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背压全自动反冲吸多筒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2684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低背压全自动反冲吸多筒过滤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尤其是低背压全自动反冲吸多筒过滤器。



背景技术: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的利用和处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江河湖海等自然水体中均含有大量的浮游动物、藻类、细菌、病原菌等生物。尤其在淡水中,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排入水中的各种污染物不断增加,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工业用水、井水、河水、湖水、空调循环水、船舶压载水等都需要过滤,以保护资源和生态系统。过滤器是去除水中各类生物的有效措施,但藻类,尤其是栅藻,可与细菌同时附着在水中有机物碎片和其他水生植物体上,形成胶质层,吸附有机物,极易堵塞滤芯网孔,严重影响过滤器的过滤效果,甚至对过滤器造成损伤。

综上所述,采用过滤的处理工艺是非常必要的。且通过实验证明,低背压全自动冲吸过滤器可以实现过滤网的双面清洁,提高反冲吸效率和反冲吸间隔时间,降低反冲吸耗水量。

对于该种低背压全自动反冲吸过滤器,单根过滤网结构在设计上可以较好的满足要求。但当多根过滤网并列同时排布于同一个过滤器壳体中时,即多筒过滤器,则需要在壳体上同时开与过滤网数目相同的排污口和高压引水口,与之相对的排污泵、高压引水泵以及外接管道和外接法兰都需要按相同数目增加,导致整个多筒过滤器结构繁冗复杂,加工制造成本升高,且不利于设备的安装和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低背压全自动反冲吸多筒过滤器,实现了仅通过一个高压泵和排污泵就可以完成高压引水和排污,成本低,维护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背压全自动反冲吸多筒过滤器,包括腔体,腔体内设有至少两个过滤装置和与过滤装置对应的反冲洗装置,其中,所述腔体内还设有高压腔和排污腔,排污腔设置在高压腔的上方,中间隔板位于高压腔和排污腔之间;

排污腔由排污腔上盖板、中间隔板、排污腔外围板和排污腔内围板围合而成,其中排污腔外围板位于排污腔上盖板的两端,排污腔内围板分别位于排污腔外围板的内侧,排污腔上盖板、中间隔板、排污腔外围板和排污腔内围板组成的腔体为排污腔,排污腔上盖板上开有与过滤装置对应的数个传动轴安装孔,传动轴安装孔内设有可上下运动的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与过滤装置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在排污腔内,传动轴与排污腔上盖板的接触处设 有排污轴套,排污轴套固定在排污腔上盖板上,排污腔外围板上设有排污口;

高压腔由高压腔下底板、中间隔板、高压腔外围板和高压腔内围板围合而成,其中高压腔外围板位于高压腔下底板的两端,高压腔内围板分别位于高压腔外围板的内侧,高压腔下底板、中间隔板、高压腔外围板和高压腔内围板组成的腔体为高压腔,中间隔板上开有与反冲洗装置对应的数个高压引水细管安装孔,排污腔上盖板上的传动轴安装孔与对应设置在中间隔板上的高压引水细管安装孔为同心孔,高压引水细管安装孔内设有高压引水细管,高压引水细管的一端与反冲洗装置连接,另一端设置在高压腔内,高压引水细管设置在传动轴内,且高压引水细管与传动轴同轴,高压引水细管的外壁与传动轴的内壁之间形成传动污水腔,高压引水细管与中间隔板的接触处设有高压排污轴套,高压排污轴套固定在中间隔板的上表面,高压腔外围板上设有高压清洗注水口。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机封头组件,电机封头组件固定设置在腔体的上方,电机封头组件的顶部设有与过滤装置对应的数个驱动马达,驱动马达驱动传动轴上下运动。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滤芯组件和滤芯固定板,滤芯组件的底端固定在滤芯固定板上,排污腔上盖板与滤芯固定板固定连接。

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射流组件,高压引水细管的一端与反冲洗装置的射流组件连接。

所述腔体上固定有排污直管,排污直管的一端连接排污口,排污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与排污泵连接的排污外接法兰,从而将污水排出腔体外。

所述腔体上固定有高压引水管,高压引水管的一端与高压清洗注水口连接,高压引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与增压泵连接的高压外接法兰,从而向腔体内引入高压水。

所述排污腔和高压腔可以呈圆环状,且排污腔和高压腔的圆环的内圆直径和外圆直径分别相同。排污腔和高压腔的形状并不限于圆环形,排污腔和高压腔的大小和容量可根据排污量、高压冲洗耗水量以及传动轴行程改变。

排污腔上盖板和滤芯固定板之间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减少焊接变形,拆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实现了仅通过一个高压泵和排污泵就可以完成高压引水和排污的目的;

(2)排污腔和高压腔同时设计在过滤器壳体内部,结构紧凑,过滤器的整体高度降低;

(3)成本降低,维护方便;

(4)排污腔和高压腔可以缓冲进口原水对滤网的直接冲击,起到保护过滤网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低背压全自动反冲吸四筒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低背压全自动反冲吸四筒过滤器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低背压全自动反冲吸四筒过滤器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污腔和高压腔结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A-A向视图。

图中:1驱动马达;2螺杆腔;3电机封头组件;4连接螺栓;5腔体;6出水口;7射流组件;8传动污水腔;9滤芯组件;10高压引水细管;11滤芯固定板;12排污轴套;13高压排污轴套;14高压腔;15排污外接法兰;16进水口;17支腿组件;18高压外接法兰;19高压引水管;20压力表;21排污直管;22传动轴安装孔;24排污口;25高压清洗注水口;26排污腔;27排污腔上盖板;28排污腔内围板;29排污腔外围板;30高压腔下底板;31高压腔内围板;32高压腔外围板;33中间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的低背压全自动反冲吸多筒过滤器包括电机封头组件3和腔体5,电机封头组件3设置在腔体5的上方,电机封头组件3和腔体5之间通过连接螺栓4固定连接。驱动马达1设置在电机封头组件3的顶部,螺杆腔2设置在驱动马达1的下方,驱动马达1驱动的螺杆设置在螺杆腔2内。所述腔体5内设有过滤装置和反冲洗装置,其中所述过滤器包括滤芯组件9和滤芯固定板11,滤芯组件9的底端固定在滤芯固定板11上。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四组过滤装置,即本实用新型为低背压全自动反冲吸四筒过滤器,对应的在电机封头组件3上设有四个驱动马达1和四个螺杆腔2。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射流组件7,过滤器包括与过滤装置对应的四组反冲洗装置。

如图4所示,腔体5内还设有高压腔14和排污腔26,排污腔26设置在高压腔14的上方。排污腔26和高压腔14均呈圆环状,且排污腔26和高压腔14的圆环的内圆直径和外圆直径分别相同,中间隔板33位于高压腔14和排污腔26之间,中间隔板33作为排污腔下底板的同时,还是高压腔的上盖板。

如图5所示,排污腔26由排污腔上盖板27、中间隔板33、排污腔外围板29和排污腔内围板28组合焊接而成,其中排污腔外围板29位于排污腔上盖板27的两端,排污腔内围板28分别位于排污腔外围板29的内侧,排污腔上盖板27、中间隔板33、排污腔外围板29和排污腔内围板28组成的腔体为排污腔26。排污腔上盖板27上开有四个传动轴安装孔22,传动轴安装孔22内设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分别与四个过滤装置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在排污腔26内,同时驱动马达1驱动传动轴上下运动。传动轴与排污腔上盖板27的接触处设有排污轴套12,排污轴套12通过过盈配合或者螺栓固定等方式固定在排污腔上盖板27上。排污腔外围板29上设有排污口24,排污口24连接排污直管21,排污直管21与排污外接法 兰15连接,通过排污外接法兰15与排污泵连接以达到排污的目的,排污直管21设置在腔体5上。排污腔上盖板27和滤芯固定板1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从而减少焊接变形,拆装方便。

高压腔14由高压腔下底板30、中间隔板33、高压腔外围板32和高压腔内围板31组合焊接而成,其中高压腔外围板32位于高压腔下底板30的两端,高压腔内围板31分别位于高压腔外围板32的内侧,高压腔下底板30、中间隔板33、高压腔外围板32和高压腔内围板31组成的腔体为高压腔14。中间隔板33上开有四个高压引水细管安装孔,排污腔上盖板27上的传动轴安装孔22与对应的设在中间隔板33上的高压引水细管安装孔为同心孔,高压引水细管安装孔内设有高压引水细管10,高压引水细管10的一端分别与四个反冲洗装置的射流组件7连接,另一端设置在高压腔14内。高压引水细管10设置在传动轴内,且高压引水细管10与传动轴同轴,高压引水细管10的外壁与传动轴的内壁之间形成传动污水腔8。高压引水细管10与中间隔板33的接触处设有高压排污轴套13,高压排污轴套13通过过盈配合或者螺栓固定等方式固定在中间隔板33的上表面,因此高压排污轴套13可以与传动轴接触。本实施例中,高压排污轴套13起到了传动限位和防止传动轴磨损的作用,同时,当传动轴向上运动脱离高压排污轴套时,排污启动,当传动轴向下运动接触高压排污轴套时,排污停止,因此高压排污轴套13还起到了排污控制阀的作用。高压腔外围板32上设有高压清洗注水口25,高压清洗注水口25连接高压引水管19,高压引水管19通过高压外接法兰18与增压泵连接,从而实现高压引水,高压引水管19固定设置在腔体5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排污腔上盖板27上的传动轴安装孔22与中间隔板33上的高压引水细管安装孔数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四个,其开孔的数量和位置主要根据多筒数目确定。所述排污腔和高压腔的形状也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圆环状,工作时根据多筒过滤器的排布形状调整腔体形状,以符合设计和实际要求。所述排污腔和高压腔的尺寸和容量主要取决于过滤器的排污量、高压冲吸耗水量和传动轴的行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该过滤器进行过滤作业时,传动轴的末端与高压排污轴套13接触配合,排污作业停止;当过滤器内的压差达到设定值时,反冲吸作业启动。增压泵将净水通过高压引水管19打入高压腔,由高压引水细管10引入射流组件8对滤芯组件9进行冲洗;同时,传动轴在驱动马达1的驱动下逐渐脱离高压排污轴套13,排污作业启动,传动污水腔11内的污水进入排污腔26,通过排污直管21排放到过滤设备外。

虽然说明书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提示,不应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进行的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