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式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5545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体式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体式除雾器。
背景技术
利用喷淋工艺治理废气时,排放尾气中常有夹带水汽(雾沫)的现象,尤其是高温废气导致喷淋液汽化,其排放尾气中会产生大量水蒸气,形成白雾现象。由此造成视觉污染,同时水汽冷凝会导致管路腐蚀及连接处产生渗漏,增加企业的运行维护成本。当前市场上运行的部分除雾器,由于其作为构件安置在其他环保设备内部(如喷淋塔内),后期的运行维护及拆卸修换不便,运行一段时间后除雾效果明显下降。尽管有少数除雾器针对上述问题改进为单体式结构,但在拆卸修换填料时仍需将除雾器从排气系统中整体拆下后方可取出填料层,势必增加设备停运时间给企业生产带来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体式除雾器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单体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圆柱形金属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若干组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在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上方对应设置有喷淋管内部管路;所述壳体两端设置有与废气治理设备相串接的法兰,在壳体一侧还设置有检修门。所述的单体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部设置有喷淋管外部管路,喷淋管外部管路与车间蒸汽管路相连,所述喷淋管内部管路与喷淋管外部管路连通。所述的单体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采用耐腐蚀耐高温的金属材质。所述的单体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门的位置与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的位置相匹配。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实现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方便清洗、拆卸、修换、且可与诸多环保设备配套使用或单独使用的除雾器,其圆柱形金属壳体两端有法兰以便与排气管路或喷淋净化设备的出口端串接,壳体上有可开启的检修门,可藉此将壳体内模组化设计的折式填料层方便快捷取出进行彻底清洗修换,模组化折片填料层的材质为可耐高温耐腐蚀的金属,壳体内设有喷淋管内部管路以冲洗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上附着的杂物且兼有灭火功倉泛。本实用新型清理和维护工作量小,可达到轻便、安全、快捷地维护保养之功效,进而提高除雾效果的持续稳定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0013]图中:1-法兰,2-壳体,3-检修门,4-喷淋管外部管路,5-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6-喷淋管内部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单体式除雾器,包括一圆柱形金属壳体2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若干组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5,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5采用耐腐蚀耐高温的金属材质,折片式填料层采用为模组化设计以增加单元互换性,及根据排气工况增减折式填料层数量;在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5上方对应设置有喷淋管内部管路6,其用于冲洗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上附着的杂物且兼有灭火功能,壳体外部设置有喷淋管外部管路4,喷淋管内部管路6与喷淋管外部管路4连通,喷淋管外部管路4与车间蒸汽管路相连,以便定期冲洗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壳体2两端设置有法兰1,可以与废气治理设备(如喷淋塔的废气出口端)串接,亦可与其他废气排放管路串接;在壳体2 —侧还设置有检修门3,检修门3的位置与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5的位置相匹配,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5可由壳体侧面的检修门方便快捷取出。当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上积聚废气中的杂物时,可由喷淋管内部管路释放喷淋液冲洗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如有喷淋液冲洗不彻底的情况,可开启壳体上的检修门取出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以便彻底清洗干净。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或修饰,如在壳体内部增设冷凝水回收装置及在壳体上增设温度或/和压力指示仪表等技术措施,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体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圆柱形金属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若干组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在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上方对应设置有喷淋管内部管路;所述壳体两端设置有与废气治理设备相串接的法兰,在壳体一侧还设置有检修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部设置有喷淋管外部管路,喷淋管外部管路与车间蒸汽管路相连,所述喷淋管内部管路与喷淋管外部管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采用耐腐蚀耐高温的金属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式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门的位置与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的位置相匹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体式除雾器。包括一圆柱形金属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若干组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在模组化折片式填料层上方对应设置有喷淋管内部管路;所述壳体两端设置有与废气治理设备相串接的法兰,在壳体一侧还设置有检修门;壳体外部设置有喷淋管外部管路,喷淋管外部管路与车间蒸汽管路相连,所述喷淋管内部管路与喷淋管外部管路连通。本实用新型清理和维护工作量小,可达到轻便、安全、快捷地维护保养之功效,进而提高除雾效果的持续稳定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01D46/52GK202921110SQ201220618999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1日
发明者陈新生 申请人:杭州力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