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帽式除雾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17907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帽式除雾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烟气净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风帽式除雾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现有的大型燃煤锅炉烟气95%以上采用湿法脱硫工艺,在湿法脱硫工艺中,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雾”,且“雾”中不仅含有水分而且含有一些易腐蚀的化学物质,同时也造成引风机及烟道的玷污和严重腐蚀,因此,湿法脱硫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除雾。
[0003]大型燃煤锅炉外排低温饱和净烟气中含有石膏浆液和尘埃,且配置GGH彳艮少,造成严重的“石膏雨”现象和尘埃污染排放量较大。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除雾器仅能脱除粒径大于15um以上的较大液滴,因此烟气中含有的大量细小浆液雾滴造成净烟气中排放尘埃含量较高。
[0004]湿法脱硫工艺中烟气的除雾是烟气净化工序中最常见的工艺手段,工艺路线多种多样,但对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湿烟气同时实现除雾,尤其是有效超净除雾的可选技术工艺路线和工艺设备均比较少。
[0005]对于现有的湿法脱硫净烟气的脱尘除雾工艺,可以采用“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或采用“GGH+布袋除尘”工艺路线,可有效降低尘埃污染的排放量。但此两种工艺均存在一定缺陷。
[0006]采用“GGH+布袋除尘”工艺路线时,由于GGH和布袋除尘器的运行阻力巨大,建设成本也较高,更重要的是由于GGH存在一定的漏风率,这对于脱硫系统的脱硫效果影响巨大。我国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中SO2的排放浓度要求严格,均在50mg/Nm3以下,而绝大部分燃煤烟气中SO2浓度均在2O00mg/Nm3以上,以GGH漏风率0.5 %计算,则需要脱硫系统的效率从97.5%增加到98%,吸收塔出口净烟气中的SO2浓度需要从50mg/Nm3降低至40mg/Nm3才能满足排放要求,如果考虑GGH运行过程中漏风率增加,吸收塔的脱硫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该工艺在我国无实际应用的意义。
[0007]采用“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时,可以保证对吸收塔出口净烟气的高效脱尘除雾效果,可出口尘埃含量小于5mg/Nm3。目前此工艺仅应用在少数新建脱硫吸收塔上,主要原因在于湿式电除尘设备重量、体积巨大,只有新建吸收塔按此工艺路线设计时才能实现。另“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由于利用高压电场捕悉雾滴和粉尘颗粒,其设备中有很多高压电气设备,电极线均为高级合金材质构成,其建造成本高昂,运行电耗大,也是限制其应用的原因之一。
[0008]“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难以在已建项目脱硫塔上进行工艺路线改造升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设备重量、体积巨大,原吸收塔的结构设计强度无法满足电除尘器的荷载需要;相邻布置时场地面积的需求也限制了其外置布置的可能性,再加上相邻布置时增加的巨大运行阻力,造成“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的运行成本进一步上升。
[0009]由于有大量的高压电气设备,“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路线的运行维护复杂,对运行操作的技术要求高,运行维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风帽式除雾器,其设备构造简单,运行可靠、效果稳定,能耗小,价格低廉,能实现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的深度除雾。
[0011]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2]—种风帽式除雾器,包括内导流筒和罩在内导流筒外的外导流筒,内导流筒的底部、顶部均开口,在内导流筒壁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外导流筒顶部封闭,底部与内导流筒相连接,外导流筒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导流槽。
[0013]所述的内导流筒的底部为喇叭口,喇叭口上方为内外壁面光滑平整的圆形筒,导流孔均匀分布在圆形筒的圆周壁上。
[0014]所述的内导流筒垂直放置在脱硫吸收塔内的过流断面上,所述的喇叭口的倾斜角度、覆盖面积与脱硫吸收塔内的过流断面相匹配。
[0015]所述的内导流筒的直径和高度,以及导流孔的数量,根据需要满足的出口烟尘控制指标进行调整。
[0016]所述的导流孔为具有一定厚度、高度和倾斜角度的圆形部件,所倾斜的角度满足导向后气体旋转运动的实际速度2 8m/s;导流孔的截面面积为内导流筒截面的38?75%。
[0017]所述的外导流筒垂直放置在内导流筒上,其外壁面光滑平整,内壁设置的多个螺旋导流槽均匀分布。
[0018]所述的外导流筒上部为圆形筒,下部收口并与内导流筒底部相连接;外导流筒下部与内导流筒之间形成容纳收集的雾滴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底部开设有泄放圈孔。
[0019]所述的螺旋导流槽为具有一定厚度和高度的、表面光滑的螺旋状部件,以一定倾斜角度旋转向下平行排列,在外导流筒内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液体量的持液层。
[0020]所述的导流槽倾斜角度满足导向后气体旋转运动的实际速度28m/s,其厚度和高度根据获得最大持液量为依据进行调整。
[0021]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气体自下而上进入内导流筒,雾滴通过内导流筒的导流孔和外导流筒的螺旋导流槽进行烟气与细小颗粒分离,为雾滴与粉尘的脱除提供动力环境;螺旋导流槽导向烟气通过从自上而下的运动方向转变为高速向下旋转运动,运动中雾滴与粉尘凝聚被螺旋导流槽捕悉,当持液量达到一定时将因重力向下流动,通过泄放圈孔泄放至脱硫塔内。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3]本发明提供的风帽式除雾器,是一种深度脱尘除雾装置,其脱尘除雾效果好,出口尘含量可达5mg/Nm3以下,运行阻力< 200Pa,可替代常规的“除雾器+湿式电除尘”工艺,为饱和烟气的脱尘除雾提供一种新的可靠的廉价的新工艺设备选择。
[0024]本发明提供的风帽式除雾器,装置无结垢堵塞风险,冲洗水量小,冲洗频率低;运行可靠,安装方便,维护简单。
[0025]本发明提供的风帽式除雾器,运行效果好,造价低,性价比高;在改造项目上可拆除除雾器直接安装,不产生其他运行消耗。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不意图之一。
[0027]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8]其中:I为内导流筒;2为外导流筒;3为螺旋导流槽;4为导流孔;5为泄放圈孔;6为收集的雾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30]—种风帽式除雾器,包括内导流筒I和罩在内导流筒I外的外导流筒2,内导流筒I的底部、顶部均开口,在内导流筒I壁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4;外导流筒2顶部封闭,底部与内导流筒I相连接,外导流筒2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导流槽3。
[0031]具体的,所述的内导流筒I的底部为喇叭口,喇叭口上方为内外壁面光滑平整的圆形筒,导流孔4均匀分布在圆形筒的圆周壁上。
[0032]所述的内导流筒I垂直放置在脱硫吸收塔内的过流断面上,所述的喇叭口的倾斜角度、覆盖面积与脱硫吸收塔内的过流断面相匹配。
[0033]所述的内导流筒I的直径和高度,以及导流孔4的数量,根据需要满足的出口烟尘控制指标进行调整。
[0034]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孔4为具有一定厚度、高度和倾斜角度的圆形部件,所倾斜的角度满足导向后气体旋转运动的实际速度2 8m/s;导流孔4的截面面积为内导流筒截面的38?75%。
[0035]所述的外导流筒2垂直放置在内导流筒I上,其外壁面光滑平整,内壁设置的多个螺旋导流槽3均匀分布。
[0036]具体的,所述的外导流筒2上部为圆形筒,下部收口并与内导流筒I底部相连接;夕卜导流筒2下部与内导流筒I之间的形成容纳收集的雾滴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底部开设有泄放圈孔5。
[0037]所述的螺旋导流槽3为具有一定厚度和高度的、表面光滑的螺旋状部件,以一定倾斜角度旋转向下平行排列,在外导流筒2内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液体量的持液层。
[0038]所述的导流槽倾斜角度满足导向后气体旋转运动的实际速度28m/s,其厚度和高度根据获得最大持液量为依据进行调整。
[0039]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气体自下而上进入内导流筒I,雾滴通过内导流筒I的导流孔4和外导流筒2的螺旋导流槽3进行烟气与细小颗粒分离,为雾滴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