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沉降排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883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沉降排渣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进的沉降排渣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冶金的生产工艺环节中,需要对液体中的固体物进行过滤分离,被拦截在系统内部的遗弃渣液通常会通过反洗、冲刷等手段,来达到将滤渣液清除出系统的目的。传统上对这部分滤渣液并没有一个较好的处理方法,因此一些企业会直接将这部分较浓的滤渣液直接排放入下水系统。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越来越强,这种排放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可以实现渣液分离的装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3329420 U公开了一种渣液沉降分离装置。这种结构的渣液沉降分离装置,利用液体与固体的比重差使固液自动分层,将上部的清液回收、下部的固渣集中以进行处理,但是这种自然沉降的方式效率较低,等待时间较长,沉降的效果实际生产中验证不佳,从而限制了其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沉降排渣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更好的沉降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的沉降排渣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下方设有圆台形的沉降部,所述沉降部的下方设有排渣电机和排渣口,排渣口上设有阀门,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液管和回液管,壳体上还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环形分液管,分液管包括冷却部,冷却部位于壳体的外部,冷却部上均匀设有若干个换热槽,所述壳体外部还设有第一环形水管,所述冷却部位于第一环形水管内,所述分液管下方贯通连接有排液缝,排液缝与壳体的内壁接触,排液缝的下方均匀设有若干个毛刷,所述壳体内壁上还设有若干条倾斜向下的引流凸槽,引流凸槽位于毛刷的下方,所述壳体内部还通过四个支撑架固定有出液桶,出液桶上方设有圆筒形的第一过滤部,所述回液管垂直进入出液桶的内部,所述支撑架间还设有圆环形的第二过滤部,第二过滤部的直径小于壳体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分液管与壳体间还设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外部还设有观察窗。

作为优选,所述分液管内部还设有第二环形水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用于冶金中采用的液体的沉降,沉降部用于沉淀的废渣的清理和排出,排渣电机和排渣口,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排渣口排渣,阀门用于选择是否排渣,进液管用于沉降前的液体进入,环形的分液管用于将液体环形分布到壳体上,冷却部和第一环形水管,通过换热槽的换热,对分液管内液体进行降温,通过温度降低使液体内的分子流动速度降低,降低液体分子间的碰撞,更有利于液体内的废渣的沉降,降温后的液体通过分液管下方的排液缝流出,由于排液缝与壳体的内壁接触,并配合毛刷对液体的导流,使的液体能沿壳体内壁下流,并通过毛刷下方的引流凸槽,在内壁上成一定角度的流下,该导流的方式比通过管道直接流入壳体,液体的分布更加均匀,不会出现管道下方沉降堆积情况,沿内壁下流的方式液体流动也更加平稳,不会将即将沉降的固体分子再次激起,从而导致沉降周期加长的情况,而且,成一定角度的流下的液体,会带动壳体内的液体做一个轻微的旋转动作,从而产生一定的离心力,达到离心沉降的效果,多种效果累计,使液体在壳体内的沉降效率更高,速度也更快,沉降后的液体,随着进液管的持续进液,高度逐渐升高,通过支撑架间的第二过滤部,期间,部分未完全沉降的固体废渣会被第二过滤部阻拦,随液体继续升高,高于出液桶后进入出液桶,并通过出液桶上方的第一过滤部再次过滤,两道过滤后的液体通过回液管被吸走,完成液体的沉降过程,此方式,沉降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沉降后液体的废渣含量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分液管与壳体间的密封圈,可防止液体泄漏,壳体外部的观察窗,方便工作人员能及时对壳体内的沉降情况进行了解,分液管内部的第二环形水管,能加快分液管内部液体的冷却速度,提升沉降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架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壳体内壁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排渣电机的结构图。

图中:1、壳体;2、进液管;3、回液管;4、分液管;5、冷却部;6、换热槽;7、第一环形水管;8、第二环形水管;9、排液缝;10、毛刷;11、支撑架;12、出液桶;13、第一过滤部;14、第二过滤部;15、引流凸槽;16、观察窗;17、密封圈;18、沉降部;19、排渣电机;20、排渣口;21、阀门;22、电机轴;23、刃部;24、第一带动盘;25、第二带动盘;26、刃形连接部;27、传递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壳体1,壳体1下方设有圆台形的沉降部18,所述沉降部18的下方设有排渣电机19和排渣口20,排渣口20上设有阀门21,所述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液管2和回液管3,壳体1上还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环形分液管4,分液管4包括冷却部5,冷却部5位于壳体1的外部,冷却部5上均匀设有若干个换热槽6,所述壳体1外部还设有第一环形水管7,所述冷却部5位于第一环形水管7内,所述分液管4下方贯通连接有排液缝9,排液缝9与壳体1的内壁接触,排液缝9的下方均匀设有若干个毛刷10,所述壳体1内壁上还设有若干条倾斜向下的引流凸槽15,引流凸槽15位于毛刷10的下方,所述壳体1内部还通过四个支撑架11固定有出液桶12,出液桶12上方设有圆筒形的第一过滤部13,所述回液管3垂直进入出液桶12的内部,所述支撑架11间还设有圆环形的第二过滤部14,第二过滤部14的直径小于壳体1的直径。本实用新型的壳体1用于冶金中采用的液体的沉降,沉降部18用于沉淀的废渣的清理和排出,排渣电机19和排渣口20,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排渣口20排渣,阀门21用于选择是否排渣,进液管2用于沉降前的液体进入,环形的分液管4用于将液体环形分布到壳体1上,冷却部5和第一环形水管8,通过换热槽6的换热,对分液管4内液体进行降温,通过温度降低使液体内的分子流动速度降低,降低液体分子间的碰撞,更有利于液体内的废渣的沉降,降温后的液体通过分液管4下方的排液缝9流出,由于排液缝9与壳体1的内壁接触,并配合毛刷10对液体的导流,使的液体能沿壳体1内壁下流,并通过毛刷10下方的引流凸槽15,在内壁上成一定角度的流下,该导流的方式比通过管道直接流入壳体1,液体的分布更加均匀,不会出现管道下方沉降堆积情况,沿内壁下流的方式液体流动也更加平稳,不会将即将沉降的固体分子再次激起,从而导致沉降周期加长的情况,而且,成一定角度的流下的液体,会带动壳体1内的液体做一个轻微的旋转动作,从而产生一定的离心力,达到离心沉降的效果,多种效果累计,使液体在壳体1内的沉降效率更高,速度也更快,沉降后的液体,随着进液管2的持续进液,高度逐渐升高,通过支撑架11间的第二过滤部14,期间,部分未完全沉降的固体废渣会被第二过滤部14阻拦,随液体继续升高,高于出液桶12后进入出液桶12,并通过出液桶12上方的第一过滤部13再次过滤,两道过滤后的液体通过回液管3被吸走,完成液体的沉降过程,此方式,沉降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沉降后液体的废渣含量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所述分液管4与壳体1间还设有密封圈17,分液管3与壳体1间的密封圈17,可防止液体泄漏。所述壳体1外部还设有观察窗16,方便工作人员能及时对壳体1内的沉降情况进行了解。所述分液管4内部还设有第二环形水管8,能加快分液管4内部液体的冷却速度,提升沉降装置的工作效率。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沉降排渣装置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排渣电机19结构,所述清渣电机19的上方设有电机轴22,电机轴22伸入至沉降部18的内部,电机轴22的上方设有传递轮27,传递轮27的顶端设有若干个刃部23,传递轮27的下方设有若干个第一带动轮24,所述电机轴22的下方通过刃形连接部26连接有第二带动盘25,随着液体内杂质的沉降,沉降部18内部会沉降有固态残渣,这种残渣比较粘稠,需要电机带动排出,所述电机轴22转动,带动螺旋形状的传递轮27转动,从而带动固态残渣向下移动,刃部23可以对固态残渣进行疏松,使之能够流动,第一带动轮24可以加快固态残渣的流动,下方的刃形连接部26也带动第二带动盘25转动,刃形连接部26对下方的固态残渣进行疏松,第二带动盘25可带动固态残渣水平移动,并依次输送至排渣口20进行排出,通过上述结构,通过一个电机即可实现残渣的排出,效率更高,而且排渣速度也更快更平稳。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