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及煤矿用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2198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及煤矿用机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出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及矿用机械,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用于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的污水处理,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用于第一滤水箱及用于将由该第一滤水箱过滤后的净水输送至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的水泵,该第一滤水箱包括与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污水排水口相连通的污水进水口、设置于该第一滤水箱中的过滤网及与该水泵相连通的净水排水口。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可将原本由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排在作业工作面上的污水进行收集、过滤,再将过滤后的净水通过水泵泵送至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进行循环利用,这样既可以防止污水对作业工作面的损害,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又可将污水中的污泥等杂质滤除,减少了环境污染的发生。
【专利说明】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及煤矿用机械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污水循环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及具有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的煤矿用机械。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应用非常广泛,在煤矿下排水设施比较齐全的条件下作业已经得到了广大煤矿客户的认可并应用。然而,我国大部分煤矿作业面的排水设施较差,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除尘污水,严重影响煤矿设备的工作效率,主要有如下不足:
[0003]1.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的污水排放在作业工作面,造成工作面形成水害,严重影响工作面作业效率;
[0004]2.除尘污水中含有煤石、矿渣等污泥,排出矿井工作面后很难进行过滤处理,造成环境污染。
[0005]因此,设计一种可将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排出的污水进行净化并循环利用,从而提高工作面作业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工作面作业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
[0007]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用于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的污水处理,所述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用于第一滤水箱及用于将由所述第一滤水箱过滤后的净水输送至所述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的水泵,其中,所述第一滤水箱包括与所述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污水排水口相连通的污水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滤水箱中的过滤网及与所述水泵相连通的净水排水口,污水通过所述污水进水口进入所述第一滤水箱中并经过所述过滤网过滤后由所述净水排水口进入所述水泵中,由所述水泵将净水泵送至所述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中。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包括粗过滤网及精过滤网,所述粗过滤网固定在所述第一滤水箱内,并将所述第一滤水箱内分隔成污水箱及粗过滤水箱,所述精过滤网设置于所述粗过滤水箱中。
[0009]进一步地,所述精过滤网为圆筒形过滤网,其一端插入所述净水排水口中;或所述精过滤网为圆盘形结构,其设置于所述净水排水口处。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水箱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及用于控制所述排污口开合的排污口控制机构。
[0011 ]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口包括第一排污口及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一排污口开设于所述污水箱底部,所述第二排污口开设于所述粗过滤水箱底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循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滤水箱的第一支撑架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滤水箱下方的第一杂质运输车。
[0013]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循环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水箱的底部及所述第一底座相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水箱上设置排水阀。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水箱上还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第一滤水箱中进行补水的补水接口,及用于观察所述第一滤水箱中水位情况的水位观测窗。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水箱中包括调节其角度的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调节丝杠、旋转轴及调节架体,所述调节丝杠设置于所述第一滤水箱的侧壁上,所述旋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滤水箱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调节架体一端与所述调节丝杠相配合,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循环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滤水箱结构相同的第二滤水箱,所述第二滤水箱的污水进水口与所述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污水排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滤水箱的净水排水口与所述水泵相连通,所述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的污水排水口与所述污水进水口及所述第二滤水箱的所述污水进水口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污水阀、第二污水阀,所述水泵与所述净水排水口及所述第二滤水箱所述净水排水口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净水阀、第二净水阀。
[001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置有所述污水循环处理系统的煤矿用机械。
[0019]本发明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可将原本由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排在作业工作面上的污水进行收集、过滤,再将过滤后的净水通过水泵泵送至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进行循环利用,这样既可以防止污水对作业工作面的损害,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又可将污水中的污泥等杂质滤除,减少了环境污染的发生。
[002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设有上述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的煤矿用机械,由于上述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的煤矿用机械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的第一滤水箱的侧视图。
[0023]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5]请结合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设置于煤矿用机械中,以对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等进行污水循环处理。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滤水箱I及用于将由第一滤水箱I过滤后的净水输送至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的水泵9,其中,该第一滤水箱I包括与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污水排水口相连通的污水进水口 11、设置于该第一滤水箱I中的过滤网12及与该水泵9相连通的净水排水口 13,污水通过该污水进水口 11进入该第一滤水箱I中并经过过滤网12过滤后由该净水排水口 13进入该水泵9中,由该水泵9将净水泵送至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中。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可将原本由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排在作业工作面上的污水进行收集、过滤,再将过滤后的净水通过水泵泵送至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进行循环利用,这样既可以防止污水对作业工作面的损害,从而提高工作面的作业效率,又可将污水中的污泥等杂质滤除,较少了环境污染的发生。
[0026]下面对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7]该污水进水口 11开设于该第一滤水箱I上,该污水进水口 11通过水管与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的污水排水口相连通。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排出的污水通过水管从该污水进水口 11流入该第一滤水箱I中。
[0028]该过滤网12包括粗过滤网121及精过滤网122。该粗过滤网121固定在该第一滤水箱I内,并将该第一滤水箱I内分隔成污水箱及粗过滤水箱。由污水进水口 11进入该污水箱,经过该粗过滤网121过滤后进入粗过滤水箱。因此,体积较大的煤石、矿渣等杂质被该粗过滤网121阻拦在该污水箱中。
[0029]该精过滤网122设置于粗过滤水箱中。该精过滤网122为一圆筒形过滤网,其一端插入该净水排水口 13中。该精过滤网122可将该粗过滤水箱中的污水进行过滤,然后通过该净水排水口 13流入该水泵9中。另外,该精过滤网122的形状不仅限于上述的圆筒形结构,只要能将污水进行精过滤的结构皆可,例如,该精过滤网122还可为圆盘形结构,其设置于该净水排水口 13处。
[0030]该净水排水口 13开设于该第一滤水箱I的底部或侧壁邻近底部的位置。该净水排水口 13通过水管与该水泵9相连通。
[0031]该水泵9用于将该第一滤水箱I中排出的净水泵送至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中,从而使由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排出的废水进行循环再利用。
[0032]为了提高清理该第一滤水箱I内的煤石、矿渣、污泥等杂质的效率,该第一滤水箱I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 14及用于控制该排污口 14开合的排污口控制机构。该排污口 14用于将经过滤后残留在该第一滤水箱I内的煤石、矿渣、污泥等杂质从该第一滤水箱I中排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该排污口 14包括第一排污口 141及第二排污口 142。该第一排污口 141开设于该污水箱底部,用于将污水箱中的杂质排出。该第二排污口 142开设于该粗过滤水箱底部,用于将粗过滤水箱中的杂质排出。相应地,该排污口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排污口控制机构151及第二排污口控制机构152。该第一排污口控制机构151及该第二排污口控制机构152均为一可转动的手柄,分别与该第一排污口 141及第二排污口 142相连接,通过转动该第一排污口控制机构151及该第二排污口控制机构152可实现对该第一排污口 141及第二排污口 142开合的控制。另外,该排污口控制机构也可以由其他控制机构代替,如电控机构、液压机构等。
[0033]为了便于将由该排污口 14排出的煤石、矿渣、污泥等杂质从工作面处运出,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底座2、用于支撑该第一滤水箱I的第一支撑架3及设置于该第一滤水箱I下方的第一杂质运输车4。该第一支撑架3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滤水箱I的底部及该第一底座2相连接,以将该第一滤水箱I支撑在该第一底座2上。该第一杂质运输车4可滑动地设置在该第一底座2上,该第一杂质运输车4用于收容从该排污口 14中排出的煤石、矿渣、污泥等杂质并运送至指定的地点。该第一底座2可便于该第一杂质运输车4的行走。若工作面条件较好(地面较硬,便于第一杂质运输车4的行走),则该第一底座2可以省略,该第一支撑架3直接支撑在地面上。
[0034]在上述的结构中,有时会存在该第一滤水箱I中的净水还没有完全流入水泵9中便需要将该第一滤水箱I中的杂质排出,这时需要在该第一滤水箱I上设置排水阀16,由该排水阀16将该第一滤水箱I中的净水排出后,再由该排污口控制机构将该排污口 14打开,使得该第一滤水箱I中的杂质等排入该第一杂质运输车4中。这样,可以提高杂质的运输效率。另外,由该排水阀16排出的净水可用容器储存,然后再倒入该第一滤水箱I中,从而提高净水的利用率。
[0035]另外,该第一滤水箱I上还设置有用于向该第一滤水箱I中进行补水的补水接口17,当该第一滤水箱I中的净水存量较少时,可通过该补水接口 17向该第一滤水箱I中补充净水,以满足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的工作需要。
[0036]此外,为了能够观察该第一滤水箱I中的水位情况,该第一滤水箱I的侧壁上还可设置有水位观测窗18。
[0037]另外,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有时会设置在具有倾斜角度的坡道上,这时可能会造成该第一滤水箱I中的水从其中溢出。此时,该第一滤水箱I中包括用于调节该第一滤水箱I的角度,使其在坡道上仍可保持水平状态的角度调节装置。该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调节丝杠51、旋转轴52及调节架体53。该调节丝杠51设置于该第一滤水箱I的侧壁上,该调节丝杠51用于调节该调节架体53与该调节丝杠51之间的作用力,进而调节该第一滤水箱I与该第一支撑架3之间的角度。该旋转轴52固定在该第一支撑架3上,该第一滤水箱I可转动地设置在该旋转轴52上。该调节架体53 —端与该调节丝杠51相配合,另一端固定在该第一支撑架3上。当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处于坡道上时,可转动该调节丝杠51,调节该调节架体53与该调节丝杠51之间的作用力,使得该第一滤水箱I相对该调节架体53 (即该第一支撑架3)转动,从而可使该第一滤水箱I调节至水平状态,因此可以防止该第一滤水箱I中的水溢出。
[0038]以上的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为仅有一个滤水箱、底座、支撑腿、杂质运输箱,这样,在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工作的过程中,会因为排出杂质等过程而造成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不能连续不间断的工作。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滤水箱I ’、第二底座2’、第二支撑架3’、第二杂质运输箱4’,且该第二滤水箱I’、第二底座2’、第二支撑架3’、第二杂质运输箱4’与前述的第一滤水箱1、第一底座2、第一支撑架3、第一杂质运输车4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39]该第二滤水箱I’的污水进水口 11’通过水管与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的污水排水口相连通,即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的污水排水口与该污水进水口 11及该污水进水口 11’相连接,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的污水排水口与该污水进水口 11及该污水进水口 11’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污水阀19、第二污水阀19’。该水泵9与该第一滤水箱I的净水排水口 13及该第二滤水箱I’的净水排水口 13’相连接,该水泵9与该第一滤水箱I的净水排水口 13及该第二滤水箱I’的净水排水口 13’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净水阀20、第二净水阀20’。
[0040]当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工作时,将该第一污水阀19打开,将该第二污水阀19’关闭,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的污水排水口中的污水从该污水进水口 11流入该第一滤水箱I中。污水经过该粗过滤网121及该精过滤网122的过滤而成为净水。此时,将该净水排水口 13打开,将该净水排水口 13’关闭,从该第一滤水箱I中流出的净水被该水泵9泵送至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中,使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利用经过污水处理后净水进行除尘作业。
[0041]当需要对该第一滤水箱I中的杂质进行排出时,将该第二污水阀19’打开,将该第一污水阀19关闭,使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的污水排水口中的污水从该污水进水口 11’流入该第二滤水箱I’中。污水经过该粗过滤网121’及该精过滤网122’的过滤而成为净水。此时,将该净水排水口 13关闭,将该净水排水口 13’打开,从该第二滤水箱I’中流出的净水被该水泵9泵送至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中,使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利用经过污水处理后净水进行除尘作业。这样,通过该第一滤水箱I及该第二滤水箱I’交替切换使用,使得将污水净化并输送给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中的过程具有连续性,从而不会影响向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供水,提高该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的工作效率。
[0042]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可将原本由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排在作业工作面上的污水进行收集、过滤,再将过滤后的净水通过水泵泵送至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进行循环利用,这样既可以防止污水对作业工作面的损害,从而提高工作面的作业效率,又可将污水中的污泥等杂质滤除,减少了环境污染的发生。
[004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煤矿用机械,该煤矿用机械设置有上述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
[0044]由于上述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置有该污水循环处理系统的煤矿用机械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其具体实施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兹不赘述。
[004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用于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的污水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用于第一滤水箱(I)及用于将由所述第一滤水箱(I)过滤后的净水输送至所述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的水泵(9),其中,所述第一滤水箱(I)包括与所述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污水排水口相连通的污水进水口(11)、设置于所述第一滤水箱(I)中的过滤网(12)及与所述水泵(9)相连通的净水排水口( 13),污水通过所述污水进水口(11)进入所述第一滤水箱(I)中并经过所述过滤网(12)过滤后由所述净水排水口(13)进入所述水泵(9)中,由所述水泵(9)将净水泵送至所述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12)包括粗过滤网(121)及精过滤网(122 ),所述粗过滤网(121)固定在所述第一滤水箱(I)内,并将所述第一滤水箱(I)内分隔成污水箱及粗过滤水箱,所述精过滤网(122)设置于所述粗过滤水箱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精过滤网(122)为圆筒形过滤网,其一端插入所述净水排水口(13)中;或所述精过滤网(122)为圆盘形结构,其设置于所述净水排水口(13)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水箱(I)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14)及用于控制所述排污口(14)开合的排污口控制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14)包括第一排污口( 141)及第二排污口( 142),所述第一排污口( 141)开设于所述污水箱底部,所述第二排污口(142)开设于所述粗过滤水箱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循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滤水箱(I)的第一支撑架(3)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滤水箱(I)下方的第一杂质运输车(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循环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底座(2 ),所述第一支撑架(3 )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水箱(I)的底部及所述第一底座(2)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水箱(I)上设置排水阀(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水箱(I)上还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第一滤水箱(I)中进行补水的补水接口(17),及用于观察所述第一滤水箱(I)中水位情况的水位观测窗(18)。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水箱(I)中包括调节其角度的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调节丝杠(51)、旋转轴(52)及调节架体(53),所述调节丝杠(51)设置于所述第一滤水箱(I)的侧壁上,所述旋转轴(52)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3 )上,所述第一滤水箱(I)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旋转轴(52 )上,所述调节架体(53)—端与所述调节丝杠(51)相配合,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3)上。
11.根据权利要求ι-?ο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循环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滤水箱(I)结构相同的第二滤水箱(I’),所述第二滤水箱(I’)的污水进水口( 11’)与所述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污水排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滤水箱(I’)的净水排水口(13’)与所述水泵(9)相连通,所述煤矿用机械湿式除尘系统的污水排水口与所述污水进水口( 11)及所述第二滤水箱(I’)的所述污水进水口( 11’)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污水阀(19)、第二污水阀(19’),所述水泵(9)与所述净水排水口(13)及所述第二滤水箱( )所述净水排水口(13’)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净水阀(20)、第二净水阀(20,)。
12.—种煤矿用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用机械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
【文档编号】B01D29/56GK103432803SQ201310342723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7日
【发明者】李延富, 杨素玲, 曹春雨 申请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