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3572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除尘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饲料生产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除尘器。



背景技术:

饲料加工是指适用于农场、农户饲养牲畜、家禽的饲料生产加工活动,包括宠物食品的生产。通常饲料加工包括投料、配料、混合以及打包等几个阶段。在饲料打包阶段,常常需要配备一台除尘机构,防止在打包时,布袋中的粉尘散落,对工作环境造成污染,进而危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情况。另外,除尘设备还具有回收箱,将回收的物料重新利用,有助于节约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公告号为CN205516943UD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饲料厂用脉冲布袋除尘器,包括箱体、上罩体、灰斗、布袋、出气组件、气包、脉冲阀、喷吹管、密封隔板;箱体下部与灰斗连接,灰斗上部设有进气口,灰斗底部设有出灰口,在灰斗内壁上靠近进气口一侧设有导流板,灰斗内呈阶梯型间隔设置有导流片;箱体上部与上罩体连接,且箱体与上罩体之间设有密封隔板,箱体内设有布袋,上罩体内设有喷吹管,喷吹管与脉冲阀相连,脉冲阀设置在气包上;出气组件设置在上罩体一侧,且与上罩体相连通。

上述饲料厂用脉冲布袋除尘器在清灰过程中,主要通过脉冲阀控制气包出气,喷吹气体通过空心短管吹向布袋,将布袋内壁的粉尘吹落,布袋振动将布袋外壁的粉尘抖落。但此时因布袋上的灰尘因长期吸附于布袋上,已粘连成块,反向吹气造成的布袋振动较难将布袋外壁的粉尘抖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灰效果好的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除尘器,包括机架、若干用于吸附粉尘的滤袋以及抽风机,所述滤袋与所述抽风机连接,所述滤袋内设有保持滤袋形状的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滤袋之间设有将滤袋固定于支架上的固定装置,支架之间通过设置于支架上且与支架固定连接的连接件连接,支架之间通过与支架固定连接的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所述连接件水平往复运动的振动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含尘气体在抽风机的吸力作用下穿过滤袋,尘粒被拦截而留在滤袋外表面形成粉尘层,洁净的空气则顺利通过滤袋内侧从抽风机排出,对饲料中残留的粉尘进行吸收,避免在打包时,饲料中的粉尘飘散,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滤袋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振动机在驱动连接件水平往复运动时,滤袋同步进行水平往复运动将粘附于滤袋外壁的粉尘抖落。通过设置支架,可减少滤袋在抽风机的抽吸作用下收缩,增大滤袋与尘粒的接触面积,达到更好的吸附尘粒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安装座以及穿设于所述滤袋和所述安装座上的螺栓,所述滤袋与所述安装座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将滤袋和安装座相互抵紧固定,减小滤袋与安装座之间的缝隙,提高抽风机的吸风效果。通过设置安装座,可避免在抽风机抽吸过程中,滤袋受抽风机吸力影响直接贴合,影响滤袋下端吸附尘粒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连接件、滤袋和安装座并与支架、滤袋和连接件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件与安装座可拆卸连接,便于对连接件和支架的更换。且连接件可覆盖滤袋与安装座的接触处,使滤袋与安装座贴合更紧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风机与所述滤袋连接的端部固定设有过滤网。

部分细小的尘粒容易通过滤袋进入抽风机中,对抽风机造成影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可进行二次过滤,减少尘粒进入抽风机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与滤袋之间设有导灰板,所述导灰板呈上大下小的倒锥状设置且导灰板的外端固定于滤袋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关闭抽风机后,吸附于过滤网上的尘粒因重力下降,且沿导灰板与支架的间隙下滑至滤袋下端,此时因导灰板与支架的间隙较小,抽风机被打开后,尘粒也不容易被重新吸附于过滤网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与滤袋之间设有两端分别与支架和滤袋固定连接的集灰板,集灰板呈上小下大的锥状设置且位于导灰板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尘粒沿导灰板与支架之间的间隙下滑后继续沿集灰板的倾斜面下滑,会堆积于靠近滤袋的端部,此时,因导灰板的遮挡作用,尘粒更不容易被抽风机抽吸至过滤网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上开设有若干透气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风机在抽吸的过程中,滤袋受吸力被吸附于支架上,滤袋与支架之间的间隙减小,影响位于下端的滤袋所受到的吸力,被吸附于滤袋下端的尘粒容易脱离滤袋。透气槽内嵌于支架中,提供气流流动的轨道,使滤袋的上下端受到均匀的吸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槽与所述滤袋接触的端部呈弧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减小透气槽与滤袋接触时,对滤袋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振动机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电机以及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凸轮,凸轮嵌于连接件中且与连接件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带动凸轮旋转,使与凸轮抵触连接的连接件受凸轮的推力而滑移,且连接件的滑移范围与凸轮的升程相对应,升程越大,连接件的振荡幅度越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与机架之间设有两端分别与连接件和机架抵触连接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可起缓冲作用,减小连接件与机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设置固定装置,使滤袋、支架和连接件之间可拆卸连接,便于对滤袋、支架和连接件的更换;

其二,通过设置过滤网,可对尘粒进行二次过滤,减少尘粒进入抽风机中,而导灰板和集灰板可对吸附于过滤网上的尘粒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除尘器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除尘器的爆炸图;

图5为支架的结构图;

图6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

图7为图3中C部的放大图。

图中:1、机架;11、放置架;2、连接件;21、圆槽;3、振动机;31、电机;32、凸轮;4、弹簧;5、支架;51、透气槽;6、滤袋;7、固定装置;71、安装座;72、螺栓;73、螺纹孔;8、抽风机;81、抽风管道;82、凸环;9、过滤网;10、导灰板;12、集灰板;13、集灰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3所示,一种除尘器,包括机架1,机架1上固定设有用于放置连接件2的放置架11以及控制连接件2水平往复运动的振动机3。振动机3可由电机31以及与电机31输出轴固定连接的凸轮32组成,电机31固定于机架1上,连接件2上设有用于容纳凸轮32的圆槽21,凸轮32嵌于圆槽21中且与圆槽21抵触连接(圆槽21的直径径长与凸轮32的最长径长相同)。电机31的输出轴带动凸轮32旋转,从而使凸轮32带动与凸轮32抵触连接的连接件2振荡,使吸附于滤袋6上的尘粒抖落。

如图3所示,连接件2与放置架11之间设有两端分别与连接件2和机架1抵触的弹簧4,弹簧4可起减震作用,减小连接件2对机架1的冲击力。

如图3和4所示,连接件2上垂直连接件2设置有若干支架5,支架5外罩设有用于吸附粉尘的滤袋6,滤袋6、连接件2和支架5三者之间通过固定装置7连接。机架1上固定设有抽风机8,抽风管道81的一端与抽风机8固定连接,另一端通入滤袋6中。抽风管道81可采用波纹管,且抽风管道81上环绕抽风管道81的外圈设有用于固定抽风管道81位置的凸环82。

如图5和6所示,固定装置7包括固定设置于支架5上的安装座71和螺栓72。安装座71、滤袋6、凸环82和连接件2上设有相应的供螺栓72穿过的螺纹孔73,通过将螺栓72依次穿过连接件2、滤袋6、凸环82和安装座71可固定连接件2、滤袋6、抽风管道81和支架5。

如图4和6所示,为减少透过滤袋6的尘埃进入抽风机8,抽风管道81套入滤袋6的端部上固定设有过滤网9,过滤网9呈环状设置,且过滤网9的外圈与抽风管道81固定连接,过滤网9的内圈与支架5抵触连接,进一步对吸入抽风机8的气流进行过滤。

如图4和7所示,此时因抽风机8的抽吸力,透过滤袋6的尘粒会被拦截在过滤网9表面形成粉尘层,影响抽风机8的使用。因此,支架5与滤袋6之间设有呈上大下小的倒锥状设置的导灰板10,导灰板10的外端固定于滤袋6上,导灰板10的下方设有呈上小下的的锥状设置的集灰板12,集灰板12的两端分别与支架5和滤袋6固定连接。在关闭抽风机8后,尘粒因重力下降,并沿导灰板10与支架5的间隙下滑至集灰板12,因集灰板12呈上小下大的锥状设置,尘粒会下滑至集灰板12的下端(即靠近滤袋6侧),此时,因导灰板10的阻挡作用,抽风机8较难将尘粒上吸。

如图5所示,为避免在抽吸过程中,滤袋6与支架5贴合而影响抽风机8的抽风效果,支架5上开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透气槽51,且透气槽51与滤袋6接触的端部呈弧状设置(对透气槽51的外侧倒圆)。

如图3所示,支架5的下端呈弧状设置,且机架1下方固定安装有集灰斗13。

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如下:打开抽风机8,位于除尘器下方的含尘气体在抽风机8的吸力作用下透过滤袋6,尘粒被拦截而留在滤袋6外表面形成粉尘层,洁净的空气则顺利通过滤袋6内侧从抽风机8排出。

当滤袋6外表面粘连形成一定厚度的粉尘层后,因粉尘层会影响抽风机8的抽吸效果,需对滤袋6外表面进行除灰,除灰过程如下:

1、关闭抽风机8;

2、打开振动机3,振动机3带动连接件2水平往复运动,此时与连接件2固定的滤袋6也相对水平往复运动,将吸附于滤袋6外侧的粉尘抖落,粉尘沿集灰斗13下滑,然后被设置于集灰斗13下方的传送带传送至下一工序;此时,粘附于过滤网9上的尘粒也会被抖落,沿导灰板10与支架5的间隙下滑至集灰板12进行收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