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尾气处理的喷射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8781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用于尾气处理的喷射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废气的化学或生物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尾气处理的喷射塔。



背景技术:

吸收塔是实现吸收操作的设备。按气液相接触形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气体以气泡形态分散在液相中的板式塔、鼓泡吸收塔、搅拌鼓泡吸收塔;第二类是液体以液滴状分散在气相中的喷射塔、文氏管、喷雾塔;第三类为液体以膜状运动与气相进行接触的填料吸收塔和降膜吸收塔。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动方式可以逆流也可并流。通常采用逆流操作,吸收剂以塔顶加入自上而下流动,与从下向上流动的气体接触,吸收了吸收质的液体从塔底排出,净化后的气体从塔顶排出。

其中喷射塔是借助收缩管造成高速射流,高速射流通过喉管时,由于喷射造成的负压,对气体有抽吸作用,与进入喷射塔内的液体或气体进行激烈混合,液滴在高速射流下雾化,达到高效的气液接触进行传质,该类设备结构简单,处理气量大,但是由于喷射进入塔内的吸收液在塔内停留时间短,导致气液接触时间短,对吸收效率有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尾气处理的喷射塔,使用该喷射塔时,吸收液在塔内的停留时间更长,气液接触时间延长,从而提高了吸收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用于尾气处理的喷射塔,包括塔体、喷射管和安装在塔体内的若干塔板,所述塔体下部开设进气口和排液口,塔体上部开设出气口,所述喷射管位于塔体内的上部,每块塔板上均开设有若干阵列布置的倾斜孔,从上至下的第一块塔板上方以及相邻塔板之间均设有倾斜布置的若干缓冲板,相邻缓冲板分别位于塔体内的相对侧壁上且上下错位布置,所述喷射管的出口与第一块塔板上方的缓冲板表面相对布置。

本方案的原理:具体使用时,待处理的尾气从进气口进入塔体内,并从下向上流动,吸收液从喷射管喷射出,喷射管喷出的吸收液首先碰撞在缓冲板的表面,吸收液随后被抛洒,吸收液与尾气接触后,将尾气中的粉尘、颗粒及二氧化硫吸附。

本方案的效果:1、本方案中,塔体内设有若干缓冲板,且相邻缓冲板分别位于塔体内的相对侧壁上且上下错位布置,喷射管喷出至第一块缓冲板表面的吸收液被第一缓冲板抛洒,随后落下的吸收液又经第二块缓冲板抛洒,如此循环,这样就能使吸收液在塔内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延长气液接触时间,提高了吸收效率;2、另外缓冲板在塔体内形成弯折的气体通道,待处理的尾气会沿气体通道流动,这样就能延长气体在塔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延长气液接触时间;3、每块塔板上均开设有若干阵列布置的倾斜孔,气体通过塔板之后,气体形成的流动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延长气体流动的路径,延长气液接触接触时间。

优化方案1,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缓冲板与塔体内壁铰接,缓冲板与塔体内壁之间设有弹性件。吸收液喷在缓冲板的表面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缓冲板发生摆动,这样能改变吸收液的抛洒方向和力度,从而使吸收液的分散面积更大,从而提高吸收效果。

优化方案2,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倾斜孔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15-45°,且倾斜孔的方向与塔板上相应倾斜孔对应位置的径向垂直。按上述方式设置时,经过塔板后的气体沿塔板周向流动,这样能使气液接触更充分,吸收效果好。

优化方案3,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倾斜孔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15-45°,且倾斜孔的方向与塔板上相应倾斜孔对应位置的径向平面垂直,塔体内相邻塔板上倾斜孔的倾斜方向相反。按上述方式设置时,气体经过相邻的一块塔板时沿倾斜方向流出,经过另一块塔板时,气体流动方向发生变化,在上述变化过程中,气液接触时间延长,吸收效果更好。

优化方案4,对基础方案、优化方案1-3任一项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缓冲板的上表面设有弯折的折流板。在缓冲板上的吸收液不会顺着缓冲板直接流走,而是在缓冲板上弯折流动,这样能充分吸收尾气中的粉尘及二氧化硫等。

优化方案5,对基础方案、优化方案1-3任一项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弹性件为不锈钢压簧。不锈钢压簧不易生锈,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尾气处理的喷射塔实施例1或2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用于尾气处理的喷射塔实施例1或2中缓冲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用于尾气处理的喷射塔实施例1中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用于尾气处理的喷射塔实施例2中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塔体10、进气口11、出液口12、出气口13、喷射管20、塔板30、倾斜孔31、缓冲板40、弹性件50、折流板60。

实施例1

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用于尾气处理的喷射塔,包括塔体10、喷射管20和安装在塔体10内的若干塔板30,塔体10下部开设进气口11和排液口,塔体10上部开设出气口13,喷射管20位于塔体10内的上部,每块塔板30上均开设有若干阵列布置的倾斜孔31,从上至下的第一块塔板30上方以及相邻塔板30之间均设有倾斜布置的两块缓冲板40,相邻缓冲板40分别位于塔体10内的相对侧壁上且上下错位布置,喷射管20的出口与第一块塔板30上方的缓冲板40表面相对布置。

本实施例中,缓冲板40与塔体10内壁铰接,缓冲板40与塔体10内壁之间设有弹性件50,本实施例的弹性件50为不锈钢压簧,不锈钢压簧不易生锈,使用寿命长。吸收液喷在缓冲板40的表面时,在不锈钢压簧的作用下,缓冲板40发生摆动,这样能改变吸收液的抛洒方向和力度,从而使吸收液的分散面积更大,从而提高吸收效果。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倾斜孔31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30°,且倾斜孔31的方向与塔板30上相应倾斜孔31对应位置的径向垂直。按上述方式设置时,经过塔板30后的气体沿塔板30周向流动,这样能使气液接触更充分,吸收效果好。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缓冲板40的上表面设有弯折的折流板60。在缓冲板40上的吸收液不会顺着缓冲板40直接流走,而是在缓冲板40上弯折流动,这样能充分吸收尾气中的粉尘及二氧化硫等。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倾斜孔31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30°,且倾斜孔31的方向与塔板30上相应倾斜孔31对应位置的径向平面垂直,塔体10内相邻塔板30上倾斜孔31的倾斜方向相反。按上述方式设置时,气体经过相邻的一块塔板30时沿倾斜方向流出,经过另一块塔板30时,气体流动方向发生变化,在上述变化过程中,气液接触时间延长,吸收效果更好。

具体工作流程:

下面以实施例1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具体使用时,待处理的尾气从进气口11进入塔体10内,并从下向上流动,吸收液从喷射管20喷射出,喷射管20喷出的吸收液首先碰撞在缓冲板40的表面,吸收液随后被抛洒,吸收液与尾气接触后,将尾气中的粉尘、颗粒及二氧化硫吸附。

本方案中,塔体10内设有若干缓冲板40,且相邻缓冲板40分别位于塔体10内的相对侧壁上且上下错位布置,喷射管20喷出至第一块缓冲板40表面的吸收液被第一缓冲板40抛洒,随后落下的吸收液又经第二块缓冲板40抛洒,如此循环,这样就能使吸收液在塔内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延长气液接触时间,提高了吸收效率;另外缓冲板40在塔体10内形成弯折的气体通道,待处理的尾气会沿气体通道流动,这样就能延长气体在塔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延长气液接触时间;每块塔板30上均开设有若干阵列布置的倾斜孔31,气体通过塔板30之后,气体形成的流动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延长气体流动的路径,延长气液接触接触时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