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含铅废水的吸附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7065发布日期:2018-06-30 06:0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含铅废水的吸附材料。



背景技术:

铅及其化合物是一种不可降解的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废水、废气、废渣大量流入环境,通过食物链、土壤、水与空气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人体,损害造血系统,引起贫血、神经系统末稍神经炎,还可随血液流入脑组织,损害小脑和大脑皮质细胞,干扰新陈代谢活动,引起脑损伤,而且铅毒性持久,半衰期长达10年,不易被人体排出,任何程度的铅污染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废水中的总铅为第一类污染物,含铅废水如需排放,总铅在车间排放口必须达到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排放标准。

目前,处理废水中重金属铅离子,工业上一般采用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另外,液膜法和生物吸附法是新兴的含铅废水的处理方法,目前处于研究阶段,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化学沉淀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效果好,目前,对高浓度、大流量的含铅废水的处理应用较普遍,但费用高、处理量小、选择性差、污泥量大、污泥不易处理、易造成二次污染。离子交换法具有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铅离子脱除率高,而且处理得当可使再生液作为资源回收,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但是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树脂易受污染或氧化失效,再生频繁,再生问题也存在一定的困难。电解法工艺成熟,具有去除率高,无二次污染,所沉淀的重金属可回收利用,对废水水质变化适应性较强,反应时间短,但处理大量废水时能耗大,电极金属耗量大,不适合高浓度废水。液膜法净化了水质,又富集回收了重金属,起到双重功效,但由于液膜技术难度大,用于制备乳化剂液膜的表面活性剂品种少、性能差、破乳技术不过关等,阻碍了该法的工业化。生物吸附法不使用化学药剂,污泥量极少,无二次污染、排放水可回用,菌泥中金属可回收且菌泥可用作肥料,微生物对铅离子在低浓度下处理效果好,但易受pH值、温度、金属离子浓度、生物膜的培养条件、共存重金属离子等较多因素影响。所以对含铅废水处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危害非常重要,急需一种高效处理含铅废水的复合材料来解决铅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处理含铅废水的吸附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处理含铅废水的吸附材料,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氧化石墨烯3-8份、β-环糊精2-11份、壳聚糖10-15份、硅烷偶联剂1-5份、醋酸15-25份、硬脂酰胺3-7份、苯甲酸甲酯1-4份、二氧化锰3-6份、纳米硅藻土12-20份。

所述的氧化石墨烯是利用Hummers法制备的,即将浓硫酸中的高锰酸钾与石墨粉末经氧化反应之后,得到棕色的在边缘有衍生羧酸基及在平面上主要为酚羟基和环氧基团的石墨薄片,此石墨薄片层可以经超声或高剪切剧烈搅拌剥离为氧化石墨烯。

所述的纳米硅藻土粒度为300-500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制成的吸附材料为具有高孔隙度、高比表面积的复合型材料,对铅有强吸附能力,吸附过程快速、高效,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以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一种处理含铅废水的吸附材料,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氧化石墨烯3-8份、β-环糊精2-11份、壳聚糖10-15份、硅烷偶联剂1-5份、醋酸15-25份、硬脂酰胺3-7份、苯甲酸甲酯1-4份、二氧化锰3-6份、纳米硅藻土12-20份。

所述的氧化石墨烯是利用Hummers法制备的,即将浓硫酸中的高锰酸钾与石墨粉末经氧化反应之后,得到棕色的在边缘有衍生羧酸基及在平面上主要为酚羟基和环氧基团的石墨薄片,此石墨薄片层可以经超声或高剪切剧烈搅拌剥离为氧化石墨烯,并在水中形成稳定、浅棕黄色的单层氧化石墨烯悬浮液。

所述的纳米硅藻土粒度为300-500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