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7739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存放液体,如体液或血液的试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体液的收集及存储设备多为试管。可对体液检测时,要求试管中的体液必须达到一定的容积才能实现检测的目的。如使用试条检测时,试条置入试管时必须达到一定深度才能使试条的全部检测部分浸入液体中,即要求试管中的液体有较高的液面(离管口更近)才能使液体与试条的全部检测部分接触,因而只有试管中的液体的液面离管口近,才便于滴管汲取液体和试条的检测。可对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的体液收集时,由于儿童老人等体液的给及很少,经常不能达到检测所必须的容积量。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常规的试管100,壁厚为B1,试管的内径为D5,试管的外径为d,试管的管半径为R(轴线至试管环状侧壁外表面的距离)。

解决儿童体液收集量少的问题,解决方式为减少体液的收集量,即减少试管的容积,使较少的体液即可达到检测的要求。

减少试管的容积,不改变试管外径d的情况下:

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通过减少试管管腔的内径D1达到降低试管容积的目的,D1小于D5,但此方法的弊端是试管100的壁厚B2增加了,B2大于B1,此方法增加了试管原材料的使用量,使成本大幅提高。如图4所示,试管100的外径不变,但是壁厚B3较B1增加,内径D2较D5减少,但储液量减少有限。

如图3所示,如果在减小试管的内径D3的同时减小试管外径d1,即D3小于D5, d1小于d,虽然解决了用材量和成本的问题,又会使试管100无法直立放置于试管架上或在试管架上晃动,导致放置于试管架上的试管倾斜,甚至导致试管内液体洒出。另一方面,由于试管的开口直径减小,导致试管开口部很难与其它部件配合,如试管塞、连接件等导致灌注液体困难不便捷,其它相关功能作用也很难体现如防漏、便捷连接等,再者,减小了外径的试管无法在检测仪器上正常使用(通用检测设备无法夹住减少了外径的试管,检测设备试管架放置试管处的内径是类似的都比较大,试管外径小了放里面会晃动),不便于使用仪器的对试管中的液体直接检测。

因而如何在符合检测需求的情况下,能既减少试管的容积,又能不增加成本,试管放置于试管架时不易倾斜或晃动,试管开口部便于和其它部件的配合如防漏塞,连接件等,同时灌注液体时也容易,且试管可直接使用检测仪器对其中液体进行检测,以上情形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之一是公开一种在可降低原材料的用量,并大幅降低成本,符合检测要求的情况下,试管开口部便于和其它部件的配合如防漏塞,连接件等,减少试管容积,并同时便于试管架或检测仪器固定及便于液体灌注,与试管架配合时不易晃动的试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试管,包括环形侧壁和底封板,试管上部设有开口,试管上部用于与其他设备的配合和连接,试管中部及试管下部用于存储液体;所述试管上部与试管下部之间设有折弯,折弯可以是仅位于环形侧壁的外表面上,也可是仅位于环形侧壁的内侧面上,还可是同时在环形侧壁的外表面和环形侧壁内侧面上。如所述试管中部有折弯、或所述试管中部与试管上部连接处有折弯、或所述试管中部与试管下部的连接处有折弯;其中折弯可以是1、2个等等,试管上部管径大于试管下部管径,目的在于在采集同等高度液体时,可减少储液部的储液量。但由于因生产加工原因,如脱模过程中,管径存在小锥度,使试管下部管径略小于试管上部管径除外。

上述方案中,试管上部的环形侧壁外表面至试管轴线的最大距离为第一半径,试管中部的环形侧壁外表面至试管轴线的最大距离为第二半径,第一半径大于第二半径。还可在试管中部的环形侧壁外表面上设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与所述环形侧壁可以是一体,也可是分体配合。固定片可纵向设置于试管中部的环形侧壁外表面上,也可是横向设置于试管中部的环形侧壁外表面上。固定片的个数没有不限制,可以是1、2、3、4、5、6、7、8、9、10个等等。由于与试管架配合处的试管管径减小,试管在试管架中容易倾斜,会导致试管中的液体洒落造成污染。所述固定片用于试管放入试管架时,增加与试管架配合处的直径,使试管在试管架中不易晃动。所以,所述固定片外表面至试管轴线的最大距离为第三半径,所述第三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半径,所述第三半径可以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半径,也可略大于所述第一半径。

上述方案中,试管中部的横截面为外齿环状。如在试管中部设有轴向的凹槽,试管管腔容积减少,但试管与试管架配合处的直径不减小。也可是在试管的环形侧壁上设轴向的凸起。

上述方案中,试管中部的管径至少部分与试管上部管径相同。试管中部管径与试管上部管径可以是相同,也可是部分相同。当试管中部管径与试管上部管径相同时,折弯位于试管中部与试管下部的连接处。当试管中部管径部分与试管上部相同,即试管中部与试管上部连接附近管径相同时,折弯位于试管中部上。试管中部管径还可与试管下部管径一致,也可试管中部管径小于试管上部管径,且试管中部管径可大于试管下部管径等等。

上述方案中,试管中部的管径与试管下部管径相同,且小于试管上部管径。还可在试管中部的环形侧壁外表面上设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与所述环形侧壁可以是一体,也可是分体配合。固定片可纵向设置于试管中部的环形侧壁外表面上,也可是横向设置于试管中部的环形侧壁外表面上。固定片的个数没有不限制,可以是1、2、3、4、5、6、7、8、9、10个等等。固定片可以是360°环状,可以是C形,也可是片状。所述固定片外表面至试管轴线的最大距离为第三半径,所述第三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半径,所述第三半径可以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半径,也可略大于所述第一半径。

上述方案中,环形侧壁内侧面包括中下部环状内侧面及上部环状内侧面,所述中下部环状内侧面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上部环状内侧面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其中,所述上部环状内侧面锥度小于等于所述中下部环状内侧面锥度。所述中下部环状内侧面锥度大于2°小于等于6°。中下部环状内侧面锥度可以是2°、3°、4°等等。环形侧壁内侧面还包括连接所述中下部环状内侧面及所述上部环状内侧面的环状连接面。中下部环状内侧面及上部环状内侧面连接处可以有折弯,也可没有折弯。折弯可以是1、2、3个等。

上述方案中,上部环状内侧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与其他部件配合时密封。

上述方案中,试管的下部环形侧壁外表面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可以是为防滑凸起;可以是所述防滑结构为试管的下部为多边形;可以是所述防滑结构为锥形。

本发明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为:

1) 本发明大幅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原材料的使用量仅是现有技术的一半;

2) 本发明成本大幅减低,减轻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3) 本发明在减少试管的容积的同时并不影响试管架或检测仪器的固定。

4) 本发明有效地减少了体液收集量。

5) 本发明由于试管管口没有减小,所以灌注液体容易。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图1是现有技术试管的示意图-1。

图2为现有技术试管的示意图-2。

图3是现有技术试管的示意图-3。

图4为现有技术试管的示意图-4。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1。

图6是本发明设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2。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图5的A-A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环状固定片示意图-1。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环状固定片示意图-2。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纵向固定片示意图-1。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纵向固定片示意图-2。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具有环状固定片的试管置于固定架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具有纵向固定片的试管置于固定架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示意图-1。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示意图-2。

其中,图中:

100试管,

B1壁厚, B2壁厚, B3壁厚,

D内径,D1内径,D2内径,D3内径,D5内径,

d外径,d1外径,d2试管上部外径,d3试管中部外径,d4试管下部外径,

R管半径,

21试管上部, 22试管中部,23试管下部,24储液部

31环形侧壁,32底封板, 33开口,34折弯,

50环形侧壁内侧面,51中下部环状内侧面,52上部环状内侧面,53环状连接面,

R1第一半径,R2第二半径,R3第三半径,R4第四半径

4固定片,41固定片外表面

5凹槽,6防滑结构

7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确切地描述本发明及其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表述的内容。

实施例1:下面结合附图1、图4、图5、图6、图7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试管100,包括环形侧壁31和底封板32。环形侧壁31和底封板32围合形成储液部24。

试管100包括试管上部21、试管中部22和试管下部23。试管上部21设有开口33,开口33与储液部24连通。试管上部21用于与取液装置连接,以便使液体通过开口33流进储液部24中。试管中部22及试管下部23用于存储液体。

储液部24的内径为D。储液部24的内径D小于常规试管的管腔内径D5,储液部24的容积也较能常规试管的容积小。

试管上部21与试管中部22连接处设有折弯34,试管中部22的外表面上设有10个固定片4。固定片外表面41至试管轴线的最大距离为第三半径R3,试管上部21的环形侧壁外表面至试管轴线的最大距离为第一半径R1,试管中部22的环形侧壁外表面至轴线的最大距离为第二半径R2,第一半径R1大于第二半径R2, 第三半径R3略小于第一半径R1。

试管上部外径d2同时大于试管下部外径d4和试管中部外径d3。

试管中部22的横截面为外齿圆环状。

环形侧壁内侧面50包括中下部环状内侧面51、上部环状内侧面52以及环状连接面53,位于试管上部21的上部环状内侧面52上设有凹槽5。上部环状内侧面52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上部环状内侧面52的锥度为1°。中下部环状内侧面51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中下部环状内侧面51的锥度为3°。中下部环状内侧面51与上部环状内侧面52之间通过环状连接面53连接。

试管下部23的环状侧壁上设有防滑结构6。防滑结构6为环状的凸起。

当本发明试管高度与现有技术试管的高度一致,且试管上部的内径及外径与现有技术试管一致的情况下:

现有技术试管内径为D5,试管环形侧壁外表面至试管轴线的最大距离为管半径R。

本发明试管上部的内径与现有技术的试管内径D5相同,试管中部及下部的内径D小于D5。试管上部的第一半径R1与现有技术试管的管半径R相同,试管中部的第二半径R2小于现有技术试管的管半径R;试管中部的第二半径R2小于现有技术试管的管半径R;所以储液部24的容积减少,只要少许液体即可使试管中的液体液面位于高位,容易满足检测的试条检测的需求。由于R2小于R,使得试管的原材料用量大幅降低。但是固定片外表面至试管轴线的距离R3与常规试管的管半径R相当,使得试管100在与固定架7配合时不易晃动和倾斜。

现有技术试管重量为6g,本发明的试管重量仅为3g。

实施例2:下面结合附图1、图9、图10、图13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试管100,包括环形侧壁31和底封板32。环形侧壁31和底封板32围合形成储液部24。

试管100包括试管上部21、试管中部22和试管下部23。试管上部21设有开口33,开口33与储液部24连通。试管上部21用于与取液装置连接,以便使液体通过开口33流进储液部24中。试管中部22及试管下部23用于存储液体。

试管上部21与试管中部22连接处设有折弯34,试管中部22的外表面上设有环状的固定片4。固定片与环形侧壁31为分体配合。固定片外表面41至试管轴线的最大距离为第三半径R3,试管上部21的环形侧壁外表面至试管轴线的最大距离为第一半径R1,试管中部2的环形侧壁外表面至轴线的最大距离为第二半径R2,第一半径R1大于第二半径R2, 第三半径R3与第一半径R1相同。试管下部23的环形侧壁外表面至轴线的最大距离与试管中部2的环形侧壁外表面至轴线的最大距离相同。储液部24的内径为D。试管上部外径d2同时大于试管下部外径d4和试管中部外径d3。试管下部外径d4与试管中部外径d3相同。

当本发明试管高度与现有技术试管的高度一致,且试管上部的内径及外径与现有技术试管一致的情况下:

现有技术试管内径为D5,试管环形侧壁外表面至试管轴线的最大距离为管半径R。

本发明试管上部的内径与现有技术的试管内径D5相同,试管中部及下部的内径D小于D5。试管上部的第一半径R1与现有技术试管的管半径R相同,试管中部的第二半径R2小于现有技术试管的管半径R;试管中部的第二半径R2小于现有技术试管的管半径R;储液部24的内径D小于常规试管的管腔内径D5,储液部24的容积也较能常规试管的容积小。只要少许液体即可使试管中的液体液面位于高位,容易满足检测的试条检测的需求。由于R2小于R,使得试管的原材料用量大幅降低。但是固定片外表面至试管轴线的距离R3与常规试管的管半径R相当,使得试管100在与固定架7配合时不易晃动和倾斜。

结合图11、图12、图14可知,其余如上,

试管上部21与试管中部22连接处设有折弯34,试管中部22的外表面上设有纵向的固定片4。固定片与环形侧壁31为一体。固定片外表面41至试管轴线的最大距离为第三半径R3,试管上部21的环形侧壁外表面至试管轴线的最大距离为第一半径R1,试管中部2的环形侧壁外表面至轴线的最大距离为第二半径R2,第一半径R1大于第二半径R2, 第三半径R3与第一半径R1相同。试管下部23的环形侧壁外表面至轴线的最大距离与试管中部2的环形侧壁外表面至轴线的最大距离相同。储液部24的内径为D。试管上部外径d2同时大于试管下部外径d4和试管中部外径d3。试管下部外径d4与试管中部外径d3相同。

实施例3:下面结合附图1、图15、图16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试管100,包括环形侧壁31和底封板32。环形侧壁31和底封板32围合形成储液部24。

试管100包括试管上部21、试管中部22和试管下部23。试管上部21设有开口33,开口33与储液部24连通。试管上部21用于与取液装置连接,以便使液体通过开口33流进储液部24中。试管中部22及试管下部23用于存储液体。

试管上部21及试管中部22的内径为D5,与现有技术试管内径一致。试管下部24的内径D小于常规试管的管腔内径D5,储液部的容积也较常规试管的容积小。

试管中部22与试管下部23连接处环形侧壁31的外表面上设有折弯34。试管上部21的环形侧壁外表面至试管轴线的最大距离为第一半径R1,试管中部22的环形侧壁外表面至试管轴线的最大距离为第二半径R2,试管下部23的环形侧壁外表面至轴线的最大距离为第四半径R4,第一半径R1与第二半径R2相同, 第四半径R4小于第一半径R1。

试管上部外径d2与试管中部外径d3相同,试管上部外径d2大于试管下部外径d4。

当本发明试管高度与现有技术试管的高度一致,且试管上部及试管中部的内径及外径与现有技术试管一致的情况下:在采集同等高度的液体时,储液部的容积减少,只要少许液体即可使试管中的液体液面位于高位,容易满足检测的试条检测的需求。由于R4小于R,使得试管的原材料用量大幅降低。且在试管100与固定架7配合处,试管中部外径d3与现有技术的试管外径d相同,使得试管100在与固定架7配合时不易晃动和倾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