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复合过滤布及其以三线复合过滤布为主体的过滤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54885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三线复合过滤布及其以三线复合过滤布为主体的过滤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线复合过滤布及其以三线复合过滤布为主体的过滤袋,包括第一经线、第二经线和第三经线,所述的一组纬线包括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且第一经线为涤纶线、第二经线为武岩纤维线、第三经线为氨纶纤维线;第一纬线为聚苯硫醚纤维线、第二纬线为聚四氟乙烯基布线;所述的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互交织,经线与纬线的交叉点处接触连接,且纬线的聚苯硫醚纤维线和聚四氟乙烯基布线之间的间距为0.2-0.4mm;进而达到了使用寿命长、抗拉强度大、过滤效果好的过滤布。
【专利说明】三线复合过滤布及其以三线复合过滤布为主体的过滤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纺过滤布,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产资源产业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矿和选矿、共、伴生矿产的分选提取、工业流体液/固分离和物料提纯或回收所需的过滤布。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工业用机织和无纺纺织纤维过滤布被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产业的采矿、选矿、脱水;共、伴生矿产的分选提取、洗煤、炼油厂石油加工、工业流体液/固分离、物料提纯或回收的过滤工序中。且工业过滤机上所用的机织过滤布大都是由化学纤维或天然纤维制成的常规机织过滤布,也有少量的由化学纤维或天然纤维制成的无纺针刺过滤布。
[0003]理想结构的过滤材料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条件:(I)孔隙率高;(2)过滤效率高;(3)过滤阻力小,压力损失低;(4)有足够的强度,尺寸稳定,耐磨性好。但是,由于机织化纤滤布或天然纤维滤布在其制造过程和工艺中,采用的是经纱和纬纱交错织造的方式,其过滤的孔隙度控制是靠经纱和纬纱的纤度及经纱和纬纱交错的密度来实现的,而且,经纱和纬纱的交错点在过滤布表面形成了全面均匀分布的交织点或缝隙,使得被过滤物颗粒极易在频繁的过滤作业过程中在这些交织点或缝隙逐渐集结和积累,使得过滤布孔隙变小、不易卸饼、滤布堵塞、过滤液输入系统泵压增高、过滤效率降低、过滤布更换周期变短、滤布使用寿命减少、致使滤布用户方生产效率下降和生产成本上升。其中,过滤布的堵塞是造成滤布透水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由化学纤维或天然纤维制成的无纺针刺过滤布,由于其本身的三维结构优势,在过滤工作中具有过滤效率很高,过滤系统的压差很小的优势,但是,这种无纺过滤布的强度极低,使用寿命很短。且至今为止,在工业流体的液/固分离与过滤领域仍然未能提出很好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阻力小、过滤效果高、使用寿命长的过滤布。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线复合过滤布,包括多组经线和多组纬线,所述的一组经线包括第一经线、第二经线和第三经线,所述的一组纬线包括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所述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三经线分别按1: 1:1比例排列,所述第一纬线、第二纬线按1:1比例排列;且第一经线为涤纶线、第二经线为武岩纤维线、第三经线为氨纶纤维线;第一纬线为聚苯硫醚纤维线、第二纬线为聚四氟乙烯基布线;所述的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互交织,经线与纬线的交叉点处接触连接,且纬线的聚苯硫醚纤维线和聚四氟乙烯基布线之间的间距为0.2-0.4mm。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多组纬线中的任意一组纬线置于任意一组经线中第一经线的底面、第二经线的顶面、第三经线的底面,后连接相邻任意一组经线的另一组经线中第一经线的顶面、第二经线的底面、第三经线的顶面,以此类推相邻两条经线与同一组纬线的接触面相反的循环式垂直交错连接;
[0007]相邻任意一组纬线的另一组纬线分别置于上述任意一组经线中第一经线的顶面、第二经线的底面、第三经线的顶面,后连接相邻任意一组经线的另一组经线中第一经线的底面、第二经线的顶面、第三经线的底面,以此类推相邻的两组纬线与同一条经线的接触面相反的循环式垂直交错连接。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聚苯硫醚纤维线的细度为0.2-0.3mm,所述聚四氟乙烯基布线的细度为0.5-0.6mm,且所述的涤纶线、武岩纤维线和氨纶纤维线的细度分别为 0.2-0.4mm。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相邻经线的间隔距离为0.5-1.1mm。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相邻两组纬线中第一纬线的间隔距离为1-1.7mm。
[0011]本实用新型过滤袋体的其中主体为上述的复合过滤布。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I)、通过经线和纬线的多组常规材料线组合的交织结果使其过滤布分别具有各种合成纤维的理化特性,使其过滤效率高、易脱饼、易清洗、强度大、使用寿命长的优良性倉泛。
[0014](2)、通过设计经线和纬线纤维细度结合其间距来保证了过滤布的孔隙,进而来保证过滤布的过滤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过滤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组试验片的检测数据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组试验片的检测数据图。
[0018]图中附图标记:100-第一经线;200_第二经线;300_第三经线;600_第一纬线;700-第二纬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0]一种三线复合过滤布,包括多组经线和多组纬线,所述的一组经线包括第一经线100、第二经线200和第三经线300,所述的一组纬线包括第一纬线600和第二纬线700,所述第一经线100、第二经线200、第三经线300分别按1:1:1比例排列,所述第一纬线600、第二纬线700按1:1比例排列;且第一经线100为涤纶线、第二经线200为武岩纤维线、第三经线300为氨纶纤维线;第一纬线600为聚苯硫醚纤维线、第二纬线700为聚四氟乙烯基布线;所述的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互交织,经线与纬线的交叉点处接触连接,且纬线的聚苯硫醚纤维线和聚四氟乙烯基布线之间的间距为0.2-0.4mm。通过经线和纬线的多组常规材料线组合的交织结果使其过滤布分别具有各种合成纤维的理化特性,使其过滤效率高、易脱饼、易清洗、强度大、使用寿命长的优良性能。
[0021]为了完善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多组纬线中的任意一组纬线置于任意一组经线中第一经线100的底面、第二经线200的顶面、第三经线300的底面,后连接相邻任意一组经线的另一组经线中第一经线100的顶面、第二经线200的底面、第三经线300的顶面,以此类推相邻两条经线与同一组纬线的接触面相反的循环式垂直交错连接;相邻任意一组纬线的另一组纬线分别置于上述任意一组经线中第一经线100的顶面、第二经线200的底面、第三经线300的顶面,后连接相邻任意一组经线的另一组经线中第一经线100的底面、第二经线200的顶面、第三经线300的底面,以此类推相邻的两组纬线与同一条经线的接触面相反的循环式垂直交错连接。所述聚苯硫醚纤维线的细度为0.2-0.3_,所述聚四氟乙烯基布线的细度为0.5-0.6mm,且所述的涤纶线、武岩纤维线和氨纶纤维线的细度分别为
0.2-0.4mm。两相邻经线的间隔距离为0.5-1.1mm。两相邻两组纬线中第一纬线600的间隔距离为1-1.7mm。通过设计经线和纬线纤维细度结合其间距来保证了过滤布的孔隙,进而来保证过滤布的过滤效果。
[0022]在考虑到,在不同的过滤环境,其过滤目的是不同的,且为了方便编制,所述的经线排布根据滤布的性能需要可以进行改变其一组经线中第一至第三经线的排列顺序。
[0023]本实用新型过滤袋体的其中主体为上述的复合过滤布。
[0024]从得到的三线复合过滤布取出流动方向(MD) 25毫米、横向(⑶)2.5毫米的五片试验片,以及流动方向(MD)2.5毫米、横向(CD) 25毫米的五片试验片。用定速伸长型拉伸试验机,在卡盘问100毫米、拉伸速度100毫米/分钟的条件下对前者试验片进行了拉伸试验。测定了流动方向的最大载荷、最大载荷下和断裂时(载荷为O)试验片的伸长比例,求出五片试验片的平均值。同样对后者试验片进行了拉伸试验,测定了横向的最大载荷、最大载荷F和断裂时试验片的伸长比例,求出五片试验片的平均值。分别测定图2和图3的数据图。
[0025]综上述变形图可以得出该三线复合过滤布的变形率和抗拉伸强度都高于一般的过滤布。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三线复合过滤布,包括多组经线和多组纬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经线包括第一经线、第二经线和第三经线,所述的一组纬线包括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所述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三经线分别按1: 1:1比例排列,所述第一纬线、第二纬线按1:1比例排列;且第一经线为涤纶线、第二经线为武岩纤维线、第三经线为氨纶纤维线;第一纬线为聚苯硫醚纤维线、第二纬线为聚四氟乙烯基布线;所述的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互交织,经线与纬线的交叉点处接触连接,且纬线的聚苯硫醚纤维线和聚四氟乙烯基布线之间的间距为0.2-0.4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线复合过滤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组纬线中的任意一组纬线置于任意一组经线中第一经线的底面、第二经线的顶面、第三经线的底面,后连接相邻任意一组经线的另一组经线中第一经线的顶面、第二经线的底面、第三经线的顶面,以此类推相邻两条经线与同一组纬线的接触面相反的循环式垂直交错连接; 相邻任意一组纬线的另一组纬线分别置于上述任意一组经线中第一经线的顶面、第二经线的底面、第三经线的顶面,后连接相邻任意一组经线的另一组经线中第一经线的底面、第二经线的顶面、第三经线的底面,以此类推相邻的两组纬线与同一条经线的接触面相反的循环式垂直交错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线复合过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硫醚纤维线的细度为0.2-0.3mm,所述聚四氟乙烯基布线的细度为0.5-0.6mm,且所述的涤纶线、武岩纤维线和氨纶纤维线的细度分别为0.2-0.4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线复合过滤布,其特征在于,两相邻经线的间隔距离为0.5-1.1mm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线复合过滤布,其特征在于,两相邻两组纬线中第一纬线的间隔距离为1-1.7mm。
6.一种过滤袋,包括过滤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袋体为其中含有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三线复合过滤布。
【文档编号】B01D39/08GK203954870SQ201420226915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5日
【发明者】王道龙 申请人:浙江华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