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除尘器输灰系统的灰水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5432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器输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布袋除尘器输灰系统的灰水混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纯碱制备生产工艺中,热电生产装置的布袋除尘器灰产生大量的粉煤灰,需要通过输灰系统及时排灰至灰库或者灰浆池,长期以来受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粉煤灰市场波动造成拉灰没有规律,拉灰不及时现象,经常发生灰库胀库现象,或者只能临时通过槽罐车倒灰至灰浆池来缓解生产压力。虽然此方式可以临时解决生产压力,但也存在许多弊病,比如时刻需要保证灰浆池液位,液位较高会造成锅炉冲渣系统与脱硫系统排浆沟渠淤堵,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水的浪费。带压的粉煤灰注入灰浆池后没有良好混合就喷出液面,扬尘造成热电生产装置区环境污染严重。通过槽罐车倒灰,产生的各项费用也很高,较高频次的在灰库与灰浆池来回行车也给现场的设备与操作工带来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布袋除尘器输灰系统的灰水混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用于除尘器输灰系统的灰水混合器,其特征是在输灰总管线上加装旁路输灰管并设置切换阀门,旁路输灰管连通灰水混合器;所述灰水混合器采用罐体结构,罐体内通过隔板将罐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混合室,下层为灰水室;所述上层混合室的隔板中部设置溢流管,溢流管与下层灰水室连通;所述上层混合室的罐体上对角设置上下两个注水管,两个注水管与罐体切线的水平夹角均为30°,上主水管与下注水管之间的罐体上设置旁路输灰管,旁路输灰管与罐体的垂直夹角为30°;所述溢流管上出口高于上注水管;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空气排口,罐体的下部设有灰水排口。

一般地,所述灰灰混合器的罐体尺寸为溢流管内径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灰水混合器,形成一个混合空间,在罐体外引入两路注水呈对角上下布置,30°角侧切入混合室,形成上下两层切圆水流。输灰管线在两层水流中部同样以30°角向下切入混合室,0.4Mpa的输灰压力加上两层注水的压力势能,在混合室中形成一个快速旋转切圆,此时的粉煤灰与水在旋转的过程中进行充分混合,当灰水达到溢流管上口时,沿溢流管进入下面的灰水室,从下部的灰水排口排出,空气由罐顶部的空气排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可以缓解布袋除尘器压力,保证布袋除尘器正常运行,有效延长了滤袋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为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灰水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气排口,2-混合室,3-输灰管,4-下注水管,5-罐体,6-上主水管,7-溢流管,8-灰水排口,9-灰水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描述。

实施例:本实施例以某纯碱厂电车间的布袋除尘器,共有四台布袋除尘器,平均日产粉煤灰500多吨。

用于除尘器输灰系统的灰水混合器参考附图1,其主要改进是在输灰总管线上加装旁路输灰管3并设置切换阀门,旁路输灰管3连通灰水混合器;所述灰水混合器采用罐体结构,罐体5内通过隔板将罐体5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混合室2,下层为灰水室9;所述上层混合室2的隔板中部设置溢流管7,溢流管7与下层灰水室9连通;所述上层混合室2的罐体上对角设置上下两个注水管,两个注水管与罐体切线的水平夹角均为30°,上注水管6与下注水管4之间的罐体上设置旁路输灰管3,旁路输灰管3与罐体的垂直夹角为30°;所述溢流管7上出口高于上注水管6;所述罐体5的顶部设有空气排口1,罐体5的下部设有灰水排口8。

实施例中,灰水混合器的罐体尺寸为溢流管内径

实施例增设的灰水混合器,形成一个混合空间,在罐体外引入两路注水呈对角上下布置,30°角侧切入混合室,形成上下两层切圆水流。输灰管线在两层水流中部同样以30°角向下切入混合室,0.4Mpa的输灰压力加上两层注水的压力势能,在混合室中形成一个快速旋转切圆,此时的粉煤灰与水在旋转的过程中进行充分混合,当灰水达到溢流管上口时,沿溢流管进入下面的灰水室,从下部的灰水排口排出,空气由罐顶部的空气排口排出。

实施例的灰水混合器,可以缓解布袋除尘器压力,保证布袋除尘器正常运行,有效延长了滤袋的使用寿命。从经济角度出发以槽罐车每天的各项费用计算.全年可以节约近70万元。同时,因为采用的除尘水其来源于渣场回水,基本做到了废水再利用。从安全角度出发解决了槽罐车在装置区域来回拉灰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灰水混合效果良好,灰库压力明显下降,有效杜绝了灰库胀库现象,解决了有可能引发的环保事故。同时也解决了热电装置区域的扬尘现象,为碱厂的清洁文明生产提供了保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