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环保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692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环保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对空气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所以,空气净化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虽然目前市面上存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空气净化装置,但是其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并且清洗过滤网较为复杂,使用不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高效环保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环保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所述高效环保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方的第二壳体、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一过滤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二过滤装置及位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下方的第三过滤装置,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第一通孔、位于其右侧的出气管、设置于所述出气管上的风机、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位于其侧面的若干第二通孔、设置于其下端的密封框、位于其上方的握持架,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之间的第一集中框、收容于所述第一集中框内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下方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第二集中框、收容于所述第二集中框内左右两侧的弹性板、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下方的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三过滤装置包括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二隔板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二隔板下方的第三集中框、位于所述第三集中框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之间的第二海绵块。

所述出气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密封框内且与所述密封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收容于所述密封框内且与所述密封框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握持架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隔板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集中框的上端顶靠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集中框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一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集中框上设有位于其侧面的圆孔,所述第一过滤网收容于所述第一集中框内且与所述第一集中框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隔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集中框的上表面顶靠在所述第一隔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集中框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二集中框上设有位于其左右表面的第四通孔,所述弹性板设有两个,所述弹性板收容于所述第二集中框内,所述弹性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集中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集中框贯穿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集中框贯穿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隔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二集中框的下端顶靠在所述第二隔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五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集中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集中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集中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隔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集中框上设有贯穿其内外表面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三过滤网设有两个,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隔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下端与所述第三集中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集中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位于所述第六通孔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高效环保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能够对空气进行有效的净化,净化效率高,并且成本低,同时对过滤网清洗方便,操作简单,使用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效环保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高效环保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高效环保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上方的第二壳体2、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2内的第一过滤装置3、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的第二过滤装置4及位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4下方的第三过滤装置5。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壳体1的上端设有开口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一壳体1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第一通孔11、位于其右侧的出气管12、设置于所述出气管12上的风机13、第一阀门14。所述第一通孔11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出气管12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且与所述壳体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风机13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所述风机13提供电能,所述风机13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所述风机13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阀门14用于控制所述出气管12内气体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壳体2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壳体2的下端设有开口使得所述第二壳体2的横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二壳体2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第一壳体1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壳体2上设有位于其侧面的若干第二通孔21、设置于其下端的密封框22、位于其上方的握持架23。所述第二通孔21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通孔21与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部相通。所述密封框22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密封框22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第二壳体2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密封框22内且与所述密封框2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的上端收容于所述密封框22内且与所述密封框2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密封框22与所述第一壳体1的上端相对滑动,进而使得所述密封框22向上拔出。所述握持架23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握持架23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壳体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包括第一隔板32、位于所述第一隔板32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31、位于所述第一弹簧31之间的第一集中框33、收容于所述第一集中框33内的第一过滤网34、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34下方的第二弹簧35。所述第一隔板3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隔板32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2内且与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进而可以将第一隔板32从所述第二壳体2内取出,所述第一隔板3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321,所述第三通孔321呈圆形。所述第一弹簧31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3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隔板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1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集中框33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集中框33的上端顶靠在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集中框33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321且与所述第一隔板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通孔321与所述第一集中框33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集中框33上设有位于其侧面的圆孔331,所述圆孔331与所述第一集中框33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过滤网34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过滤网34收容于所述第一集中框33内且与所述第一集中框3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过滤网34可以在所述第一集中框33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弹簧35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3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3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隔板32固定连接,进而对所述第一过滤网34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过滤装置4包括第二集中框41、收容于所述第二集中框41内左右两侧的弹性板42、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的第一海绵块44、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44下方的第二过滤网43。所述第二集中框4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集中框4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第二集中框41的上表面顶靠在所述第一隔板32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集中框41位于所述第三通孔321的下方,所述第三通孔321与所述第二集中框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集中框41上设有位于其左右表面的第四通孔411,所述第四通孔411与所述第二集中框41的内部相通。所述弹性板42设有两个且左右相对放置,所述弹性板42收容于所述第二集中框41内,所述弹性板4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集中框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板42的下端相互顶靠在一起,所述弹性板4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弯曲变形,进而当弹性板42上方的气压较大时,气体可以向下推动弹性板42的下端,使得弹性板42的下端向下移动,所述弹性板42弯曲,使得弹性板42上方的空气进入到其下方。所述第一海绵块4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海绵块44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海绵块44可以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集中框41贯穿所述第一海绵块44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4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过滤网43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4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过滤网4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集中框41贯穿所述第二过滤网43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过滤装置5包括第二隔板51、位于所述第二隔板51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三弹簧52、位于所述第二隔板51下方的第三集中框53、位于所述第三集中框53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三过滤网54、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54之间的第二海绵块55。所述第二隔板5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隔板51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5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五通孔511,所述第二集中框41的下端顶靠在所述第二隔板51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五通孔511位于所述第二集中框4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弹簧5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集中框4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弹簧52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隔板5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4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集中框53呈弯曲状,所述第三集中框5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隔板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通孔511与所述第三集中框53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集中框53上设有贯穿其内外表面的第六通孔531。所述第三过滤网5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六通孔53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过滤网5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隔板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54的下端与所述第三集中框5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54位于所述第五通孔511之间。所述第二海绵块55呈弯曲状,所述第二海绵块55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集中框5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55位于所述第六通孔531的上方。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高效环保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其放置在室内,然后打开风机13的开关,同时打开第一阀门14,然后外界的空气经过第二通孔21进入到所述第二壳体2内,然后经过第三通孔331进入到第一集中框33内,进而可以将气体进行集中,然后经过第一过滤网34的过滤后向下移动,所述第二弹簧35对所述第一过滤网34起到集中作用,并且对所述第一过滤网34起到缓冲的作用。然后空气经过第三通孔321进入到所述第二集中框41内,当气压较大时,空气向下推动弹性板42的下端,使得弹性板42的下端向下移动,所述弹性板42弯曲变形,然后气体经过弹性板42之间进入到弹性板42的下方,然后空气经过第四通孔411进入到第二集中框41的外侧,然后经过第一海绵块44、第二过滤网43的过滤后进入到其下方,所述第三弹簧52对所述第二过滤网43起到支撑及缓冲的作用。然后空气经过第五通孔511进入到第三集中框53内,经过第三过滤网54的过滤后,再经过第二海绵块55的过滤后,穿过第六通孔531进入到第三集中框53的下方,然后经过第一通孔11进入到所述出气管12内,最后排出,排出的空气环保无污染。由于第一过滤网34、第一海绵块44对空气进行初步的过滤,进而其表面上容易沉积较大的杂质,当需要对其进行清洗时,使用者握住握持架23向上移动,然后使得所述第一壳体2向上移动,直至所述第一壳体1的上端脱离所述密封框22,然后使用者手指穿过第三通孔321将第一隔板32向下拉动,进而将第一隔板32及第一集中框33向下拉动,使得所述第一集中框33脱离所述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弹簧31被拉伸,然后使用者可以从第一集中框33的上端对第一过滤网34的上表面进行刷洗,将其刷洗干净。然后使用者可以握住第二集中框41的上端向上拉动第二集中框41,使得所述第二集中框41、第一海绵块44及第二过滤网43向上移动,然后可以方便的对第一海绵块44的上表面进行刷洗,直至将其刷洗干净位置,清洗方便简单,劳动强度低。至此,本发明高效环保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