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机油提炼流程中使用的事故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6085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机油提炼流程中使用的事故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机油回收处理中所应用的设备,尤其是指一种废机油提炼流程中使用的事故池。



背景技术:

事故池(事故水收集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所需构筑物的一种,在处理化工、石化等一些工厂所排放的高浓度废水时,一般都会设置事故池。原因在于当这些工厂出现生产事故后,会在短时间内排放大量高浓度且pH值波动大的有机废水,这些废水若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会给运行中的生物处理系统带来很高的冲击负荷,造成的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有时会造成致命的破坏。为避免事故水对污水处理系统带来的影响,因此很多污水处理场设置了事故池,用于贮存事故水。

废机油是指从各种车辆﹑船舶、车床和机械元件等更换下来的废润滑油,包括清洗油污用的柴油和汽油。废机油中有多种油类,若其作为废料处理易造成环境污染且浪费资源;若其作为燃料使用,不仅产生的热量少,且会产生大量浓烟,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废机油进行回收处理才是最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现有技术中,废机油的回收提炼必然需要用到中间暂存槽罐,中间暂存槽罐是原材料、辅助原料以及产品中间体作为过渡性储存或计量用的,废机油提炼流程中的半成品需要长时间储存在中间暂存槽罐中,为了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泄漏等事故,势必需要安装事故池,但是,由于现有废机油提炼流程中所用的事故池不具有油水分离的功能,使得后期泄漏的半成品油难以得到回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机油提炼流程中使用的事故池,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废机油提炼流程中所用的事故池不具有油水分离的功能,使得后期泄漏的半成品油难以得到回收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机油提炼流程中使用的事故池,邻接于复数个中间暂存槽罐,所述事故池包括一导流池、一储液池以及一溢流池,所述导流池的顶部开口在水平方向上低于所述储液池与溢流池的顶部开口,所述导流池与储液池通过一导流管连通,所述导流管上设有一排水方向由该导流池至储液池的水泵,所述导流池的内侧壁上装设有一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所述水泵信号控制连接,所述储液池与溢流池通过一溢流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位于所述导流池内的开口低于所述水位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池与溢流池的深度均为1.2~2m。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位于所述储液池内的开口与该储液池池底之间的距离为5~15cm。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池与溢流池通过一池壁隔开,所述溢流管嵌设于所述池壁上,并且该池壁的顶端与该溢流管之间的距离为10~20cm。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内部装有水资源的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与外部供水设备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池上还装设有一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喷水口朝向所述中间暂存槽罐。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置导流池、储液池以及溢流池,使得当中间暂存槽罐出现事故造成泄露时,其内的半成品油能流入导流池内,当导流池内的液面被水位传感器感应到时,控制水泵启动,将导流池内的液体排入储液池内;由于油的密度比水小,因此储液池内的油会浮到液面上,待储液池内的液面到达溢流管处时,位于上层的油便会通过溢流管进入溢流池,从而实现油水分离,有利于后期的回收。

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导流管位于储液池内的开口的位置,可以避免将位于液体上层的油层打乱,也有利于储液池内的油浮到液面上层,便于油进入溢流池。

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蓄水池,使得当中间暂存槽罐出现事故造成泄露时,用户可以将蓄水池内的水喷向中间暂存槽罐,从而对其进行清洗,也有助于流到地面上的半成品油流到导流池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导流池与储液池的内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废机油提炼流程中使用的事故池,邻接于复数个中间暂存槽罐1,事故池包括一导流池2、一储液池3以及一溢流池4,导流池2的顶部开口在水平方向上低于储液池3与溢流池4的顶部开口。另外,导流池2的顶部开口所处的地平面可低于中间暂存槽罐1底端所处的地平面,并且该导流池2的顶部开口可与其所处的地平面持平,使中间暂存槽罐1泄露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更容易地流入导流池2内。导流池2与储液池3通过一导流管5连通,导流管5上设有一排水方向由该导流池2至储液池3的水泵51;导流池2的内侧壁上装设有一水位传感器21;水位传感器21与水泵51信号控制连接;储液池3与溢流池4通过一溢流管6连通。通过设置导流池2、储液池3以及溢流池4,使得当中间暂存槽罐1出现事故造成泄露时,其内的半成品油能流入导流池2内,当导流池2内的液面被水位传感器21感应到时,控制水泵51启动,将导流池2内的液体排入储液池3内;由于油的密度比水小,因此储液池3内的油会浮到液面上,待储液池3内的液面到达溢流管6处时,位于上层的油便会通过溢流管6进入溢流池4,从而实现油水分离,有利于后期的回收。

参照图1和图2。导流管5位于导流池2内的开口低于水位传感器21。储液池3与溢流池4的深度均为1.2~2m;导流管5位于储液池3内的开口与该储液池3池底之间的距离为5~15cm;储液池3与溢流池4通过一池壁7隔开,溢流管6嵌设于池壁7上,并且该池壁7的顶端与该溢流管6之间的距离为10~20cm。通过设置导流管5位于储液池3内的开口的位置,可以避免将位于液体上层的油层打乱,也有利于储液池3内的油浮到液面上层,便于油进入溢流池4。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内部装有水资源的蓄水池8,蓄水池8与外部供水设备连接。蓄水池8上还装设有一喷水管81,喷水管81的喷水口朝向所述中间暂存槽罐1,该喷水管81上也可装设水泵,使蓄水池8内的水能够自动喷出。通过设置蓄水池8,使得当中间暂存槽罐1出现事故造成泄露时,用户可以将蓄水池8内的水喷向中间暂存槽罐1,从而对其进行清洗,也有助于流到地面上的半成品油流到导流池2内。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