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臭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1256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臭垃圾桶,具体的讲是一种除臭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的臭味是一个持久无法解决的问题,现有的除臭垃圾桶多数都是采用电离的方法或者是在垃圾桶上增加风扇,前者造价高昂,后者采用空气流通的原理将臭气排出垃圾桶,这种方法对轻微的臭气十分有效,但是遇到臭气严重的垃圾桶则不仅不会除臭反而会扩散臭味。

为此设计一种低成本除臭且美观的垃圾桶是十分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突破了现有技术的难题,设计了一种低成本除臭且美观的垃圾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除臭垃圾桶,包括:垃圾桶本体,其特征在于:垃圾桶本体内壁上设有若干通气孔,垃圾桶本体两侧内壁的中央分别设有红外线感应器与红外线放射器,红外线感应器的后部采用细电缆与信号处理器相连,信号处理器嵌设在垃圾桶本体中,红外线放射器的下方设有移动滑道,移动滑道内嵌设有伸缩压板,伸缩压板的后部采用另一细电缆与信号处理器相连,垃圾桶本体的底部设有污水抽口,垃圾桶本体的外侧包裹有一层活性炭吸附层,活性炭吸附层的外侧包裹有一层生物流动层,生物流动层的四周包裹有一层营养土层,营养土层上种植有攀援植物。所述生物流动层、活性炭吸附层的底部均开设有通孔,污水抽口贯穿通孔采用抽水管与抽水泵相连。

所述生物流动层由薄瓷外壳、吸收细网与生物再生反应器组成,薄瓷外壳位于生物流动层与营养土层相接触的位置,吸收细网位于生物流动层与活性炭吸附层相接触的位置,生物再生反应器铺设在生物流动层的底部。

所述吸收细网的网孔尺寸要小于活性炭吸附层中填充物的尺寸。

所述垃圾桶内壁上的通孔尺寸要小于活性炭吸附层中填充物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生物除臭与物理除臭相结合的方法,在传统垃圾桶外侧增加了物理除臭的活性炭吸附层,在活性炭吸附层的外侧增加了生物流动层,采用生物悬浊液对更为细微的臭气分子进行吸附处理,而最外侧的攀缘植物则不仅对垃圾桶进行美化而且可以吸附从垃圾桶桶口散发出来的臭气,本实用新型达到由内到外全方位吸附臭气的效果,同时成本低廉,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1为垃圾桶本体,2为红外线感应器,3为红外线放射器,4为移动滑道,5为伸缩压板,6为污水抽口,7为活性炭吸附层,8为生物流动层,9为营养土层,10为抽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除臭垃圾桶,包括:垃圾桶本体,垃圾桶本体1内壁上设有若干通气孔,垃圾桶本体1两侧内壁的中央分别设有红外线感应器2与红外线放射器3,红外线感应器2的后部采用细电缆与信号处理器相连,信号处理器嵌设在垃圾桶本体1中,红外线放射器3的下方设有移动滑道4,移动滑道4内嵌设有伸缩压板5,伸缩压板5的后部采用另一细电缆与信号处理器相连,垃圾桶本体1的底部设有污水抽口6,垃圾桶本体1的外侧包裹有一层活性炭吸附层7,活性炭吸附层7的外侧包裹有一层生物流动层8,生物流动层8的四周包裹有一层营养土层9,营养土层上种植有攀援植物。所述生物流动层8、活性炭吸附层7的底部均开设有通孔,污水抽口6贯穿通孔采用抽水管与抽水泵10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生物流动层8由薄瓷外壳、吸收细网与生物再生反应器组成,薄瓷外壳位于生物流动层8与营养土层9相接触的位置,吸收细网位于生物流动层8与活性炭吸附层7相接触的位置,生物再生反应器铺设在生物流动层8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中吸收细网的网孔尺寸要小于活性炭吸附层7中填充物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桶内壁上的通孔尺寸要小于活性炭吸附层7中填充物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中抽水泵与抽水管均为外设器具。

在具体实施中,红外线放射器3放射红外线到红外线接收器2中,红外线接收器2将受到的红外线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进行记录,如果记录中的信号传递时间过久则说明红外线信号被垃圾阻挡,信号处理器则将阻挡信号传递给伸缩压板,伸缩压板伸出并沿着移动滑道向下运动将垃圾进行压缩,而垃圾的臭气则通过垃圾桶内壁上的通气孔进入活性炭吸附层,然后通过吸收细网进入生物流动层,除去垃圾桶内部的臭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