷却水进行废热,能够将通过这样的水冷等进行废热的反应放热作为再生 所需要的吸热反应的热源使用,能够抑制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谋求节能化。另外,所述热泵还可以具备第一换热器,其夹装于配设在所述吸收塔内的吸收塔填充物中,利用因膨胀而温度降低的所述热介质和所述吸收塔内的所述吸收液进行换热。这种情况下,热泵具备所述第一换热器,因此能够使热介质损失少且高效地接受吸收塔中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热。由此,能够将吸收塔中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热作为再生塔中的吸热反应的热源有效地利用,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吸收液温度的降低引起吸收速度的提高,因此也能够谋求装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另外,所述热泵还可以具备第二换热器,其夹装于配设在所述再生塔内的再生塔填充物中,利用因压缩而温度升高的所述热介质和所述再生塔内的所述富吸收液进行换热。这种情况下,热泵具备所述第二换热器,因此能够将通过热介质移动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热作为再生塔内的吸热反应的热源损失少且高效地利用。由此,能够将吸收塔内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热作为再生塔中的吸热反应的热源有效地利用,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另外,所述吸收塔上也可以设有导出通道,其将从所述含二氧化碳气体中分离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后得到的脱二氧化碳气体导出,在所述导出通道和所述热泵之间也可以夹设有第三换热器,其利用所述脱二氧化碳气体和因膨胀而温度降低的所述热介质进行换热。这种情况下,导出通道和热泵之间夹设有所述第三换热器,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导出通道的脱二氧化碳气体和热泵的热介质进行换热来使热介质接受从吸收塔导出的脱二氧化碳气体的热,加热热介质。由此,能够抑制吸收塔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传递给脱二氧化碳气体的热向外部漏出,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另外,所述吸收塔上也可以设有脱二氧化碳气体清洗系统,其将贮存在所述吸收塔的塔顶部的清洗液从所述吸收塔导出并冷却后,从所述吸收塔的塔顶部再导入,在所述脱二氧化碳气体清洗系统和所述热泵之间也可以夹设有第四换热器,其利用所述清洗液和因膨胀而温度降低的所述热介质进行换热。这种情况下,吸收塔上设有所述脱二氧化碳气体清洗系统,因此从含二氧化碳气体分离二氧化碳气体而得到的脱二氧化碳气体在吸收塔的内部上升时,能够抑制与该脱二氧化碳气体随行的吸收液的溶质从吸收塔的塔顶部向外部流出。另外,在脱二氧化碳气体清洗系统和热泵之间夹设有所述第四换热器,因此能够通过利用脱二氧化碳气体清洗系统的清洗液和热泵的热介质进行换热来冷却清洗液,同时加热热介质。由此,能够抑制吸收塔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传递给清洗液的热向外部漏出,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另外,也可以具备富吸收液供给通道,其从所述吸收塔向所述再生塔供给所述富吸收液,在所述富吸收液供给通道和所述热泵之间也可以夹设有第五换热器,其利用所述富吸收液和因膨胀而温度降低的所述热介质进行换热。这种情况下,在富吸收液供给通道和热泵之间夹设有所述第五换热器,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富吸收液供给通道的富吸收液和热泵的热介质进行换热,来使热介质接受吸收塔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传递给富吸收液的富吸收液的热,加热热介质。另外,该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具备从再生塔向吸收塔供给贫吸收液的贫吸收液供给通道,在贫吸收液供给通道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之间夹设有利用贫吸收液和富吸收液进行换热的胺换热器,第五换热器夹装于富吸收液供给通道中胺换热器的上游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所述第五换热器冷却流过胺换热器的富吸收液。由此,在胺换热器中,能够增加富吸收液供给通道的富吸收液和贫吸收液供给通道的贫吸收液的换热量,能够有效地冷却贫吸收液供给通道的贫吸收液,能够增加由再生塔可见的热回收量。因此,例如在贫吸收液供给通道中胺换热器的下游设置冷却贫吸收液的贫胺冷却器,即使是在将供给到吸收塔的贫吸收液向吸收塔供给前事先冷却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该冷却引起的对外部的热损失。另外,所述吸收塔上也可以设有中间冷却器系统,其将所述吸收液从所述吸收塔中的塔顶部和塔底部之间的塔中间部导出并冷却后,从所述塔中间部再导入,在所述中间冷却器系统和所述热泵之间也可以夹设有第六换热器,其利用所述吸收液和因膨胀而温度降低的所述热介质进行换热。这种情况下,吸收塔上设有所述中间冷却器系统,因此能够将塔中间部的吸收液冷却后再导入,能够促进吸收塔中的吸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另外,在中间冷却器系统和热泵之间夹设有所述第六换热器,因此能够通过利用中间冷却器系统的吸收液和热泵的热介质进行换热,来冷却吸收液,同时加热热介质。由此,能够抑制吸收塔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传递给吸收液的热向外部漏出,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另外,具备贫吸收液供给通道,其从所述再生塔向所述吸收塔供给所述贫吸收液,在所述贫吸收液供给通道和所述热泵之间也可以夹设有第七换热器,其利用所述贫吸收液和因膨胀而温度降低的所述热介质进行换热。 这种情况下,在贫吸收液供给通道和热泵之间夹设有所述第七换热器,因此能够通过利用贫吸收液供给通道的贫吸收液和热泵的热介质进行换热,来冷却贫吸收液,同时加热热介质。由此,能够冷却向吸收塔供给的贫吸收液,能够促进吸收塔中的贫吸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另外,在所述再沸器系统和所述热泵之间也可以夹设有第八换热器,其利用所述吸收液和因压缩而温度升高的所述热介质进行换热。这种情况下,再沸器系统和热泵之间夹设有所述第八换热器,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再沸器系统的吸收液和热泵的热介质进行换热,来使吸收液接受热介质的热,加热吸收液。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再沸器系统中的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
另外,具备富吸收液供给通道,其从所述吸收塔向所述再生塔供给所述富吸收液,在所述富吸收液供给通道和所述热泵之间也可以夹设有第九换热器,其利用所述富吸收液和因压缩而温度升高的所述热介质进行换热。这种情况下,在富吸收液供给通道和热泵之间夹设有所述第九换热器,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富吸收液供给通道的富吸收液和热泵的热介质进行换热,来使向再生塔供给的富吸收液接受热介质的热,加热富吸收液。这样,能够事先预热向再生塔供给的富吸收液,因此能够抑制再生塔中富吸收液需要接受的热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再沸器系统中的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另外,该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具备从再生塔向吸收塔供给贫吸收液的贫吸收液供给通道,在贫吸收液供给通道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之间夹设有利用贫吸收液和富吸收液进行换热的胺换热器的情况下,作为胺换热器的加热量与第十三换热器的加热量相加,结果富吸收液的预热量增大,能够进一步抑制再沸器系统应该给予吸收液的热量。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抑制再沸器系统中的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能够谋求更进一步的节能化。另外,所述混合气体冷却系统也可以具备混合气体压缩机,其压缩所述混合气体使温度升高而形成升温混合气体,在所述再沸器系统和所述混合气体冷却系统之间也可以设有第十换热器,其利用所述吸收液和所述升温混合气体进行换热。这种情况下,混合气体冷却系统具备混合气体压缩机,因此通过施加少许外部动力就能够得到升温混合气体,而不需要从外部进行加热。另外,在再沸器系统和混合气体冷却系统之间夹设有所述第十换热器,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再沸器系统的吸收液和混合气体冷却系统的升温混合气体进行换热,来加热吸收液,同时冷却升温混合气体。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再沸器系统中的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能够有效地谋求节能化。另外,也可以具备富吸收液供给通道,其从所述吸收塔向所述再生塔供给所述富吸收液,在所述混合气体冷却系统和所述富吸收液供给通道之间也可以设有第十一换热器,其利用流过所述第十换热器后的所述升温混合气体和所述富吸收液进行换热。这种情况下,在混合气体冷却系统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之间夹设有所述第十一换热器,因此能够通过利用混合气体冷却系统的升温混合气体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的富吸收液进行换热,来加热向再生塔供给的富吸收液,同时冷却升温混合气体。
这样,能够通过流出再生塔的混合气体所具有的热量事先预热向再生塔供给的富吸收液,因此能够抑制再生塔中富吸收液需要接受的热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再沸器系统中的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另外,混合气体冷却系统的升温混合气体流过第十换热器后流过第十一换热器,因此例如能够将升温混合气体中的所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的潜热通过第十换热器回收后,将由未冷凝的所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及二氧化碳气体形成的残余升温混合气体的显热及残余潜热通过第十一换热器回收。另外,具备富吸收液供给通道,其从所述吸收塔向所述再生塔供给所述富吸收液,所述混合气体冷却系统具备混合气体压缩机,其压缩所述混合气体使温度升高而形成升温混合气体,在所述混合气体冷却系统和所述富吸收液供给通道之间也可以夹设有第十二换热器,其利用所述升温混合气体和所述富吸收液进行换热。这种情况下,混合气体冷却系统具备混合气体压缩机,因此通过施加少许外部动力就能够得到升温混合气体,而不需要从外部进行加热,另外,在混合气体冷却系统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之间夹设有所述第十二换热器,因此能够通过利用混合气体冷却系统的升温混合气体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的富吸收液进行换热,来加热向再生塔供给的富吸收液,同时冷却升温混合气体。这样,能够通过流出再生塔的混合气体所具有的热量事先预热向再生塔供给的富吸收液,因此能够抑制再生塔中富吸收液需要接受的热量。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再沸器系统中的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能够有效地谋求节能化。另外,在所述混合气体冷却系统和所述富吸收液供给通道之间也可以夹设有第十三换热器,其利用流过所述第十二换热器后的所述升温混合气体和所述富吸收液进行换热。这种情况下,在混合气体冷却系统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之间夹设有所述第十二换热器及所述第十三换热器,因此能够通过流出再生塔的混合气体所具有的热量事先有效地预热向再生塔供给的富吸收液,能够进一步抑制再生塔内富吸收液需要接受的热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再沸器系统中的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另外,混合气体冷却系统的升温混合气体流过第十二换热器后流过第十三换热器,因此例如能够将升温混合气体中的所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的潜热通过第十二换热器回收后,将由未冷凝的所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及二氧化碳气体形成的残余升温混合气体的显热及残余潜热通过第十三换热器回收。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能够抑制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谋求节能化。


图I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的示意图。图8是现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该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从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含二氧化碳气体中将二氧化碳气体通过CO2化学吸收分离法吸收分离出来进行回收,生成从含二氧化碳气体分离出二氧化碳气体后得到的脱二氧化碳气体。该CO2化学吸收分离法使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液。作为该吸收·液,可以采用例如如下的胺吸收液等,该胺吸收液采用单乙醇胺(MEA)或二乙醇胺(DEA)等作为溶质,采用水作为溶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下所示的所谓的自热再生来谋求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的节能化。如图I所示,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I具备吸收塔2、再生塔3、富吸收液供给通道
4、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热泵6。吸收塔2使含二氧化碳气体与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贫吸收液接触,使贫吸收液吸收含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富吸收液。再生塔3通过加热由吸收塔2供给的富吸收液,使二氧化碳气体从富吸收液中分离来再生贫吸收液。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从吸收塔2向再生塔3供给富吸收液。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从再生塔3向吸收塔2供给贫吸收液。热泵6使吸收塔2中贫吸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时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热经由热介质移动,作为再生塔3中二氧化碳气体从富吸收液中分离时的吸热反应的热源使用。在吸收塔2的塔底部2a上设有导入含二氧化碳气体的导入通道2d。另外,吸收塔2的塔顶部2b内配设有朝向下方将贫吸收液向塔内供给的第一喷嘴7。而且,在吸收塔2中的塔顶部2b和塔底部2a之间的塔中间部2c内配设有在表面使贫吸收液与含二氧化碳气体接触的吸收塔填充物8。另外,吸收塔2上设有导出通道9,其将脱二氧化碳气体从吸收塔2的塔顶部2b导出;脱二氧化碳气体清洗系统10,其将贮存在吸收塔2的塔顶部2b的清洗水(清洗液)从吸收塔2导出并冷却后,从吸收塔2的塔顶部2b再导入。脱二氧化碳气体清洗系统10具备液体容纳托盘11,其配设于上述第一喷嘴7的上方,贮存有清洗水;第二喷嘴12,其配设于液体容纳托盘11的上方,朝向下方供给清洗水;配管13,其连接液体容纳托盘11和第二喷嘴12。配管13上设有清洗水循环泵13a,其从液体容纳托盘11向第二喷嘴12通过配管13输送清洗水;水冷式清洗水冷却器15,其在该清洗水循环泵13a的下游冷却清洗水。另外,清洗水优选与吸收液的溶质相同(例如水)。在此,吸收液是指贫吸收液、富吸收液、或者贫吸收液与富吸收液的混合液。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连接吸收塔2的塔底部2a和配设于再生塔3的塔顶部3b内朝向下方供给富吸收液的第三喷嘴16。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上设有从吸收塔2的塔底部2a向第三喷嘴16通过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输送富吸收液的吸收塔底泵17。在再生塔3中的塔顶部3b和塔底部3a之间的塔中间部3c内配设有再生塔填充物18。在该再生塔填充物18的表面流下的吸收液和在再生塔3内上升的吸收液的溶质及溶剂(例如水)的蒸汽成分或该蒸汽成分与二氧化碳气体的混合气体发生气液接触。另外,再生塔3上设有再沸器系统19,其将吸收液从再生塔3导出并加热,再导入再生塔3 ;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其将混合气体从再生塔3导出并冷却,使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冷凝,将冷凝液再导入再生塔3,同时排放未冷凝的二氧化碳气体。再沸器系统19加热吸收液后,从再生塔3的塔底部3a再导入。这时,加热后的一部分吸收液进行闪蒸,吸收液的溶质及溶剂的各一部分变成蒸汽。该再沸器系统19具备液体容纳托盘21,其配设于再生塔3的塔底部3a内,贮存有吸收液;配管23,其连接液体容纳托盘21和位于塔底部3a中液体容纳托盘21的下方的蒸汽产生部分22。 配管23上设有再沸器泵24和再沸器主体25。再沸器泵24从液体容纳托盘21向上述蒸汽产生部分22通过配管23输送吸收液。再沸器主体25将在该再沸器泵24的下游从外部供给的热作为热源加热吸收液。在图示的例子中,再沸器主体25由在再沸器系统19和从外部供给的高温流体(例如,饱和蒸汽)流通的再沸器配管26之间进行换热的换热器构成。在再沸器配管26上再沸器主体25的下游,设有蒸汽疏水阀27。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具备第四喷嘴28,其配置于上述第三喷嘴16的上方,将作为冷凝后的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的冷凝液朝向下方供给;配管29,其连接再生塔3的塔顶和第四喷嘴28。配管29上,在从再生塔3的塔顶至第四喷嘴28之间依次设有混合气体压缩机30、减压/膨胀阀31、气液分离器32及冷凝液循环泵29a。混合气体压缩机30通过压缩混合气体来使温度升高而形成升温混合气体。减压/膨胀阀31通过使升温混合气体膨胀来降低温度。气液分离器32分离冷凝液和二氧化碳气体。冷凝液循环泵29a将冷凝液从气液分离器32向第四喷嘴28通过配管29输送。气液分离器32上设有将通过该气液分离器32从混合气体分离出来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排放通道33。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再沸器系统19和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之间夹设有利用吸收液和升温混合气体进行换热的冷凝换热器(第十换热器)34。在图示的例子中,冷凝换热器34中,用再沸器主体25加热前的吸收液流过。该冷凝换热器34在再沸器系统19的配管23中夹装于再沸器泵24和再沸器主体25之间,同时在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的配管29中夹装于混合气体压缩机30和减压/膨胀阀31之间。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连接再生塔3的塔底部3a和吸收塔2内的上述第一喷嘴7,该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上设有从再生塔3的塔底部3a向第一喷嘴7通过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输送贫吸收液的再生塔底泵35。另外,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之间夹设有利用贫吸收液和富吸收液进行换热的胺换热器36。热泵6具备吸收塔内部换热器(第一换热器)37,其夹装于吸收塔2内的上述吸收塔填充物8中;再生塔内部换热器(第二换热器)38,其夹装于再生塔3内的上述再生塔填充物18中;一对配管39、40,其连接吸收塔内部换热器37和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吸收塔内部换热器37以纵切吸收塔填充物8的方式夹装,利用因膨胀而温度降低的热介质和吸收塔2内的吸收液进行换热。另外,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以纵切再生塔填充物18的方式夹装,利用被压缩而温度升高的热介质和再生塔3内的吸收液进行换热。一对配管39、40中的一个配管39连接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的上部和吸收塔内部换热器37的下部。该配管39上设有通过使热介质膨胀来降低温度的热介质膨胀阀41。另夕卜,另一个配管40连接吸收塔内部换热器37的上部和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的下部。该配管40上设有通过压缩热介质来使温度升高的热介质压缩机42。作为热介质,优选例如如下的流体能够将吸收塔2内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热通 过在吸收塔内部换热器37内蒸发来作为蒸发潜热回收,同时通过在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内冷凝来产生冷凝热,将该冷凝热作为再生塔3内的吸热反应的热源。作为这样的流体,可以举出例如戊烷或水等。接着,说明如上构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I的作用。首先,关于吸收液的流动,以吸收塔2为起点进行说明。首先,在吸收塔2中,由塔底部2a供给的含二氧化碳气体在内部上升,同时由塔顶部2b内的第一喷嘴7供给的贫吸收液在内部下降。在该过程中,含二氧化碳气体和贫吸收液接触,含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被贫吸收液吸收,发生放热反应。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塔2的塔中间部2c内配设有吸收塔填充物8。该吸收塔填充物8为例如具有多个狭窄空隙的翅片构成,每一容积的翅片表面积大,另外,其空隙以流道的角度规则变化的方式构成,意图引起流动的混乱。在吸收塔填充物8的表面,吸收液在翅片上形成湿壁流下,与在吸收塔2内上升的含二氧化碳气体发生气液接触。另外,吸收塔填充物8为能够通过湿壁的空隙窄、且前进角度以一定的间距变化来打乱气液的流动,使气液接触高效率化的结构。因此,在吸收塔填充物8的表面,上升的含二氧化碳气体和下降的吸收液容易接触,促进吸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由此,生成富吸收液及脱二氧化碳气体。在这些中,脱二氧化碳气体朝向吸收塔2的塔顶部2b上升,通过导出通道9导出到外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塔2上设有上述脱二氧化碳气体清洗系统10,因此能够通过利用水冷式清洗水冷却器15冷却后再导入的清洗水来冷却吸收塔2的塔顶部2b内。因此,例如即使吸收液中的溶质飞溅或蒸发而随着脱二氧化碳气体上升,溶质在到达导出通道9之前被供给到脱二氧化碳气体清洗系统10。由此,能够抑制吸收液中的溶质从吸收塔2的塔顶部2b通过导出通道9向外部流出。另一方面,与脱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生成的富吸收液在吸收塔2内下降,贮存在塔底部2a后,通过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向再生塔3的塔顶部3b内的第三喷嘴16供给。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之间夹设有胺换热器36,富吸收液通过与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的贫吸收液进行换热来冷却贫吸收液,同时自身被加热。在再生塔3内,由第三喷嘴16供给的富吸收液在内部下降,同时从塔底部3a再导入被再沸器系统19加热后的吸收液。这时,加热后的吸收液的一部分在蒸汽产生部分22进行闪蒸,吸收液的溶质及溶剂的各一部分变成蒸汽,另外,再生的二氧化碳变成气体,在再生塔3内部上升。在该过程中,富吸收液和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接触,将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的冷凝热作为热源,发生脱离再生的吸热反应,从富吸收液分离出二氧化碳气体。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再生塔3的塔中间部3c内配设有再生塔填充物18。该再生塔填充物18为例如具有多个狭窄空隙的翅片构成,每一容 积的翅片表面积大,另外,其空隙以流道的角度规则变化的方式构成,意图引起流动的混乱。在再生塔填充物18的表面,吸收液在翅片上形成湿壁流下,与在再生塔3内上升的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接触,通过表面积的大小及流动的混乱有效地形成气液接触,促进二氧化碳的分离、发散。由此,富吸收液被分离成贫吸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在这些中,二氧化碳气体与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混合,变成混合气体,在再生塔3内上升。该混合气体从再生塔3的塔顶导入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的配管29后,在流过该配管29的过程中,首先,被混合气体压缩机30压缩,温度升高,变成升温混合气体。然后,升温混合气体通过冷凝换热器34与再沸器系统19的吸收液进行换热,加热吸收液,同时自身被冷却。再然后,升温混合气体通过减压/膨胀阀31膨胀,温度降低。通过上述过程,升温混合气体中的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冷凝成冷凝液,将该冷凝液和将二氧化碳气体作为主体的未冷凝的二氧化碳主体气体(升温混合气体)通过气液分离器32分离。而且,冷凝液从第四喷嘴28再导入到再生塔3,同时未冷凝的二氧化碳主体气体通过排放通道33排放到外部。另一方面,在再生塔3内下降的吸收液贮存在塔底部3a后,作为分离再生得到的贫吸收液从再生塔3a导出,通过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向吸收塔2的塔顶部2b内的上述第一喷嘴7供给。这时,贫吸收液通过上述胺换热器36与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的富吸收液进行换热,预热富吸收液,同时自身被冷却。由此,从再生塔3来看的情况下,能够将贫吸收液带到外部的热作为从外部供给的富吸收液的预热进行热回收。接着,关于热泵6中热介质的流动,以热介质膨胀阀41作为起点进行说明。由于热介质膨胀阀41而温度降低的热介质在流过上述一个配管39后,从吸收塔内部换热器37的下部向上部移动,同时一边通过与吸收液进行换热来冷却吸收液,一边接受吸收液对二氧化碳进行化学吸收时产生的放热反应的热而蒸发气化。然后,热介质流过上述另一个配管40向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的下部移动。这时,热介质被热介质压缩机42压缩,温度升高。而且,热介质从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的下部向上部移动,同时一边通过与吸收液进行换热来加热吸收液一边通过将其热作为吸热反应的热源消耗而冷却、冷凝。然后,热介质流过上述一个配管39向吸收塔内部换热器37的下部移动。这时,热介质通过热介质膨胀阀41而压力降低,温度再次降低,变成气、液混合流体。如以上说明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1,具备上述热泵6,因此作为再生塔3内的吸热反应的热源,能够使用吸收塔2中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热。上述放热反应所产生的热与吸热反应的热相等,因此能够通过内部的传递来抵消反应热。以往,为了吸热反应而从外部进行加热,另一方面,反应放热向冷却水进行废热,但是能够将这样废热了的反应放热作为再生所需要的吸热反应的热源使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谋求节能化。另外,热泵6具备上述吸收塔内部换热器37,因此热介质能够将吸收塔2中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热损失少且高效地接受。另外,热泵6具备上述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因此能够将通过热介质移动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热作为再生塔3中的吸热反应的热源损失少且高效地利用。通过上述内容,能够在不发生一方面进行外部加热而另一方面向冷却水进行废热这样的能量消耗的情况下将吸收塔2内吸收液对二氧化碳进行化学吸收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热作为再生塔3内从吸收液中分离再生二氧化碳的吸热反应的热源有效地利用,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另外,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具备混合气体压缩机30。因此,通过施加少许外部动力就能够得到升温混合气体,而不需要从外部进行加热。另外,在再沸器系统19和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之间夹设有上述冷凝换热器34。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再沸器系统19的吸收液和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的升温混合气体进行换热,来加热吸收液,同时冷却升温混合气体。这样,能够通过流出再生塔3的混合气体所具有的热量事先预热向再生塔3供给的富吸收液。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抑制再沸器系统19中的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能够有效地谋求节能化。在此,若概括以上效果,则可描述为如下所述的两项。(I)反应热的自热再生效果吸收塔2内的反应放热量与再生塔3内的反应吸热量相等。由此,利用热泵6所需要的些许动力,以往从外部通过加热施加的反应热能够通过工艺内部的热传递处理,消除了与外部的热传递。其结果是,通过再生塔3的再沸器系统19施加的外部热量比以往减少。(2)塔操作所需要的潜热的自热再生从再生塔3的塔顶部3b流出的混合气体的热量与利用再沸器系统19从外部加热、用于使吸收液的溶质及溶剂蒸发而消耗的热量减去吸收液再生所需要的反应吸热量而得到的热量相等。由此,若能够通过压缩混合气体的些许动力得到升温混合气体,通过冷凝换热器34将上述混合气体的热施加到再沸器系统19,则减少利用再沸器系统19从外部应该施加的热量。更严谨地来说,应该施加的热量为与胺换热器36中的回收遗漏热量(从胺换热器36流出的贫吸收液的显热量和流入胺换热器36的富吸收液的显热热量的差)和再生塔3周围的放热量的和平衡的热量。(第二实施方式)然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附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只说明不同点。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100中,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的减压/膨胀阀31设置于上述排放通道33上,同时在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的配管29中的气液分离器32和第四喷嘴28之间代替冷凝液循环泵29a设有液位调节阀101。
另外,热泵6不具备上述吸收塔内部换热器37。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出通道9和热泵6之间夹设有利用脱二氧化碳气体和因膨胀而温度降低的热介质进行换热的脱二氧化碳气体冷却器(第三换热器)102。另外,在脱二氧化碳气体清洗系统10和热泵6之间夹设有利用清洗水和因膨胀而温度降低的热介质进行换热的清洗水冷却器(第四换热器)103。另外,在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和热泵6之间夹设有利用富吸收液和因膨胀而温度降低的热介质进行换热的富胺换热器(第五换热器)104。这些脱二氧化碳气体冷却器102、清洗水冷却器103及富胺换热器104在热泵6中流过因利用热介质膨胀阀41膨胀而温度降低的热介质,夹设于热介质接受热的热回收侧。在图示的例子中,热泵6具备多个配管105、106、107、108、连接各配管105、106、
107、108的热介质分配器109及热介质集合器110。多个配管105、106、107、108由连接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的上部和热介质分配器109的第一配管105、连接热介质分配器109和热介质集合器110的两个分支配管106、107、以及连接热介质集合器110和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的下部的第二配管108形成。
·
两个分支配管106、107中,一个分支配管106上从热介质分配器109向着热介质集合器110依次夹装有脱二氧化碳气体冷却器102及清洗水冷却器103,同时另一个分支配管107上夹装有富胺换热器104。另外,第一配管105上设有上述热介质膨胀阀41,同时第二配管108上设有上述热介质压缩机42。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设置于吸收塔2的上述脱二氧化碳气体清洗系统10中,在其配管13中的清洗水循环泵13a和第二喷嘴12之间夹装有清洗水冷却器103,同时不具备上述水冷式清洗水冷却器15。另外,在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上吸收塔底泵17的下游且胺换热器36的上游,夹装有富胺换热器104。接着,说明如上构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100的作用。在此,关于热泵6的热介质的流动,以热介质膨胀阀41为起点进行说明。通过热介质膨胀阀41而温度降低的热介质流过第一配管105后,流过利用热介质分配器109分叉的两个分支配管106、107。其中,上述流过一个分支配管106的热介质通过在脱二氧化碳气体冷却器102中与导出通道9的脱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换热来接受从吸收塔2导出的脱二氧化碳气体的热而被加热。然后,热介质通过在清洗水冷却器103中与脱二氧化碳气体清洗系统10的清洗水进行换热,来冷却清洗水,同时自身进一步被加热。另外,流过上述另一个分支配管107的热介质在富胺换热器104中接受从吸收塔2流出的富吸收液的热而被加热。而且,流过两分支配管106、107的热介质在热介质集合器110中汇流。在热介质集合器110中汇流的热介质流过第二配管108移动到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的下部。这时,热介质通过热介质压缩机42,温度升高。而且,热介质从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的下部向着上部移动,同时一边通过与吸收液进行换热来加热吸收液一边通过将其热作为吸热反应的热源消耗而被冷却后,流过第一配管105向着热介质分配器109移动。这时,热介质通过热介质膨胀阀41,温度再次降低。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100,在导出通道9和热泵6之间夹设有上述脱二氧化碳气体冷却器102。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导出通道9的脱二氧化碳气体和热泵6的热介质进行换热,来使热介质接受从吸收塔2导出的脱二氧化碳气体的热而加热热介质。由此,能够抑制吸收塔2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传递给脱二氧化碳气体的热向外部漏出,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另外,在脱二氧化碳气体清洗系统10和热泵6之间夹设有上述清洗水冷却器103,因此能够通过利用脱二氧化碳气体清洗系统10的清洗水和热泵6的热介质进行换热,来冷却清洗水,同时加热热介质。由此,能够抑制吸收塔2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从脱二氧化碳气体传递给清洗水的热向外部漏出,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
另外,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和热泵6之间夹设有上述富胺换热器104。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的富吸收液和热泵6的热介质进行换热,来使热介质接受吸收塔2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传递给富吸收液的富吸收液的热,从而加热热介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富胺换热器104夹装于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上胺换热器36的上游,能够通过上述富胺换热器104事先冷却流过胺换热器36的富吸收液。由此,在胺换热器36中,能够增加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的富吸收液和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的贫吸收液的换热量,能够有效冷却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的贫吸收液,能够增加由再生塔可见的热回收量。因此,例如在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中胺换热器36的下游设置冷却贫吸收液的未图示的贫胺冷却器,即使是在将供给到吸收塔2的贫吸收液向吸收塔2供给前事先冷却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该冷却弓I起的对外部的热损失。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脱二氧化碳气体冷却器102、清洗水冷却器103及富胺换热器104中热介质接受从吸收塔2内向外部导出的脱二氧化碳气体及吸收液的热。因此,能够将吸收塔2内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热用热介质接受,而不设置上述吸收塔内部换热器
37。由此,例如能够谋求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100的简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热泵6不具备吸收塔内部换热器37,但是也可以具备吸收塔内部换热器37。(第三实施方式)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另外,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附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只说明不同点。另外,在图3中,为了使附图易懂,对于一部分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省略其图示。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200中,吸收塔填充物8配设于吸收塔2的塔中间部2c内,分割为上下两部分,同时吸收塔2上设有将吸收液从吸收塔2的塔中间部2c导出并冷却后从塔中间部2c再导入的中间冷却器系统201。中间冷却器系统201具备液体容纳托盘202,其配设于被分割的吸收塔填充物8之间,贮存有吸收液;第五喷嘴203,其配设于液体容纳托盘202的下方,朝向下方供给吸收液;配管204,其连接液体容纳托盘202和第五喷嘴203。配管204上设有将吸收液从液体容纳托盘202向第五喷嘴203通过配管204输送的中间冷却器泵205。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间冷却器系统201和热泵6之间夹设有利用吸收液和因膨胀而温度降低的热介质进行换热的热介质冷却式中间冷却器(第六换热器)206。另夕卜,在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和热泵6之间夹设有利用贫吸收液和因膨胀而温度降低的热介质进行换热的热介质冷却式贫胺冷却器(第七换热器)207。在图示的例子中,热泵6具备五个分支配管208,各分支配管208夹装有上述脱二氧化碳气体冷却器102、上述清洗水冷却器103、上述富胺换热器104、热介质冷却式中间冷却器206及热介质冷却式贫胺冷却器207中的任一个。另外,在中间冷却器系统201中,在其配管204上的中间冷却器泵205和第五喷嘴203之间夹装有热介质冷却式中间冷却器206。另外,在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上胺换热器36的下游,夹装有热介质冷却式贫胺冷却器207。
接着,说明如上构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200的作用。在此,关于热泵6的热介质的流动,以热介质膨胀阀41为起点直到到达热介质集合器110进行说明。通过热介质膨胀阀41而温度降低的热介质流过第二配管108后,流过被热介质分配器109分叉出的五个分支配管208。其中,流过夹装有热介质冷却式中间冷却器206的分支配管208的热介质在热介质冷却式中间冷却器206中通过与吸收液进行换热,来冷却吸收液,同时自身被加热。另外,流过夹装有热介质冷却式贫胺冷却器207的分支配管208的热介质在热介质冷却式贫胺冷却器207中冷却贫吸收液,同时自身被加热。而且,流过各分支配管208后的热介质在热介质集合器110中汇流。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200,在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和热泵6之间夹设有上述热介质冷却式贫胺冷却器207。因此,能够通过利用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的贫吸收液和热泵6的热介质进行换热,来冷却贫吸收液,同时加热热介质。由此,能够将以往向冷却水进行废热的贫吸收液的热作为热介质的热回收,而不进行废热。另外,能够冷却向吸收塔2供给的贫吸收液,能够促进吸收塔2内的吸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另外,吸收塔2上设有上述中间冷却器系统201,因此能够将塔中间部2c的吸收液冷却后再导入,能够进一步促进吸收塔2内的吸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另外,在中间冷却器系统201和热泵6之间夹设有上述热介质冷却式中间冷却器206,因此能够通过利用中间冷却器系统201的吸收液和热泵6的热介质进行换热,来冷却吸收液,同时加热热介质。由此,能够抑制吸收塔2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传递给吸收液的热向外部漏出,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第四实施方式)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另外,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附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只说明不同点。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300中,在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上,在位于吸收塔底泵17和胺换热器36之间的部分上具备富胺分配器301,其使富吸收液流分叉;两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302、303,其使分叉的富吸收液流通;富胺集合器304,其使富吸收液分支通道302、303汇流。两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302、303中,一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302和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之间夹设有利用富吸收液和贫吸收液进行换热的第一富胺换热器305。第一富胺换热器305夹装于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上胺换热器36的下游。第一富胺换热器305利用上述一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302的富吸收液和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的贫吸收液进行换热。由此,能够预热向再生塔3供给、在再生塔3内引起吸热反应的富吸收液,同时冷却向吸收塔2供给、在吸收塔2内引起放热反应的贫吸收液。另外,在设置于再生塔3上的上述再沸器系统19的配管23中的再沸器泵24和冷凝换热器34之间设有再沸器分配器306,与再生塔3的塔底部3a连接的支管307从该再沸器分配器306分叉。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再沸器系统19和热泵6之间夹设有利用吸收液和因压 缩而温度升高的热介质进行换热的热介质式再沸器加热器(第八换热器)308。另外,在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和热泵6之间夹设有利用富吸收液和因压缩而温度升高的热介质进行换热的第二富胺换热器(第九换热器)309。这些热介质式再沸器加热器308、第二富胺换热器309及上述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夹设于在热泵6中被热介质压缩机42压缩而温度升高的热介质流过、热介质传递热的热供给中。在图示的例子中,热泵6具备多个配管310、311、312、313、314、和连接各配管的热介质分配器315及热介质集合器316。多个配管310、311、312、313、314有连接热介质分配器315和热介质集合器316的三个分支配管310、311、312、连接热介质集合器316和吸收塔内部换热器37的下部的第一配管313、以及连接吸收塔内部换热器37的上部和热介质分配器315的第二配管314形成。三个分支配管310、311、312中,第一分支配管310的中间部上设有上述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第二分支配管311夹装有热介质式再沸器加热器308,第三分支配管312夹装有第二富胺换热器309。另外,第一配管313上设有上述热介质膨胀阀41,同时第二配管314上设有上述热介质压缩机42。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再沸器系统19中,支管307上夹装有热介质式再沸器加热器308,同时在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中,两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302、303中与上述一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302不同的另一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303上夹装有第二富胺换热器309。第二富胺换热器309夹装于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中胺换热器36的上游。接着,说明如上构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300的作用。在此,关于热泵6的热介质的流动,以热介质膨胀阀41为起点进行说明。通过热介质膨胀阀41而温度降低的热介质流过第一配管313后,从吸收塔内部换热器37的下部朝上部移动,同时通过与吸收液进行换热来一边冷却吸收液,一边接受放热反应的热,然后,流过第二配管314向热介质分配器315移动。这时,热介质通过热介质压缩机42而温度升高。而且,热介质利用热介质分配器315分叉,流过各分支配管310、311、312。其中,流过第一分支配管310的热介质从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的下部朝上部移动,同时通过与吸收液进行换热,来将上述热作为吸热反应的热源传递给富吸收液,加热富吸收液。另外,流过第二分支配管311的热介质在热介质式再沸器加热器308中,通过与再沸器系统19的吸收液进行换热来将其热传递给吸收液,加热吸收液。另外,流过第三分支配管312的热介质通过与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的富吸收液进行换热,来将其热传递给富吸收液,加热富吸收液。而且,流过各分支配管310、311、312后的热介质在热介质集合器316中汇流。在热介质集合器316中汇流后的热介质流过第一配管313朝吸收塔内部换热器37的下部移动。这时,热介质通过热介质膨胀阀41而温度再次降低。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300,在再沸器系统19和热泵6之间夹设有上述热介质式再沸器加热器308。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再沸器系统19的吸收液和热泵6的热介质进行换热,来使吸收液接受热介质的热,从而加热吸收液。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再沸器系统19中的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另外,在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和热泵6之间夹设有上述第二富胺换热器309,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的富吸收液和热泵6的热介质进行换热,来使向再生塔3供给的富吸收液接受热介质的热,从而加热富吸收液。这样,能够事先预热向再生塔3供给的富吸收液,因此能够抑制再生塔3内富吸收液所需要获取的热量。所有,能够进一步抑制再沸器系统19中的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之间夹设有上述胺换热器36的情况下,胺换热器36的加热量与上述第二富胺换热器309的加热量相加的结果是,富吸收液的预热量增大,能够进一步抑制通过再沸器系统19应该对吸收液赋予的热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再沸器系统19中的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第五实施方式)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另外,在该第五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附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只说明不同点。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400中,在设置于再生塔3的上述再沸器系统19的配管23中的再沸器泵24和冷凝换热器34之间设有再沸器分配器401。另外,从该再沸器分配器401分叉有与再生塔3的塔底部3a连接的支管402。另外,热泵6不具备上述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再沸器系统19和热泵6之间夹设有利用吸收液和因压缩而温度升高的热介质进行换热的热介质式再沸器加热器(第八换热器)403。在图示的例子中,热泵6的多个配管404、405由连接热介质集合器110和热介质分配器109同时设有上述热介质压缩机42的主配管404、以及连接热介质分配器109和热介质集合器110的三个分支配管405形成。主配管404上设有通过使热介质膨胀来降低温度的热介质膨胀涡轮406。该热介质膨胀涡轮406在使热介质膨胀时得到旋转动力。而且,主配管404中的热介质压缩机42和热介质膨胀涡轮406之间夹装有上述热介质式再沸器加热器403。另外,各分支配管405夹装有热介质冷却式脱二氧化碳气体冷却器102、热介质冷却式清洗水冷却器103及热介质冷却式富胺换热器104中的任一个。接着,说明如上构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400的作用。在此,关于热泵6的热介质的流动,以热介质膨胀涡轮406为起点进行说明。通过热介质膨胀涡轮406而温度降低的热介质流过主配管404后从热介质分配器109分叉,流过三个分支配管405,在各换热器中被加热,然后,在热介质集合器110中汇流。在热介质集合器110中汇流的热介质流过主配管404,通过热介质压缩机42而温度升高后,在热介质式再沸器加热器403中,通过与再沸器系统19的吸收液进行换热,来将热介质的热传递给吸收液进行加热。然后,流过主配管404向热介质分配器109移动。这时,热介质通过热介质膨胀涡轮406而温度再次降低。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400,再沸器系统19和热泵6之间夹设有上述热介质式再沸器加热器403。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再沸器系统19的吸收液和热泵6的热介质进行换热,来使吸收液接受热介质的热,从而加热吸收液。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再沸器系统19中的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另外,热泵6不具备上述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但是,也可以具备上述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第六实施方式)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另外,在该第六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附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只说明不同点。另外,在图6中,为了使附图易懂,省略了热泵6的图示。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500中,吸收塔填充物8配设于吸收塔2的塔中间部2c上,分割为上下两部分,同时吸收塔2上设有将贫吸收液从吸收塔2的塔中间部2c内导出并冷却后从塔中间部2c再导入的中间冷却器系统501。另外,在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中胺换热器36的下游,设有冷却贫吸收液的贫胺冷却器502。另外,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的配管29未设置上述减压/膨胀阀31,在该配管29上,在气液分离器32和上述第四喷嘴28之间代替冷凝液循环泵29a设有液位调节阀503。气液分离器32分离通过冷凝换热器34冷凝的作为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的冷凝液和由未冷凝的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以及二氧化碳气体形成的未冷凝的残余升温混合气体。该气液分离器32上设有经由下述其它气液分离器505与再生塔3的塔顶部3b连接的残余气体流通道504,来代替排放通道33。残余气体流通道504内流过由气液分离器32分离的未冷凝的上述残余升温混合气体。残余气体流通道504上,从气液分离器32向再生塔3的塔顶部3b依次配设有下述第三富胺换热器(第十一换热器)514、上述减压/膨胀阀31、分离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的冷凝液和未冷凝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其它气液分离器505、液位调节阀506。
其它气液分离器505上设有上述排放通道33。另外,在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中,在位于吸收塔底泵17和胺换热器36之间的部分具备使富吸收液流分叉的富胺分配器507、分叉的富吸收液流通的三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508、509、510、以及富吸收液分支通道508、509、510汇流的富胺集合器511。在三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508、509、510中的第一富吸收液分支通道508和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之间夹设有利用富吸收液和贫吸收液进行换热的第一富胺换热器512。第一富胺换热器512夹装于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中胺换热器36的下游。另外,在三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508、509、510中的第二富吸收液分支通道509和上述再沸器配管26之间夹设有利用富吸收液和高温流体进行换热的第二富胺换热器513。第二富胺换热器513夹装于再沸器配管26中蒸汽疏水阀27的下游。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之间夹设有利用流过冷凝换热器34后的升温混合气体和富吸收液进行换热的第三富胺换热器514。 第三富胺换热器514夹装于三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508、509、510中的第三富吸收液分支通道510,同时夹装于残余气体流通道504中减压/膨胀阀31的上游。接着,说明如上构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500的作用。首先,说明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中的富吸收液的流动。流过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的富吸收液到达富胺分配器507后,分叉成三个分支通道 508、509、510。其中,流过第一富吸收液分支通道508的富吸收液利用第一富胺换热器512通过与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的贫吸收液进行换热,来冷却贫吸收液,同时自身被加热。另外,流过第二富吸收液分支通道509的富吸收液利用第二富胺换热器513通过与再沸器配管26的高温流体进行换热,来从高温流体接受热,自身被加热。另外,流过第三富吸收液分支通道510的富吸收液利用第三富胺换热器514通过与残余气体流通道504中流通的上述残余升温混合气体进行换热,来冷却上述残余升温混合气体,同时自身被加热。而且,流过各富吸收液分支通道508、509、510而被加热的富吸收液在富胺集合器511中汇流后,向上述第三喷嘴16供给。接着,说明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中的混合气体的流动。在再生塔3内上升的混合气体流过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的配管29,首先被混合气体压缩机30压缩而温度升高,变成升温混合气体。然后,利用冷凝换热器34通过与再沸器系统19的吸收液进行换热,来回收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所具有的潜热,至少部分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冷凝,变成冷凝液。接着,通过气液分离器32,上述冷凝液和未冷凝的上述残余升温混合气体分离,这些中,冷凝液流过配管29,从上述第四喷嘴28向再生塔3的塔顶部3b供给。另一方面,未冷凝的上述残余升温混合气体流过残余气体流通道504,利用第三富胺换热器514,通过与流过第三富吸收液分支通道510的富吸收液进行换热,来回收气体的显热及残留的部分蒸汽成分的潜热。即,回收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的潜热,上述残余升温混合气体中的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冷凝,同时回收上述残余升温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显热。然后,上述残余升温混合气体通过减压/膨胀阀31膨胀而温度降低,上述残余升温混合气体中的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全部冷凝,变成冷凝液。而且,通过其它气液分离器505分离上述冷凝液和未冷凝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中,冷凝液流过上述残余气体流通道504向再生塔3的塔顶部3b供给,同时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排放通道33排出。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500,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之间夹设有上述第三富胺换热器514。因此,能够通过利用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的上述残余升温混合气体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的富吸收液进行换热,来加热向再生塔3供给的富吸收液,同时冷却上述残余升温混合气体。这样,能够通过流出再生塔3的混合气体所具有的热量事先预热向再生塔3供给的富吸收液,因此能够抑制再生塔3内富吸收液所需要获取的热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再沸器系统19中的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能够谋求更一步的节能化。
另外,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的升温混合气体流过冷凝换热器34后流过第三富胺换热器514,因此能够在通过冷凝换热器34回收升温混合气体中的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的潜热后,通过第三富胺换热器514回收未冷凝的上述残余升温混合气体的显热及残余的潜热。在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若概括以上效果,则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I)反应热的自热再生效果和(2)塔操作所需要的潜热的自热再生以外,可描述为如下所述的一项。(3)塔操作所需要的显热的自热再生与流入再生塔3的富吸收液所包含的二氧化碳的相当的显热量等于上述残余升温混合气体的气体显热。由此,若通过压缩混合气体的些许动力得到升温混合气体,通过第三富胺换热器514来回收其显热,则导入再生塔的富吸收液的预热量增加,利用再沸器系统19从外部应该施加的热量减少。更严谨地来说,应该施加的热量为胺换热器36的回收遗漏热量(从胺换热器36流出的贫吸收液的显热量和流入胺换热器36的富吸收液的显热量的差)减去与富吸收液所含有的二氧化碳的显热相当的热量而得到的热量与和再生塔3周围的放热量平衡的热量的和。另外,若较大地设定胺换热器36的传热面积,使胺换热器36的回收遗漏热量接近零,则利用再沸器系统19从外部应该施加的热量减少到只与再生塔3周围的放热量平衡的热量。放热能够以保温的程度进行控制,因此最终利用再沸器系统19从外部应该施加的热量能够为零左右。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三富胺换热器514中,利用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的上述残余升温混合气体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的富吸收液进行换热,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在第三富胺换热器514中,也可以利用二氧化碳气体和富吸收液进行换热,来进行二氧化碳气体的显热回收。这种情况下,例如为了通过气液分离器32使升温混合气体中的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全部从二氧化碳气体中分离,也可以以在气液分离器32的上游使升温混合气体中的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全部冷凝的方式构成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第七实施方式)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
另外,在该第七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附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只说明不同点。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600中,在位于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中吸收塔底泵17的下游的部分上具备使富吸收液流分叉的富胺分配器601、分叉的富吸收液流通的两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602、603、以及使富吸收液分支通道602、603汇流的富胺集合器604。两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602、603中,一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602和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之间夹设有上述胺换热器36。热泵6不具备上述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和热泵6之间夹设有利用富吸收液和因压缩而温度升高的热介质进行换热的第一富胺换热器(第九换热器)605。在图示的例子中,热泵6具备连接吸收塔内部换热器37的下部和上部的热泵配管607。该热泵配管607上设有上述热介质压缩机42,同时在热泵配管607中热介质压缩机42的下游设有通过使热介质膨胀而使温度降低的热介质膨胀涡轮608,。该热介质膨胀涡轮608在使热介质膨胀时得到旋转动力。而且,第一富胺换热器605夹装于热泵配管607中热介质压缩机42的下游且热介质膨胀涡轮608的上游,同时夹装于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中富胺集合器604的下游。另外,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的减压/膨胀阀31设置于上述排放通道33,同时在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的配管29中的气液分离器32和第四喷嘴28之间代替冷凝液循环泵29a设有液位调节阀609。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未设置冷凝换热器34。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之间夹设有利用升温混合气体和富吸收液进行换热的第二富胺换热器(第十二换热器)610。另外,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之间夹设有利用流过第二富胺换热器610后的升温混合气体和富吸收液进行换热的第三富胺换热器(第十三换热器)611。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二富胺换热器610夹装于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的配管29中混合气体压缩机30的下游且气液分离器32的上游,同时夹装于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中第一富胺换热器605的下游。另外,第三富胺换热器611夹装于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的排放通道33中减压/膨胀阀31的上游,同时在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中,夹装于两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602、603中与一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602不同的另一个分支通道603上。接着,说明如上构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600的作用。首先,说明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中的富吸收液的流动。流过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的富吸收液到达富胺分配器601后,被分叉成两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602、603。其中,流过一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602的富吸收液利用胺换热器36通过与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的贫吸收液进行换热,来冷却贫吸收液,同时自身被加热。另外,流过另一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603的富吸收液利用第三富胺换热器611通过与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的排放通道33的二氧化碳主体气体进行换热,来从二氧化碳主体气体接受热而被加热。
而且,流过各富吸收液分支通道602、603而被加热的富吸收液在富胺集合器604中汇流后,利用第一富胺换热器605,通过与热泵6的热介质进行换热,来从热介质接受热而被加热。然后,富吸收液还利用第二富胺换热器610,通过与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的排放通道33的升温混合气体进行换热,来冷却升温混合气体,同时自身被加热。然后,这样被加热的富吸收液向上述第三喷嘴16供给。接着,说明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中的混合气体的流动。在再生塔3内上升的混合气体流过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的配管29,首先被混合气体压缩机30压缩而温度升高,变成升温混合气体。然后,利用第二富胺换热器610,通过与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的富吸收液进行换热,回收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所具有的潜热,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冷凝,变成冷凝液。接着,通过气液分离器32分离上述冷凝液和以二氧化碳气体为主体的未冷凝的 二氧化碳主体气体,这些中,冷凝液流过配管29,从上述第四喷嘴28向再生塔3的塔顶部3b供给。另一方面,未冷凝的上述二氧化碳主体气体流过排放通道33,利用第三富胺换热器611,通过与流过一个富吸收液分支通道602的富吸收液进行换热,来回收气体的显热及残余的部分蒸汽成分的潜热后,通过减压/膨胀阀31膨胀而温度降低后排出。这时,回收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的潜热,上述二氧化碳主体气体中的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冷凝,同时回收上述二氧化碳主体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显热。接着,关于热泵6中的热介质的流动,以热介质膨胀涡轮608为起点进行说明。利用热介质膨胀涡轮608而温度降低的热介质流过热泵配管607后,从吸收塔内部换热器37的下部向上部移动,同时通过与吸收液进行换热,一边冷却吸收液,一边接受放热反应的热。而且,热介质流过热泵配管607,被热介质压缩机42压缩,温度升高后,利用第一富胺换热器605,通过与富吸收液进行换热,来加热富吸收液,同时自身被冷却。然后,热介质流过热泵配管607,朝吸收塔内部换热器37的下部移动。这时,热介质通过热介质膨胀涡轮608而温度再次降低。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600,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具备混合气体压缩机30。因此,通过施加少许外部动力就能够得到升温混合气体,而不需要从外部进行加热。另外,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之间夹设有上述第二富胺换热器610。因此,能够通过利用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的升温混合气体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的富吸收液进行换热,来通过流出再生塔3的混合气体所具有的热量加热向再生塔3供给的富吸收液,同时冷却升温混合气体。这样,能够事先预热向再生塔3供给的富吸收液,因此能够抑制再生塔3内富吸收液所需要获取的热量。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再沸器系统19中的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能够有效地谋求节能化。另外,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之间夹设有上述第二富胺换热器610及上述第三富胺换热器611。因此,能够有效地事先预热向再生塔3供给的富吸收液,能够抑制再生塔3内富吸收液所需要获取的热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再沸器系统19中的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
另外,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的升温混合气体流过第二富胺换热器610后流过第三富胺换热器611。因此,例如能够在通过第二富胺换热器610回收升温混合气体中的上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的潜热后,通过第三富胺换热器611回收未冷凝的二氧化碳主体气体的显热及残余的潜热。另外,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和热泵6之间夹设有上述第一富胺换热器605,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的富吸收液和热泵6的热介质进行换热,来使向再生塔3供给的富吸收液接受热介质的热,从而加热富吸收液。这样,能够事先预热向再生塔3供给的富吸收液,因此能够抑制再生塔3内富吸收液所需要获取的热量。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再沸器系统19中的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另外,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贫吸收液供给通道5和富吸收液供给通道4之间夹设
有上述胺换热器36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胺换热器36减小加热富吸收液的热量,进一步抑制应该通过再沸器系统19对吸收液施加的热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再沸器系统19中的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节能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热泵6不具备上述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但是,也可以具备上述再生塔内部换热器3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具备冷凝换热器34,但是也可以具备冷凝换热器3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第三富胺换热器611,但是也可以不具备第三富胺换热器611。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混合气体冷却系统20中,通过减压/膨胀阀31使升温混合气体的温度降低,作为替代,可以采用膨胀涡轮。这种情况下,能够在使升温混合气体膨胀时得到旋转动力。另外,在上述第一 第六实施方式中,不具备第七实施方式所示的第二富胺换热器610,但是也可以具备第二富胺换热器610。另外,在上述第一 第六实施方式中,具备冷凝换热器34,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具备第二富胺换热器610,但是也可以没有冷凝换热器34和第二富胺换热器610。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替换成众所周知的构成要素,另外,也可以适当组合上述变形例。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根据本发明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能够抑制来自外部的热量输入量,谋求节能化。符号说明I、100、200、300、400、500、600 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
2吸收塔 2a塔底部 2b塔顶部 2c塔中间部
3再生塔
4富吸收液供给通道
5贫吸收液供给通道
6热泵 8吸收塔填充物
9导出通道
10脱二氧化碳气体清洗系统
18再生塔填充物
19再沸器系统
20混合气体冷却系统 26再沸器配管
30混合气体压缩机(混合气体压缩机)
34冷凝换热器(第十换热器)
37吸收塔内部换热器(第一换热器)38再生塔内部换热器(第二换热器)
102脱二氧化碳气体冷却器(第三换热器)
103清洗水冷却器(第四换热器)
104富胺换热器(第五换热器)
201、501中间冷却器系统
206热介质冷却式中间冷却器(第六换热器)
207热介质冷却式贫胺冷却器(第七换热器)308、403热介质式再沸器加热器(第八换热器)309第二富胺换热器(第九换热器) 514第三富胺换热器(第十一换热器)
605第一富胺换热器(第九换热器)
610第二富胺换热器(第十二换热器)
611第三富胺换热器(第十三换热器)
权利要求
1.一种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其具备 吸收塔,其导入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含二氧化碳气体和贫吸收液并使它们接触,使吸收液吸收所述含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所述二氧化碳气体而生成富吸收液; 再生塔,其通过加热由所述吸收塔供给的所述富吸收液使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分离来再生所述贫吸收液,其中, 所述再生塔上设有 再沸器系统,其将吸收液从所述再生塔导出并加热,再导入所述再生塔; 混合气体冷却系统,其将所述二氧化碳气体与所述吸收液的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的混合气体从所述再生塔导出并冷却,使所述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冷凝后再导入所述再生塔,同时排放所述二氧化碳气体, 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具备热泵,其使在所述吸收塔中所述吸收液吸收所述二氧化碳气体时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热经由热介质移动,来作为在所述再生塔中从所述富吸收液分离所述二氧化碳气体时的吸热反应的热源使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热泵具备第一换热器,其夹装于配设在所述吸收塔内的吸收塔填充物中,利用因膨胀而温度降低的所述热介质和所述吸收塔内的所述吸收液进行换热。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热泵具备第二换热器,其夹装于配设在所述再生塔内的再生塔填充物中,利用因压缩而温度升高的所述热介质和所述再生塔内的所述富吸收液进行换热。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吸收塔上设有导出通道,其将从所述含二氧化碳气体中分离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后得到的脱二氧化碳气体导出, 在所述导出通道和所述热泵之间夹设有第三换热器,其利用所述脱二氧化碳气体和因膨胀而温度降低的所述热介质进行换热。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吸收塔上设有脱二氧化碳气体清洗系统,其将贮存在所述吸收塔的塔顶部的清洗液从所述吸收塔导出并冷却后,从所述吸收塔的塔顶部再导入, 在所述脱二氧化碳气体清洗系统和所述热泵之间夹设有第四换热器,其利用所述清洗液和因膨胀而温度降低的所述热介质进行换热。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其中, 具备富吸收液供给通道,其从所述吸收塔向所述再生塔供给所述富吸收液, 在所述富吸收液供给通道和所述热泵之间夹设有第五换热器,其利用所述富吸收液和因膨胀而温度降低的所述热介质进行换热。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吸收塔上设有中间冷却器系统,其将所述吸收液从所述吸收塔中的塔顶部和塔底部之间的塔中间部导出并冷却后,从所述塔中间部再导入, 在所述中间冷却器系统和所述热泵之间夹设有第六换热器,其利用所述吸收液和因膨胀而温度降低的所述热介质进行换热。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其中,具备贫吸收液供给通道,其从所述再生塔向所述吸收塔供给所述贫吸收液, 在所述贫吸收液供给通道和所述热泵之间夹设有第七换热器,其利用所述贫吸收液和因膨胀而温度降低的所述热介质进行换热。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其中, 在所述再沸器系统和所述热泵之间夹设有第八换热器,其利用所述吸收液和因压缩而温度升高的所述热介质进行换热。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其中, 具备富吸收液供给通道,其从所述吸收塔向所述再生塔供给所述富吸收液, 在所述富吸收液供给通道和所述热泵之间夹设有第九换热器,其利用所述富吸收液和因压缩而温度升高的所述热介质进行换热。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混合气体冷却系统具备混合气体压缩机,其压缩所述混合气体使温度升高而形成升温混合气体, 在所述再沸器系统和所述混合气体冷却系统之间夹设有第十换热器,其利用所述吸收液和所述升温混合气体进行换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其中, 具备富吸收液供给通道,其从所述吸收塔向所述再生塔供给所述富吸收液, 在所述混合气体冷却系统和所述富吸收液供给通道之间夹设有第十一换热器,其利用流过所述第十换热器后的所述升温混合气体和所述富吸收液进行换热。
1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其中, 具备富吸收液供给通道,其从所述吸收塔向所述再生塔供给所述富吸收液, 所述混合气体冷却系统具备混合气体压缩机,其压缩所述混合气体使温度升高而形成升温混合气体, 在所述混合气体冷却系统和所述富吸收液供给通道之间夹设有第十二换热器,其利用所述升温混合气体和所述富吸收液进行换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其中, 在所述混合气体冷却系统和所述富吸收液供给通道之间夹设有第十三换热器,其利用流过所述第十二换热器后的所述升温混合气体和所述富吸收液进行换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其具备吸收塔,其使吸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而生成富吸收液;再生塔,其通过加热所述富吸收液使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分离来再生贫吸收液,其中,所述再生塔上设有再沸器系统,其将吸收液从所述再生塔导出并加热,再导入所述再生塔;混合气体冷却系统,其冷却从所述再生塔导出的混合气体,使溶质及溶剂的蒸汽成分冷凝后再导入所述再生塔,同时排放二氧化碳气体,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具备热泵,其使在所述吸收塔中所述吸收液吸收所述二氧化碳气体时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热经由热介质移动,来作为在所述再生塔中从所述富吸收液分离所述二氧化碳气体时的吸热反应的热源使用。
文档编号B01D53/62GK102869426SQ20118001722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1日
发明者堤敦司, 岸本启, 甘蔗寂树, 村桥一毅, 三村知弘, 林干洋, 江国裕 申请人:新日铁工程技术株式会社,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