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油器上壳体及使用该上壳体的滤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166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滤油器上壳体及使用该上壳体的滤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滤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滤油器上壳体及使用该上壳体的滤油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燃油过滤管路包括沿上下方向并行布置的进油管路200和出油管路100及布置在进、出油管路之间的滤油器400,滤油器400布置在进油管路200和出油管路100的同一侧,而滤油器400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位于滤油器的两侧,为了使进油管路200与滤油器400的进油口连通,需采用弯折的过渡管路300将进油管路200和滤油器400的进油口连通,最终实现进油管路与出油管路的连通。使用时,待过滤的燃油经进油管路、过渡管路、进油口进入滤油器的滤芯中,经滤芯过滤后,燃油从出油口、出油管路排走。因为滤油器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布置在滤油器的两侧,在燃油过滤管路中需要额外增加弯折的过渡管路来实现进油管路和滤油器进油口的连通,整个燃油过滤管路布置复杂,增加了燃油过滤管路制造和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油器上壳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进、出油口分布在两侧的滤油器的燃油过滤管路布置复杂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上壳体的滤油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滤油器上壳体的技术方案是:滤油器上壳体,上壳体上设有用于与滤油器外部的进油管路对接连通的进油口和用于与滤油器外部的出油管路对接连通的出油口,所述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布置在所述上壳体同侧面上,且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沿上下方向布置。所述的上壳体上还设有用于在滤油器上安装压差发讯器的安装孔。所述的上壳体具有用于连通所述进油口和滤油器的滤芯的进油通道,所述上壳体具有连通所述出油口和滤油器的滤芯的出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均呈L型弯折结构。所述上壳体下部具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对应插配的插接套,插接套的外周面具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的联接螺纹对应螺旋配合的联接螺纹,插接套的外周面上于联接螺纹上方布置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止推限位配合的阶梯面朝下的止推凸缘。所述上壳体下部具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对应插配的插接套,插接套的内周面上具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的联接螺纹对应螺旋配合的联接螺纹,插接套内部于联接螺纹上方布置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止推限位配合的限位平面。所述的上壳体下部具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上的联接法兰对应联接的联接法兰,在上壳体的联接法兰上设有螺栓安装孔。[001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滤油器的技术方案是:滤油器,包括密封装配在一起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在上、下壳体形成的腔体中布置有滤芯,所述上壳体上设有用于与滤油器外部的进油管路连通的进油口和用于与滤油器外部的出油管路连通的出油口,所述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布置在所述上壳体同侧面上,且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沿上下方向布置。所述下壳体呈桶状,下壳体的顶部内周面上具有内联接螺纹,在上壳体下部具有与下壳体插配固定在一起的插接套,插接套的外周面上具有与下壳体的内周面上设有的内联接螺纹对应螺旋配合的外联接螺纹,插接套的外周面上具有与下壳体顶部止推限位配合的阶梯面朝下的止推凸缘。所述下壳体呈桶状,下壳体的顶部外周面上具有外联接螺纹,在上壳体下部具有与下壳体插配固定在一起的插接套,插接套的内周面上具有与下壳体的外周面上设有的外联接螺纹对应螺旋配合的内联接螺纹,插接套内部具有与下壳体顶部止推限位配合的限位平面。所述的上壳体下部设有上联接法兰,下壳体顶部具有与所述上联接法兰对应的下联接法兰,上、下联接法兰上设有螺栓安装孔,所述上、下壳体通过法兰联接固定装配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滤油器上壳体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布置在上壳体的同侧面上,且进油口和出油口沿上下方向布置,使用时,将滤油器外部的沿上下方向并行布置的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与上壳体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对应对接连通,实现进、出油管路的导通,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弯折的过渡管路,有效简化了整个燃油过滤管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滤油器的上壳体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布置在上壳体的同侧面上,且进油口和出油口沿上下方向布置,使用时,将滤油器外部的沿上下并行布置的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与上壳体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对应对接连通,实现进、出油管路的导通,然后经进油管路、进油口进入滤芯中,在经过滤芯过滤后,经出油口排出滤油器。使用该滤油器的燃油过滤管路,与现有技术中的燃油过滤管路相比,省去了弯折的过渡管路,简化了整个燃油过滤管路,降低了燃油过滤管路的设计制造成本。

图1是现有的滤油器应用在燃油过滤管路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滤油器上壳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向视图;图4是图2中的B向视图;图5是图2中的C向视图;图6是图2中的D向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滤油器上壳体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滤油器上壳体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滤油器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如图2至图6所示,一种滤油器上壳体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滤油器上壳体I上设有用于与滤油器外部的进油管路对接连通的进油口 11和用于与滤油器外部的出管路对接连通的出油口 13,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该上壳体I上的进油口 11和出油口 13布置在所述上壳体I的同侧面上,且进油口 11和出油口 13沿上下方向布置,此处的进油口 11位于出油口 13的下方。该上壳体I的下部具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对应插配的插接套17,插接套17的外周面上具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的内联接螺纹对应螺旋配合的外联接螺纹18,插接套17的外周面上于外联接螺纹18上方布置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止推限位配合的阶梯面朝下的止推凸缘16。为便于安装压差发讯器检测滤油器中滤芯上、下游的压差以及时更换滤芯,在上壳体I上还设有用于在滤油器上安装压差发讯器的安装孔15。本实施例中,在上壳体I上设有用于连通进油口 11和滤油器的滤芯的进油通道12,在上壳体I上还设有用于连通出油口 13和滤油器的滤芯的出油通道14。所述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均呈L型弯折结构。上壳体I的出油通道14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向孔段和沿横向延伸的横向孔段,竖向孔段的下端与滤芯的中心孔的上端对接连通,竖向孔段的上端与横向孔段的一端对接连通,横向孔段的另一端则向外延伸至与出油口对接连通。所述上壳体I的进油通道12同样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向孔段和沿横向延伸的横向孔段,竖向孔段的下端与滤芯和下壳体之间的腔体连通,竖向孔段的上端与横向孔段的一端对接连通,横向孔段的另一端则向外延伸至与进油口对接连通。上述出油通道的竖向孔段位于上壳体中部,而进油通道的竖向孔段则偏置。如图6所示,将上壳体I与下壳体70插接固定装配在一起,且将滤芯50对应安装在由上、下壳体构成的腔体中,从进油口 11进入的待过滤的燃油经进油通道12、滤芯与下壳体之间的腔体60进入滤芯50中,然后通过滤芯50中心部位的中心孔、出油通道14从出油口 13排走。实施例2:如图7所示,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在上壳体下部具有的插接套17的外周面具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的外联接螺纹对应螺旋配合的内联接螺纹21,插接套17内部于内联接螺纹21上方布置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止推限位配合的限位平面22。使用时,上壳体与呈桶状的下壳体插接固定,下壳体的顶部外周面上设有的外联接螺纹与上壳体的插接套上的内联接螺纹螺旋装配,实现上、下壳体的固定装配。实施例3:如图8所示,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在上壳体下部具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上的下联接法兰对应联接的上联接法兰30,在上壳体的上联接法兰30上设有螺栓安装孔31。使用时,上壳体下部设有上联接法兰,下壳体顶部具有与所述上联接法兰对应的下联接法兰,上、下联接法兰上设有螺栓安装孔,所述上、下壳体通过法兰联接固定装配在一起。上述三个实施例中的出油口位于进油口上方,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进油口和出油口互换位置,只要便于外部的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与滤油器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对接,然后由上壳体中的进油通道连通进油口与滤芯,由上壳体中的出油通道连通滤芯和出油口。如图9所示,一种滤油器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滤油器包括密封固定装配在一起的上壳体I和下壳体70,在上、下壳体形成的腔体中布置有滤芯50,该上壳体I的结构如图2、图3中所示,在此不再赘述,上、下壳体螺纹连接装配在一起,且进油口通过上壳体上的进油通道与滤芯和下壳体之间的腔体连通,保证进油口与滤芯连通,出油口通过出油通道与滤芯的中心孔连通。使用时,将进油管路与进油口对接,出油管路与出油口对接,油液从进油管路输入滤油器的进油口,然后经进油通道、滤芯后从出油通道、出油口排走,实现对燃油的过滤。
权利要求1.滤油器上壳体,上壳体上设有用于与滤油器外部的进油管路对接连通的进油口和用于与滤油器外部的出油管路对接连通的出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布置在所述上壳体同侧面上,且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沿上下方向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油器上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上还设有用于在滤油器上安装压差发讯器的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油器上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具有用于连通所述进油口和滤油器的滤芯的进油通道,所述上壳体具有连通所述出油口和滤油器的滤芯的出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均呈L型弯折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油器上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下部具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对应插配的插接套,插接套的外周面具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的联接螺纹对应螺旋配合的联接螺纹,插接套的外周面上于联接螺纹上方布置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止推限位配合的阶梯面朝下的止推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油器上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下部具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对应插配的插接套,插接套的内周面上具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的联接螺纹对应螺旋配合的联接螺纹,插接套内部于联接螺纹上方布置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止推限位配合的限位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油器上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下部具有用于与滤油器下壳体上的联接法兰对应联接的联接法兰,在上壳体的联接法兰上设有螺栓安装孔。
7.滤油器,包括密封装配在一起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在上、下壳体形成的腔体中布置有滤芯,所述上壳体上设有用于与滤油器外部的进油管路连通的进油口和用于与滤油器外部的出油管路连通的出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布置在所述上壳体同侧面上,且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沿上下方向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呈桶状,下壳体的顶部内周面上具有内联接螺纹,在上壳体下部具有与下壳体插配固定在一起的插接套,插接套的外周面上具有与下壳体的内周面上设有的内联接螺纹对应螺旋配合的外联接螺纹,插接套的外周面上具有与下壳体顶部止推限位配合的阶梯面朝下的止推凸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呈桶状,下壳体的顶部外周面上具有外联接螺纹,在上壳体下部具有与下壳体插配固定在一起的插接套,插接套的内周面上具有与下壳体的外周面上设有的外联接螺纹对应螺旋配合的内联接螺纹,插接套内部具有与下壳体顶部止推限位配合的限位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下部设有上联接法兰,下壳体顶部具有与所述上联接法兰对应的下联接法兰,上、下联接法兰上设有螺栓安装孔,所述上、下壳体通过法兰联接固定装配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油器上壳体及使用该上壳体的滤油器,上壳体上设有用于与滤油器外部的进油管路对接连通的进油口和用于与滤油器外部的出油管路对接连通的出油口,所述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布置在所述上壳体同侧面上,且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沿上下方向布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滤油器上壳体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布置在上壳体的同侧面上,且进油口和出油口沿上下方向布置,使用时,将滤油器外部的沿上下方向并行布置的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与上壳体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对应对接连通,实现进、出油管路的导通,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弯折的过渡管路,有效简化了整个燃油过滤管路。
文档编号B01D29/11GK203017866SQ20132003275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2日
发明者高娟, 刘元诚, 陈美汝, 裴佳佳 申请人:新乡市平菲滤清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