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间距排布滤帽的下段集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094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等间距排布滤帽的下段集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雨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下段集水装置。

背景技术:
下段集水装置安装于过滤池过滤层下段,可支撑过滤材料,并起到过滤水的集中及反冲洗水的均等分配等作用。图1显示的是普通过滤池(1)的剖面结构。下段集水装置(2)如图1所示,安装于过滤池(1)碎石支持层的下段。下段集水装置(2)的类型有多孔管形式或Hoiler形式、滤帽形式等,如图1所示,滤帽形式是将多个滤帽(4)进行垂直埋设。图2显示的是众所周知的下段集水装置(2)的反冲洗过程,反冲洗时如果没有形成均等的流量分布,会出现冲洗不充分的部分,会出现过滤一侧的部分堵塞及死水。众所周知的下段集水装置(2)如图3所示,内部有滤帽(4)垂直埋设,多个滤板(3)形成并列排布结构,因结构原因滤板(3)之间会出现一定间距,从而相邻滤板(3)边缘埋设的滤帽(4)之间的距离会相对拉长。特别是滤板(3)的边角部位滤帽(4)不能形成正常反冲洗,如图3所示,该区间为中心通常会出现死水区域(d)。不仅如此,如图1所示结构的下段集水装置(2)在滤板(3)底面产生污泥,引起水质下降,这也是实情。专利文献:1.大韩民国专利注册第10-0756820“利用水和空气进行反冲洗的下段集水装置”。2.大韩民国实用新型注册第20-0258668号“过滤池的下段集水装置”。3.大韩民国实用新型注册第20-0156598号“快速过滤池的下段集水装置”。4.大韩民国实用新型注册第20-0253322号“下段集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等间距排布滤帽的下段集水装置,可以有效消除集中发生在下段集水装置滤板之间的死水区域。本发明的其他目的还在于提供可冲洗滤板底面部位的下段集水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等间距排布滤帽的下段集水装置,包括以一定间距设置的多个支撑柱;及内部装有等间距排布的滤帽且四个边角置于支撑柱上端的多个滤板;所述滤板的四个边角上端凹陷形成特定形状的装配槽,以所述支撑柱为中心相邻的多个滤板的装配槽形成无缝连接;所述连接的多个滤板的装配槽内部装有垫片;一部分滤板装配的滤帽间距和相邻的两个滤板的滤帽最小间距差在临界值之内。各滤板平端面的边角部位是被切开的方形,这样可减少滤板间距。每个滤板四个边角上端形成”L”形状凹陷的装配槽,相邻的滤板合在一起形成十字槽,装配相同的十字形状的垫片后用不收缩灰泥勾缝。十字状的垫片建议用金属材料制作。滤帽由滤帽壳和中空管构成,滤帽壳埋入上述滤板中,中空管则插入上述滤帽壳中进行装配。上述中空管的外壁有一个以上的通孔,此时,中空管在上述滤帽壳中完全装配好的情况下,上述通孔在滤帽壳下端正下方刚刚露出。另一方面,上述支撑柱由混凝土材料构成,立柱上端为十字形状的撑托梁与立柱形成一体。撑托梁中央内部有金属材质的L型螺栓,在支撑柱中央上端露出。此时,多个支撑柱的撑托梁没有相连而是被隔开。本发明的等间距排布滤帽的下段集水装置,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发明,在全部区域可保持滤帽之间的固定间距,可排除滤板缝隙间出现的死水区域。不仅如此,滤帽壳下端形成通孔后,反冲洗时可清除滤板下端的异物质。根据上述原理,可有效清除影响净水质量的污泥,根本上改进死水引起的恶臭或净水过程中的不良因素。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应用现有技术的集水装置结构的图纸;图2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反冲洗过程的图纸;图3是说明应用现有技术的下端集水装置的死水区域的图纸;图4是本发明的支撑柱和垫片结构的图纸;图5是本发明的滤板结构的图纸;图6是本发明的滤帽结构的图纸;图7是本发明在滤板中装配滤帽的过程的图纸;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下端集水装置施工过程的图纸;图9是本发明的下段集水装置反冲洗过程的图纸;图中标记为:100:滤板;110:装配槽;200:滤帽;210:滤帽头;201:窄缝;220:中空管;202:滤帽壳装配部;203:通孔;230:滤帽壳;300:支撑柱;310:撑托梁;320:支柱;330:锚固螺栓;400:垫片;410:装配孔;10:装配螺母;20:无收缩灰泥。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及所附图纸详细阐述说明本发明,图纸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所指为同一个构成要素。发明的详细说明或专利申请范围内任意构成要素“包含”其他要素时,只要没有特别相反的说明,不得解释为只是由该构成要素组成,而应理解为包含其他构成要素。本发明的等间距排布滤帽的下段集水装置的施工过程如下:多个支撑柱300以纵横方向等间距设置,滤板100的各个边角置于支撑柱300上面,用螺母10配垫片400装配,最后用无收缩灰泥20进行勾缝,从而完成施工。图4说明的是支撑柱300和垫片400的结构。支撑柱300最好用混凝土材料做成,支柱320上端形成十字形状的撑托梁310。如图4(b)所示,制作支撑柱300时,立柱中间上端应事先埋设金属材质的锚固螺栓330。锚固螺栓330应为L形状,L形弯曲的下端部分埋在立柱里,呈直线的上端部分在支撑柱300上端中央露出。露出来的部分应比滤板100垫片装配槽110和垫片400厚度之和同长或稍长。这样竖立的多个支撑柱300在纵向和横向间距与各滤板100的长度和宽度相同。各支撑柱300的撑托梁310的上端面应位于同一平面,施工时要调整好高度和倾斜度。各支撑柱300的撑托梁310应该相互不接触并隔开。垫片400应由金属材料做成,并有十字形状的平端面。图5显示了滤板100结构。滤板100有四个边角具有切开的方形平端面,各边角置于支撑柱300的撑托梁310上面。各滤板100的内部装有滤帽200。滤板100由混凝土材料做成,灌混凝土时将滤帽200的滤帽壳230以一定间距垂直埋设。滤帽壳230的长度应和滤板100厚度相同。每个滤帽壳230在滤板100的上面和底面露出。滤帽壳230形成中空管结构,多个滤帽壳230连通滤板100的上面和底面。各个滤板100的四个边角以一定形状凹陷形成装配槽110。装配槽110在滤板100的四个边角上面形成,如有必要也可以在四个边角的底面也形成装配槽110。装配槽110如图5所示,应形成”L”形状的凹陷结构。图6显示了滤帽200的结构。滤帽200由形成窄缝201的滤帽头210和中空管220成为一体,另外还有滤帽壳230零件。反冲洗时通过滤帽200的底面流入的水和空气通过滤帽头210的窄缝201进行喷射。滤帽壳230在制作滤板100时直接被埋在里面,如图7所示,将滤板100置于支撑柱300的上面后,中空管220插入滤帽壳230内进行装配。中空管220的外面是带螺纹的滤帽壳装配部202,滤帽壳230的内部插入中空管220转动就可以装配好。另一方面中空管220的外壁形成一个以上的通孔203。中空管220完全装配到滤帽壳230内时,上述通孔203在紧邻滤帽壳230下面的位置露出。即,滤帽200装配到滤板100的状态下,通孔203在紧邻滤板100底部处露出。通孔203是反冲洗时为了从滤板100的底面喷射水或空气而形成的,最好在靠近滤板100的底面和滤帽壳230的底面5厘米范围内形成。图8是说明了本发明的等间距排布滤帽的下段集水装置的施工过程。如图8(a)所示,多个支撑柱300在纵向和横向都保持固定距离。如图8(b)所示,滤板100置于支撑柱300的撑托梁310上面。滤板100的长度与支撑柱300间距相同,但滤板100的各个边角部分被切开,形成了八角形的平端面,通过切开的部分锚固螺栓330上端在滤板100的垫片装配槽110上面露出。一个支撑柱300上放4个滤板100的边角,相邻的4个滤板100上面的装配槽110如图8(c)所示可实现无缝连接。连接的垫片装配槽110如图8(c)所示形成十字形状,里面放上垫片400,通过垫片400中央形成的装配孔410插入锚固螺栓330的上端部。此后利用装配螺母10固定于锚固螺栓330的上端部。垫片400的形状和大小与相邻4个垫片装配槽110形成的空间平端面相吻合。另外,设计时各滤板100里安装的滤帽200的纵横间距大体相同,相邻的两个滤板100的滤帽200间最小间距也应与此相同。即,任何一个滤板100的最靠外的滤帽200和滤板100的外壁之间的最小设计距离,应比该滤板100上安装的多个滤帽200间距的一半要小。如图5所示,滤板100的垫片装配槽110形成”L”形状,装配时滤板100的各个边角最靠近外边缘的滤帽200离该滤板100的外边缘要足够近。实际施工时,滤板100之间会出现细小缝隙,即使这样,相邻的两个滤板100的相邻部分的两个滤帽200间距与滤板100内部安装的滤帽200间距应一致。如图8(d)所示,垫片装配槽110和相邻滤板100之间用无收缩灰泥20进行勾缝。这样就完成了本发明的下端集水装置的施工。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等间距排布滤帽的下段集水装置反冲洗过程的图纸。如图9所示,滤帽200的下面有水和空气流入,其中一部分水和空气通过通孔203向外喷射。喷射的水和空气用来洗涤滤板100底部。通过上述实施例,详细阐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记述事项对上述实例可进行多种变更。另外虽然没有明确图示或说明,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内具有通常知识的人根据本发明的记录事项将其技术思想所进行多种变形,这依然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特此声明。所附图纸是为了通过上述实例说明本发明的目的而做出的,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不应解释为仅限于此类实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