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采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4783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床采血管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血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临床采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采血管通常被放置在采血管支架内,目前常用的采血管支架结构简单,分为上下两层,每层设有管孔,采血管插入管孔内固定;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采血管设有多种型号,每种型号的尺寸不同,尤其是直径不同,为了能够放置所有型号的采血管,支架上的管孔的孔径通常设置较大;医务人员采血后还需要对采血管表面进行扫码,需要反复拿取采血管,极不方便;管孔内放置较小直径的采血管时会发生松动,稳定性较差,容易造成细胞破裂,影响检查结果,并且会发出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采血管支架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临床采血管支架,能够解决现有支架只能紧固夹持一种型号的采血管的问题,方便医务人员直接对支架内的采血管进行扫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临床采血管支架,包括盒体和底座;盒体是方形结构,若干个盒体并列设置,每个盒体的底端分别通过折叠装置活动连接底座,底座顶面设有凹槽,折叠装置位于凹槽内;盒体一侧通过锁扣活动连接底座,盒体另一侧固定连接拉环;盒体的顶面等距分布若干个管槽,管槽的底端固定连接弹性垫,管槽的中间部分设有开口,管槽的顶部设有三个圆周分布的夹板,夹板通过压缩弹簧连接管槽内壁;所述底座一侧设有抽拉板,抽拉板内铺设海绵垫,海绵垫上设有等距分布的凸起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装置包括铰座和连杆,斜向设置的连杆一端通过铰座连接盒体底部,连杆另一端通过铰座连接底座上的凹槽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夹板的顶端是朝向管槽轴心外侧方向弯曲的圆弧结构,夹板的顶端与盒体的顶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抽拉板外侧设有拉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临床采血管支架,能够对不同直径的采血管进行紧固夹持,稳定性高,有利于避免采血管与管槽碰撞发出噪声;盒体能够在底座上通过折叠装置展开上升一定高度,医务人员通过管槽上的开口即可扫描采血管上的条码,无需将每个采血管取出扫描,有利于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折叠装置收缩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折叠装置展开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盒体的俯视图。

图5是抽拉板的俯视图。

图中标示,1.盒体,2.底座,3.凹槽,4.锁扣,5.拉环,6.管槽,7.弹性垫,8.开口,9.夹板,10.压缩弹簧,11.抽拉板,12.海绵垫,13.凸起结构,14.铰座,15.连杆,16.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5,一种临床采血管支架,包括盒体1和底座2;盒体1是方形结构,若干个盒体1并列设置,每个盒体1的底端分别通过折叠装置活动连接底座2,底座2顶面设有凹槽3,折叠装置位于凹槽3内;盒体1一侧通过锁扣4活动连接底座2,盒体1另一侧固定连接拉环5;盒体1的顶面等距分布若干个管槽6,管槽6的底端固定连接弹性垫7,管槽6的中间部分设有开口8,管槽6的顶部设有三个圆周分布的夹板9,夹板9通过压缩弹簧10连接管槽6内壁;所述底座2一侧设有抽拉板11,抽拉板11内铺设海绵垫12,海绵垫12上设有等距分布的凸起结构13。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装置包括铰座14和连杆15,斜向设置的连杆15一端通过铰座14连接盒体1底部,连杆15另一端通过铰座14连接底座2上的凹槽3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夹板9的顶端是朝向管槽6轴心外侧方向弯曲的圆弧结构,夹板9的顶端与盒体1的顶面平齐,方便将采血管插入管槽6。

进一步地,所述抽拉板11外侧设有拉手1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采血管插入管槽6内固定,夹板9能够在压缩弹簧10作用下对采血管进行紧固夹持,适合不同直径采血管,管槽6底端的弹性垫7起到减振缓冲作用;需要扫码时,将锁扣4打开,拉动拉环5使连杆15竖立,带动盒体1上升,透过管槽6上的开口8进行扫码,扫码结束后将盒体1下压,连杆15复位至凹槽3内,通过锁扣4将盒体1与底座2重新固定;对于位于边缘的盒体1,无需上升,直接通过开口8扫码即可;闲置未使用的采血管放置在抽拉板11的海绵垫12上,凸起结构13起到分隔限位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