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绒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4756阅读:8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绒废气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植绒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植绒的原理是利用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特性,使绒毛带上负电荷,把需要植绒的物体放在零电位或接地条件下,绒毛受到异电位被植物体的吸引,呈垂直状加速飞升到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上,由于被植物体涂有胶粘剂,绒毛就被垂直粘在被植物体上。在生产工艺中,产生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的污染。主要为甲醛和颗粒物废气。

公开号为CN101073743A的中国专利《植绒废气的治理方法和装置》公开了一种植绒废气的治理方法和装置,将植绒废气降温、除绒毛和除氨气的第一级水喷淋塔,通过水循环喷淋处理,去除绝大部分绒毛、大部分NH3和部分有机污染物;对经过第一级处理后废气中的低水溶性物质进行氧化的第二级氧化塔,经次氯酸钠氧化,溶解度较低的酯类物质转化为相应的酸类物质;最后进入第三级碱洗塔,在第二级产生的酸类物质与碱液发生中和反应达到去除的目的。

但是植绒废气的治理方法和装置存在以下缺点:在处理植绒废气的过程中废气需要通过第一级水喷淋塔、第二级氧化塔和第三级碱洗塔,工艺流程长,废气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绒废气处理装置,具有植绒废气处理效率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植绒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喷淋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喷淋塔内的隔筒、连通于所述隔筒内部的进风管、设置于所述隔筒上的喷淋层、设置于所述喷淋塔内壁和所述隔筒外壁之间的活性炭层、连通于所述喷淋塔内壁和所述隔筒外壁之间且位于所述活性炭层下方的出风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绒废气从进风管进入到隔筒,隔筒内的植绒废气向上运动,喷淋层喷洒下来的喷淋液向下运动,喷淋液可采用水,吸收植绒废气中的甲醛和颗粒物。向上通过喷淋层后在喷淋塔顶部反转后向下运动,进入到隔筒外壁和喷淋塔内壁之间,穿过活性炭层后,进一步吸收植绒废气中的颗粒物和甲醛,再从出风口处流出,植绒废气处理时经过喷淋和活性炭过滤后即可,减少植绒废气处理步骤,提高植绒废气处理效率。同时在喷淋塔内采用隔筒进行隔离,使用一个喷淋塔即可完成喷淋和过滤两道处理工序,达到了植绒废气处理效率高、植绒废气处理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淋塔内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隔筒上端开口的旋转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叶片转动时将植绒废气导向至喷淋塔内壁上,便于废气的转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淋塔内壁设置有一圈凹腔,所述凹腔与所述旋转叶片位于同一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叶片旋转后将植绒废气导向到凹腔内,植绒废气中的水分撞击到凹腔内壁上,当植绒废气从凹腔内再次溢出,使植绒废气多次转向,减少植绒废气中携带的水珠颗粒。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淋塔内壁之间设置有一圈接水槽,所述接水槽设置有上端连通于所述接水槽内且下端穿过所述活性炭层的导流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汇聚到喷淋塔内壁上的喷淋液沿喷淋塔内壁向下流动后收集到接水槽内,再从导流管排下,减少汇聚在活性炭层内的喷淋液。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性炭层包括固定在隔筒外壁的一圈内挡圈、固定在喷淋塔内壁上的一圈外挡圈、放置在所述内挡圈和所述外挡圈上的安装环、固定在安装环上的多个呈扇形的活性炭片,所述喷头塔外壁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活性炭层处用于开启后更换所述活性炭片的操作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层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时,打开操作门,旋转安装环,逐个更换活性炭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环和所述外挡圈上设置有多个托轮,所述安装环放置于所述托轮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环放置在托轮上,旋转安装环时,安装环与托轮之间为滚动摩擦,便于旋转安装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风管中部高于靠近所述喷淋塔一端的开口,所述出风管中部安装有除雾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植绒废气处理后从出风管排出,通过除雾器进行除雾,出风管中部高于出风管靠近喷淋塔的一端,使在出风管内壁凝聚的水分向下流到喷淋塔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淋塔下端为循环水池,所述隔筒下端设置有贯穿所述隔筒侧壁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液向下喷洒下来后,汇聚到循环水池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喷淋塔对植绒废气进行冲洗,吸收植绒废气中的甲醛和颗粒污染物,植绒废气通过喷淋塔上端后转向,再通过活性炭层后从出风管排出,植绒废气处理过程中只需要喷淋和活性炭层过滤即可,占地面积小,处理流程短,达到了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处理流程短、植绒废气处理效率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环与活性炭片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1、喷淋塔;11、进风管;12、出风管;121、除雾器;13、喷淋层;14、循环水池;15、循环水泵;16、旋转叶片;17、凹腔;2、隔筒;21、通孔;3、活性炭层;31、内挡圈;32、外挡圈;33、托轮;34、安装环;35、活性炭片;4、接水槽;41、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植绒废气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喷淋塔1和设置在喷淋塔1内的隔筒2,喷淋塔1设置为循环水池14,隔筒2下端设置有通孔21,使得循环水池14内的液体能进入到隔筒2内部。喷淋塔1上还设置有高于循环水池14的进风管11,进风管11依次贯穿喷淋塔1侧壁和隔筒2侧壁,废气从进风管11进入到隔筒2内。

隔筒2内还设置有喷淋层13,喷淋层13为多根安装有喷嘴的喷水管,喷淋塔1上还设置有循环水泵15,循环水泵15通过水管连接在喷水管和循环水池14内,用来将循环水池14内的喷淋液输送到喷淋层13内,喷淋层13向下喷洒喷淋液后,喷淋液向下运动,接触到沿隔筒2向上运动的植绒废气,对植绒废气进行冲洗后,再次落到循环水池14内。

喷淋塔1内设置有转动连接在喷淋塔1内的旋转叶片16和用来驱动旋转叶片16转动的电机,旋转叶片16位于隔筒2上端开口上风,将从隔筒2上端流出的植绒废气向四周分散,。喷淋塔1内壁设置有凹腔17,凹腔17高度与旋转叶片16高度一致。植绒废气先进入到凹腔17内后再溢流出来,向下运动进入到隔筒2外壁和喷淋塔1内壁之间。

如图1和图2所示,喷淋塔1内壁还设置有一圈接水槽4,接水槽4位于凹腔17下方,接水槽4上焊接有多根导流管41,导流管41上端连通于接水槽4内并且下端插入到循环水池14内。喷淋塔1内壁和隔筒2外壁之间还设置活性炭层3,活性炭层3位于接水槽4下方,活性炭层3包括焊接在隔筒2外壁上的一圈内挡圈31、焊接在喷淋塔1内壁的一圈外挡圈32,内挡圈31和外挡圈32上均安装有托轮33,托轮33的轴线沿所述内挡圈31径向设置。内挡圈31和外挡圈32上方放置有一圈安装环34,安装环34下端面抵触在托轮33上,能相对于内挡圈31和外挡圈32转动。安装环34上设置有呈扇形设置的活性炭片35和穿过活性炭片35后螺纹连接在安装环34上的挡圈。外挡圈32上设置有供导流管41穿过的小孔。

喷淋塔1上设置有出风管12,出风管12一端管口连通于喷淋塔1内,出风管12高于循环水池14并且低于活性炭层3,出风管12中部高于出风管12靠近喷淋塔1的一端管口,出风管12中部安装有除雾器121。

植绒废气处理装置工作时,植绒废气从进风管11进入后,在隔筒2内向上运动,接触到喷淋层13洒下的喷淋液;植绒废气向上穿过喷淋层13后被转动的旋转叶片16分散到喷淋塔1内的凹腔17内,再从凹腔17内溢出后向下运动,穿过活性炭层3后从出风管12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