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反应锅温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400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化反应锅温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化反应锅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反应釜的夹套与公用工程管道直接连接,反应釜的温度主要是通过调节热媒或者冷媒的流量来调节,而并未通过调节热媒或者冷媒自身的温度来调节,从而使得反应釜的温度控制的不是很精确,而且在调节温度的过程中,随着反应釜夹套内的介质的不断导入导出,各种介质之间会混合在一起,必然影响其使用性能,更换介质也会增加企业成本,另外,反应釜夹套中会通入多种介质,例如,需要高温的时候通入蒸汽,需要低温的时候
通入冷冻盐水,则夹套中的不同介质转换还需要配备空压机使介质导出,必然也同样会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化反应锅温度控制装置,解决如何通过调节热媒或者冷媒自身的温度达到调节反应釜温度的技术问题。智能化反应锅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导热油循环泵、热态换热器、冷态换热器、控制循环泵及换热器的控制器、膨胀槽、第一电磁三通阀、第二电磁三通阀;膨胀槽通过管道与导热油循环泵相连,导热油循环泵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电磁三通阀连接,该电磁三通阀另两端分别连接热态换热器及冷态换热器的导热油入口,热态换热器及冷态换热器的导热油出口分别连接第二电磁三通阀的两端,该电磁三通阀的另一个端口则连接反应釜夹套。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与反应釜夹套之间连接有传感器,该传感器连接控制器信号输入端,控制器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热态换热器和冷态换热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温度控制装置根据反应釜的需求,通过热态换热器和冷态换热器对导热油介质进行温度调节,使导热油进入反应釜夹套时温度得到调节,另夕卜,还配合调节导热油的循环量,从而实现对反应釜的温度的精确控制,使温度波动范围控制在±1°C。通过自控控制,可有效控制反应在优化的高反应速率、高选择性、高转化率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可提高目的产物的收率,同时可消除人工操作中物料批次间的差异。

图I是实施例中温度控制装置工作的示意图;图中I.智能化反应锅温度控制装置、2.膨胀槽、3.导热油循环泵、4.热态换热器、5.冷态换热器、6.控制器、7.第一电磁三通阀、8.第二电磁三通阀、9.反应釜夹套、
10.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I,该智能化反应锅温度控制装置1,包括导热油循环泵3、热态换热器4、冷态换热器5、控制循环泵及换热器的控制器6、膨胀槽2、第一电磁三通阀7、第二电磁三通阀8。膨胀槽2通过管道与导热油循环泵3的导热油入口连接从而为系统提供导热油介质,导热油循环泵3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电磁三通阀7的导热油入口连接,该电磁三通阀7另两端分别连接热态换热器4及冷态换热器5的导热油入口,这样热态换热器4及冷态换热器5根据需要接收控制器6给出的指令对导热油进行加热或者冷却处理,该控制器6的信号来源于第二电磁三通阀8与反应釜夹套9之间连接的传感器10。热态换热器4及冷态换热器5的导热油出口分别连接第二电磁三通阀8的两端,该电磁三通阀8的另一个端口则连接反应釜夹套9。公用工程管道内有高温导热油,该温度并不适合物料反应所需的温度,目前的处理方法是控制反应釜夹套9内的导热油的流量来对反应釜的温度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法
对反应釜的温度的控制精度有限,因为反应釜的温度不仅受到导热油流量的影响,还受到导热油介质本身温度的影响,本实施例除了控制导热油的流量外,还结合对导热介质本身的温度进行调节,这样实现对反应釜的温度的精确控制,波动范围控制在土 rc。
权利要求1.智能化反应锅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导热油循环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态换热器、冷态换热器、控制循环泵及换热器的控制器、膨胀槽、第一电磁三通阀、第二电磁三通阀;膨胀槽通过管道与导热油循环泵相连,导热油循环泵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电磁三通阀连接,该电磁三通阀另两端分别连接热态换热器及冷态换热器的导热油入口,热态换热器及冷态换热器的导热油出口分别连接第二电磁三通阀的两端,该电磁三通阀的另一个端口则连接反应釜夹套。
2.依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化反应锅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与反应釜夹套之间连接有传感器,该传感器连接控制器信号输入端,控制器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热态换热器和冷态换热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反应锅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导热油循环泵、热态换热器、冷态换热器、控制循环泵及换热器的控制器、膨胀槽、第一电磁三通阀、第二电磁三通阀;膨胀槽通过管道与导热油循环泵相连,导热油循环泵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一电磁三通阀连接,该电磁三通阀另两端分别连接热态换热器及冷态换热器的导热油入口,热态换热器及冷态换热器的导热油出口分别连接第二电磁三通阀的两端,该电磁三通阀的另一个端口则连接反应釜夹套。本实用新型可解决如何通过调节热媒或者冷媒自身的温度达到调节反应釜温度的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B01J19/00GK202570133SQ2012201911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日
发明者刘博贤 申请人:浙江华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