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2074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测试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室,测试室具有放置测试产品的密封测试空间;雨量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测试空间内的雨量,以使测试空间内的雨量达到预设雨量大小;温度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测试空间内的温度,以使测试空间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大小;相对湿度控制系统,用于利用等焓加湿方式来控制测试空间内的湿度,以使测试空间内的湿度达到预设湿度大小;控制器,与雨量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以及相对湿度补偿系统连接,用于根据测试空间内的环境参数,控制雨量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以及相对湿度补偿系统工作。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可模拟高温高湿多雨气候环境,以为产品测试提供实际工作测试环境。
【专利说明】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产品测试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对工作于高温高湿多雨气候条件下的产品进行环境测试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工作在室外的产品,例如通信产品等,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室外环境,例如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因此,对工作在室外的通信产品进行环境测试是确保通信产品正常工作的重要保证,其中所述的环境测试就是指在模拟的室外环境条件下对产品进行的测试。
[0003]目前,对通信产品进行环境测试,主要是进行高温、高湿、防水以及高低温测试,在进行这些测试时,通常是在相应的高温测试机、高湿测试机、防水测试机以及高低温测试机中进行,这些测试可以很好的反应通信产品在这些环境条件下的情况,为产品在这些环境条件下能可靠工作提供的重要保证。但是,现有的这些环境测试通常是针对单一环境条件下的测试;同时,现有在进行高温高湿测试时,无法模拟出温度急速变化而维持湿度相对恒定的环境,因此,实际应用中,例如热带雨林等高温高湿多雨气候条件下的工作的通信产品,仍旧会出现产品失效问题,且在产品失效问题出现后,无法复现,即无法在试验条件下将失效现象还原出来,从而导致产品失效的原因无法确定,产品在该环境条件下的失效问题仍旧存在,对产品的正常运行产生重大的隐患。
[0004]综上,现有对通信产品的环境测试中,各测试设备通常是基于单一环境测试,对产品在热带雨林等气候条件下工作的通信产品的具体工作过程无法进行测试,导致通信产品常常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失效问题,且无法对产品出现的失效问题进行还原。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可克服现有环境测试中存在的无法对产品在热带雨林气候条件工作过程进行有效测试的问题,可有效模拟产品在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以实现对产品的测试。
[000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包括:
[0007]测试室,所述测试室具有放置测试产品的密封测试空间;
[0008]雨量控制系统,所述雨量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测试空间内的雨量,以使所述测试空间内的雨量达到预设雨量大小;
[0009]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测试空间内的温度,以使所述测试空间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大小;
[0010]相对湿度控制系统,所述相对湿度控制系统用于利用等焓加湿方式来控制所述测试空间内的湿度,以使所述测试空间内的湿度达到预设湿度大小;
[0011]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雨量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以及相对湿度补偿系统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测试空间内的环境参数,控制所述雨量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以及相对湿度补偿系统工作,其中,所述的环境参数包括测试空间内的雨量、温度和湿度。
[0012]上述的测试装置中,所述相对湿度补偿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等焓加湿箱和微控制器,其中:
[0013]所述等焓加湿箱包括加湿箱体,所述加湿箱体内设置有用于为加湿箱体内部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所述加湿箱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的进气口,所述加湿箱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测试室连接的出气口;
[0014]所述微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测试空间内的温度和湿度,并根据等焓加湿函数来控制所述加热器工作,以为所述测试空间提供相应湿度的空气,使所述室内空间的湿度达到预设湿度大小。
[0015]上述的测试装置中,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加湿箱体之间通过气体管道连接,且所述气体管道上设置有调压泄压阀,所述调压泄压阀用于将进入所述加湿箱内的空气压力泄压到设定大小。
[0016]上述的测试装置中,所述等焓加湿箱为两个,且所述两个等焓加湿箱之间通过隔热挡板隔离;
[0017]所述两个等焓加湿箱分别通第一气体管道和第二气体管道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且所述第一气体管道和第二气体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
[0018]所述两个等焓加湿箱分别通过第三气体管道和第四气体管道与所述测试室连接,且所述第三气体管道和第四气体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
[0019]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工作。
[0020]上述的测试装置中,所述等焓加湿箱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
[0021]上述的测试装置中,所述等焓加湿箱体内部的水中设置有具有细孔的钢板。
[0022]上述的测试装置中,所述雨量控制系统包括喷嘴以及雨量控制器,所述喷嘴包括雾化喷嘴和淋雨喷嘴,所述雾化喷嘴和淋雨喷嘴分别通过不同的供水管道连接到供水设备上;
[0023]所述雨量控制器用于控制各供水管道的供水量以及供水压力。
[0024]上述的测试装置中,所述喷嘴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绕所述支架旋转的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雾化供水管道和淋雨供水管道;
[0025]所述转盘上设置有与所述雾化供水管道连通的多个所述雾化喷嘴,以及与所述淋雨供水管道连接的多个所述淋雨喷嘴,且所述雾化喷嘴和淋雨喷嘴交替设置在所述转盘上;
[0026]所述转盘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转盘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雨量控制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转盘旋转。
[0027]上述的测试装置中,多个所述淋雨喷嘴和雾化喷嘴呈梅花状分布在所述转盘上。
[0028]上述的测试装置中,所述雾化供水管道以及所述淋雨供水管道上均设置有雨量调节阀;
[0029]所述雾化供水管道上还设置有调压阀。
[0030]上述的测试装置中,所述温度控制系统为冷热风供给系统。
[0031]上述的测试装置中,所述测试空间内设置有雨量采集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采集所述测试空间内的雨量、温度和湿度。
[0032]上述的测试装置中,所述测试室上设置有用于测试产品与外界电源电连接的电源接口。
[0033]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可通过雨量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以及相对湿度补偿系统模拟高温高湿多雨环境,使得测试产品可在该模拟的环境中进行性能测试,从而可实现产品在高温高湿多雨气候环境的测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对湿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雨量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0039]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雨量控制系统中的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是针对高温高湿多雨环境等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的产品测试而提出,可以模拟出高温高湿多雨环境气候,为产品进行环境测试提供比较精确的测试环境,可确保产品在高温高湿多雨环境气候条件下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下面将以具体实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004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测试装置可包括测试室1、控制器2、雨量控制系统3、温度控制系统4以及相对湿度补偿系统5,其中,该测试室I具有一密封的测试空间11,用于放置测试产品,本实施例中测试产品为通信产品;雨量控制系统3用于控制测试空间11内的雨量,以使测试空间11内的雨量达到预设雨量大小;温度控制系统4用于控制测试空间11内的温度,以使该测试空间11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大小;相对湿度补偿系统5用于利用等焓加湿方式来控制测试空间11内的湿度,以使该测试空间11内的湿度达到预设湿度大小;控制器2与上述的雨量控制系统3、温度控制系统4以及相对湿度补偿系统5连接,用于根据测试空间内的环境参数,控制雨量控制系统3、温度控制系统4以及相对湿度补偿系统5工作,所述的环境参数包括测试空间内的雨量、温度和湿度。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可通过雨量控制系统3、温度控制系统4以及相对湿度补偿系统5对测试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雨量环境参数进行控制,从而模拟出高温高湿多雨气候环境,以便对通信产品在该气候环境条件下的工作情况进行测试,提高通信产品在该种气候条件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042]本实施例中,测试空间11内还设置有测试产品安装台A,这样,测试产品就可以直接放在该产品安装台A上进行测试。产品安装台的具体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不做特别限制。
[0043]在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对于通信产品的环境来说,湿度几乎是饱和的,即相对湿度为大都在90%RH以上,对于有透气装置的通信产品来说,降雨的时候保证产品周围的湿度达90%RH以上非常重要,产品由于设计所存在的呼吸作用失效、凝露失效就发生在此过程中。而本实施例中,相对湿度补偿系统5通过利用等焓加湿函数,可有效为测试室I的测试空间11提供稳定、持续的湿度参数,例如100%RH,可有效模拟热带雨林等高温高湿多雨环境条件,使得测试产品可在该环境条件下工作,从而可模拟出测试产品在真实环境下的工作过程,可避免现有在热带雨林气候条件出现失效问题;同时,对于产品在该种条件下出现失效问题后,可利用本实施例装置进行复现,从而可准确地确定出产品失效的原因。
[0044]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可通过雨量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以及相对湿度补偿系统模拟高温高湿多雨环境,使得测试产品可在该模拟的环境中进行性能测试,从而可实现产品在高温高湿多雨气候环境的测试。
[0045]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对湿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和图2B所示,本实施例中,温度控制系统4具体可为冷热风系统,通过为测试室I内通入一定温度的冷风或热风的形式,来对测试空间11内的温度进行控制。其中,冷热风系统在升温时可通过加热空气并将加热空气送入测试室来实现,而在降温时则可通过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协调产生制冷空气来实现,其具体结构和实现过程与传统技术相同或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4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4除了可以采用冷热风系统外,也可采用其他温度控制方式,例如可通过在测试空间11内设置电加热丝等方式,对此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做特别限制。
[0047]本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上述的测试空间11内设置有雨量采集装置111、温度传感器112和湿度传感器113,分别与控制器2连接,用于采集测试空间11内的雨量、温度和湿度,这样,控制器2就可以依据该雨量、温度、湿度来控制上述的各控制系统工作,确保测试空间11内具有预设的温度、湿度和雨量。其中,所述的雨量采集装置111、温度传感器112和湿度传感器113可采用传统的雨量采集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在此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做特别限制。
[0048]本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在测试室I上还设置有电源接口 12,以便通过该电源接口 12使得测试产品可与外界的电源连接,这样,测试产品测试时,就可以在通电情况下,也即工作情况下进行测试,从而可模拟实际的工作场景。
[0049]本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所述的相对湿度控制系统5具体可包括空气压缩机51、等焓加湿箱52和微控制器53,其中,等焓加湿箱52内设置有用于为等焓加湿箱52内部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器54,等焓加湿箱52的底部设置有与空气压缩机51连接的进气口,等焓加湿箱52的顶部设置有与测试室I连接的出气口 ;微控制器53用于根据测试空间11内的温度和湿度,并根据等焓加湿函数来控制加热器54工作,以为测试空间11提供相应湿度的空气,使室内空间的湿度达到预设湿度大小。其中,所述的微控制器53具体可通过从主控制器2获取测试空间的温度和湿度,来利用等焓加湿函数计算得到达到预设湿度时,需要等焓加湿箱52提供的空气的温度,从而可控制加热器54工作,以提供具有一定温度的空气提供到测试空间11内,所述的具有一定温度,其实质上是为了确保进入测试空间11内的湿度可到达一定的湿度值,本实施例中为100%RH。
[005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利用等焓加湿函数来控制加热器54和空气压缩机51工作,微控制器53还会从控制器2获取测试空间11内所需要达到的湿度大小,该湿度大小也是由控制器2获得,这样,通过等焓加湿函数就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所需的补充湿度,并通过控制加热器和空气压缩机工作,产生所需的补充湿度。
[0051]本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压缩机51与等焓加湿箱52之间通过气体管道连接,且该气体管道上可设置有调压泄压阀55,该调压泄压阀55用于将进入等焓加湿箱52内的空气压力泄压到设定大小,以确保空气进入等焓加湿箱52内可充分与其中具有一定温度的水充分接触,使得进入测试空间11的空气湿度达到所需的湿度值。
[0052]本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为提高相对湿度控制系统5的湿度补偿效果,上述的等焓加湿箱52具体可为两个,且两个等焓加湿箱52之间通过隔热挡板521隔离;两个等焓加湿箱52分别通第一气体管道561和第二气体管道562与空气压缩机51连接,且第一气体管道561和第二气体管道56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571和第二控制阀572 ;两个等焓加湿箱52分别通过第三气体管道563和第四气体管道564与测试室I连接,且第三气体管道563和第四气体管道564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控制阀573和第四控制阀574 ;微控制器53与第一控制阀571、第二控制阀572、第三控制阀573和第四控制阀574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控制阀571、第二控制阀572、第三控制阀573和第四控制阀574工作。这样,在相对湿度补偿系统5工作时,可根据需要通过控制各控制阀,利用一个等焓加湿箱或两个等焓加湿箱为测试室提供一定湿度的空气。
[0053]本实施例中,为提高空气压缩机51进入的到等焓加湿箱52的空气能与其中的水充分接触,上述的第一气体管道561和第二气体管道562可采用弯管结构,并且最高处高于与等焓加湿箱52连接的接口位置,以降低气体在水中鼓泡速度;此外,在距离箱底一定距离的位置,在等焓加湿箱52的水面以下位置还可设置有具有细孔的钢片58,这样,从第一气体管道561或第二气体管道562进入到等焓加湿箱52的空气,水中的表现形式为大气泡,大气泡只有表面的空气才能很有效的与水接触,进行吸水和吸热,由于气泡太大,大气泡中间那部分气体需要很长时才能充分的吸水饱和和吸热同水温相等,因此,通过设置具有细孔的钢片58,可将大气泡分成细小的小气泡颗粒,此时小气泡80%及以上的表面积都能同水充分接触,加快了气体吸湿和吸热的速度,有效缩短了在水中的运动距离和时间,很容易实现饱和等温。
[005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际应用中若不设置具有细孔的钢片58,也可通过增大箱体内的水的深度,来增大空气在水中的路径来实现,但是这样会需要高度很高的等焓加湿箱才可以,同时,水深增加过大,会增加进气口的压力,增大压力后,气体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由于水压减小,气泡会增大同时在水中的运动速度会进一步加快,气泡很难吸湿饱和、吸热同水温一致,成本太高,场地太大、效率太低。
[0055]本实施例中,为确保等焓加湿箱52中排入测试空间11的空气的湿度达到预设值,在等焓加湿箱52内还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22和湿度传感器523,且该温度传感器522和湿度传感器523与微控制器51连接。这样,微控制器51可根据等焓加湿箱内的温度和湿度,来对加热器和空气压缩机来进行控制,确保排入测试空间11内的空气的湿度。
[0056]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等焓加湿箱中用于与测试空间11连接的气体管道可采用隔热导流气管,以减少外界环境温度对等焓加湿箱输出的空气的影响。
[0057]为便于对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理解,下面对相对湿度补偿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0058]在热带雨林气候的环境下,淋雨即降雨时周围环境温度会同步快速下降,而湿度则需要保持不变,因此,本实施例采用等焓加湿方式来对测试空间进行湿度补偿,可有效确保温度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可模拟降雨时温度快速降低时确保测试空间湿度不变。具体地,若测试空间的温度降低,空气饱和水汽质量E就会降低,而要确保测试空间内的相对湿度RH保持不变,则根据相对湿度变化计算公式RH(%) =e/E,此时必须降低空气中的实际水汽质量e。本实施例中,相对湿度补偿系统通过采用等焓加湿函数确定加热器的加热温度,来获取补偿的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的空气,并送入测试空间。
[0059]其中,所述的等焓加湿函数具体说明如下:
[0060]首先定义一下参数:
[0061]t0:来流空气温度(摄氏度),为测试空间中测量得到的空气温度;
[0062]RHO:来流空气相对湿度,为测试空间中测量得到的空气相对湿度;
[0063]tl:来流空气变化后的温度(摄氏度),为等焓加湿器输出的空气温度,也即等焓加湿器中水需要被加热的温度;
[0064]PO:环境的大气压力;
[0065]T0=t0+273.16:来流空气温度(kelvin);
[0066]ΡΤ0=6.11139*ΕΧΡ(19.802*(Τ0-273.16)/(ΤΟ-17.885+0.000231*Τ0~2)):来流空气的饱和水汽压;
[0067]PST0=PT0*RH0:来流空气的实际水汽压;
[0068]Tl=tl+273.16:变化后的温度(绝对温度kelvin);
[0069]PST1=6.11139吨XP (19.802*(Τ1_273.16)/(Τ1_17.885+0.000231*TO^2)):变化后的饱和水汽压;
[0070]RHl:当 PST0/PST1 ≥ I 时,取 RHl = 1,当 PST0/PST1〈1 时,取 RHl = PST0/PST1 变化后空气相对湿度。
[0071]由此可以得到:
[0072]RHl= {6.11139*ΕΧΡ(19.802*(Τ0-273.16) / (ΤΟ-17.885+0.000231*Τ0~2)) *RH0} /{6.11139吨XP (19.802*(Τ1_273.16)/(Τ1_17.885+0.000231*Τ1~2))}
[0073]因此,tl=Tl-273.16,该tl值就是等焓加湿器中水的温度,控制器可通过控制加热来加热水,至水的温度值。
[0074]具体地,上述的控制器可根据试验程序设计参数进行预计算,将预计算得到的湿度补偿值传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就可通过等焓加湿函数再次计算,确定等焓加湿箱内的水温以及进气量,来控制加热器加热水温至计算值,控制空气压缩机供应一定压力的空气,就可以生成所需的湿度补偿。
[0075]实际应用中,若测试空间的温度变化范围较小,则可利用其中一个等焓加湿箱来为测试室提供湿度补偿,当温度变化较大时,就可同时利用两个等焓加湿箱来为测试室提供湿度补偿,或者先利用两个等焓加湿箱,然后再利用一个等焓加湿箱。
[0076]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雨量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雨量控制系统中的喷嘴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上述的雨量控制系统3具体可包括喷嘴31以及雨量控制器32,该喷嘴31包括雾化喷嘴311和淋雨喷嘴312,雾化喷嘴311和淋雨喷嘴312分别通过不同的供水管道,本实施例中为第一供水管道341和第二供水管道342连接到供水设备33上;雨量控制器32用于控制各供水管道的供水量以及供水压力,使得从雾化喷嘴311和淋雨喷嘴312喷出的雨量可达到预设雨量大小。由于实际降雨过程中,雨滴在降落过程中会伴随着雾化,因此通过设置雾化喷嘴311可有效模拟实际下雨情况,这样,可避免直接通过淋雨喷嘴312落下雨滴无法直接模拟实际降雨的问题,由于通信产品在实际降雨环境中,部分接口,特别是暴露在外面的接口极易因长时间的雾化雨滴影响而失效,特别是目前室外产品用得比较多的透气阀(气态水或其他气体分子可以通过,液态水分子等无法通过),在高湿特别是在凝露条件下会由双向阀变为单向阀,防水接口做得裕度不够或是材质没有满足要求,就很容易由于产品产生的呼吸作用失效,因此,通过设置雾化喷嘴,可有效确保在这种降雨环境下通信产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077]本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第一供水管道341和第二供水管道342上分别设置有雨量调节阀351和雨量调节阀352,这样,雨量控制器32就可以通过控制雨量调节阀351和雨量调节阀352来控制雾化喷嘴311和淋雨喷嘴312的降雨量。其中,所述的雨量调节阀具体可以是二级调节阀,这样,可根据需要在进行雨量调节时,可通过二级调节阀准确地调节出所需的降雨量。
[0078]本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第一供水管道341上还可设置有调压阀343,该调压阀341与雨量控制器32连接,可控制第一供水管道341供应给雾化喷嘴311的水的压力,从而可确保雾化喷嘴311可喷射出雾状的降雨。
[0079]本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上述的喷嘴31具体可包括支架313,该支架313上设置有绕支架旋转的转盘314,该转盘上设置有雾化供水管道和淋雨供水管道(图中未示出);转盘314上设置有与雾化供水管道连通的多个雾化喷嘴311,以及与淋雨供水管道连接的多个淋雨喷嘴312,且雾化喷嘴311和淋雨喷嘴312交替设置在转盘314上;转盘313上还设置有驱动装置317,该驱动装置317与雨量控制器32连接,用于在雨量控制器32的控制下,控制转盘314旋转,这样,可使得喷洒的雨水更加均匀,可满足实际降雨效果。其中,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17具体为摆动气缸,其上设置有与供气系统连接的气管3171,以及控制摆动气缸工作磁性开关3172,该磁性开关3172受雨量控制器32控制;支架313用于与测试室固定连接(图中未示出),以便将喷嘴31固定在测试室内,为测试空间提供所需的雨量。
[008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际应用中,该驱动装置317也可以是电机等驱动装置,以便驱动转盘314可转动,且转盘314与驱动装置317的驱动轴连接,以便在驱动轴带动下可转动。
[0081]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淋雨喷嘴312和雾化喷嘴311具体可呈梅花状分布在转盘314上。通过设置成间隔设置的梅花状结构,可进一步地提高喷洒的雨水均匀性,提高模拟的降雨的真实性。
[008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淋雨控制系统3通过利用雾化喷嘴311和淋雨喷嘴312共同为测试空间11提供淋雨,可使得淋雨更加符合实际降雨环境,可有效对工作于室外的通信产品因冷端设计不合理导致冷端区域形成水膜或是凝露缺陷进行检测,从而可避免通信产品在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环境出现问题,其中,直接接触外壳进行散热的区域或散热端,由于外环境温度变化,可导致这部分温度变很快,因此此类区域或散热端统称为冷端,特别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降雨情况下此部分的降温速率可达5°c /min以上,此区域或是端口很容易达到露点。
[0083]本实施例中,雨量控制器32可根据上述的控制器2发送的需要的降雨量,为测试空间11提供降雨,同时,可通过获取控制器2通过雨量采集装置111采集的雨量,实时控制雨量调节阀等来控制降雨量至所需要的降雨量。其中,控制器2在发送降雨量给雨量控制器32的同时,还会发送降雨时间等参数,因此,雨量控制器32还会在降雨量达到所需的降雨量后,就可以计数,直到达到降雨时间才结束降雨。
[0084]本实施例中,可在供水管道上设置流量计以及水压表等,以便实时对雨量控制系统中的水量及压力进行检测,以防止喷嘴出现水垢或堵塞。
[008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测量装置还可包括有普通的加湿除湿系统,以用于在对温度变化不大的场景下,可利用普通的加湿除湿系统为测试空间提供所需的湿度,其中所述的普通的加湿除湿系统具体可包括等离子加湿器、锅炉加湿器以及除湿器等。这样,在不需要模拟热带雨林气候条件时,可以利用该些加湿器和除湿器等为测试空间提供所需的湿度,例如在普通的高温高湿试验时,就可以进利用普通的加湿器来进行加湿,而在快速降温并需要确保湿度稳定时,则可利用本实施例中的相对湿度控制系统来确保测试时内的湿度。
[008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室,所述测试室具有放置测试产品的密封测试空间; 雨量控制系统,所述雨量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测试空间内的雨量,以使所述测试空间内的雨量达到预设雨量大小; 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测试空间内的温度,以使所述测试空间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大小; 相对湿度控制系统,所述相对湿度补偿控制系统用于利用等焓加湿方式来控制所述测试空间内的湿度,以使所述测试空间内的湿度达到预设湿度大小;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雨量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以及相对湿度补偿系统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测试空间内的环境参数,控制所述雨量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以及相对湿度补偿系统工作,其中,所述的环境参数包括测试空间内的雨量、温度和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湿度补偿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等焓加湿箱和微控制器,其中: 所述等焓加湿箱包括加湿箱体,所述加湿箱体内设置有用于为加湿箱体内部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所述加湿箱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的进气口,所述加湿箱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测试室连接的出气口; 所述微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测试空间内的温度和湿度,并根据等焓加湿函数来控制所述加热器工作,以为所述测试空间提供相应湿度的空气,使所述室内空间的湿度达到预设湿度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加湿箱体之间通过气体管道连接,且所述气体管道上设置有调压泄压阀,所述调压泄压阀用于将进入所述加湿箱内的空气压力泄压到设定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焓加湿箱为两个,且所述两个等焓加湿箱之间通过隔热挡板隔离; 所述两个等焓加湿箱分别通第一气体管道和第二气体管道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且所述第一气体管道和第二气体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 所述两个等焓加湿箱分别通过第三气体管道和第四气体管道与所述测试室连接,且所述第三气体管道和第四气体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 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焓加湿箱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焓加湿箱体内部的水中设置有具有细孔的钢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量控制系统包括喷嘴以及雨量控制器,所述喷嘴包括雾化喷嘴和淋雨喷嘴,所述雾化喷嘴和淋雨喷嘴分别通过不同的供水管道连接到供水设备上; 所述雨量控制器用于控制各供水管道的供水量以及供水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绕所述支架旋转的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雾化供水管道和淋雨供水管道; 所述转盘上设置有与所述雾化供水管道连通的多个所述雾化喷嘴,以及与所述淋雨供水管道连接的多个所述淋雨喷嘴,且所述雾化喷嘴和淋雨喷嘴交替设置在所述转盘上; 所述转盘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转盘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雨量控制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转盘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淋雨喷嘴和雾化喷嘴呈梅花状分布在所述转盘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供水管道以及所述淋雨供水管道上均设置有雨量调节阀; 所述雾化供水管道上还设置有调压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为冷热风供给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空间内设置有雨量采集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采集所述测试空间内的雨量、温度和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室上设置有用于测试产品与外界电源电连接的 电源接口。
【文档编号】B01L1/00GK104043488SQ201310075895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吴斌, 林红勇, 甘宏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