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和空气调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466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过滤器和空气调节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过滤器和空气调节机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和具备该过滤器的空气调节机。[0002]背景技术[0003]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080425号所公开的那样,已知一种具备主体壳且 在主体壳的内部配置过滤器的空气调节机。[0004]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器和具备该过滤器的空气调节机,过滤器通 过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而能装拆地安装在主体壳内,在将过滤器从主体壳内取出时,可以 抑制堆积在过滤器上的灰尘落到主体壳内。[0006]基于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过滤器通过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而能装拆地安装在 主体壳内,所述过滤器包括集尘部,具有表面和背面,且使吸入到所述主体壳内的空气从 所述表面侧向所述背面侧通过;开口部,由所述集尘部覆盖,且使通过了所述集尘部的空气 通过;以及第一立壁部,在将所述过滤器安装在所述主体壳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立壁部隔 着所述集尘部而位于所述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的相反侧,从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表面侧的 方向上的所述第一立壁部的高度高于从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表面侧的方向上的所述集尘 部的高度。[0007]基于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过滤器在基于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所述过滤器的 基础上,还包括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设置成从两外侧将所述集尘部夹在中间,从所述 开口部朝向所述表面侧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侧壁部的高度以及从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表 面侧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二侧壁部的高度高于从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表面侧的方向上的所 述集尘部的所述高度。[0008]基于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过滤器在基于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所述过滤器的 基础上,所述过滤器还包括第二立壁部,在将所述过滤器安装在所述主体壳内的状态下,所 述第二立壁部位于比所述集尘部更靠向所述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侧,从所述开口部朝向 所述表面侧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二立壁部的高度低于从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表面侧的方向 上的所述第一立壁部的所述高度。[0009]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机包括基于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所述过滤器,所述 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与将空气吸入所述主体壳内的吸入口 一体形成,在所述主体壳上设置 有吹出口,所述吹出口将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的所述集尘部的空气吹出,所述吸入口隔着所 述主体壳的内部而设置在所述吹出口的相反侧。[0010]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空气调节机包括基于本实用新型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意 一个方面的所述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还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在所述集尘部的两 外侧向与所述集尘部相反侧延伸;第一立起部,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的前 端连续,且从所述第一延伸部立起;以及第二立起部,设置成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 的前端连续,且从所述第二延伸部立起,在所述主体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 轨部,所述第一导轨部沿所述第一立起部弯折且向所述第一延伸部延伸,所述第二导轨部沿所述第二立起部弯折且向所述第二延伸部延伸。[0011]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和具备该过滤器的空气调节机,过滤器通过过滤器安装 用开口部而能装拆地安装在主体壳内,在将过滤器从主体壳内取出时,可以抑制堆积在过 滤器上的灰尘落到主体壳内。[001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可以通过与附图相关联地进行理解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以下详细说明而明了。[0013]
[0014]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立体图。[0015]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主视图。[0016]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侧视图。[0017]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后视图。[0018]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俯视图。[0019]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仰视图。[0020]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一部分的第一立体图。[0021]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一部分的第二立体图。[0022]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所具备的过滤器、构造件51和导引部等的立体图。[0023]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所具备的过滤器的立体图。[0024]图11是沿图10中的X1- XI线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0025]图1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所具备的过滤器从主体壳的内部取出时的状态的剖视图。[0026]图13是沿图9中的XII1- XIII线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0027]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内部的立体图。[0028]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工作状态的立体图。[0029]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使用方式的第一例的侧视图。[0030]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使用方式的第二例的侧视图。[0031]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使用方式的第三例的侧视图。[0032]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使用方式的第四例的主视图。[0033]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使用方式的第四例的立体图。[0034]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使用方式的第五例的主视图。[0035]附图标记说明[0036]1、2、3吸入口[0037]IY内周面部[0038]5电源开关[0039]6握持部[0040]7吹出口[0041]10主体壳[0042]11、12、13、15、16、17 壳部件[0043]IlH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0044]IiT支承片[0045]15G、15J、16G、16J 倒角部[0046]15K间隙形成部[0047]15L端部[0048]15T、37T、38T 突起[0049]21、22百叶板[0050]21G、22G摆动轴[0051]30过滤器[0052]30B、52B基座部[0053]30C、30D、52Q、52T 延伸部[0054]30H、37Q、38Q、51H 开口部[0055]30T、52R、52U 垂下部[0056]31第二立壁部[0057]31H、32H、33H、34H、39H 高度[0058]32、34侧壁部[0059]33第一立壁部[0060]35、36肋部[0061]37、38、51S、51T、52P、52S 立起部[0062]39集尘部[0063]39A表面[0064]39B背面[0065]51构造件[0066]52导引部[0067]53固定件[0068]60多叶片风扇[0069]61流路形成部件[0070]62离子产生器[0071]70装载面[0072]71壁面[0073]72装载物[0074]100空气调节机[0075]ARl、AR2、AR3、AR7、AR30 箭头[0076]G灰尘[0077]S间隙具体实施方式
[0078]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在涉及个数、数量 等的情况下,除了有特殊记载的情况之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该个数、数量。在实施 方式的说明中,对于相同部件、等同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说明。[0079](空气调节机100)[0080]参照图f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100的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空气 调节机10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空气调节机100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空气调节机100 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空气调节机100的后视图。图5是表示空气调节机100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空气调节机100的仰视图。[0081]如图f图6所示,空气调节机100具备主体壳10。主体壳10整体形成为角部带 圆角的大体长方体形。在主体壳10的内部配置有风扇(参照图14的多叶片风扇60)。主体 壳10包括相互组合的壳部件15和壳部件16 ;以及壳部件11、12、13、17,设置成封闭通过 将壳部件15和壳部件16彼此相互组合而形成的开口。[0082]在使壳部件11朝下而将主体壳10装载在装载面上的状态下,壳部件11 (相当于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区域)位于主体壳10的底面侧。壳部件11具有吸入口 I (相当于本实 用新型的第一吸入口)(参照图1和图6)。[0083]在使壳部件11朝下而将主体壳10装载在装载面上的状态下,壳部件17 (相当于 本实用新型的吹出口形成区域)位于主体壳10的上表面侧。壳部件17具有吹出口 7 (参 照图1和图5)。壳部件11隔着主体壳10的内部位于壳部件17的相反侧。[0084]在使壳部件11朝下而将主体壳10装载在装载面上的状态下,壳部件12位于主体 壳10的正面侧(参照图2)。在壳部件12的靠近壳部件16的部分上,设有吸入口 2 (相当 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吸入口)。壳部件12的靠近壳部件17的部分相对于由壳部件15、16 形成的开口弯曲,以进入主体壳10的内部。利用该弯曲的部分,形成凹状的握持部6(也参 照图8),在将主体壳10抬起时可以使用该握持部6。[0085]在使壳部件11朝下而将主体壳10装载在装载面上的状态下,壳部件13位于主体 壳10的背面侧(与主体壳10的正面相反侧)(参照图4)。在壳部件13的靠近壳部件16的 部分上,设有吸入口 3 (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吸入口)。吸入口广3由相互独立的开口 形成。在空气调节机100中,吸入口 3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0086]如图4所示,壳部件13的靠近壳部件17的部分也相对于由壳部件15、16形成的 开口弯曲,以进入主体壳10的内部。利用该弯曲的部分,形成凹状的握持部6,在将主体壳 10抬起时可以使用该握持部6。[0087]壳部件15和壳部件16具有大体相同的形状,且位于主体壳10的两侧面侧。位于 壳部件11和壳部件17之间的壳部件12、13、15、16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区域。[0088]参照图图4,从侧面观察时,壳部件15呈角部带圆角的正方形。在壳部件15的 侧面侧的表面上设有四个突起15T。[0089]从侧面观察时,可以在壳部件15的相当于各边的部分上,设置凹状弯曲的间隙形 成部15K (参照图3)。将参照图16 图18在后面详细叙述,在壳部件15设置间隙形成部 15K的情况下,在将主体壳10装载在装载面70上以使间隙形成部15K和装载面70 (参照 图16 图18)相对的状态下,在间隙形成部15K和装载面70之间形成有间隙S(参照图16 图 18)。[0090]在壳部件15上设置有倒角部15J,以包含壳部件12和壳部件17相互交差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的壳部件15上设置俯视为U形的倒角部15J,以包含壳部件12、13和壳部件 17相互交差的区域(参照图5)。倒角部15J可以形成为一般的倒角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带圆角的所谓R倒角形状(参照图1)。[0091]如上所述,壳部件16与壳部件15大体同样地形成。设置俯视为U形的倒角部16J, 以包含壳部件12、13和壳部件17交差的区域(参照图5)。倒角部16J可以形成为一般的 倒角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带圆角的所谓R倒角形状(参照图1)。倒角部16J也可以仅设置在 壳部件12和壳部件17交差的区域上。[0092]倒角部15J和倒角部16J整体呈俯视为环状,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倒角部。在 倒角部15J、16J上的靠近壳部件12的部分上(壳部件15和壳部件16之间的部分),设置有 电源开关5。[0093]在壳部件15、16中,与倒角部15J、16J同样地,在壳部件12、13、15、16 (相当于本 实用新型的第二区域)和壳部件11交差的区域上也分别设置倒角部15G、16G。倒角部15G、 16G整体呈俯视为环状,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倒角部。倒角部15G、16G可以形成为一般 的倒角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带圆角的所谓R倒角形状。[0094]参照图5,在吹出口 7上以所谓的两段式设置有两个百叶板21 (相当于本实用新 型的第一百叶板),由摆动轴21G支承成能够摆动;以及四个百叶板22 (相当于本实用新型 的第二百叶板),在比百叶板21靠向主体壳10的内部侧由摆动轴22G支承成能够摆动。在 将百叶板21向百叶板22侧投影的方向上观察时,摆动轴21G和摆动轴22G相互垂直。[0095]百叶板21例如由平板状的部件形成(参照图14)。百叶板21的与主体壳10的内 部相反侧的端面弯曲形成。[0096]百叶板22在从主体壳10的内部侧朝向百叶板21侧的方向上弯折形成。具体而 言,在壳部件12附近配置的两个百叶板22随着从主体壳10的内部侧朝向百叶板2 U则,以 逐渐接近壳部件12侧的方式弯折成钝角(参照图14)。在壳部件13附近配置的两个百叶 板22随着从主体壳10的内部侧朝向百叶板21侧,以逐渐接近壳部件13侧的方式弯折成 钝角(参照图14)。[0097]这些百叶板22在从主体壳10的内部侧朝向百叶板21侧的方向上逐渐弯曲形成。 此外,也可以使形成吹出口 7的壳部件17的内周面逐渐向外侧扩展形成,以便沿着百叶板 22的形状。根据该结构,可以减小从主体壳10的内部通过吹出口 7吹出的空气因与百叶板 22碰撞而产生的能量损失。[0098]参照图6,壳部件11除了设置有吸入口 I之外,还设置有四个支承片IlT和过滤 器安装用开口部11H,该四个支承片IIT形成为圆柱状,该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IIH用于将 过滤器30能够装拆地安装在主体壳10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口 I和过滤器安装 用开口部IlH相互一体形成。换言之,吸入口 I和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IlH由一个开口形 成。[0099](过滤器30)[0100]图7是表示从空气调节机100取下壳部件12、壳部件16和壳部件11的状态的立 体图。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壳部件12所设置的吸入口 2用虚线虚拟地图示。图8是表 示从空气调节机100取下壳部件16和壳部件11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 壳部件11所设置的吸入口 I用虚线虚拟地图示。[0101]参照图7和图8,在主体壳10的内部,相对于构造件51设置有通过固定件53来安 装的框状的导引部52。过滤器30相对于导引过滤器30两侧的导引部52滑移(滑动),且能装拆地安装在主体壳10的内部。[0102]图9是表示过滤器30、构造件51、导引部52和固定件53的立体图。如上所述,过滤器30通过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IlH (参照图6)而能装拆地安装在主体壳10的内部(参照图9的箭头AR30)。由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IlH和吸入口 I形成的一个开口中的、除了配置有过滤器30 (具体而言,图10中的垂下部30T)的部分之外的部分形成吸入口 I。[0103]参照图7 图9,主体壳10所设置的吸入口 f 3与过滤器30所设置的集尘部39的表面(图11中的表面39A)分别连通。通过吸入口 I (参照图6和图8)吸入的空气如箭头 ARl (参照图9)所示,到达集尘部39的表面,并通过集尘部39而进一步吸入主体壳10的内部。[0104]通过吸入口 2 (参照图7和图8)吸入的空气如箭头AR2 (参照图9)所示,到达集尘部39的表面,并通过集尘部39而进一步吸入主体壳10的内部。通过吸入口 3 (参照图 7和图8)吸入的空气 如箭头AR3 (参照图9)所示,到达集尘部39的表面,并通过集尘部39 而进一步吸入主体壳10的内部。[0105]图10是表示过滤器30的立体图。图11是沿图10中的X1- XI线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将过滤器30从主体壳10的内部取出时的状态的剖视图。[0106]如图10 图12 (和图疒图9)所示,过滤器30包括集尘部39;基座部30B;第一立壁部33 ;第二立壁部31 (参照图10和图12);以及侧壁部32、34 (参照图10和图11)。 第一立壁部33、第二立壁部31和侧壁部32、34设置成从基座部30B的外周部立起。[0107]基座部30B在与配置后述四个集尘部39的部分对应的各部位处分别具有一个开口部30H(参照图11和图12)。开口部30H由集尘部39覆盖。从集尘部39的表面39A侧朝向背面39B侧通过的空气,经由开口部30H和构造件51所设置的开口部51H (参照图12), 进一步流向主体壳10的内部。[0108]第一立壁部33、第二立壁部31 (参照图10)和侧壁部32、34在基座部30B的外周部上整体形成为矩形的框状。第一立壁部33、第二立壁部31 (参照图10)和侧壁部32、34 设置成包围四个集尘部39的周围。[0109]在将过滤器30安装于主体壳10的内部的状态下,第一立壁部33隔着集尘部39 而位于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IlH (参照图6)的相反侧。在将过滤器30安装于主体壳10的内部的状态下,第二立壁部31位于比集尘部39更靠近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IlH侧。在将过滤器30安装于主体壳10的内部的状态下,第一立壁部33比第二立壁部31位于更靠近主体壳10的内部的位置。[0110]侧壁部32、34将第一立壁部33和第二立壁部31的两端部彼此连接。侧壁部32、 34设置成(与后述的肋部36 —起)从两外侧将集尘部39夹在中间。在基座部30B的与设置有第二立壁部31的部分相比更靠向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IlH侧的部分上,从基座部30B 弯折地设置垂下部30T。如上所述,由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IlH (参照图6)和吸入口 I (参照图6)形成的一个开口中的、除了配置有过滤器30 (图10中的垂下部30T)的部分之外的部分形成吸入口 I。[0111]如图10所示,在侧壁部32和侧壁部34之间,设置有在相对于第一立壁部33和第二立壁部31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肋部35。在第一立壁部33和第二立壁部31之间,设置有在相对于侧壁部32和侧壁部34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肋部36。在由第一立壁部33、第二立壁部31、侧壁部32和侧壁部34包围且由肋部35和肋部36划分的四个部分上,分别安装有一个集尘部39。[0112]如图11所示,在基座部30B的设置有侧壁部32的部分的外侧(集尘部39的相反侧),设置有朝向与集尘部39相反侧延伸的延伸部30C。以在延伸部30C的延伸方向的前端连续且从延伸部30C立起的方式设置立起部37。在立起部37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上,设置有突起37T(参照图10)。在将过滤器30安装于主体壳10的状态下,突起37Τ与导引部52 (参照图9)的开口部37Q (参照图9)嵌合。[0113]同样地,在基座部30Β的设置有侧壁部34的部分的外侧(集尘部39的相反侧),设置有朝向与集尘部39相反侧延伸的延伸部30D。以在延伸部30D的延伸方向的前端连续且从延伸部30D立起的方式设置立起部38。在立起部38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上,设置有突起38Τ (参照图10)。在将过滤器30安装于主体壳10的状态下,突起38Τ与导引部 52 (参照图9)的开口部38Q (参照图9)嵌合。[0114]在过滤器30内,通过上述突起37Τ (参照图10)和开口部37Q (参照图9)彼此的嵌合以及上述突起38Τ (参照图10)和开口部38Q (参照图9)彼此的嵌合,将通过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IlH而插入的过滤器30相对于主体壳10定位。[0115]在此,从开口部30Η朝向集尘部39的表面39Α侧的方向(图11的纸面上下方向) 上的第一立壁部33的高度33Η (第一立壁部33的最小高度)设定成比同一方向上的集尘部39的高度39Η (集尘部39的最大高度)高。[0116]参照图12,根据该结构,在将过滤器30通过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IIH从主体壳10 的内部取下时(参照图1 2中的箭头AR30),可以抑制在集尘部39的表面堆积的灰尘G因其自重而落到主体壳10的内部。此外,也可以抑制因灰尘G与形成吸入口 I和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IlH的壳部件11的内周面部IY等接触而使灰尘G落到主体壳10的内部。[0117]如空气调节机100那样,在一体形成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IlH和吸入口 I的情况下,从开口部30Η朝向集尘部39的表面39Α侧的方向上的第二立壁部31的高度31Η可以设定成比同一方向上的第一立壁部33的高度33Η低。[0118]根据该结构,可以确保从吸入口 I到集尘部39的表面39Α的流路面积较大,可以将更多的空气通过吸入口 I吸入过滤器30的内部。此外,即使降低第二立壁部31的高度 31Η,也几乎不会对堆积在集尘部39的灰尘G落到过滤器30的内部产生影响。[0119]再参照图11,从开口部30Η朝向集尘部39的表面39Α的方向上的侧壁部32的高度32Η (侧壁部32的最小高度)也可以设定成比同一方向上的集尘部39的高度39Η (集尘部39的最大高度)高。同样地,从开口部30Η朝向集尘部39的表面39Α的方向上的侧壁部34的高度34Η (侧壁部34的最小高度)也可以设定成比同一方向上的集尘部39的高度 39Η (集尘部39的最大高度)高。[0120]根据该结构,也可以通过侧壁部32、34作为障碍壁发挥功能,在将过滤器30通过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IlH从主体壳10的内部取出(参照图12中的箭头AR30)时,有效地抑制堆积在集尘部39的表面上的灰尘G落到主体壳10的内部。[0121]图13是沿图9中的XII1- XIII线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如图13所示,导引部52具有通过固定件53而相对于构造件51进行安装的基座部52Β。[0122]在吸入口 2 (参照图7)侧,在基座部52Β的靠近过滤器30的部分上,设置有立起部52P、延伸部52Q和垂下部52R,该延伸部52Q从立起部52P的立起方向的前端部向过滤 器30侧延伸设置,该垂下部52R设置成从延伸部52Q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部弯折。[0123]立起部52P、延伸部52Q和垂下部52R沿在过滤器30的侧面设置的立起部38弯 折,并且垂下部52R向过滤器30的延伸部30D延伸。在构造件51的表面也设置有立起部 51S,并且立起部52P、延伸部52Q和垂下部52R将构造件51的立起部51S和过滤器30的 立起部38夹在中间,作为导轨部发挥功能。在该导轨部中,由于构造件51、导引部52和过 滤器30彼此相互啮合地接触,所以通过吸入口 2而吸入的空气(参照箭头AR2)可以不泄漏 地流到集尘部39。[0124]同样地,在吸入口 3 (参照图7)侧,也在基座部52B的靠近过滤器30的部分上,设 置有立起部52S、延伸部52T和垂下部52U,该延伸部52T从立起部52S的立起方向的前端 部向过滤器30侧延伸设置,该垂下部52U设置成从延伸部52T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部弯折。[0125]立起部52S、延伸部52T和垂下部52U沿在过滤器30的侧面设置的立起部37弯 折,并且垂下部52U向过滤器30的延伸部30C延伸。在构造件51的表面也设置有立起部 51T,立起部52S、延伸部52T和垂下部52U将构造件51的立起部51T和过滤器30的立起部 37夹在中间,作为导轨部发挥功能。在该导轨部中,由于构造件51、导引部52和过滤器30 也彼此相互啮合地接触,所以通过吸入口 3而吸入的空气(参照箭头AR3)可以不泄漏地流 到集尘部39。[0126]参照图14和图15,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100中,如上所述,从吸入口 f 3通过 过滤器30的集尘部39而将空气吸入主体壳10的内部。被吸入主体壳10内部的空气由与 过滤器30的集尘部39相对配置的多叶片风扇60 (希洛克风扇)吸入,沿流路形成部件61 流至吹出口 7侧。[0127]来自多叶片风扇60的空气由百叶板21和百叶板22向规定的方向引导,从吹出口 7吹出到主体壳10的外部(参照图15中的箭头AR7)。可以在由流路形成部件61形成的空 气的流动通道的中途,设置离子产生器62 (参照图14)。这种情况下,空气调节机100可以 作为离子产生装置发挥功能。[0128]参照图16,空气调节机100具有吸入口广3。即使以吸入口 I与装载面70相对的 方式将主体壳10装载在装载面70上的状态下,也可以通过吸入口 2、3将空气吸入主体壳 10的内部。[0129]以吸入口 I与装载面70相对的方式将主体壳10装载在装载面70上的状态下,壳 部件12、13、15、16、17作为外观而可视觉辨认。过滤器30和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IlH从外 部几乎不能视觉辨认,因此提高了空气调节机100的外观设计性能。空气调节机100中,在 壳部件15和壳部件16不设置用于装拆过滤器30的开口(切口)等,因此便于制造。[0130]空气调节机100中,在壳部件11侧设置有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11H。过滤器安装 用开口部IlH与吹出口 7隔着主体壳10的内部而位于相反侧。过滤器30和多叶片风扇60 在主体壳10的内部配置成靠近壳部件11,从而可以确保多叶片风扇60和吹出口 7之间的 流动通道较长。其结果,按照空气调节机100,可以提高送风性能。通过将多叶片风扇60配 置在壳部件11侧,也可以缩小过滤器30的尺寸。[0131]如上所述,在壳部件11上设置有间隙形成部15K。以间隙形成部15K与装载面70 相对的方式将主体壳10装载在装载面70上的状态下,间隙形成部15K和装载面70之间形成间隙S。[0132]即使以壳部件11与装载面70相对的方式将主体壳10装载在装载面70上的情况 下,也可以通过形成间隙S,经由间隙S将空气吸入到吸入口 I内(参照箭头AR1)。[0133]为了在壳部件11侧形成间隙形成部15K,可以将支承片IlT设置于壳部件11,还 可以形成为从壳部件15 (和壳部件16)的端部15L使壳部件15的侧视时的与各边相当的 部分以凹状弯曲。[0134]参照图17,空气调节机100也能够以壳部件12侧为下侧而装载在装载面70上。 即使以吸入口 2与装载面70相对的方式将主体壳10装载在装载面70上的状态下,也可以 通过吸入口1、3将空气吸入主体壳10的内部。[0135]在壳部件12侧,也可以在主体壳10上设置间隙形成部15K。即使以壳部件12与 装载面70相对的方式将主体壳10装载在装载面70上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形成间隙S来 经由间隙S将空气吸入到吸入口 2内(参照箭头AR2)。[0136]电源开关5设置在倒角部15J、16J上的靠近壳部件12的部分上(壳部件15和壳 部件16之间的部分上)。即使在以壳部件12侧为下侧而将主体壳10装载在装载面70上 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壳部件17侧等伸入手指来操作电源开关5。[0137]参照图18,空气调节机100也能够以壳部件13侧为下侧而装载在装载面70上。 即使以吸入口 3与装载面70相对的方式将主体壳10装载在装载面70上的状态下,也可以 通过吸入口1、2将空气吸入主体壳10的内部。[0138]在壳部件13侧,也可以在主体壳10上设置间隙形成部15K。即使以壳部件13与 装载面70相对的方式将主体壳10装载在装载面70上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形成间隙S,经 由间隙S将空气吸入到吸入口 3内(参照箭头AR3)。[0139]参照图19和图20,在空气调节机100中,存在以壳部件11侧为下侧而将主体壳 10装载在装载面70上、且壳部件16和壁面71相互接触地配置的情况。[0140]如上所述,在壳部件16的靠近壳部件11的部分上设置有倒角部16G。即使在主体 壳10的壳部件16与壁面71接触地配置的情况下,空气也可以从壳部件12侧通过在倒角 部16G与装载面70、壁面71之间形成的间隙流到吸入口 3 (参照图20)(参照箭头AR3)。 即使在壳部件13侧设置壁等的情况下,吸入口 3也可以吸入通过了倒角部16G的空气。[0141]参照图21,在空气调节机100中,存在以壳部件15侧为下侧而将主体壳10装载在 装载面70上、且在壳部件16上放置装载物72的情况。[0142]这种情况下,也与上述(图20)相同,空气通过了设置在壳部件15、16的靠近壳部 件13的部分上的倒角部15G、16G,可以将空气吸入到吸入口 I或吸入口 3(参照箭头ARl和 箭头AR3)。[0143]如上所述,按照空气调节机100,可以选择各种设置方式。空气调节机100不易受 到布局上的限制,可以提高设置时的灵活性。[0144]此外,按照空气调节机100,过滤器30通过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IlH而能装拆地 安装在主体壳10内,在从主体壳10内取下过滤器30时,可以抑制在过滤器30上堆积的灰 尘G落到主体壳10内。其结果,可以抑制因灰尘G的进入而导致空气调节机100的性能下 降。[0145]也可以仅将空气调节机100的吸入口 2和吸入口 3中的任意一个设置在主体壳10上。间隙形成部15K、倒角部15G、15J、16G、16J、电源开关5、过滤器30、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11H、百叶板21和百叶板22也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0146]虽然详细说明并表示了本实用新型,但应该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仅是例示, 而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当由权利要求来解释。
权利要求1.一种过滤器(30),通过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IlH)而能装拆地安装在主体壳(10)内,所述过滤器的特征在于包括集尘部(39),具有表面(39A)和背面(39B),且使吸入到所述主体壳内的空气从所述表面侧向所述背面侧通过;开口部(30H),由所述集尘部覆盖,且使通过了所述集尘部的空气通过;以及第一立壁部(33),在将所述过滤器(30)安装在所述主体壳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立壁部(33)隔着所述集尘部而位于所述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IlH)的相反侧,从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表面侧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一立壁部的高度(33H)高于从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表面侧的方向上的所述集尘部的高度(39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侧壁部(32 )和第二侧壁部(34 ),设置成从两外侧将所述集尘部夹在中间,从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表面侧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侧壁部的高度(32H)以及从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表面侧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二侧壁部的高度(34H)高于从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表面侧的方向上的所述集尘部的所述高度(39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还包括第二立壁部(31),在将所述过滤器安装在所述主体壳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立壁部位于比所述集尘部更靠向所述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侧,从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表面侧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二立壁部的高度(31H)低于从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表面侧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一立壁部的所述高度(33H)。
4.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与将空气吸入所述主体壳内的吸入口( I)一体形成,在所述主体壳上设置有吹出口(7),所述吹出口(7)将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的所述集尘部的空气吹出,所述吸入口( I)隔着所述主体壳的内部而设置在所述吹出口的相反侧。
5.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还包括第一延伸部(30C)和第二延伸部(30D),在所述集尘部的两外侧向与所述集尘部相反侧延伸;第一立起部(37),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的前端连续,且从所述第一延伸部立起;以及第二立起部(38),设置成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的前端连续,且从所述第二延伸部立起,在所述主体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轨部(52S、52T、52U)和第二导轨部(52P、52Q、52R),所述第一导轨部沿所述第一立起部弯折且向所述第一延伸部延伸,所述第二导轨部沿所述第二立起部弯折且向所述第二延伸部延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过滤器和空气调节机,该过滤器通过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而能装拆地安装在主体壳内,其包括集尘部(39),具有表面(39A)和背面(39B),且使吸入主体壳内的空气从表面(39A)侧向背面(39B)侧通过;开口部(30H),由集尘部(39)覆盖,且使通过了集尘部(39)的空气通过;以及第一立壁部(33),在将过滤器安装在主体壳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立壁部(33)隔着集尘部(39)而位于过滤器安装用开口部的相反侧。从开口部(30H)朝向表面(39A)侧的方向上的第一立壁部(33)的高度(33H)高于从开口部(30H)朝向表面(39A)侧的方向上的集尘部(39)的高度(39H)。可以抑制过滤器上堆积的灰尘落到主体壳内。
文档编号B01D46/00GK202823011SQ20122021587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
发明者浦元嘉弘, 上栫秀夫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