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塔的环管旋流层及其工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4234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脱硫塔的环管旋流层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硫塔的环管旋流层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湿法脱硫技术比较成熟且采用价廉的吸收剂,成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 为广泛的脱硫技术。然而也存在着脱硫效率不闻、能耗水平闻和脱硫成本闻的问题。
在湿法脱硫工艺中,其核心部分为脱硫塔。在脱硫塔内,含硫烟气被吸收、氧化。其 中含硫烟气被吸收是影响脱硫效率及能耗的关键过程。含硫烟气从吸收塔的烟气入口进入 脱硫塔时很容易产生贴壁现象,使得部分烟气未经过脱硫作用而逃逸掉。同时,烟气逃逸也 会对脱硫塔内的流场分布产生不利的影响,对脱硫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负面效应。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脱硫效率高的脱硫塔的环管旋流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脱硫塔的环管旋流层,包括脱硫 塔壁,贴脱硫塔壁布置有环形浆液管道,环形浆液管道切向布置有一个以上的高效雾化喷 嘴,所述高效雾化喷嘴设置在环形浆液管道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浆液管道的直径为O. Sm。
进一步的,所述脱硫塔壁呈圆筒形。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脱硫效率高的脱硫塔的环管旋流 层的工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浆液在环管旋流层内,贴脱硫塔壁布 置有环形浆液管道,管道上切向布置有高效雾化喷嘴,使得浆液形成螺旋向下的紊流场;含 硫浓度较高的烟气经过烟气入口后向上运动,与高效雾化喷嘴作用产生的超细雾粒进行接 触,实现闻效脱硫。
本发明脱硫塔的环管旋流层及其工作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防止烟气沿塔壁逃 逸,使得烟气更易流向喷淋密度较为集中的塔中心;同时,减小了脱硫塔的直径,从而简化 了塔内结构,减少了塔内布置的管道。切向布置有高效雾化喷嘴产生的紊流场,增强了反应 物混合的均匀性,增加了反应比表面积,延长了反应接触的时间,加快了吸收反应的速率, 从而实现高效脱硫。


图1为本发明脱硫塔的环管旋流层的主视图2为本发明脱硫塔的环管旋流层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脱硫塔的环管旋流层,包括脱硫塔壁7,贴脱硫塔壁7布置有环形浆液管道3,环形浆液管道3切向布置有一个以上的高效雾化喷嘴4, 所述高效雾化喷嘴4设置在环形浆液管道3的下方。切向布置有高效雾化喷嘴4产生的紊 流场,增强了反应物混合的均匀性,增加了反应比表面积,延长了反应接触的时间,加快了 吸收反应的速率,从而实现高效脱硫。
其中,所述环形浆液管道3的直径为O. Sm,其具有类似整流构件的作用,可以防止 烟气沿塔壁逃逸,使得烟气更易流向喷淋密度较为集中的塔中心。所述脱硫塔壁7呈圆筒 形。
其工作方法为浆液在环管旋流层内,贴脱硫塔壁7布置有环形浆液管道3,管道 上切向布置有高效雾化喷嘴4,使得浆液形成螺旋向下的紊流场;含硫浓度较高的烟气经 过烟气入口后向上运动,与高效雾化喷嘴4作用产生的超细雾粒进行接触,实现高效脱硫。
本发明脱硫塔的环管旋流层及其工作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防止烟气沿塔壁逃 逸,使得烟气更易流向喷淋密度较为集中的塔中心;同时,减小了脱硫塔的直径,从而简化 了塔内结构,减少了塔内布置的管道。切向布置有高效雾化喷嘴产生的紊流场,增强了反应 物混合的均匀性,增加了反应比表面积,延长了反应接触的时间,加快了吸收反应的速率, 从而实现高效脱硫。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脱硫塔的环管旋流层,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塔壁,贴脱硫塔壁布置有环形浆液管道,环形浆液管道切向布置有一个以上的高效雾化喷嘴,所述高效雾化喷嘴设置在环形浆液管道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塔的环管旋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浆液管道的直径为O. 8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塔的环管旋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壁呈圆筒形。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塔的环管旋流层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浆液在环管旋流层内,贴脱硫塔壁布置有环形浆液管道,管道上切向布置有高效雾化喷嘴,使得浆液形成螺旋向下的紊流场;含硫浓度较高的烟气经过烟气入口后向上运动,与高效雾化喷嘴作用产生的超细雾粒进行接触,实现高效脱硫。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硫塔的环管旋流层及其工作方法,包括脱硫塔壁,贴脱硫塔壁布置有环形浆液管道,环形浆液管道切向布置有一个以上的高效雾化喷嘴,所述高效雾化喷嘴设置在环形浆液管道的下方。浆液在环管旋流层内,贴脱硫塔壁布置有环形浆液管道,管道上切向布置有高效雾化喷嘴,使得浆液形成螺旋向下的紊流场;含硫浓度较高的烟气经过烟气入口后向上运动,与高效雾化喷嘴作用产生的超细雾粒进行接触,实现高效脱硫。
文档编号B01D53/80GK103007729SQ20121049041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郭振清 申请人:广东依科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