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触媒处理技术的污染气体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916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光触媒处理技术的污染气体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状况越来越关注,尤其是对于空气环境的问题,如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严重的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空气净化器是一种能够有效的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并有效的提高空气清洁度的装置。通过空气净化器能够有效的去除空气中存在的粉尘、花粉、甲醛、细菌等成分,使得人们在呼吸经过净化后的空气时,能够更加的安全、放心,并有效的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几率。

光触媒是一种以纳米级二氧化钛等材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半导体材料的总成。将光触媒涂布于基材的表面,在紫外光的照射作用下,其能够产生强烈的催化降解功能,并通过催化降解功能能够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且还能够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因此,光触媒也被应用于空气净化领域。

然而,目前的光触媒空气净化装置通常由于结构上的设计不合理,使得光触媒无法高效的发挥其催化降解功能,也就使得空气净化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应用更加方便,同时保证空气净化效率更高的光触媒净化装置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光触媒处理技术的污染气体处理装置,通过有效的改进内部结构,使得光触媒的净化作用发挥的更加完全,有效的保证空气净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光触媒处理技术的污染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风扇架、风扇、紫外灯架、过滤板、紫外灯;

外壳体的一侧面开口,并与风扇架连接,外壳体的另一侧面上设有出风孔;

风扇架未连接外壳体的一侧面上设有入风孔;

风扇连接在风扇架内部;

紫外灯架连接在外壳体两侧面的内部;

过滤板连接在外壳体的内部,且过滤板面向风扇架设置;

过滤板具有与正弦函数图形相同的曲面结构,在过滤板的波峰和波谷的中心处分别设有一个贯通孔;

紫外灯为两个,且两个紫外灯分别通过过滤板波峰或波谷上的贯通孔后连接紫外灯架。

其中,过滤板的表面上覆盖光触媒。

优选的,外壳体两侧面上覆盖有遮光布。

优选的,过滤板表面设有波浪形槽。

优选的,过滤板为多个,且多个过滤板分别连接在外壳体的内部。

优选的,光触媒为纳米级二氧化钛。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光触媒处理技术的污染气体处理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应用方便的优点,通过有效的增大过滤板的面积,有效的增大过滤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保证了污染气体的净化效果,并提高了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光触媒处理技术的污染气体处理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图中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为外壳体,2为风扇架,3为风扇,4为紫外灯架,5为过滤板,6为紫外灯。

以下具体以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光触媒处理技术的污染气体处理装置,包括:外壳体1、风扇架2、风扇3、紫外灯架4、过滤板5和紫外灯6组成。

外壳体1可选为具有矩形体结构的箱体或其他具有规则结构的箱体,例如:正方体、圆柱体、梯形体等箱体结构。

外壳体1的一侧面为开口设计,另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口。

在外壳体1开口的一侧面上连接风扇架2,且风扇架2未连接外壳体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入风口。

同时,在风扇架2的内部连接风扇3,以便风扇3能够在风扇架2的内部工作,并改动空气的流动。

连接后的外壳体1与风扇架2,空气会经过风扇架2上的入风口流入风扇架2的内部,并在风扇3的作用下,通过外壳体1开口的侧面流入外壳体1的内部,并最终自外壳体1另一侧面上的出风口流出外壳体1。

根据附图1的方位关系,即外壳体1的左侧连接风扇架2,且风扇架2的左侧面上设置有入风口,而外壳体1的右侧面上设置有出风口。

进一步的,风扇3可设置为多个,且将多个风扇3分别均匀的连接在风扇架2的内部,以便保证气体处理装置能够抽入足够多的气体来进行净化处理。

在外壳体1的内部还连接有紫外灯架4,且紫外灯架4连接在外壳体 1两侧面的内部,以便后续安装紫外灯6后,紫外灯6能够有效地贯穿外壳体1的内部,并进一步的保证气体净化处理过程的有效进行。

进一步的,在紫外灯架4的一侧面上还可连接有镇流器,并通过镇流器来控制紫外灯6,即,由镇流器来控制紫外灯5的工作。

其中,镇流器的工作参数可选择为220V、50Hz,同时,镇流器的驱动电路可连接在外壳体1或风扇架2的内部,并通过电路连接驱动电路和镇流器,以此来实现对镇流器的驱动,并进一步的驱动紫外灯6的工作。

在外壳体1的内部还连接有过滤板5,且过滤板5还设置为面向风扇架2设置,以便将过滤板5设置在外壳体1内部气体的流路上,即气体通过外壳体左侧进入外壳体1内部后,需要经过过滤板5后才能够到达外壳体1右侧面上的出风孔,并排出外壳体1,实现气体的净化处理过程。

为使气体的净化处理过程更加全面、有效,需要适当的增加过滤板5的接触面积,以便保证过滤板5能够更好的与气体接触,因此,本实施例中,过滤板5的结构可设置为与正弦函数图形相同的曲面结构,使得过滤板5的有效面积得到增大。

同时,由于过滤板5设置为与正弦函数图形相同的曲面结构,则过滤板5上必然具有相应的波峰和波谷,即过滤板5上相应的存在凸起和凹陷。且,在过滤板5上相应的波峰和波谷的中心处分别设有一个贯通孔,以便后续将紫外灯6通过该贯通孔而连接在外壳体1上。

同时,在过滤板5的表面上均匀的覆盖有光触媒,以便通过光触媒的催化降解功能来对气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净化等操作。

进一步的,连接在外壳体1内部的过滤板5可为多个,通过多层设置过滤板5使得气体在流动过程中经过多层过滤板5的净化处理,以更加全面的对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并使最终排出气体处理装置的气体能够更加的干净。

进一步的,过滤板5的表面上还可设有波浪形槽,即过滤板5的表面上并不是平面结构,而是将过滤板5的表面上设置有整齐或非整齐排列的凸起部和下凹部,以此来增加过滤板5的表面积,并进一步的增加过滤板5表面上副高的光触媒的量,并促使对空气的过滤净化更加的全面。

进一步的,光触媒可选择为具有纳米级细度的二氧化钛,以便能够有 效的保证光触媒具有良好的工作特性。

由于在过滤板5上设有两个贯通孔,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紫外灯6,且两个紫外灯6分别通过过滤板5上位于波峰或波谷的贯通孔后连接紫外灯管4,并固定紫外灯6。

具体的说,一个紫外灯6穿过过滤板5上位于波峰的贯通孔后连接紫外灯架4;而另一个紫外灯6穿过过滤板5上位于波谷的贯通孔后连接紫外灯架4。

进一步的,外壳体1内部的过滤板5由于具有相同的结构,在外壳体1内部设置有多个过滤板5时,可将所有的过滤板5按照同样的方位、形式设置,即相互平行的设置;而多个过滤板5也可通过非对称的设置,例如将两个相同的过滤板5相对的设置,以便确保更加有效的对气体进行净化处理。

以此来设置过滤板5,使得过滤板5能够更加高效、全面的与空气相接处,并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

进一步的,由于外壳体1的右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孔,以及风扇架2的左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入风孔,因此,紫外灯6在工作时,其发出的紫外光将能够通过入风孔和出风孔而照出外壳体1。

然而,由于紫外光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因此,人们不宜长时间接触紫外光的照射,基于此,在外壳体1的两侧面上分别覆盖有一层遮光布,以便通过遮光布防止紫外光的外露,同时,遮光布应选择为不会阻碍气体流通的材质,并且遮光布的设置还能够有效的将气体中的大分子物质隔离在外壳体1的外部,力如沙尘等,使得过滤板5的工作更加的有效,防止大分子物质破坏其结构。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外壳体1可选择为金属材质制成,例如:铝材质、铝合金材质等,同时还需在金属材质的外表面上覆盖一层绝缘漆,防止人们接触到外壳体1外表面上发生触电危险。

本实施例的基于光触媒处理技术的污染气体处理装置的工作流程为:

通过风扇3的转动,将气体自入风孔中吸入外壳体1的内部,同时,由于风扇3的不断工作,使得气体将不断的在外壳体1中被自左向右的挤压,以使得气体一层一层的通过外壳体1内部的过滤板5。

并且,由于紫外灯6的照射,使得过滤板5表面上的光触媒能够有效的与气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反应,保证气体能够有效的进行净化处理,并最终将经过过滤板5净化处理后的气体通过出风孔排出外壳体1,完成气体的净化处理过程。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过滤板结构的改进设置,使得气体能够更加全面有效的得到过滤,并且在增大过滤板上光触媒的接触面积的同时,还增加了紫外光的照射量,使得气体与过滤板上的光触媒的净化反应更加的有效,使得空气的净化更加的完全。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光触媒处理技术的污染气体处理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应用方便的优点,通过有效的增大过滤板的面积,有效的增大过滤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保证了污染气体的净化效果,并提高了净化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适当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